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死观以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为基础而形成,也影响着人们的主观认知,它对于我们理解与实现自身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各自社会中哲学领域里程碑式的人物,苏格拉底与庄子所建立的生死观皆带有他们自身的独特哲思。通过对比《斐多》与《庄子》两本哲学著作中所阐明的理论,来探讨他们思想观念中所蕴含的相似智慧和两者在思考死的意义到明确生的态度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分歧,并剖析这种差异的部分哲学基础,我们能够为当今青年科学生死观的建立方式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生死关系问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哲学命题,《庄子》一书中多篇中有所论述,从外生死——对死亡的猜想、齐生死——生死之变乃形式之变、无生死——超越生死之境三个方面加以分析,能够使我们对《庄子》一书中的生死问题有一个比较清晰地把握。  相似文献   

3.
生死,即生存与死亡。人们热爱生命,却很难做到不畏惧死亡。日本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民族,他们有着自己民族独特的生死观念,日本人宽容生死,尊重生死,追求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至纯至美的生死观。本文将从具体日本人生死观的表现形式以及形成原因两方面来探究日本人独特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4.
5.
生死问题是人生中最重大的问题,每个人都要面对生死,都会对生死作认真的思考。儒、释、道三家对生死有着各自的理论观点,也进行着相应的实践,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死进行了诠释,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共同影响着中国人对生死的看法。本文就儒、释、道三家的生死观进行探析,以便于我们对三家的生死观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徐敏 《现代交际》2014,(11):51-52
相对于西方美学,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多了许多隐秘的色彩,而老庄无疑是其中最具有美学视角的一家。老庄的美学以"道"作为核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美的问题。就庄子在《庄子》中展现的美学思想而言,虽然"心斋""坐忘""自然""虚静""神游""无为""道"等概念层出不穷,但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美学体系,而"虚静"正是这一美学体系中的枢纽。本文以《庄子》为依据,从美学本质、美学形态和美学心态三方面阐述庄子的"虚静"美学观。  相似文献   

7.
“逍遥”指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庄子的逍遥思想是老庄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是一种思想的境界,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对中国人的文化底蕴或者是文化意识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将从庄子逍遥思想产生的背景、原因,逍遥思想的含义以及影响等几个方面简要论述庄子的逍遥思想。  相似文献   

8.
庄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哲学家。庄子采用以寓说道的言说方式阐述其思想。一个个简单的寓言故事包含的却是很深的道理,引起我们很深的思考,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但庄子思想表述方式——隐喻,对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对艺术设计创意构思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庄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庄子的作品,庄子,名周,字子休,一生崇尚自由,向往自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鲁迅曾评价道:先秦诸子的作品没有超过《庄子》的,可见《庄子》的历史地位与深远影响。庄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其思想体系庞博宏伟,只有真正读过《庄子》才能深深的体会到芸芸众生在历史长河中思想上的局限性,也只有在真正读过《庄子》才能深深的体会到有些道理是如何的浅显却又如此深刻的客观存在着,并深深的打动着我们的心灵。《庄子》博大精深,我只浅谈三个方面,说一说我对庄子某些伟大思想的体悟与感触,希望在这个多元喧嚣的世界做一次回归庄子的心灵旅程。  相似文献   

10.
庄子的言意观上承老子的"言不尽意"论,同时又在"道无"的本体论基础上提出了"得意忘言"的言意观,并且揭示出"言"背后隐藏的一些东西,从而构筑了一个完整的言意关系网。本文试从庄子言意观的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并指出其意义可在。  相似文献   

11.
人生境界论是庄子思想的一个核心,他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苦难与不自由来反思需求一种绝对自由、无所拘束的境界,通过逍遥游、同生死、齐同异,从而达到与道合一的最高境界,给人以心灵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史婷 《现代妇女》2013,(10):217-218
本文通过对庄子超越精神的逐层分析,旨在深入理解庄子的思想内核,并再发掘庄子超越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使人从封闭的心灵中超拔出来,培养一个开放的心灵.  相似文献   

13.
屈巧红  刘颖 《现代交际》2022,(8):95-101+123-124
赫尔曼·黑塞是德国浪漫派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世纪30年代是黑塞文学创作的分水岭,他从寻求救世之道到将理想寄托于精神乐园,从积极乐观到避世隐居。这一时期也是黑塞对于东方文化的探求之旅,道家哲学特别是庄子的“鲲鹏”“玄珠”“对立统一”“机心论”“生死观”等思想概念都可以在黑塞的作品中寻到踪迹。然而,黑塞对于道家思想的吸收与借鉴从本质上来看,是一个欧洲人对于东方文明的探索,是“借东方之智慧,释西方之焦虑”。  相似文献   

14.
庄子的思想博大精深,灵活多变.庄子从社会底层出发,描写出了理想的社会模式即没有压迫、共同努力、精神自由、和谐统一的理想社会.凡事都有两面,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就是要从相对性的积极意义来阐述庄子对人性的关怀、警示和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庄子》一书所要解决问题的根源乃是在于伴随着个体差异出现而出现的"成心",也即是非之心。以现代的表述方式来说就是价值判断取向的问题。作为个体陷入这种判断相对化的困境之后,将无法认识真正的作为真理"道",从而丧失其意义,成为"物物而物"的存在。而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庄子》要做的任务之一是彻底消解内在的价值判断,而《庄子》提出的解决方案即是针对内在的"坐忘""心斋"。接下来将可以看到《庄子》如何通过这种方法对人的内在进行消解,超越内在知识对人心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庄子的逍遥独具其浪漫主义情怀,其可启示人们思考无待途径,追求超然物外,物我两冥,寻找心之所向的乌托邦。但逍遥的结局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如果不看清无待的结局,只是表面地认识逍遥,就容易沉浸阿Q精神胜利的愉悦中。实际上达到无知无欲、忘我忘世、化蝶化物的境地,不是物理上的死亡,就是精神上的幻灭。  相似文献   

17.
朱艳君 《现代妇女》2014,(9):316-316
庄子在其文中以"言"为核心要素,以"道"、"美"、"意"、"知"为支点,构建了"言与道"、"言与美"、"言与意"、"言与知"的审美立体结构,描绘了"即言即道"、"大美不言"、"得意忘言"、"不言之教"的美学理想,开辟了一个自由的言说天地。  相似文献   

18.
庄子和一般人的最大不同是,人们都眼红的东西他看不上,而他看重的东西人们却往往并不在意。庄子最看不上那种追名逐利以至于为此而机关算尽蝇营狗苟的人,他骂这些人骂得痛快,与这些人的界限划得很清楚。庄子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很低,用现在的话说,“温饱”就可以了。其实,在他做那个“漆园吏”的时候,好像连温饱也难以保证,有时候揭不开锅,需要出去向别人借米。即使这样他仍然不改其志.自我感觉很好。  相似文献   

19.
庄子的人性思想是道家人性思想的重要内容。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确切地说,人性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中国哲学中最有争议的论题之一。庄子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从道的范畴来探讨人性的本质,开创性地提出了二元人性思想,既揭示了人性中的黑暗一面,即人的欲性,又探索了如何去除人心中的欲性而达到美好淳朴的道性,在中国人性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0.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非常宝贵的,同时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独特的存在价值以及尊严。纵观古今,关于人的生存价值和人生命运的话题有很多,也有很多比较出名的哲学家,对于人生的价值和生命话题进行了阐述,其中,道家学派对于这句话记得阐述较多,比如说,道家先祖老子,在道德经当中,对生命话题的阐述是这样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阐述无生命的起源问题,而道家学派的继承者庄子,对生命和人生价值的阐述,有了其他的见解,在他的具体言论中提出了尊生的思想。本文就通过具体例子,详细解读庄子对尊生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