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漱溟文化理论的内在思维理路是以人类基本生存问题的理论为核心而抉发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并展望其价值、意义与前景,因此,也可以说,梁氏是藉人类基本生存问题的反省设定了中国文化的问题性,这一问题性涉及着“直是一个问题”的三个分析的层次———文化哲学、历史、情境。如斯理解,我们自然称梁氏的文化理论为“文化问题论”。  相似文献   

2.
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学术界已从哲学、文化、政治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较多较深地研究,但却没有从中国教育思想发展的角度进行过讨论。事实上,梁漱溟正是通过此书,第一次较系统地表述了自己对教育根本问题的看法,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进行了重建,本文对梁漱溟通过《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重建及其得失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论梁漱溟的“中国社会结构特殊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梁漱溟的“中国社会结构特殊论”朱汉国“中国社会结构特殊论”是梁漱溟关于中国社会的一个基本认识。梁氏的这一论点,自三十年代提出之后,一直成为他观察和思考中国社会问题的理论基础,在当时的中国思想界也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至今仍是海内外一些学者津津乐道的议...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乃近代中国的绝对主题.和绝大多数时人主要关注自上而下政治权威的现代转换不同.梁漱溟坚持并且践行了一条自下而上从社会入手的另类现代化道路.的确,从"国家一社会"的视角看现代化,实际上包括自上而下的政治权威转型与自下而上的市民社会建构的双向过程.而中国现代化进程之所以一再受挫.就因只单向度地注目政治变革,独立的、自治的社会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培育,以至国家与社会二者之间没有形成适宜于现代化发展的良性结构.从这个意义上言,梁漱溟自下而上"造社会"之现代化路径探索,值得珍视.  相似文献   

5.
梁漱溟以“意欲”这一概念入手,提出的文化三路向说,预测了世界文化未来的趋势,对儒学的前途做了乐观的估价,将西方的文化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相结合,对东西文化加以比较,极富开创性和启发性。  相似文献   

6.
梁漱溟认为民主是一种精神或倾向,具有普遍性的价值,并作为一种制度则应呈现多样性的特点。他肯定中国文化富有民主精神,但中国传统政治缺乏民主;他指出中国应该走中国式的政治民主之路;他努力于自下而上的民主之路,注重社会民主力量的启蒙和培养。梁漱溟民主思想是他作为卓越的思想家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梁漱溟先生所写的《中国文化要义》并不能简单地认作是研究中国文化的著作,它更是一部历史哲学著作。《要义》提出的人类历史发展殊途同归论正暗合着马克思关于历史发展的多线型理论;并据着这种历史观对中国的历史、社会以及文化的变迁进行了自成一家的演绎。在其中,家庭与教化在中国社会结构形成和稳定中起了重大作用,由此而形成“伦理本位”的社会;以及在中国历史上阶级划分的不明显而表现为职业分途的社会阶层特征:中国历史上形成的独特的国家观念;等等观点,既是这位智者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领悟,同时至今仍可为后学者的启迪:只有真正认识了老中国,才能找到建设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1953年梁漱溟"九天九地"说无意间引发一桩公案,激化了毛泽东与他之间沉积已久的矛盾。此案集中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知识分子独立思维与中国共产党及新政府政治战略理念难以相容的历史事实。文章以这桩公案的发展脉络为基本线索,试图通过梳理公案背后的历史渊源与现实局势之间微妙的反差,进而探讨新中国成立后知识分子实际地位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9.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不但是学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社会"二元结构互动关系,构建适用于中国的"市民社会"概念,形成中国本土化"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析性理论模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推进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12.
在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中,梁漱溟与刘咸火斤是分别处于中心和边缘的两位学者。两人拥有截然不同的家世生平和思想资源,而且即使是两人相近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想也因为进化史观与道家史观的歧异而呈现出反传统与传统的不同取向。刘咸火斤的中西文化思想一方面深受梁漱溟具有范式意义的《中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的影响,而另一方面这一思想是对梁书的创造性诠释,并对梁漱溟产生了耐人寻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美国、印度等国以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些重要节点国家出现严重债务问题为由,指称中国贷款使债务国落入债务陷阱。在他们的炒作下,该论调在国际社会逐渐兴起并蔓延开来,成为某些国家攻击一带一路的话语工具,企图在中国与相关合作国家之间植入木马。该论调的兴起从根本上说是缘于美国与印度等国家面对中国迅速崛起而产生的战略焦虑。它的蔓延还和参与一带一路的某些国家自身出现严重债务问题、某些债务国内部复杂的政治斗争形势、西强我弱的国际传播格局等因素有关。该论调的兴起路径体现了印度与西方的联动、西方与某些债务国的互动特征。鉴于此,探索超越诸多不实论调的路径,推进有效的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15.
放眼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国式现代化是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图景,为人类贡献了全新的文明形态。近代以来中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也证明,只有中国式现代化才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所以,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本不会产生争议。但是,海内外却有学者提出了所谓“现代化等于西方化”“中国式现代化等于‘现代化在中国’”“中国式现代化等于‘中国模式’”等谬论。针对这些所谓的“等式论”,我们必须进行辨析和回应,才能以更为清醒的状态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35-39
猫论、摸论与闯论是邓小平理论中最广为熟知的部分,它们看似通俗易懂,实则寓意深刻。猫论是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摸论主要有这样几层涵义:一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二是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三是大胆试验,稳步探索。闯论在猫论和摸论的基础上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实现了诸多方面的理论创新。三论蕴涵着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哲学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性精神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17.
“五四”文学批评形成以胡适为代表的“客观”批评与以周作人为代表的“主观”批评;这些批评在某些方面暴露了主客观分离的缺点;茅盾提出“印象”批评的美学观,这是“五四”文学批评新的评判支点;从批评本体论的调整到作家作品论的诞生,说明现实主义文学批评实践登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8.
思想文化与社会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与秩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主要缘于思想政治文化的变迁.人的社会角色变换与思想观念的更新,促使社会结构由封闭稳定走向开放流动.要确保社会结构转型的平稳过渡,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9.
石油大会战初期,会战工委鲜明地提出用“两论”这一马列主义的理想武器,指导油田开发建设实践,反对和克服教条主义,较好地解决了油田开发中的一系列实际问题,使我们大庆油田的企业文化蕴涵着浓厚的哲学韵味。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的“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论”是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重大问题的思考与解答。它既是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种关于“如何认识把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重大问题的世界观学说,又是一种关于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分析解决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重大问题的方法论学说。文章主要从方法论维度,对习近平“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论”的——“''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统一’的方法、''时代性和原创性相统一’的方法、''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统一’的方法”等问题进行系统性的方法论分析,以有助于人们完整准确地理解把握习近平“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论”内在的方法论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