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障碍     
曾听一位在企业当领导的熟人谈过这样一件事,他的下级中有一位年轻人,原来工作很勤奋、主动、负责,从不用领导操心,可不知怎么了,他突然间变得懒散,不负责任,不遵守工作纪律,劝告和批评也都不管用,结果有一次工作出了大差错,害得这位领导在上级面前挨了批评.我这位熟人当时特别愤怒,认定是这个职工故意与自己做对,心情很坏.直到那位职工因精神分裂症而住院,他才恍然大悟,知道是自己错怪了别人,后来一度还挺自责.  相似文献   

2.
李燕翔 《秘书之友》2007,(11):41-41
日前我问一位乡镇领导:最近在忙些什么?他掰着手指数了七八件事:某村支书的孩子结婚,邀他当主事人;省上某厅的副厅长回乡祭祖,他不能不出面陪同;两天参加了三个会议……他说了半天,竞没有一件与发展地方经济有关,这实际上不是工作忙而是工作“盲”。  相似文献   

3.
在这次县乡党委班子换届工作中,有一位年轻干部被分配到一个条件较差、困难较多的地方任职,领导原本担心他会闹情绪不愿意干,但在谈话之后,这位年轻干部却爽快地接受了,还激动地说“:感谢领导给了我一次机遇!我一定尽心尽力干,磨炼自己,提高能力。”明明是逆境,却看成是难得的“一次机遇”,明明有困难,却心甘情愿去磨炼自己,这位年轻干部看问题的角度新颖、独到。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无不具有两重性。工作中的逆境,生活里的困难,科研上的难关,奋进路上的险阻,这些与顺利相比都有“逆”和“难”的一面。逆境烦人,困难扰心,但它同时又给人提供了…  相似文献   

4.
即将提拔     
江月卫 《领导文萃》2005,(2):118-123
县长陆大坤虽然只说了一句 “应该属于政府行为”,但县委书记马林硬是觉得不舒服。会散了好一阵,马林还坐在会议室里抽闷烟,心想:陆大坤算老几,要不是我做工作要你当县长,你还不就在县委副书记的位子上熬。两个月前,才选举你当了县长,就要与我作对,有你好看的……突然马林的手机响了,是在省委组织部工作的一位同学打来的。他告诉马林:“你很快就要被提拔为副市长,刚才组织部部务会才通过的。” 这样的消息马林听得比较多了。他从 35岁担任天时县县长,又干到县委书记,如今整整 43岁了。几年来关于自己升迁的事有多种传说,不过今天的消息是从…  相似文献   

5.
有人向一位大型企业的领导请教领导艺术,这位领导说:“领导者只有给部属台阶下,他们也才会有台阶下。”这句话简单明了,却又耐人寻味。每个部属都有把自己的工作干好的愿望,他们可能会甘居中游,但轻易不会自愿落伍、不思进取。每个部属都有明确的工作和生活目标,不管他们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听到很多管理者都在说,忙,忙得喘不过气来。他整天开会、接电话、批看报告,手机也一直响,他不明白自己为何能把精力发挥到极限——每天都可以做一大堆事。他抱怨:我辛辛苦苦地工作、牺牲个人生活,一点也没有时间去做自己业余爱好的事。但,他所做的是最重要的事吗?绝大部分管理者都很想努力把事做好,但是为何成绩还是很不如人意呢?关键在于他们没有分辨出“必须做”与“把事情做好”两者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读了刘良军同志发表在《办公室业务》2011年第10期上的《“有时间”与“没时间”》,感到是篇针砭时弊的佳作.文章写了2件事:一天,作者与某镇长闲聊,手机响了,有位农民要求当面反映问题,镇长说:“我正接待领导,没时间.”作者忙告辞,镇长又说:“这种情况多了去,你们不在这儿,我也会说没时间.”又一天,作者与某局长吃饭,手机响了,局长也是一句“没时间”将对方打发了.  相似文献   

8.
人们好奇的不是褚时健种了什么,而是当人们都以为这位80多岁饱经风霜的老人不可能再做出什么时,他又干成了一件事。这位如今已85岁高龄的老人,二次创业选择了一个“投资回报缓慢”的行业,并用其“从不放弃”的坚持告诉世人,他从来没有失踪,只是曾经迷路了而已。  相似文献   

9.
有位支队领导要调到兄弟总队任职,临别前,支队仅通知部门以上领导为老领导送行,可得知消息的机关干部自觉推迟下班时间,自发留下来为老领导送别。在与老领导告别时,不少机关干部泪眼相送、依依难舍。其情其景不像是为一位领导送行,倒像是为自己远行的兄长送别。这位领导的工作调动,为何能够牵动这么多人的心?据说,他在任四年,不仅为部队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而且民主作风非常好。他有一句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一起工作就要把自己的同级当上级,把自己的下级当同级。”“把自己的同级当上级”,这句话带有很强的哲理性。它包含着尊重、理解、宽…  相似文献   

10.
有一位11岁的男孩在踢足球时将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了,被索赔12·50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他的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有这么多钱赔人家:”父亲说:“这12·50美元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钱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子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相似文献   

11.
激发潜能     
<正> 查尔斯·施瓦布是美国著名的企业家。但他属下的一个工厂的工人总是完不成定额。换了好几任厂长,也没有效果,施瓦布决定亲自处理这件事。 他问厂长:“你是这么有能力的人,为什么也不能把工厂搞出个样子?” “我不知道”,厂长答道,“我劝说过工人们,骂过他们,还以开除他们相威胁,但全然与事无补。他们仍然完不成自己的定额。”  相似文献   

12.
河之洲     
纸篓该由谁倒空一只纸篓摆在教室门口,里面装满了各类零食的包装袋。我自己去倒了两次,第三次还打算那么去做,有一名同学替我去做了。他回到教室后对我说:“老师,校工应该做这件事,下次告诉她就行。”我说:“有那种必要吗?”立刻有同学回答:“有。如果我们总是替她做,她自己的责任心不是会慢慢松懈了吗?”我又反问:“是不是有一条纪律规定,不允许带吃的东西进入教室啊?”答:“有。但那纸篓不就成了多余之物?”于是,第三种看法产生了:“其实那一条纪律也应该改变一下,改成允许带吃的东西进入教室,但不允许在老师开始讲课的时候还继续吃。这样…  相似文献   

13.
小幽默5则     
《领导文萃》2009,(22):64-64
真是难得 教《货币银行学》的老教授正在讲货币的历史.一位同学竟睡着了,还打起了呼噜。老教授看了看,叹了口气说:“唉,都说钱是人生的动力,这年头,这位对钱玉动于衷的同学。真是难得啊!”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班主任老师,从事班主任工作已经15 个年头,以忙于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无暇静下心来回顾班主任工作的“得”与“失”;今逢国庆佳节,忙中偷闲,想想这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感触颇多、颇深。其中最值得“骄傲”的心得恐怕是“班主任在学生中的威信源自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今记下日常生活一、二事与大家共勉。我对学生的教育着重于关心和爱护: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在初中2003级时,我班有一位同学——魏明。他在读初中  相似文献   

15.
一 一早,陪护父亲一夜的王明诗,焦躁地又掏出手机看时间.他急切地盼望听到在市开发区当副总的弟弟王明书的脚步声,看到他急切而至的身影. 父亲王成礼肝癌手术两个月了,身体一直极度虚弱,需要家人陪床护理.手术前父亲曾试探着问明诗,说,就你们弟兄俩,排一下班吧.明诗说,有什么排的,他忙,我多来就是了.明诗认为自己是哥哥,对家务事也应该多承担一份责任和辛劳.再者,明书工作的确比他忙,他是单位负责人,二把手,有很多事情要处理,自己则无官一身轻.可是明书接班时间越来越没准头,后来还不断出现空岗的事.名义上是弟兄俩轮流值班,实际上几乎成了明诗的单打独奏.  相似文献   

16.
能否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是领导自身素质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有这样一个事例:有一位领导安排下属一项任务,由于这个下属是个优秀的专业人才,对工作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认为领导在处理这件事的方法上欠妥,以致在接受任务时表现得有点不大恭敬。偏偏这位领导年轻气盛,最后和下属拍桌子动板凳地吵了起来。  相似文献   

17.
最近听一位基层干部“诉苦”,说现在最怕的是到上面去报小康规划,数字报低了,领导不满意.还要批评你精神状态不振作,思想不解放;报高了,连自己都不相信,心里发虚,怕定不成难以向群众交待。笔者闻之,一方面对这位基层干部表示同情,另一方面也为有些地方在小康建设上出现的浮夸苗头感到担忧、现在,各地奔小康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地方领导谋求快速发展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他有1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干出了一些不符合经济规律的事,助长了浮夸之风。具体有这样三种表现:一种是层层加码。省里要求本世纪末达小康,市里就可…  相似文献   

18.
“失败一定有原因,成功一定有方法!“   有一次到一个企业推销产品,看到一个员工的工作间上贴着一行明显的纸条:“今年要是不能通过自学考试,我就在厚街(东莞最繁华的街道)裸奔.“我问他,真要这么做?他说是的.他给我举了一个他们培训班学员的例子,那位学员在上一期学习时承诺了一件事,如果办不到就跳海,结果在下期课堂上老师问他时,他的确没有办成,当时培训是在深圳小梅沙海边宾馆进行的,课间这位老兄果真当着全体学员的面,说“各位同学,我没有成功,我要兑现我的诺言.“身着西装领带,“扑嗵“跳下海去.言语中,这位员工流露出对他“英雄“同学的敬佩.   ……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曾说:“我们党内要有200个精通马列主义的人,就等于打倒一个日本帝国主义。”我遇到这样一件事:他很想找一位熟悉马列主义理论的人帮他工作。中央党校给他推荐了一位,据介绍,是位研究  相似文献   

20.
驴子的顽强     
“上帝制造驴子,给了它一张厚皮,这使得驴子的处境比我有利。”大学毕业后,他两年多没找到一份正式工作。因生活所迫,他甚至想拿起小提琴沿街卖艺。面对生存的压力,一向坚强、自信的他,开始怀疑自己。在给一位同学的信中,他半是调侃,半是无奈地写下了上面那句话。你猜出来了吗?这位自叹“不如驴”的人,正是爱因斯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