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后世界上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民族主义问题的不断发展,有人将其称为“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并成为了影响当今国际形势安全与稳定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冷战后的国际格局和经济体系以及历史问题和民族认同造成了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的兴起,而期兴起的原因是复杂的,包含了国际格局的变迁和经济体制发展以及历史和民族认同问题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价值分配的不平衡意识引发了民族主义的产生,这种不平衡意识根植于全球化过程(包括近代和当代),而不是所谓的现代性。全球化加强了各民族(国家)之间的联系,同时产生了价值分配不平衡意识,使民族主义成为可能;而民族国家间全面冲突、全球化格局的滞后,以及日渐发达的信息平台,使民族主义成为现实。全球化构成了现代历史的线索,同时也贯穿了民族主义的发展。全球化不光导致了民族主义,而且同时为各民族(国家)之间提供了妥协和共识,也在消解着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3.
自人类进入了复杂多变的二十一世纪后,国内外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冷战格局的结束与世界多元化发展都极大促使世界朝着全球化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因而,我们更加有必要结合当今现代化与全球化的重要时代背景,进一步分析民族主义带给国家与民族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民族主义作为一种复杂的历史现象与思想潮流对于民族与国家的发展也必定是多样的,因而我们应该以一种辩证的态度通过多层次探索来反思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民族主义与当代国际政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主义与当代国际政治魏光明民族主义是国际政治中一个古老的话题。历史上,正是民族主义的发展才导致了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并进而形成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际关系体系,使得国际政治的全球性和现实性成为可能。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民族主义一直是推动国际政治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全球化和民族国家发展之间的张力是中国民族主义话语体系变迁的主要动力,一方面中国要融入世界,应对来自国际社会的挑战,另一方面中国也要关注现代国家建构过程中国内的社会、民族矛盾,这种双重压力促使中国民族主义的话语体系和研究范式发生了转变,即从民族主义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民族主义的话语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部分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关切和中国在全球化治理中对自身的定位和国际担当。实践证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在思维方式、价值观、文明观、国际秩序观等多个方面实现了对原有的民族主义话语体系和研究范式的超越和重构,成功回应了全球化和民族国家发展之间的张力关系。  相似文献   

6.
20世纪 ,民族主义运动始终贯穿着亚非拉国家的历史进程 ,先后呈现出三次大的民族主义浪潮。这些国家的民族主义运动既是一场坚持不懈的民族独立运动 ,同时又是一场促进民主改革、建设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运动。在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 ,民族主义对现代化进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也产生了消极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错综复杂的世界格局中,民族主义因素在其中产生的影响愈加广泛及深远,对"第三世界"各国的对内政策制定及外交事务开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由民族主义而引发的种族骚乱、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却依旧层出不穷。面对这些利弊相交的客观现实,理智地面对民族主义对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进一步地认清和寻求解决当今一些国际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民族主义运动始终贯穿着亚非拉国家的历史进程,先后呈现出三次大的民族主义浪潮.这些国家的民族主义运动既是一场坚持不懈的民族独立运动,同时又是一场促进民主改革、建设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运动.在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主义对现代化进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产生了消极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冷战后民族主义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当今国际关系实践中最具有力量和最富影响的现象之一 ,民族主义曾被称作是“2 0世纪的宗教”。它起源于近代欧洲 ,在由欧洲向全球范围扩展、蔓延的过程中 ,促进了现代国家的增生 ,但同时也引发了暴力纷争 ,带来了国际秩序的更动与变化。尤其是在后冷战时代 ,民族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所显示出的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相悖的特性 ,强烈震荡和冲击着转换中的国际格局和重组中的国际关系。本文试通过分析冷战后民族主义重新迸发的深层次原因及其呈现出的新特点 ,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探讨和反思  相似文献   

10.
民族主义是一种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 ,其本质是民族利己主义。由于其依存的载体不同 ,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类型与内容。冷战结束后民族主义主要表现为破坏国家统一的民族分离主义、西方大国的民族沙文主义、维护国家独立实现自主发展的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主义、联合图强的民族聚合主义和宗教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 ,它对多极化发展的世界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年,民族主义之风鼓荡于中国,其理论渊源来自于西方,以法国为代表的强调公民理性联合的民族主义、以德国为代表强调共同族群文化信仰的民族主义尤有影响。其影响下,中国近代早期民族主义理论探讨中出现了民权民族主义与国家民族主义、大民族主义与小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与反传统民族主义等不同的主张。这些思考奠定了未来中国关于民族主义思考的框架,后世出现的国家民族主义的盛行、多民族一体格局的成形、反传统民族主义的持续及文化民族主义的曲折等,都可见其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民族主义是15 、16 世纪起源于欧洲的一种历史潮流,在构建资产阶级民族国家中起了重要作用。进入20 世纪,民族主义的性质和内容随着历史环境的变迁而发生了嬗变,沿循着世界上三种不同类型国家民族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可以清楚地看到20 世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变化的轮廓和线索,以及它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政治功能。民族主义是一面不倒的旗帜,透过它的政治功能可以看到它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尽管西方国家在近代世界发展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从实质上看,西方国家国际政治的本质是强势狭隘的民族主义。西方强势狭隘民族主义充满着内在的矛盾:一方面,它是工业化国际化的产物,具有走出狭隘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特点;另一方面,它依然存在着不可磨灭的狭隘民族主义本性,处处表现了民族和国家的局限性。客观上看,西方强权政治对于世界工业化进程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西方列强对贫弱落后的国家的突破促使工业文明得到了较快的扩展。当然,这同时也是一个十分残酷的过程,因为它充满了掠夺、躁躏和杀戮,具有极大的局限性。随着工业危机的来临和全球化的推进,西方强势狭隘的民族主义遇到了不可逾越的挑战,日渐式微也成为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族主义”成为学界的热门话题。但大都是将民族主义作为一个政治文化的概念展开探讨。黎跃进的新著《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发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以下简称黎著)则将视野集中在东方现代文学中的民族主义思想和创作,从大量的文化和文学文本的梳理中,概括、提炼出“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的概念,突破个别作家民族意识,或某一区域文学民族主义思想研究的狭窄格局,将亚洲、非洲地区文学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探讨19世纪中叶以来150余年间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的演变发展,同时展示其发展中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拓展成一个新的学术领域。  相似文献   

15.
民族主义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与演变,其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进入到冷战后民族主义又有了新的发展态势。通过分析冷战后民族主义的发展演变,可见新型民族主义是全球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通过对冷战后民族主义特点的剖析,可见新型民族主义在国际关系格局中具有一定地位;新型民族主义对世界未来的影响将是深远和长久的。  相似文献   

16.
论新加坡民族主义的形成与界说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李光耀为代表的新加坡民族主义是在反殖民主义基础上产生的。它以争取新加坡民族独立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提倡儒家思想,保持亚洲人价值观,强调合作精神,主张融会东西文化精华以创造新加坡现代文明国家。这种民族主义初步形成于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大致定型于六十年代中期,七、八十年代又有新的发展。它是战后兴起的当代东方民族主义的一种形态,是“融合型”民族主义,是一种积极进步的民族主义,代表着新加坡的历史和发展的正确方向,在国际社会中也是一种富有建设意义的思潮和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7.
国家间的共同价值观念是国际社会得以生成和存在的关键 ,也是国际法理和伦理规范及其运行的基础。就大致从 16世纪开始的现代而言 ,国际共同价值观念的流行或认同范围经历了两番大变 ,即从基督教国际社会演变为欧洲国际社会 ,再演变为 2 0世纪的全球国际社会。基督教国际社会内国际共同价值观念以自然法为本原 ,体现普泛的中世纪伦理残余 ,在承认新兴的国家主权的同时倾向于限制主权和国际冲突 ;欧洲国际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念则以国家的国际实践及其构成的国家间共同同意为唯一准绳 ,确定国家权利的至高无上和国际规范的非伦理性 ,并以所谓“文明标准”体现其绝对的排他性和支配非西方世界的自设权利。主要由于几大新力量 (包括非西方现代民族主义、美苏两大非欧强国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内部若干运动 )的作用 ,国际共同价值观念随 2 0世纪全球国际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再次大变 :其流行或认同范围急剧扩展 ,西方“文明标准”至少在形式上被消除殆尽 ;普遍道德原则成为国家的国际实践之外至关重要的国际共同价值观念来源 ,并以变迁 (实现公正或正义方向上的变迁 )优先于稳定为首要特点 ;国家间平等、种族和民族间平等以及国家间分配正义、个人正义和世界正义构成国际共同价值观念的根本内容 ,尽管后三个方面的国际  相似文献   

18.
冷战后世界民族主义的凸显给国际政治带来了一系列重大影响,阻滞了和平与发展的历史进程。然而,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上世纪末民族主义浪潮的兴起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国际关系正常化和世界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这种作用是通过两个途径而实现的,一是民族国家的普遍化,二是国际合作的快速建立。  相似文献   

19.
民族与国家合一是中国传统政治体制。19世纪末民族主义在中国勃兴。清政府以民族主义富国强兵,反对帝国主义;革命党人以民族主义推翻清政府。民族主义在新军中传播,在革命党人影响下,新军接受反清反帝的民族主义,发动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胜利后,民族主义从排满转向反帝。建设现代民族国家是辛亥革命胜利后民族主义宗旨。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建设现代国家的基本原则是:在新的民族国家中,各民族应当超越血缘种族,建立一个富有包涵力、整合力、融合力的现代国家体系。在一个国家的大范围内融合凝聚各民族,发展成一个强大的中华民族。民族主义与国家主权在理论上应当合而为一的,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也应当是合二为一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基础,由此凝炼出共同的民族精神,建设强大的民族国家。这就是辛亥革命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20.
语言作为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在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苏东剧变后,中东欧地区的联邦制国家纷纷解体,新独立的国家热衷于用与主体民族名称一致的形式来命名其官方语言。这种具有强烈民族主义色彩的做法引发了巨大争议,导致一些国家的官方语言长期无法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2017年12月,黑山语获得了ISO 639-2代码,标志着中东欧16国的官方语言均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得到承认。本文以这一事件为切入点,对近年来中东欧各国发生的与语言名称相关的事件进行梳理,探讨了"黑山语""波斯尼亚语""马其顿语""摩尔多瓦语"等语言名称争议的缘由和发展,旨在揭示语言民族主义在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的动态表现及其在欧洲一体化背景下给相关国家带来的影响。本人认为,由于分裂型语言民族主义和整合型语言民族主义之间的博弈将长期存在,中东欧地区的语言名称争议目前仍难以平息。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语言名称被国际权威机构认可,原本相近的语言将呈现出异质化发展倾向,相关国家的语言权利之争也会变得更为激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