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纵观历代词学与词史的研究实际,我们便会发现,对唐五代词与道教文化的关系问题是多有忽略的。这可能是由多种因素所造成的。其一可能是受表面现象的迷惑,唐五代词向以“侧艳”、“小道”而著称,在一般人的观念及心理中,似乎很难将它与严肃而又神秘的道教文化联系起来;其二则可能与早期词史的复杂性有关,由于资料及方法等多种局限,造成对有关词的发生状态及其早期发展进程的研究长期处于一种扑朔迷离状态,从而也相应地掩盖了对唐五代词与道教文化相互关系的研究;其三也因为长期缺少一个完整的唐五代词总集来进行总体观照,单凭零散的作品或有限的选集、别集,便很容易忽略唐五代词与道教文化之关系。  相似文献   

2.
张振谦 《理论界》2006,(3):193-194
爱情诗是李贺作品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道教神仙事物、道教典籍和存思术对李贺爱情诗的意象意境、思维方式、艺术语言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可以说,道教文化促使了李贺爱情诗艺术奇葩的绽放并最终开晚唐乃至宋代爱情诗、词之先河。  相似文献   

3.
爱情诗是李贺作品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而道教文化中的神仙意识、重阴思想和房中、长生之术对李贺爱情意识的萌发,以及道教神仙事物和道教典籍对李贺爱情诗的意象意境的创造都有着重要作用。李贺与女冠间的恋情也是其爱情诗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可以说,道教文化促使了李贺爱情诗的兴盛并最终开晚唐乃至宋代爱情诗、词之先河。  相似文献   

4.
爱情诗是李贺作品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而道教文化中的神仙意识、重阴思想和房中、长生之术对李贺爱情意识的萌发,以及道教神仙事物和道教典籍对李贺爱情诗的意象意境的创造都有着重要作用.李贺与女冠间的恋情也是其爱情诗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可以说,道教文化促使了李贺爱情诗的兴盛并最终开晚唐乃至宋代爱情诗、词之先河.  相似文献   

5.
山谷雅词是典型的文人词,其题材广泛,意境奇特,格调高雅,体现了其求新求变的美学追求。山谷雅词常以典入词;常寓有戏谑之笔;常于清新中蕴蓄刚直之气;常于词中自抒胸臆,表现对人生世事的感叹与超脱。其咏物词形象质朴,茶词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边事武功之词寓豪放之气,开南宋抗战词派的先河。山谷雅词无论是题材内容或是表现方法,都在传统词作中蕴涵了新变的因素,婉约之作能于往复回旋中孕育深情,豪放之作也能澄澈明净,抒胸臆于沉郁之中,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金恩景 《兰州学刊》2010,(Z1):85-88
苏门四学士词的题材种类比较丰富之泛,其中妓女、女人与饮酒题材的作品最颇多。不过,在同类题材作品的表现上,四学士每个人有异同之处。黄词的女人是大胆、直率与积极的形象,秦词里的女性是脆弱、被动与消极的形象。晁词里的女人是做个优雅的形象,以华丽的表象委婉地透出无奈和淡淡的哀愁。如此,其女性形象不同。但四学士词中"酒"字是发感情的媒介体,他们通过描绘饮酒,表出自己的深情。  相似文献   

7.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地位与杜甫在诗史上的地位有些相似。他们都以其题材广泛的作品,反映了自己所处时代的主要矛盾和广阔的社会现实,同时,也以其多样化的风格和写作技巧,丰富和提高了诗、词的写作艺术.把诗、词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作为词坛巨壁的辛弃疾,在词的题材和风格方面,特别富于开拓精神。由于词这种特殊的体裁,要在这两方面有所创辟,需要更大的勇气和艺术创造力。辛弃疾在幽默词的创作上,就充分表现了他的艺术胆识和创造力,而给词坛增添了光彩。幽默作品的特点,是使人发笑。它与调侃、诙谐、戏滤、机趣常常紧密地联…  相似文献   

8.
陈颖 《东南学术》2013,(1):195-202
上世纪50至80年代是海峡两岸严重对峙时期,期间两岸作家各创作有若干以大陆八年抗战为题材的小说,这些作品基于各自的政治立场和文学观念,对同一历史题材作出了大相径庭的政治评判和审美表现,但两者间也有文化传统和民族风格的内在同一。本论文以大陆作家艾煊的《大江风雷》和台湾作家司马中原的《狼烟》为阐述对象,从时代背景、题材审视和审美表现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宋代节日词研究以《全宋词》中节日题材作品为对象,对宋代节日词的创作情况、文本特征和发展动态作出系统而深入地探讨,考察节日词的文学风貌和审美特质,揭示其中所蕴涵的两宋社会生活和文化形态等深层次意义。当前宋代节日词研究多停留于较为零散、感性的层面之上,亦或以民俗文化、都市文化的先验视角凌于对节日词作本身的探讨之上。有鉴于此,有必要在对现有成果进行梳理,以推动宋代节日词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0.
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都得到了充分发展,许多文人名士都以谈佛论道为时尚,并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江淹亦有以佛道思想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从这些作品来看,江淹的生命意识中在很大程度上以追求一种隐逸生活为旨趣,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佛教和道教的理解,是研究南朝文士生命意识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1.
词是音乐文学的代表样式,音乐性是其突出的特征。唐代是道教的全盛期,产生于晚唐五代的花间词受到道教音乐的浸润,其直接表现就是道教音乐对于花间词的音乐体式和风格特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教音乐转化成词牌,为词的创作提供了可资参照的曲调范式;在“以诗从乐”的时代,道教音乐清新、飘逸、婉媚的审美风格直接影响了花间词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2.
赵丽 《北方论丛》2008,(4):22-24
词是音乐文学的代表样式,音乐性是其突出的特征.唐代是道教的全盛期,产生于晚唐五代的花间词受到道教音乐的浸润,其直接表现就是道教音乐对于花间词的音乐体式和风格特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教音乐转化成词牌,为词的创作提供了可资参照的曲调范式;在"以诗从乐"的时代,道教音乐清新、飘逸、婉媚的审美风格直接影响了花间词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3.
黄洽 《齐鲁学刊》2005,697(1):91-94
称灵道异、张皇鬼神是古代文言小说的主要题材内容,神仙考验型作品是其中的一个别具特色的叙事 范型。神仙考验,试探人心,其由宗教化向世俗化、伦理化转变的趋势,正是道教发展演变的反映,也是宗教意识淡 化、人本思想张扬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孙昌武 《文史哲》2004,(2):92-98
早在先秦时代,神仙观念即已出现。道教形成和兴盛,更促进了这一潮流。至魏晋时期,形成了游仙诗。游仙诗可区分为宣扬信仰的和别有寄托的两大类。文人创造的基本属于后者。道教科仪步虚中的步虚词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游仙诗,出现于东晋,大盛于唐宋时期。步虚词流行于社会,也被文人当作创作题材。作为典型的道教文学体裁的游仙诗和步虚词,在观念、题材、意象、语言、思维方式、表现技巧等诸多方面,都对一般文学创作造成了广泛、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道教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土壤,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在西方也有较高的认同度。道教在生命健康生态伦理方面累积了大量有价值的东西。在生命健康生态伦理理念上,道教强调"守道"、"守一"、"法自然";在生命健康生态伦理规范上道教"贵生"、"恶杀";在生命健康生态伦理文化形式上,表现丰富,且多有引导。现时代深入挖掘道家优秀文化,对民族文化振兴与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诗歌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上,宋词是一个光彩夺目的亮点。大量以节令习俗为题材的优秀作品,不仅描绘了大自然在不同的季节里的壮丽图景,表现了词作者的社会文化观念和对自我生命价值的关注,也通过“词”的载体传承了民族文化中的节日习俗的特点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历史题材文学是否要有历史根据?对于这个问题,吴晗与茅盾的看法不同。吴晗更强调历史剧的历史品格,茅盾则更强调历史剧的艺术品格。在历史题材创作的作品中,上述两类作品在文学史上都存在,而在改革开放30年来,由于思想解放,由于整体政治环境改善,由于商业运动介入创作,这种分野更为清晰地显露出来,而且出现了所谓戏说的新品种,因此对于当代现实生活中的历史题材创作进行类型的划分,并进一步分别揭示它们不同的艺术追求和审美精神,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我们就可以把目前的历史题材作品大体分成三大类:再现类、表现类和戏说类。再现类的历史题材的作品,强调史书所写历史的忠实性和客观性,不随意杜撰历史,其特色构成了现实主义的审美精神。表现类的作品通过由一变多或由多变一的想象,虚构成符号性的形象体系,把现代的观念表现出来、诠释出来。这些历史题材的作品借历史之外衣,所指涉的是皇权、统治、财富、欲望、享乐、权术、阴谋、算计等等,并不是历史本身,所表现的是浪漫主义的审美精神。戏说历史题材,戏说,搞笑,表现后现代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18.
蒋晓城 《云梦学刊》2003,24(1):84-87
晚唐艳情诗与艳情词是同一时代下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文化心理孕育的结果,它们不仅在题材、内容、情感基调上相同,而且,在表现方式、意境、风格以及体式上相近,这反映出晚唐艳情诗与艳情词之间的血缘、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9.
张振谦 《兰州学刊》2008,(6):173-175
《太平经》与《真诰》是唐代文人生活中比较流行的两部道经。《太平经》的复文神符的组合方式影响了李贺、李商隐爱情诗语汇的重词复言。道符字体由隶书向篆体的转化是造成二李诗歌语言晦涩难懂的重要原因之一。《真诰》的爱情题材及语汇意象是二李爱情诗创作的重要材料来源。其古奇瑰丽的语言特色也深受道教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试论道教对朱敦儒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敦儒与道教中神仙人物有着共同的性格基础,他的行事方式以及思维模式都与神仙具有很大的合拍之处,因而在一定外在条件的刺激下,他会以超过常人的程度接受道教,并进而影响到其词的创作。朱词中表现的思想、内容以及词的风格,词人的审美趣味、思维模式等,无不显示出受道教影响的痕迹,从而使其词区别于他人而独具仙风道骨之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