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文章从国际政治的视角探讨了跨界民族的社会认同问题,指出跨界民族的社会认同的主要情形如和(和谐)而不同、由合(融合)而同、因同而合(融合)与不和(和谐)不同产生的条件与影响,认为跨界民族问题的解决,首先要促使跨界民族实现本土化的转型,实现"适应-认同一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和谐的族群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民族政治学国际国内研究概览、民族权力与民族权利:民族政治的核心范畴、民族与国家:国家权威与民族政治秩序、民主框架下的民族政治参与、民族主义是理解民族政治的关键钥匙、跨界民族问题:源于认同错杂的民族政治议题等6个方面,对中国民族政治学研究的新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学界对跨界民族问题的研究日趋深入。特别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民族问题的复杂性日益加剧,中国学界在跨界民族问题的研究中,开始注重从不同的学科、领域出发,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研究问题。这些学科领域包括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世界民族研究、国际关系研究等。来自多学科领域的关注和思考,使中国的跨界民族研究在边疆学、民族学、国际关系学等学科中逐渐发展成为相对独立而稳定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
相邻国家间的关系不尽相同,有的和睦相处,有的兵戎相见.而跨界民族关系往往成为影响相邻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因素,跨界民族关系既可以是国家间发生纠纷的诱因,也可以成为国家间密切联系的纽带.认真研究跨界民族关系的特殊性,对于相关国家的内政、外交意义重大.本文论述了跨界民族关系处理得好坏影响到相邻国家间的外交关系、跨界民族关系是国家间政治关系的“晴雨表”、跨界民族关系和国家主权、跨界民族关系和国防安全、跨界民族关系和泛民族主义、跨界民族关系和国家认同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国家利益,而政治安全则始终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和根本保证。冷战结束以来,跨界民族问题对一国国家安全尤其是政治安全的影响日益凸显,对我国政治安全形势所带来的现实与潜在威胁也在不断增长:泛民族主义思潮对我国边疆地区安全稳定造成较大威胁;国际反华势力利用跨界民族问题加剧对我国的分裂活动;境外敌对势力对跨界民族地区的宗教渗透活动危及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周边国家民族问题的辐射直接影响我国地缘政治安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跨界民族问题对我国政治安全可能造成的危害,并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将这种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6.
民族认同是民族的自觉行为,表现为一种归属感.跨界民族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在认同方面具有多重性,即民族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和社会认同.历史表明,在国际关系中,政治认同和社会认同的作用最为敏感.文章认为,要处理好跨界民族问题,必须解决好跨界民族的多重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7.
由我国世界民族研究学界知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学科带头人葛公尚同志主编的《当代国际政治与跨界民族研究》一书,已于2006年9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聚合了国内十多位学者数年辛勤耕耘的精髓,反映了我国学者在国际政治视角下研究跨界民族问题的最新成果。该书包括“理论篇”、“世界篇”和“中国篇”三大部分。“理论篇”对有关跨界民族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诸如“跨界民族”的界定和分类、跨界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跨界民族与地缘政治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世界篇”对当代世界近20个跨界民族热…  相似文献   

8.
在民族本质属性问题上历来存在着文化与政治的二元对立,由此对民族理论和民族实践带来诸多困扰。文化民族与政治民族的概念体系对此具有一定的消解作用,并有望为现实民族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分析工具。本文从民族构建的基本纽带入手,对文化民族与政治民族概念体系的理论形成、应用领域和局限反思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跨界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特点更加突显,跨界民族问题已成为影响世界稳定的重要因素.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又是一个多跨界民族的国家,民族理论学科应加强跨界民族研究,以丰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对民族和跨界民族问题已经有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但是,从地缘安全角度重新诠释中国的民族和跨界民族,却是在新形势下对中国跨界民族和地缘安全关系的理论尝试,因此,文章对民族、跨界民族和族群等以往的认识进行了批判,力图在确立新的范畴中构建跨界民族与中国地缘安全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跨界民族是指跨国界而居的同一民族。强烈的民族意识、民族利益问题、不平等的民族政策和外部势力的介入等原因会引发跨界民族问题,并产生国内和国际影响。跨界民族问题对国内政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危及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安全、危害国家边疆地区稳定和国防安全、削弱国家凝聚力、加剧民族矛盾与冲突、损害所在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跨界民族问题对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对相关国家周边外交关系带来深远影响,易于引发相关地区关系紧张与冲突并成为引发重大国际矛盾与冲突的重要因素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后,跨界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特点更加突显,跨界民族问题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又是一个多跨界民族的国家,加强跨界民族研究,是关系到到我国国家安全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跨界民族是指那些因传统聚居地被现代政治疆界分隔而居住于毗邻国家的民族。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在一个国家为主体民族的同一个民族分布在相邻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是这些国家的少数民族之一;一是同一个民族被不同的国家划分.没有自己的民族国家(如库尔德人和萨米人)。跨界民族问题对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关系、国家与国际社会之间的关系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梳理中缅跨界民族及其特殊地位的基础上,以非传统安全的视角分析了中缅边境地区当前存在的缅北少数民族武装问题、毒品犯罪问题、宗教渗透问题和公共卫生安全威胁等跨界民族问题,提出了慎重处理缅北少数民族武装问题、全力消除毒品问题、坚决打击宗教渗透势力、切实消解公共卫生威胁等应对策略,确保实现中缅边境地区长治久安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跨界民族问题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引起国内学者关注,到新世纪以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梳理30年来学界跨界民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归纳出相关研究的特点为:研究论文数量不断增加与质量日益提高;研究框架与思路进一步多学科化、多样化;既注重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又关照重点区域跨境民族研究与某一跨境民族的个案研究;逐步建立起了多学科立体研究世界跨界民族问题的格局。与此同时,一系列研究不足还在等待学界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田野调查、文献资料等方法试对我国跨界民族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价值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跨界民族能为民心相通"积基树本";为贸易畅通"保驾护航";为政策沟通"牵线搭桥"。同时阐述了不同地区的跨界民族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过程中所面对的挑战并提出对策:发挥跨界民族的文化优势,实现固边、守边、安边和"拓边";加强政策学习,增强国家认同;务实合作,共同直面跨界民族问题;重视和培养我国各类跨界民族人力资源;借助岁时节气,举办民族文化旅游盛会;坚持"以人为本",维护跨界民族民众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7.
论多民族国家中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如何看待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逐渐成为族际政治研究中的一个焦点话题。文章从个体认同的多重性、民族认同问题产生的根源两个角度,论证了在冲突视角下,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视为矛盾和对立事物的理论观点的不科学性和误导性。科学地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需要一种和谐视角。这种视角认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存在价值共识和功能上的相互依赖关系,在社会实践中可以和谐共存;二者统一的路径是构建能够有效整合民族异质性与国家统一性的公民身份,完善公民权制度。  相似文献   

18.
王俭平  戴永红  王彦宏 《民族学刊》2020,11(1):60-65, 134-135
“跨界民族问题”作为国际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在南亚这个“世界民族博物馆”地区显得尤为突出。印度作为与南亚大部分国家都接壤的地区大国,跨界民族问题不仅仅是“存在”,更是一个亟需加强内部治理的社会难题。与此同时,“跨界民族问题”对于印度的影响还有着积极与消极的两面性,跨界民族的存在既导致诸如边境管理、跨国犯罪以及非法移民的问题,又为印度提供了干涉周边国家内政的“借口”,进而有利于巩固其南亚大国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华侨华人问题是一个涉及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考古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研究领域。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研究还不多,主要是学者们对其界定尚有不同看法,有的甚至不承认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存在。本文在确认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基础上,简要阐述少数民族华侨华人与跨界民族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苏联民族问题及其理论和政策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启迪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苏联民族问题理论与政策研究>一书,从唯物辩证法的科学视角看苏联的民族问题,从正反两分法的视角总结了苏联的民族理论与政策,从政治、经济、文化、和谐社会四个方面提出了对我国的警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