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乌桓朝贡东汉王朝,首先是出于寻求经济利益,其次是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乌桓与东汉王朝的朝贡关系,始于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49),止于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大致可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49)到明帝永平十六年(73),朝贡活动以辽西、辽东乌桓为主;第二阶段从安帝永初三年(109)至桓帝延熹九年(166),朝贡活动以乞降为主;第三阶段从灵帝中平五年(188)至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朝贡活动以三郡乌桓为主。乌桓对东汉朝贡活动受到东汉、匈奴、鲜卑三者相互关系的影响和制约,表现出边疆民族势力消长过程中乌桓朝贡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中央政权最早在海南岛建立政权机构是在汉武帝平南越后。史载,汉朝的使节是从徐闻进入海南的,通过调查,他们得知,海南是个大岛屿,“东西南北方一千里。”①于是,在元鼎六年(公元前110年),西汉政府便在岛上建立珠崖、儋耳二郡(在此前后还在整个岭南乃至交趾地区建立了7个郡)。珠崖治所在瞫都(今琼山东南),儋耳治所在今儋县西北海  相似文献   

3.
汉玄菟郡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在俄罗斯形成统一的国家好多个世纪以前,中国就对今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地区行使管辖。就以汉朝来说,玄菟郡即是当时在东北设置的地方行政区划之一,历来为中外学者研究所注意。本文试图就与玄菟郡有关的问题分别予以考察。  相似文献   

4.
一、早期的天津1956、1957年,在天津东郊张贵庄发掘出战国墓群,证实早在2,200年前的战国时期,天津西部已有人居住生息。据考证,天津在禹贡时属冀、衮二州,春秋为燕地,秦属上谷郡,汉代属幽州渔阳郡泉州县,当时曾在泉州设盐官。由于东临渤海,各河大致在此分流入海,因而有九河下梢之称。汉末,曹操为消灭袁绍残余势力和征讨乌桓,便于军运,在天津一带开凿了一条通海的运河,即泉州渠。  相似文献   

5.
西汉玉门关设置于汉武帝元封三年,最初的位置在汉酒泉郡西部、敦煌郡的东部;汉武帝太初三年至四年间,为了征伐大宛战争的需要,由玉门关军正任文迁徙到敦煌西部,大约在西汉阳关的位置;汉武帝后元年间迁徙到敦煌郡西北一百六十里的地方,而原来玉门关所在的关隘改名为阳关。从此以后玉门关成为一个军事关口,凡是汉朝政府出兵西域或者接受西域投降等与军事有关的事务,都经由玉门关;而西域诸国使节进入西汉必须经过阳关,阳关成为一个通使为主的关隘。  相似文献   

6.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四述胜州榆林郡时谓:“炀帝大业五年以胜州为榆林郡……。十五年郡人郭子和以城入突厥。武德四年郭子和归国”。这段记载中有两处时间与史实不符。中华书局1983年六月版也未更正。  相似文献   

7.
汉昭帝“元凤五年(前76年)秋,罢象郡,分属郁林、。”⑦郡管辖地域有较大扩展。成帝河平二年(前2 7年)十一月,因“夜郎王兴(又写作‘歆’)与句町王禹、漏卧侯俞更举兵相攻”,⑧太守陈立奉命捕杀了夜郎王兴,镇压了兴妻父翁指与兴子邪务的叛乱。于是夜郎王国被取消,改为直接隶属于郡的夜郎县。郡权限再次扩大。东汉桓帝时(14 7- 16 7年) ,郡人尹珍(字道真)“从汝南许慎、应奉受经书图纬。学成,还乡里教授。于是,南域始有学焉。”⑨这是中原文化向现今贵州地域传播的较早记载。三国、两晋、南北朝36 1年间,国家分裂,地…  相似文献   

8.
苍海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苍海郡是汉武帝在东北亚设置的一个边郡,两年乃罢。该郡的辖区应包括东濊、沃沮(东沃沮和北沃沮)所在领域,即今我国延边地区、牡丹江地区东部、朝鲜江原道和威镜道以及俄国滨海地区。武帝设置此郡,一是为了打通汉朝同东北亚地区的通道.开辟东方丝绸之路;二是为削弱卫氏朝鲜在东北亚的影响.减弱来自朝鲜半岛的压力;三是为了隔断匈奴同卫氏朝鲜的联系,以防匈奴同卫氏朝鲜结为联盟。该郡之设置,使我国图们江流域首次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的行政辖区,进一步开拓了通往朝鲜半岛的商路,促进了东北亚地区一些古族古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魏晋北朝幽冀诸州的移民与民族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冀诸州位居中原与东北通衢,又邻接并代与青齐。迄东汉末,历魏晋十六国及北朝,先后形成三次人口大变动的高峰,移民流动累计约有五六百万人次。 东汉末年,中原大乱,人口离散。中平六年(189年)青、徐两地士庶到幽州避乱者达百万口。初平二年(191年),青州黄巾军三十万入勃海郡。建安年间,乌桓乘幽冀之乱,略汉民十余万户。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徙冀州士家五万户实河南。从此,三魏(魏郡、广平、阳平)及幽冀二州人口,在经过汉魏之际第一次大动荡后,开始趋向相对稳定。魏明帝太和年间,司马懿徙孟达部众七千余家于幽州;嘉平四年(252年),司马懿徙冀州农夫五千人佃上邽;晋永兴三年(306年),并州饥馑,且又屡为匈奴攻掠,州将田甄等及吏民万余人悉随并州刺史、东燕王司马腾自井陉东下冀州就谷,号为“乞活”,四次移民,总数不过数万。  相似文献   

10.
乌桓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它在西汉时活动于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一带。原先是东胡部落联盟的一个组成部分,公元前206年(汉高帝元年)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击破,部众逃散,乌桓一支逃至乌桓山(在今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附近),从此便以“乌桓”之名出现于史册。  相似文献   

11.
三、敦煌郡的独立与发展根据《汉书》卷六武帝本纪所载: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秋,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合四万余人来降,置五属国以处之。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秋……又遣浮沮将军公孙贺出九原,匈河将军赵破奴出令居,皆二千余里,不见虏而还。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徙民以实之。武威郡设于元狩二年,张掖、敦煌郡设于元鼎六年。但据《汉书》卷28下地理志所载: 武威郡,故匈奴休屠王地,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  相似文献   

12.
玉林地区位于祖国的桂东南,秦属桂林、象郡管辖,是广西开发得最早的地区之一。自公元前214年湘桂运河开通后秦始皇平服岭南,设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征发大量的中原居民到岭南定居以来,至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沿着兴安灵渠(湘桂运河),中原移民不断南移,中原、岭南的经济、文化不断得到交流。这期间,中原移民与玉林土著人民共同开发玉林,并创造了大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很有特色的民间文学。目前在玉林地区流传有大量的民歌。这些民歌与先秦的《诗经》、汉朝的《乐府》、南北朝的民歌、唐朝的新乐府诗以及宋、元、明、清各朝代的民歌互相辉映,属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学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汉代酒泉郡地处河西走廊的腹心地带,是多条交通道路的交汇地,对两汉时期的汉匈战争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从汉初的匈奴威胁关中、掌控西域,到汉朝争夺西域、北伐匈奴,战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酒泉郡为中心的四条交通干线上.对这些道路的开发并充分挖掘它的军事价值,其利用频率之高则进一步彰显了酒泉郡军事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汉朝立法指导思想有过两次重大转变 ,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这种转变使它与社会发展保持了高度的同步性 ,极大地促进了汉朝政局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封建法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西汉时的呼韩邪单于是匈奴冒顿单于第七代孙,名稽侯珊。其父虚闾权渠单于去世后本应由他继位,结果却被右贤王夺去了单于宝座。稽侯珊逃到左部,借助左地贵人之兵力击败右贤王,自立为呼韩邪单于。随后,匈奴内讧,互相残杀,五单于争立。呼韩邪单于兵败难支,决定出走单于庭归顺汉朝。公元前五十二年(宣帝甘露二年),呼韩邪单于亲自到五原郡,作到中原觐见汉宣帝的准备。第二年,汉宣帝接待了他,给予隆重礼遇。在长安居住了一个多月,呼韩邪单于请求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进一步分析了西岔沟墓地的文化渊源,探讨了乌桓与东胡、乌桓与鲜卑的文化关系,并对以往学界探索乌桓、鲜卑考古文化的成败得失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平虏渠为曹操所开,是一条军粮漕渠。建安初,曹操征乌桓,为了保证军粮供给,令董昭开凿了平虏、泉州二渠。泉州渠在今河北,是引泃河入潞河的。而平虏渠究竟在何处,史书记载多有不同。《后汉书·郡国志》雁门郡“卤城”条下,梁刘昭注:“魏志曰:‘建安十年凿渠,自呼(滹沱)入汾,名平虏渠。’”此引文甚谬。魏志中关于这条的记载是:“建安十一年……凿渠,自呼池(滹沱  相似文献   

18.
隋唐五代时期,又回复到秦汉的郡、县两级制。 隋文帝为改变州、郡、县三级体制过于分散的状况,于开皇三年(公元五八三年)按照“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裁并郡县,取消郡一级建制。炀帝大业三年(公元六○七年)又改州为郡,恢复郡统县的两级制。郡的长官仍称太守,另设司隶和刺史分部巡察,主掌监察。这一时期,甘肃境设十六郡、七十六县。 安定郡,治安定(故治在今泾川县北),统七县:安定、鹑觚(今灵台县)、阴盘(故治在今平凉市今东)、朝那(故治在今平凉市西北)、良原(故治在今灵台县西北)、临泾(今镇原县)、华亭(今华亭县)。 北地郡(北魏置豳州,西魏改宁州),统六县:定安(郡治,今宁县)、罗川(隋开皇初改阳周为罗川今正宁县)、彭原(故治在今镇原县东)、襄乐(故治在今宁县东北)、新平(今陕西省彬县)、三水(故治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北)。  相似文献   

19.
《宋书》考疑(一)丁福林《卷五·文帝纪》(元嘉)十二年,……六月,丹阳、淮南、吴兴、义兴大水,京邑乘船。己酉,以徐豫南兖三州、会稽宣城二郡米数百万斛赐五郡遭水民。(中华书局1974年10月版点校本,第83页)按:上文记四郡遭水而以米赐“五郡遭水民”,...  相似文献   

20.
兰州在春秋、战国以前(约公元前4000—前722年)属雍州地,为羌戎部族据有。至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秦霸西戎,始置陇西郡、治狄道(今临洮),兰州属陇西郡辖。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秋,以“边塞阔远”,乃取天水、陇西、张掖三郡各县增置金城郡,治允吾。在今永靖县东北小川西约二公里黄河北岸之汉城遗址,即 湟水入黄河处之三角地区(一说在今青海民和县东上下川口之边墙村附近)。并置金城县,治所在“皋兰山北少西濒河者”,即今西固城之北。属金城郡辖。但据《皋兰县志》载:“金城县建置当在昭帝之前”。考秦时陇西郡所辖9县中尚无金城县,故西汉置,当无疑。 西晋愍帝(司马邺)建兴二年(314年),十六国之一前凉王张寔,将金城郡治由苑川河谷的尚古城(今榆中金崖乡南五里处)迁都至今兰州市西固区之西固城,并开始在此筑城,此乃兰州筑城之始,距今已有一千六百七十四年之久。北魏时复由兰州西固城三次迁都苑川,西魏再次由苑川迁都至今兰州市城关区(今五泉山南三爱堂一带)。并改金城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