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茅盾堪称“人类心灵的观察者”(司汤达语),“隐蔽的心理学家”(屠格涅夫语)。因为他开笔创作,就以擅长心理描写,特别擅长青年女性的心理描写著称于世;其后,他的创作不断丰富、发展心理描写方法;乃至到了《腐蚀》,用日记体形式,对女主人公心理作了深刻剖析,而被称为“心理小说”(见《论〈腐蚀〉的心理小说特征》,载《茅盾研究论文集》)。他在《腐蚀》中,不仅对人物的表层动机作了精细入微的刻  相似文献   

2.
二十年前,在美国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的辞典中,出现了一个不寻常的词——“心理政治学”。这种政治学具有两个方面,或者说两种运用范围。初看之下,这两个方面似平没有任何共同之处,其实却是相互关联的。一方面,“心理政治学”是为了保护和改善居民心理健康而采取的一套措施;另一方面,它是使用精神病学和心  相似文献   

3.
“恋母情绪”的反对──《初恋》主人公心理透视白长龙《初恋》是屠格涅夫写的一部爱情心理小说。小说写了四十余岁的中年人──符拉基米尔·彼德罗维奇对他十六岁初恋生活的回忆,并细致而独特地描写了少年“我”的心理活动。这些独特的心理活动主要表现为特殊的父子关系...  相似文献   

4.
一颗痛苦心灵的历程——试析曹植的心理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了现实的世界之外,每个人还有一个神秘莫测的心灵世界。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学作品正是这个心灵的精神产儿。令人奇怪的是,人们在欢天喜地地接受这个新生儿来到人世以后,却忘掉了它的母亲。这就造成了一种不公正的现象:对于作家的心灵,人们很少问津。笔者不揣浅陋,对曹植的心理作以分析,希望在这方面做一点探索。 曹植虽然“生乎乱,长乎军”,但他的家庭却是很有地位的。他出生的那一年,曹操“追黄巾至济北乞降。冬,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并且做了兖州牧。曹植五岁的时  相似文献   

5.
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是一个真正不幸的人。他既不能像某些强者那样投身于某种事业而忘我,又不能像某些情种那样寄托于一种爱情而舍命。他徒劳一生,一事无成。最后他是像他写给娜达丽亚的信中所说的那样,“我也许会为了什么连我自己都不能相信的傻事来把自己牺牲掉,就  相似文献   

6.
一、评冯特研究心理学的道路波林著《实验心理学史》上说:“冯特在心理学史中是首屈一指的心理学家.学者而配称心理学家的以他为第一,在他之前,有心理学,可是没有心理学家.”波林以冯特一生的治学道路和在心理科学上的贡献,盖棺定论:称冯特为第一个心理学家,这也是许多西方心理  相似文献   

7.
“社会心理”是实际存在而又无形的东西,它容易被人忽视,但其作用却是极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心理”思想是普列汉诺夫的重要的理论创见,他把“社会意识”进一步区分为“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给予社会心理以应有的理论地位,并辩证地看待“社会存在”与“社会心理”之间的关系,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理论的发挥和发展。当前,合理汲取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心理”思想,对于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阿霞》是十九世纪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部中篇杰作。迄今为止,《阿霞》和屠格涅夫的其它许多中篇,远没有象其长篇那样,引起评论界的充分的足够的重视。一般认为,屠格涅夫的中篇,没有象其长篇那样恢宏大度地去反映当时俄国的社会现实并揭示出许多尖锐的社会政治问题,而多是对自然、艺术、爱情、死亡等题材的描写,因此,他的中篇不如他的  相似文献   

9.
中华 《社区》2004,(20):58-58
大部分的人倾向于一种说法:婚前,要把双眼都睁开;婚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底睁开几只眼,才能把爱情看个清楚?实际上,不论你睁开几只眼,爱情,总应该有它的模糊地带。 如果深爱一个人,不应该认为必须依照和他生活的不同阶段,改变对他的要求标准,才可以和平而快乐地相处下去。其实,你应该想一想的是:这个“要求”是否恰当,而不应考虑如何在“标准”的高低上进行取合。婚前,你希望他时时刻刻对你  相似文献   

10.
在儿童文学研究中,不少文章指出:张天翼擅长于儿童心理描写。这种见解是颇具眼力的。张天翼的儿童文学之所以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作家情趣盎然地托出了儿童的心灵世界,字里行间都使人感触到一颗欢快跳跃的童心。屠格涅夫说过,心理学家应当隐藏在艺术家身上,正如骨骼之隐伏于有血有肉的驱体之中,作为它的稳固而无形的支柱而不为肉眼所见。张大翼是一位兼有心理学家才能的殊有造诣的作家。他“给孩子们”的作品,或小说,或故事,或童话,或剧本,无论是对坏蛋的憎恶还是对好人的喜爱(《奇怪的地方》、《失题的故事》、《大灰狼》),  相似文献   

11.
叶赛宁的抒情诗一方面表现了他热爱祖国的高尚精神,一方面又表现了农民的愚昧。这种矛盾的创作倾向正是其心理矛盾的写照。叶赛宁在农民思想情绪和颓废派诗人的影响下一度潦倒,但其对俄罗斯的爱却是十分执着而热烈的。他向往乌托邦式的“庄稼汉的天堂”生活,而这种宗法式的古老的生活方式,与时代是格格不入的。因此他陷入了无力自拔的心灵苦痛之中,最终以自杀来解脱。  相似文献   

12.
智力的定义,不下一百,但没有一个是不存在争议的。无怪乎美国的华尔特·B·科勒斯涅克说:“智力一词象生命、爱情、美、真理、健康等等其他抽象名词一样,很不容易下一个干净、利索的简洁定义。”他甚至说:“照我看来,严格地说,根本不存在智力这种东西”。然而,多数心理学家,都一致认为智力是一个结构。 一、智力是一个结构 为什么说智力是一个结构?原因有三: 1、智力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 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被称为“因素分析之父”的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Spearman)。他在1904年便提出,任何心智活动都只包括两种因素,其一为普通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从正常中逃逸 到反常中舞蹈——论先锋小说的先锋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论界之所以接受先锋小说,看重的是它的形式探索,大都忽视了其在“先锋”形式遮蔽下潜在的小说观念的先锋性。先锋小说在理论上直接挪用存在主义、精神分析等西方学术对人微观研究的观念,致力于探求人的深奥莫测的精神世界和千变万化的行为表现,实施对惯例的偏移,毫不留情地解构了传统的“宏大叙事”;在对心理的展示上,它给予“分裂的自我”以无限温情,建构了关于人心灵的“另外一个王国”;在对爱情的叙事中,它颠覆了传统的爱情模式,同时大肆张扬了性,以此反抗传统爱情观对人心灵的压抑。其先锋意识对后续小说潮流的影响和启示,均有不可低估的和永远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个伟大杰出的作家都有他独特的风格标志,人民通常就是通过这些标志来识别不同作家的。屠格涅夫为世人所称道的重要方面就是他的抒情魅力,亨利·詹姆斯称屠格涅夫身上最高明的东西“是一种精致入微的诗的氛围所产生的效果”,借助这一手段,“他内心的一切都上场了;我说的是他对命运、对人间的愚昧、对恻隐之心、对惊人的奇迹和对美的感受。”①正是这种魅力使屠格涅夫赢得了众多的中国读者,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喜爱。《活尸首》的译者王统照称屠格涅夫的小说是“诗的散文的叙述”,“使人读他的著作,便有完全艺术的  相似文献   

15.
人的行为与他的个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个性”就是个体行为的全部品质,因此,各国学者对人的个性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美国心理学家R·B·卡特尔认为:“个性”是一种倾向,可借以预测一个人在给定情境中的所作所为,它是与个体的外显与内隐行为联系在一起的。运动实践也证明,运动员的个性对他们的训练、比赛都具有重要意义,影响着比赛的成败和优异成绩的获得。博依姆勒教授认为,体育运动首先不是身体现象,而是心理现象,是灵魂、本质和个性的表现。他还指出:运动员的性格与最高运动成绩之间的联系特别明显,有成绩的运动员大都是外倾性格,心理稳定,具有强烈的自负精神。  相似文献   

16.
凡读过屠格涅夫的小说的人,大都会为他笔下人物生动美好的形象所倾倒。屠格涅夫为刻画人物形象所作的心理描写,更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屠格涅夫心理描写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让我们先看《贵族之家》的最后几行:据说,丽莎去远方一座修道院修行后,拉夫列慈基拜谒过那修道院,——并且看见了丽莎。当她从一个唱诗班席位走向另一个唱诗班席位时,迈着修女的匀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社会心理学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十分流行,并且从心理学的角度为反动的资产阶级社会学提供理论根据,而人格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期我们译载两篇有关这方面的文章,供读者批判参考。柏托西在“近代人格心理学中的‘自我’”一文中对各派心理学家在“人格”和“自我”问题上的“理论”作了评述。尽管各家对“人格”和“人格的核心”——“自我”的说法并不一致,但都是强调个性,强调以个人为中心的人格发展,只谈人的心理特征、心理因素,而抹煞人的阶级性,其实质在于宣扬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极端自私性。从奥尔波特的“彼德·柏托西:哲学家兼心理学家”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柏托西同其他资产阶级心理学家一样,也是把“人格”和“自我”等同起来,并且鼓吹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共同研究所谓“人的整体”,企图把人的社会阶级关系归结为心理关系。  相似文献   

18.
爱情被认为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但美国早期的经典小说却是一个几乎没有爱情、没有丰满女性的世界。本文在分析这种文学现象的社会、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以及这些作品所表现的主题之后,认为美国早期的经典小说,虽然大多没有涉及爱情,但都反映了现实生活的真实,因而成为传世之作,令人百读不厌。由此可见,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并非一定要涉及男女之情,没有生活真实而借助爱情甚至色情作添加剂的作品,或许能一时刺激某些读者,但最终只能是过眼风云  相似文献   

19.
屠格涅夫是 19世纪俄罗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他晚年创作的 82首“散文诗” ,以简洁、凝练的风格 ,隽永的笔调 ,抒写了作家对社会生活和人生的深沉思考。本文从他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性格的赞与忧以及对爱情的张扬三个方面 ,探讨了他的民族情结。  相似文献   

20.
布鲁纳强调“教育心理的课不在于应用,而在于(人的)形成”。他力求要改变历来教育心理学家把教育心理学看成是普通心理学,在教学中对某些现象产生的应用,也不停留在对教学现象的单纯解释。布鲁纳的教学理论观主要有四点,即人的认知发展理论观,教材改革结构理论观,发现学习理论观和内部动机理论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