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东北人文化人格的形成及走向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东北地域文化人格的形成和走向进行分析与论证。内容包括东北文化人格萌生的环境、具有本土化的趋势、正在被广泛接受、正经历着从感性向理性飞跃的过程。其目的是使人们能够动态而客观地把握东北人文化人格的形成及走向。  相似文献   

2.
人格批评是中国诗学批评重要方式之一,贯穿于中国诗学的整个历程.先秦两汉诗学的"人格批评",尚处于孕育和萌芽阶段,这表现为诗家一方面自发地建构人格精神典型,另一方面较为理性地将"人格"批评意识渗透于诗学批评,初步完成了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人格思想、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人格思想、屈骚文化人格思想以及"游侠"文化人格思想的建构,在诗学创作和批评中已经蕴透的模糊的人格批评论思想.  相似文献   

3.
罗马法上的人格同时规定了人在公法与私法上的主体地位,是一种通用型人格,因此罗马法上的人格是法律主体资格而非权利主体资格。德国法上民事人格采取的是权利能力理论,而商事人格采取的是商人"身份人格理论",即商人既是一种身份,又是商事主体,商人在获得商人身份的同时获得商事人格,成为商事主体。某一主体可以同时获得多重人格"面具",也可以仅仅获得单一人格"面具"。民事人格、商事人格等独立的类型化人格所形成的人格多重性,其缘由在于诸法合一向诸法分立的转变以及社会分工加深了"完整人"向"局部人"的蜕变。现代人格理论的缺陷在于将民法上的"人"当作法律上的"人",试图以"局部人(民法上的人)"替代"完整人(法律上的人)",将类型化人格(民事人格)作为通用型人格使用。  相似文献   

4.
关于"人格"的界说及有关概念的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格"是心理学中最难下定义的概念之一,也是歧义最多的术语之一.本文拟从"人格"一词的由来、心理学中的"人格"定义、心理学视野中人格的属性以及"人格"与"性格"和"个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几个方面来探讨心理学中"人格"概念的确切含义与使用规范.  相似文献   

5.
文化的教化功能对发展健全人格起主导作用。"人格面具"是文化教化功能的一个方面。从人格面具与文化的教化分析人格健全发展有三条路径:一是达到理想人格的外部条件与自身条件的和谐统一;二是实现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的价值匹配;三是应用人格"大五"模型将个体人格与社会人格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文化人格"的角度分析金庸小说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就侠士人格、名士人格、政治人格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指出金庸小说区别于一般小说的文化品位.认为金庸小说的价值首先体现在这方面.而那些无视其文化品位而对之进行粗暴的否定,以及简单的拔高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7.
人格是个体行为的全部本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的过程;"人格建构"其实是个体"自我品质"与"自我行为"的不断建构过程,由于个体在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中的"榜样群体"、"教养方式"、"人格典范"不同,导致了儿童在社会化中所获得的"人格烙印"也就不同。笔者根据长期的跟踪调查与行为研究,将儿童社会化"人格建构"中具有代表性的"人格烙印"分为:类植物"人格烙印"、类动物"人格烙印"、传统"人格烙印"及理想"人格烙印"。  相似文献   

8.
生物意象与人格精神--李商隐"无题"诗意象特征分析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李商隐"无题"诗中诸生物意象的统计、分析、综合和抽象的结果显示,诸多生物意象多与人类情感、人格精神和人格力量相关,很大程度地表现出拟人化的特点.生物意象所表现的人类情感和人格精神的高尚,及其在自然、社会环境中表现出的人格力量的无奈,构成了"无题"诗意象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和谐人格"是和谐社会条件下所期望于人们的各种理想人格品质,是个体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人格,这种人格范型具备和谐人格的要素特征、结构特征、功能特征、标志特征.和谐人格的塑造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基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保证是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其条件是营造健康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公民文化建设应该自觉运用马克思的人格理论为其指导思想.马克思的实践论人格观是对西方传统实体论人格观的超越,它主张人格的实践性、个体与社会关系的辩证性、历史性,还认为"人格"有三个历史形态:自然化依附型前人格、物化独立型人格、全面发展自由型人格.马克思的人格思想对中国当前建设人格独立型公民文化模式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1.
人格理论产生于罗马法,罗马法上的人格带有浓厚的身份性特点。近代民法抛弃了身份人格而强调人格之平等,并以此为前提进行民法典的建构。在此基础上,现代民法提出了人格权概念并对其进行规定。从本质上来说,人格权乃是自然人基于伦理人格而享有的,在实定法中得以确认的自然权利,其应属于私权利范畴。  相似文献   

12.
按照自然法学派的观点,实际上是不存在所谓的"人格权"以及"一般人格权"概念的,人格权以及一般人格权概念的出现是法律实证主义的杰作。一般人格权分歧在于它的客体存在与否。一般人格权的客体应定位为概括性的人格要素,其存在的价值就在于保持人格权的开放性与保证人格权体系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我国《公司法》确立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对于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的重要意义,分析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适用条件、适用场合、举证责任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以确保公司人格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制度不因权利滥用行为而破坏。  相似文献   

14.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业已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时代呼唤着人的主体性,人们也殷切期望教育能弘扬人的主体性,能生成新时代条件下的主体性人格。中国传统教育中《孟子》的道德主体性人格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对当今社会以占有性为特征的主体性人格的重构具有某种内在的启示意义。现时代背景下的主体性人格培养应以人内在价值体现的道德人格培养为导向,以人外在价值体现的科学理性人格的培养为主题。  相似文献   

15.
论个性发展与推进素质教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界理论与实践的努力方向,其核心是“个性发展”。文章阐述了关于正确全面的了解“个性”与“个性发展”的含义;指出要把握学生个性发展在素质教育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说明在大学教育中如何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得出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为迎接未来的挑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知识经济时代 ,素质教育要确立创新人格教育的价值取向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创设宽松的教育环境 ,致力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人格研究中国化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格研究中国化即人格研究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客观地研究中国人的人格心理与行为,以揭示中国人的人格特征和人格发展规律为己任。提升中国的人格研究水平,应该采取正确的研究取向:一是综合化的研究取向,即人格研究要广泛吸取当代心理学各种研究取向之所长,以开放的眼光和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格问题展开研究;二是系统分析的取向,即要以系统整体的观点来指导人格研究,通过对人格系统各要素之间、人格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关系的把握,达到对人格问题的全面认识。当前,我国的人格研究在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健康人格塑造、国民素质提升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人格障碍的含义及类型,人格障碍与犯罪的关系,论证了形成人格障碍的原因,提出从防止人格障碍的形成和对人格障碍进行矫正两方面进行犯罪预防,探讨了精神分析疗法、行为主义疗法等矫正人格障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有赖于具有坚定意志的国民.在现实社会中,由于理想、信念的淡漠,缺乏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人们的意志人格存在严重缺失.意志人格的培养,有助于摒弃知足常乐、不求进取的传统人格;有助于削减市场人格带来的危害;有助于减轻市场经济带给人生的压力;有助于人们实现自己的理想人格目标.  相似文献   

20.
人格权与人格不同,人格权不再是主体制度的一部分;人格权与财产权不同,人格权不可能归入财产权;人格权与人格权请求权能不同,人格权的“广义内容”不可能仅限于侵权法上的规定.民法上人格权制度的立法模式,应分为四个层次:民法的基本原则构成人格伦理价值的法治基础;民法的主体制度是实现主体人格伦理价值权利化的逻辑前提;人格权与主体制度分离并建构独立的权利体系和制度规则;对人格权的救济应采用“退出式”与“割让式”救济路径相结合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