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在探讨人的本质、人性问题的不少文章中,往往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话的不同理解,而得出了根本不同的结论。本文的目的是对人们常常引用的马克思论述人的本质、人性的几句名言的本来涵义加以考释,兼评对这些话的某些误解,并简要地谈谈自己对人的本质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如何理解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论述史殿武近些年来,哲学界对人的问题颇感兴趣,人们对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权利以及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等问题,作了有益的探索和争论,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应当承认,人的问题的解决,人类解放的实践,均有赖于对人及人的本质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3.
怎样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马克思把关于“世界何以可能”和“自由何以可能”的理性思辨,革命性地变革为关于“解放何以可能”的实践哲学,形成了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理解和变革人与世界关系的世界观。跳出现行的学科分类的思考方式,才能深切地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理解马克思的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  相似文献   

4.
关于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国内外经济学家的理解颇不一致。这里谈谈我们的粗浅看法。马克思说:“现在我们来考察一定时期内的流通货币的总额。假定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流通速度是已知的,这个总额就等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加上到期的支付总额,减去彼此抵销的支付,最后减去同一货币交替地时而充当流通手段、时而充当支付手段的流通次数。”  相似文献   

5.
人性是哲学研究的首要问题,但以往的人性观由于将实然与应然混为一谈,非但未能揭示人性的真相,反倒引发了一些无谓的争议.只有在严格区分实然人性与应然人性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悬置自己的非认知需要,纯粹基于好奇心描述和分析现实人性的本来面目,尤其在元价值学层面找到支配着所有人性内容的普遍逻辑结构,建立科学的人性观.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在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马克思认为,这是实现“各尽所能,各得所需”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7.
1919年匈牙利爆发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在欧洲的心脏创建了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无产阶级革命为主导的新的世界革命运动,包括匈牙利的这场革命在内,无不是在列宁的旗帜下,在十月革命的旗帜下发生的。1919年的匈牙利革命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列宁主义学说在一个因战败而沦入同殖民地毫无差别的小国里,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8.
张盾 《文史哲》2005,1(6):138-143
认为马克思学说发展的本质是从哲学到科学(而且是实证科学)的知识类型转换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主张马克思所开创的历史科学和经济科学是一种“实证科学”的观点尤其值得商榷。马克思哲学变革规划的总问题始终是一个哲学观问题,而非知识观问题。马克思开创的新科学按其本质来说,乃是关于一种与旧哲学完全不同的全新哲学样式的全新理解,而绝非某种“实证科学”。  相似文献   

9.
重新理解马克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新理解马克思俞吾金一、马克思主义在当今的遭遇从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发生的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本世纪最引人注目的政治事件之一。在这段时间里,甚至到今天,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出版的报刊和论著还几乎众口一词地谈论着马克思主义的危机和失败,"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0.
阿尔弗雷德·施密特(Alfred Schmidt,1931-)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左翼代表。1931年5月19日,施密特出生于德国首都柏林。1957-1961年间,施密特在法兰克福大学攻读哲学、社会学和历史。1960年,在阿多诺的指导下,他完成了题为《马克思的自然概念》的博士论文。随后执教于法兰克福大学和法兰克福劳动学院。1972年起,任法兰克福学派社会研究所所长。施密特的代表性论著有:《马克思的自然概念》(1960年)、《尼采认识论中的辩证法问题》(1963年)、《康德与黑格尔》(1964年)、《列斐伏尔和现代对马克思的解释》(1966年)、《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1967年)、《经济学批判的认识论概念》(1968年)、《历史与结构》(1971年)、《论批判理论的思想》(1974年)、《什么是唯物主义》(1975年)、《作为历史哲学的批判理论》(1976年)、《观念与世界意志》(1988年)等。这里的5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剖析了《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书的理论得失。张一兵的文章着重探询施密特的方法论,重新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经济学的关系。段方乐的文章揭示了施密特所阐发的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本体论的双重逻辑,张金鹏的文章着力辨识了这种双重逻辑乃是施密特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解缺失了生产关系这一重要环节所带来的理论后果。颜岩和夏凡的文章则分析了施密特对“唯物主义”的一般理解和施密特对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特殊理解。希望这一组笔谈的发表,能够引起国内学界对施密特研究的重视,进而促发我们更好地体悟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  相似文献   

11.
青年马克思对实践理解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核心范畴。但对马克思实践范畴的确切把握却依赖于:青年马克思探讨实践理论的思想底蕴、深层关怀;青年马克思对实践范畴理解的演化过程。本文试图由此把握马克思实践范畴的科学涵蕴。 一、青年马克思的深层哲学探讨:思维和存在的统一问题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哲学的思想来源之一是理论界的共识。这至少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德国古典哲学,如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直接为马克思所吸收利用;二是“问题哲学”,也就是那些仅仅为德国古典哲学家们所提出的而没有能够(或者不可能完美的)给予回答的疑问,这些困惑古典哲学大师们的问题诱导、启发了青年马克思的思考,使马克思对这些问题作出了自己独特的思考。 贯穿德国古典哲学整个发展过程的最重要的线索,就是思维和存在如何统一的问题。作为  相似文献   

12.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研究人的理论的关键问题之一。黄枬森同志的《关于人的理论的若干问题》一文(载1983年4月6日《人民日报》。以下简称黄文),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有不少误解,因此在阐述人的理论时,也有许多可商榷之处。本文仅就黄文中关于异化问题的论述,提几点不同意见,以就教于黄枬森同志。一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否中断黄文在论述和评价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时,只孤立地考察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的异化思想,既没有提到这以前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更不提这以后成熟的马克思著作对异化理论的丰富、发展和运用。这样就造成一个误解,仿佛马克思在1844年《手稿》中讲过异化理论之后就中断了,它在成熟的马克思著作中已被全面地抛弃了。黄枬森同志是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当然不会不知道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他的早期著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敬志伟 《齐鲁学刊》2001,3(1):65-68
马克思总结了历代思想家们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观点,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纳入人的实践活动范围进行考察,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对象性关系,实践是联结人与自然的纽带,社会性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般性质。  相似文献   

14.
施密特的<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诸多著作中唯一一部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特别是以<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为依据的哲学著作.他明确指出,这本书"与一般哲学对马克思进行的解释相比,更多地参照了中期与成熟时期的马克思的经济学著作,特别是参照了<资本论>的'草稿'"③.在对马克思这两部政治经济学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施密特提出了他对马克思哲学的独特理解,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理论观点.但由于施密特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解存在种种偏差,从而导致 "他本人所反对的旧唯物主义哲学逻辑,最终却静静地平躺在文本表层逻辑拼杀的理论无意识的最底层"④.本文将就这个方面展开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做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15.
通常人们对意识形态主要是从意识方面来理解的,结果,意识形态问题同意识问题一样,也仅仅具有真假对错或唯心唯物之意义,并据此形成了关于意识形态的贬义、褒义、中性三种主要理解。但是,对马克思来说,意识形态的关键却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它还同时被理解为一种实践力量并主要被理解为一种实践力量。正是这一点至关重要而又很少被学术界注意到。尽管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对意识形态的理解也不太一致,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他本人也承认,在创立唯物史观的初期,过于强调了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而在晚年,东方问题的特殊性,使他不得不重新去理解意识形态的特殊作用。这实际上意味着一个新的方向——正如唯物史观揭示了历史的共性、普遍性、简单性、一般性一样,历史的个性、特殊性、复杂性、混沌性则主要是由不同的意识形态决定的。按照这种理解,过去长期以来关于真假马克思主义问题的争论将不再有特殊意义,我们应当关注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谱系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围绕马克思哲学革命有关的三个重要问题进行探讨,说明马克思哲学是“改变世界”的哲学;说明马克思终结了思辨的独立的哲学,创建唯物史观与实证知识水乳交融的新哲学理论形态;说明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不是什么“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而是以实践为基础和导向的辩证思维方式,从而揭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本质:它打破传统哲学的框架,抛弃哲学追求“绝对真理”的幻想,把哲学改造成无产阶级“改变世界”的精神武器,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以及实现人类解放提供了新的哲学理论形态和世界观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的年代,资本主义股份制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以其成熟形态展示出自身的实质及其运动规律。因此,他们在自己的著作中对资本主义股份制的产生、实质和作用,对股份制的三大要素——股份公司、股票和股票市场,都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的股份制理论。近年来,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的股份制理论非常重视,但对它的研究,特  相似文献   

18.
文本研究与对马克思思想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真清理一百多年来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史,我们可以看到,那些随着时代问题的凸现和转换而生发出来的对马克思思想形形色色的解释,大都已经成为“过眼云烟”,而那些基于扎实的文本基础和严谨理性的研究态度做出的理解,仍然具有恒久的价值。国内马克思主义的专业研究曾经受到过苏联的巨大影响,但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并没有超越苏联的水准,特别是没有形成一支马克思文本、文献研究专家队伍,没有出现有世界影响的文本研究论著,文本、文献研究反而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最薄弱的环节。可能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反思,在近年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人…  相似文献   

19.
杨学功 《江汉论坛》2002,42(10):45-48
构成马克思哲学自然观的基本特征,或者说把马克思的自然观与一切旧唯物主义自然观区别开来的本质之点,是马克思哲学视野中“自然”的社会-历史性质。换言之,“人化自然”是马克思自然观的合理域界。马克思的著名命题:“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不仅具有价值论的意义,而且具有存在论的意义。解决当代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可以从马克思这种实践中介的自然观中获得必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怎样理解辩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证法是以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为根本任务,以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为主要内容,是一种理论形态,是一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