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人先祖本为赢姓,周孝王时,秦人首领非子因养马有功而受封,附庸"秦"邑,"号日赢秦",秦人遂有"秦"之称。秦邑至秦汉时由单字"秦"而改称秦亭,其地当在今甘肃清水县。"秦"与秦亭不仅存在于陇右天水,在上古东方即今河南范县亦有其名,且为秦人始祖伯益封地,则范县之"秦"显系早出。这东、西二"秦"虽非同支,但早有东方一支将地名"秦"随部族迁移而带至天水,后中涌一支商末西迁天水之后,至非子时因受封又袭用"秦"之名。"秦"之本义,《说文解字》以为是封国名,而以"禾名"为第二义或派生义,实则本末倒置。溯其本源,"秦"为禾即谷类作物,则东、西二秦俱因多产禾而以"秦"命其地,又因其善种禾而以地命氏,进而成为族称国姓。可见,"秦"之含义的演化,包含着秦人起源与西迁的丰富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2.
《史记·秦本纪》叙述的非子之前的秦的祖先世系存在很多矛盾和抵牾之处,这和秦政治权威的出现及相应的文化建构有关。秦人的政治权威出现在非子时期。非子是秦人第一个政治权威。秦人政治权威的出现凝聚和凸显了“秦赢”族群,并且对文化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秦赢”族群需要相应的文化建构,以非子为首的秦人自然地将文化建构的目光投向周的宗法文化。秦的祖先世系突出的是宗族的神圣性、祖先的功业、宗族的历史,反映了秦赢宗族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现实的文化需要。秦的祖先世系的文化价值和史实价值相比较来说。文化价值更应该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
非子邑秦是秦人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早秦研究中占有显要地位.非子邑秦的主因是非子善养马而被周孝王封“秦”,并续赢氏祀,开始了“秦赢”时代.但早期秦人有着怎样的养马实践和认识,史载语焉不详.睡简《日书·马禖篇》生动而形象地揭示了早期秦人的养马观念及经验累积,实际是以西汉水——渭河牛头河流域一个特殊的区域为地缘背景,展示了早秦独有的畜牧才干.从《马禖篇》可以探究非子封于秦亭的必然因素,从而以另一个视角发现秦人由弱渐强、最终登上历史舞台并盛演一时的端倪.  相似文献   

4.
非子因善养马而被封邑于“秦”并续赢氏祀,开始“秦赢”时代。但早期秦人如何养马,有着怎样的养马实践和认识,史载语焉不详。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日书》之《马襟篇》,生动而形象地揭示了早期秦人的养马观及其经验累积。《马襟篇》所展现的秦人“善息马”实绩,实际是以西汉水——渭河牛头河流域一个特殊的区域为地缘背景,早期秦人的“息马”传统和文化在时代上一定是跨越了非子邑秦之前的赢姓和其之后的秦赢时期,直至秦人翻越陇坂,跃马东向,图举霸业。从《马襟篇》文献可以探究非子封于秦亭的必然因素:早期秦人通过代代努力实践与探索,掌握了养好马的基本规律,为其最终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社会和物质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咸阳以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制国家——秦的首都而著称于世。“咸阳”作为地理名称,最早见于《史记》。《史记·秦本纪》记载:“孝公十二年(前350年),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徙都之。”《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孝公享国二十四年,葬弟圉,生  相似文献   

6.
徐卫民(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秦文化研究会会长):《雍秦文化》作了大量的总结提炼和研究考证,资料性和学术性都较强.这本书的出版发行,对于促进雍秦文化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徐日辉(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史记》研究会副会长、“百家讲坛”主讲嘉宾):秦人始于山东,兴起于甘肃,壮大于宝鸡,建都于咸阳.作者长期生活在宝鸡,对秦文化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认识.《雍秦文化》将史籍记载、考古资料与学术研究三者有机结合,史料详实、观点鲜明,为一部研究和了解秦人早期历史的史料性著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从案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民族心理入手,对秦的发展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周统治者对秦人的赐姓封土刺激了秦人想成为诸侯的欲望;周室衰微后泰的生存危机以及自囊公始国以来逐步发展起来的急功近利的心理是秦进行变法的内在原日;在“六国卑秦”态度下形成的秦特有的民话意识到直接影响了秦的政治和军事政策,这也是秦国发展并最终统一六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关东六国为了遏制秦国崛起并延阻其东进战略,曾采取多种方式以求“弱秦”和“间秦”。“间秦”行为达到了部分预期目的,但也促使秦人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并逐渐认识到“用间”在统一进程中的战略重要性。秦人“用间”不惜耗费巨资,往往能够以此奠定胜利于战场之外。“离其君臣之计”的成功为秦人“卒兼天下”奠定了坚实基础,不应忽视“间”者在此过程中所发挥的历史作用。“上智为间”和“用间可不战而屈人之兵”也是早期间谍史上值得关注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咸阳是秦王朝的国都,被称为我国历史上六大古都之一。阿房宫就是这个都城一座最著名的宫殿。它的名字不仅富有诗意,而且对于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来说,也是一个有诱惑力的地方。从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筑冀阙”时起,经秦惠王初都咸阳“新作宫室”,直至秦始皇兼并天下,秦都咸阳的范围包括以咸阳城为中心的渭河两岸一带广阔的地域。其都城居渭水以北,九嵕山之南?莸孛嬉偶??秦咸阳城故址,应在渭水北咸阳以东二十多华里的长陵车站附近(已被渭水淹没)。咸阳市东的塔儿坡至五陵原东端,为“北陵营殿”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关于秦人族源问题,学者们一直多有争论,意见百出,但归结起来其意见主要分为秦人"东出说"与秦人"西出说"这两种。但是随着对秦研究的逐渐深入,特别是2011年《清华简·系年》有关于秦人"西迁"内容的发表,秦人"西出"之说逐渐式微,秦人"东出说"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可。本文拟在前人对秦人"东出"与"西出"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清华简·系年》关于秦人族源相关内容来对此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秦族、秦国、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都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引人注目的课题.但是秦人的渊源问题,至今不明.这应该引起历史学、考古学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墓葬特定的头向以及葬式,是古代族群特有的丧葬习俗、原始宗教信仰的具体表现,能够反映墓主的族群、祖籍以及身份。周人东迁后进入关中地区的秦人,葬俗与西周墓葬差异明显,无论身份高低其墓葬均为西头向,战国中期后才开始出现的南、北、东头向,其墓主应来自其他地区。采用直肢葬的中型秦墓墓主与大型秦墓墓主应出自同一个族群,这个族群在秦人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属于贵族阶层。秦贵族阶层的直肢葬来自周文化,而下层平民采用的屈肢葬式源自西北甘青地区古文化,两者渊源不同,族属各异。屈肢葬中型秦墓的头向具有多样性,其墓主身份、籍贯均较复杂,西头向者应是随秦人东迁进入关中的西北诸戎部族及其后裔,北、东、南头向者来自秦以外的其他地区。这些人中既有西北土著中的上层人物及其后裔,也有来自中原诸国的富裕移民,还有凭借战功由平民擢升的军功贵族。  相似文献   

13.
随葬车马是先秦时期贵族身份地位的一个重要标志,不同文化之随葬车马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的差异。发现于甘肃礼县圆顶山墓地遗址的随葬车马坑作为秦早期墓地随葬车马坑之代表,颇具重要意义,有助于探讨早期秦文化的内涵。在秦人与殷人文化渊源方面,历史文献记载与考古资料可以相互印证。礼县圆顶山秦早期墓地车马坑和安阳殷墟殷人车马坑的随葬方式很相似,殷文化之风格较为浓厚,从而与西周王畿周人车马坑之典型随葬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圆顶山墓地车马坑包含大量商文化因素,揭示出秦人和殷人应具有相当的文化关联,历史文献特别是地下出土的文字材料亦对此有所佐证,由此昭示出秦人和殷人在文化渊源上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战国秦半两钱的流通是秦经济统治力形成和延伸的标志.战国秦半两钱在战国后期秦国本土及其疆域以外的地区形成了一个秦钱流通区域,这一流通区域可以划分为三大部分:即关中流通区、关东流通区以及西南和西北流通区.其中关东与西南和西北两大秦钱流通区域的开辟,使秦人在扩张政治版图的同时也获得了超越关东诸国之上的雄厚经济实力,打破了战国以来分裂割据局面赖以存在的经济区域条件,构成了秦统一的经济地理基础.秦统一事业的完成与秦经济统治力不断扩张和延伸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徐日辉先生的新作<秦早期发展史>解决了秦早期历史研究中的诸多悬疑:一是通过对文献的梳理,证明秦人源于夷夏戎狄;二是突出考古成果,结合方志、民俗等学科资料进行综合研究,指出绵诸戎的活动中心,在现在天水北道区社棠镇绵诸大队;三是利用金文以补文献之不足,发现了许多极有价值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16.
秦人始国前后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对戎战争,使秦文化先天具有军事性。商鞅变法后与法家思想相结合的秦文化,军事性空前膨胀,这是由于法家思想本系军事思想而产生的叠加效应。秦文化的军事性既成就了秦的统一事业,同时也造成了秦主朝的速亡。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六○年山东省编《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六册教学参考资料》(以下简称“省编教参”)说:“楚怀王一面派项羽率兵救赵,一面派刘邦西入函谷关攻秦”,又说“刘邦从河南打入关中”;一九六一年省编教参(第三册)说“楚怀王一面派项羽率兵救赵,一面派刘邦西入函谷关攻秦。”又说“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关中”;一九七三年省编教参(四年级上册)说“楚怀王一面派项羽北上救赵,一面派刘邦西入函谷关攻秦。楚怀王与诸侯约定:‘先入关者王之。’(意思是谁先入函谷关进咸阳,封谁为王——原注)”又说“刘邦从黄河南面攻入函谷关,打到秦国都城咸阳。”很明显,上述三书,一脉相承。有的含胡不确,  相似文献   

18.
秦文化在东周时期属于亚文化,秦统一中国后秦文化上升为主流文化;与周人相比,秦人政治文化是一种法治文化和功利文化,其特色是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务实功利的价值取向,崇尚法制的政治意识,变革制度的理性自觉;秦朝建立后,将自己的政治文化上升为政治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以及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秦人政治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史记.秦本纪》中有两处关于秦先祖“在西戎,保西垂”的记载,关于“西垂”所指,学界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认识,对于秦人活动于甘肃东部地区的时间及原因的认识也不相同。通过文献分析和考古工作证实,秦先祖是商代晚期归周后,随先周文化向外扩张,与周人一道进入甘肃东部地区,为周人“保西垂”。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史稿》第二册,第四章第一节西汉的建立和汉初的“黄老政治”中说:“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进驻灞上,秦王子婴投降。刘邦进入咸阳后,立即派肖何接管秦朝的法律文书户籍,以便于重建新王朝的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