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我国唐代贞观年间,社会秩序稳定,政治上步入了偃武修文的阶段,京城长安迎来了一位有名的少数民族画家,他叫尉迟乙僧,于阗人,是于阗王族的一员。 尉迟乙僧出生在于阗(即今新疆和田)。隋唐两代于阗都属中央王朝管辖。公元六四八年(贞观二十三年)唐设安西四镇,于阗为四镇之一。尉迟乙僧的家庭,可以说是丹青世家。他的父亲尉迟跋质那,隋代就已入官中原,并且以善画负有盛名。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把尉迟跋质那列入隋代名画家行列,并说“尉迟乙僧师于父”。由  相似文献   

2.
第一期关于编写《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的一些意见父系宗族公社试论解放前我国存在原始公社残余约少数民族地区私有制的产生管仲经济思想初探清代维吾尔族封建农奴制经济的演变八旗建立前满洲牛录和声_口初探试论唐代的和亲政策读《唐蕃会盟碑》札记二则清代驻藏官员的设置和职权纳西族古文字的创始和构造柯尔克孜语中的元音和谐—兼论元音和谐不等于同化作用打油茶丰富多彩的我国少数民族服饰从阴山岩画看我国古代北方游牧人的舞蹈艺术竞渡传风俗—古代越族文化史片断尉迟跋质那与大云寺壁画和《外国宝树图》爱的花瓣,开放在边卡哨所…  相似文献   

3.
武山拉梢寺大佛是北周时期有明确题记纪年的大型摩崖浮雕大佛,它为同时代佛造像断代提供了科学的实物依据.但遗憾的是,在“发愿文”中尉迟迥的职位及任职年限与《周书》当中的记载有出入甚至抵牾,这给拉梢寺大佛的开凿年代蒙上了一层纱.以《周书》《北史》为依据,通过史料的对比,可以厘清大佛的实际开凿年代和开凿背景,并进一步确证尉迟迥的身份.  相似文献   

4.
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 创作: 《鹧鸪天》(庚戌除夕和吴伯宛舍人):按,“庚戌”,《苕华词》误作“庚申”,据赵《谱》改。庚戌除夕已属1911年1月。《定居京都奉答铃山豹轩枉赠之作并柬君山湖南君(扌为)诸君子》四首。(见《观堂别集》赵《谱》失收) 论著: 《国学丛刊序》 (见((观堂别集》)。《唐写本〈太公家教〉跋》(见《观堂集林》)、“<岩下放言>跋》、《诚斋〈挥麈录〉跋》、《〈清异录〉跋》”、“《〈片玉词〉跋》、《〈桂翁词〉跋》、《〈花问集〉跋》、《〈尊前集〉跋》、《〈草堂诗余〉跋》、《〈董西厢〉跋》、《元郑光祖<王粲登  相似文献   

5.
《藏游日记》乃题润藩所著,内言其受聘于西学士吕推、李默德两位法国人,于光绪十九年(1893)六月下旬由于阗县城东出,南穿前藏,至二十年六月中旬经青海湖南岸抵丹噶,再由西宁入兰州的途中记载。实际仅记至西宁,全记不过万字出头,吴丰培先生据抄本整理,收入《川藏游踪汇编》(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中,功莫大焉。此记有吴先生“跋”,余以为意有未慊,故略考于后,以为补正。一、润藩言:光绪二十年五月,吕推于途中被杀。吴先生跋言:“当时外人屡谋入藏考察,或公开领取护照,或化装潜入,进行窥测,往往引起外交纠纷。此虽外人被杀,未闻引起交涉,故《东华录》等书亦未记载,得此补之,亦可知外人窥藏之又一途程矣。”实际  相似文献   

6.
何颉考     
几种宋人著作记载的吕本中《江西宗派图》所列人物不尽相同。最重要的歧异是,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所列二十五人中有何觊(《山堂肆考》、《豫章志》作何(岂页)),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则作何颙,赵彦卫《云麓漫钞》和王应麟《小学绀珠》却无何觊,而以吕本中代之。目前,学术界一般都承认胡仔的记载更接近吕氏原文,但关于何觊的情况却不甚了了。《文学遗产》1985年第3期载谢思炜《吕本中与<江西宗派图>》  相似文献   

7.
吴筠,字湘萍,号畹芬,浙江嘉兴人,上虞训导吴基之季女,举人李贻德妻。贻德,字杏村,号净缘子。吴筠《早花集》一卷,《两浙輶轩续录》著录。《海宁州志稿》作《早花遗稿》,吴畹著。是集同治六年(1867)刊本,附于李贻德《揽青阁诗抄》之后,有李贻德撰传,侄文吉跋,凡诗171首(据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今车锡伦同志藏本,独立成册,有传无跋,前有程兆和、张瑞墀、马洵、钱保塘、吴康霖、李遇孙(族侄孙)、闺秀素书,潘焕荣  相似文献   

8.
1986年夏秋之间,我藉出差北京之机,拜访了同邑先贤麦孟华(孺博)先生之后人。蒙其哲嗣侃曾先生见爱,慨然将所藏清末维新志士的一批史料相赠。这批史料中有《南海先生戊戌绝笔书跋》石印件乙册,为四部份二十九页:一是《戊戌绝笔书》一页有零,二是《戊午八月一日跋》近三页,三是《戊午六月六日跋》二十二页,四是《辛酉初夏识》近三页。  相似文献   

9.
文章为《万季野小传》所作的抄跋,可补诸书对清代史学家万斯同记载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地方志多有序、跋,序跋已成为地方志的一个组成部分。清代西藏地方志与各地古地方志一样,也多有序、跋,有的还有多序多跋。本文以不同时期的《藏纪概》、《西藏见闻录》、《西藏志》、《西招图略》、《拉萨厅志》、《西藏图考》及《巴塘盐井乡土志》这七部方志的序、跋为例,逐一介绍其内容,并对重要观点、评价进行分析评述,在此基础上,分几个方面指出了清代西藏地方志序、跋的特点及在清代西藏方志史研究中的资料价值。  相似文献   

11.
《满江红》(怒发冲冠),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然而,它并非岳飞所作。这点,余嘉锡、夏承焘两先生早有论证。余先生的主要论据有:一、此词不见于岳飞之孙岳珂所编《金陀粹编》的《鄂王家集》中;二、此词从未见于宋元人记载或题咏跋尾,而突现于明代中叶以后的碑刻,刻者“不言所据何本,见之何书,来历不明。”(见科学出版社一九五八年最后修订本《四库提要辨证》卷三五)夏先生的主要论据有:一、贺兰山在西北甘肃河套之西(现属宁夏回族自治区),而岳飞伐金要直捣的黄龙府在今吉林  相似文献   

12.
在《钦定皇舆西域图志》一书中,伊犁维吾尔人回屯与新疆绿营兵屯的收获计算单位都是分。回屯之分与兵屯之分能否等同?回屯是如何以分计算收获量的?回屯分的确切含义又是什么?国内学界有关回屯的文章对这些问题尚未涉及。日人佐口透氏在其《塔兰奇人的社会》(载《史学杂志》1964年)一文中进行了探讨,但其结论不无商榷之处。笔者不揣谫陋,试辨析之,作为对拙作《清代新疆的回屯》(载《西北民族学院学报》85年1期)一文的补充,并就教于有关专家学者。一、回屯之分与兵屯之分能否等同? 我们先来看《钦定皇与西域图志》一书中对回屯与兵屯分的记载。《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卷32《屯政一》:  相似文献   

13.
徐一士的《一士类稿》、《一士谈荟》巳由书目文献出版社于1983年重排合印一册出版。近得《一士类稿》原刊本,为上海古今出版社1944年11月初版。取出书目文献出版社新版本对读,发现新版删去了四序一跋,而篇目全同。新版本有《出版说明》,其中说:“徐一士,字相甫,浙江嘉兴人。”但原刊本中的《周(黎庵)跋》,却一开头就叙明:“宜兴徐一士先生,享盛名垂三十年”。所称里籍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界对于清代小说《风月鉴》的作者知之不多, 其姓名、籍贯等问题尚未有统一的说法。依据新发现的《固始吴氏秉义堂支谱》《光州吴氏家墨》等文献资料, 并结合《风月鉴跋》中关于作者的介绍, 可以确定《风月鉴》的作者为吴贻棠(1779—1829), 河南光州固始县张庄集(今河南淮滨县张庄乡)人, 出自清代河南著名的科举世家—固始吴氏家族。  相似文献   

15.
叶梦得《避暑录话》中对《明皇幸蜀图》的记载,被历代论此画者引以证明《明皇幸蜀图》与《摘瓜图》实为同一作品,但此条记载本身有一些不确之处,将作者"李昭道"误作"李思训",将藏者"赵仲忽"误为"汝南郡王"等。同时,一般学者皆认为《明皇幸蜀图》即李昭道的《摘瓜图》,但论证过程略显不足,一般都是以叶梦得此条记载为据,但却往往省去叶梦得"或讳之为《摘瓜图》"后面这句"而议者疑",其实有更多史料可补充论证此二者确为一图。  相似文献   

16.
试论清代典当业兴盛的原因朱根,黄晓颖中国典当业有文献记载的历史,迄今已有1500多年。《周礼》有载:“地官质人,掌稽市之书契,大市以质,小市以剂………”,这是典当之始。《后汉书·刘虞传》亦有:“虞所赉赏,典当胡夷,瓒数抄夺之……”的记载。在魏晋南北朝...  相似文献   

17.
<正> 宋人程大昌的《禹贡山川地理图》,《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十一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图三十一。”并云:其图据归有光跋称,吴纯甫家有淳熙辛丑泉州旧刻,则嘉靖中尚有传本,今已久佚。……“今以《永乐大典》所载校之,只缺《九州山水实证》及《禹河》、《汉河》二图。其余二十八图,岿然并在,诚世所未觏之本。”按,《禹贡山川地理图》非三十一图,而为三十图。宋刊本非唯嘉靖中尚在,并未久佚。近人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云:“宋刊本,半叶十二行,行二十二字,白  相似文献   

18.
《李澹庵图卷后跋》是研究蒲松龄的老友李之藻(字澹庵)以及蒲、李交游的珍贵资料。然因《跋》文太简,又率作骈语,其中的含义并不能尽为人们所知。本文“笺注”部分根据已搜集到的大量史料,首次对《跋》文作出详细的注释;而“附论”部分,则进而指出了《跋》文的价值所在,即于蒲氏民族思想的研究,以及蒲氏与诸城遗民集团关系的探讨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陆游是我国南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那洋溢着爱国热情的万首诗篇在中国诗史上闪耀着绚烂的光辉,被人称为“南宋风骚”。 陆游是一位诗家宗匠,同时也是一位书法大师。可惜他的书作早已散佚,我们今天只能见到三希堂法帖中王某帖的跋语以及他所书写的几首诗了。但自宋至清却有不少人见过他的真迹。陆游的远孙溥洽在《放翁诗卷跋》中写道:“吾祖放翁老人,以诗文名于宋,虽不以书显,观其手泽,跌宕苍古,无一不合古人法”。陈鹄客居会稽游许氏园时,曾“见壁间有陆放翁题词……书于沈氏园”(《替旧续闻》)。黄漳“少时得放翁墨刻,有所谓《草书歌》者,见其字画奇妙”(《书陆放翁先生诗卷后》)。王士祯也  相似文献   

20.
黄庶,是黄庭坚的父亲。历代评述黄庭坚的家学渊源,有云:“庶为山谷之父,江西诗派之所从出,读山谷诗者,不可不溯其先河也。”(李之鼎跋《伐檀集》)又有云:“公,山谷公父,今读其诗文,雄奇峭拔,令人意境一新”,“愈识渊源之有自”。(胡镌德《伐檀集》跋)但黄庶宋史无传,仅《艺文志·集类》书目中载,“黄庶集六卷。”而元、明以后,公私藏书都无此书目,可见早佚。今只有他的《伐檀集》二卷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