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海婷 《城市》2012,(8):64-67
一、引言 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同志曾明确提出:要以完善体制机制、健全信用体系为核心,以深化投资和建设体制改革为动力,建立健全法律保障、经济制衡、信用约束、政府监管的综合防范机制,促进建筑市场规范有序运行,要健全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立统一的、涵盖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诚信标准和信息发布平台,实行失信惩戒制度,实现动态监管.国家“十二五”规划也提出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因此,运用信息化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转变建筑市场传统交易方式、使各建筑市场主体树立信用交易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核心课题.  相似文献   

2.
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深化金融改革的前提。征信制度是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与关键环节.是市场经济成熟的重要标志。征信体系建设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核心基础,完善征信体系建设也是优化社会信用环境、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现代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信用经济。随着信用经济时代的到来,一系列信用危机初露端倪,由此而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也日益严重,这些现象无不与信用制度的缺失相联系,尽快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建立完善社会征信法律制度已成为解决社会信用危机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杨钊 《城市》2013,(11):41-44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减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近年来,天津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信用制度建设为核心,以信用服务体系发展为关键,以社会诚信创建活动为基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明显突破。  相似文献   

5.
孙宏亮  汪沅 《现代交际》2012,(9):111+110
信用制度是市场逻辑和资本逻辑的内在要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信用问题十分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发展,破坏了社会的和谐。通过对马克思信用理论的研究完善信用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2003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建设“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目标。今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列为下一阶段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国内许多城市都已经认识到信用制度建设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纷纷采取措施努力建设和完善本地的信用管理体系,将打造“信用城市”列为新世纪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温州、汕头、东营、太原、合肥、武汉等城市都已经专门制定加快信用体系建设的文件,明确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是法制、竞争和信用的有机结合体。一个有序的市场经济必然是法制与信用结合基础上的竞争体系,市场经济由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过程就是信用经济形成的过程。规范市场秩序应当把培育信用观念,完善信用制度,健全社会化信用体系,加强信用管理作为主要内容。社会信用制度通常包括企业信用制度和个人信用制度,而企业信用制度是整个社会信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是社会经济运行的的基础。政府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一个国家良好的政府信用是其正常平稳运行的基础。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的转型期,这是改革开放的有一个关键阶段,在这种渐进式改革的关键阶段最容易滋生腐败及各种社会问题,从而影响政府的形象,削弱政府的执政能力,甚至造成政府的颠覆。良好的政府信用在此阶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分析我国政府的信用情况,对症下药,加快政府信用体制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傅娥 《职业时空》2008,4(5):10-10
坚守诚信意味着对通行社会规则的遵守,完善的诚信环境是一个良好的非正式制度体系。经济发展理论已经证实,良好的制度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非正式制度中,诚信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任何一项交易都是建立在信用和信任基础上的。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健全有赖于比较发达的经济。  相似文献   

10.
全国还没有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律法规,吉林省已着手研究制定相关法规规章。应该按照"联合征信、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尽快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交换平台,加快制定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开展以促进信用建设为目的的各项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相似文献   

11.
"十四五"时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需要从打基础、建框架、促应用向深化应用创新、彰显信用价值、融入发展战略转变.在数据基础方面,更加注重质的提高;在信用应用方面,更加注重拓展深化;在联合奖惩方面,更加注重精细规范;在平台框架模式方面,更加注重功能实现;在发展战略方面,更加注重主动对接;在认识基础方面,切实厘清信息应用的便捷性和安全性等几对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朱桦 《科学发展》2009,(4):50-56
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上海目前已基本完成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市场机制已逐步成为商品及要素资源配置的基础和核心,多元化的市场竞争格局已经形成,多样化的市场流通形式和新兴业态方式不断涌现,市场的法律制度建设和对外开放均取得重要进展,在全国市场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上海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特别是加快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市场体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突破,敢于创新,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为上海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出新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社会无信不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用体系以及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的要求,“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市场经济的交易原则是公平,基本守则是诚信。从本质上讲,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因此,诚信就是竞争力。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在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这三大主体信用中,政府信用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尚福林在日前举行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说,2008年将加快推出创业板,积极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力争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取得突破。完善制度体系与配套规则,争取在今年上半年推出创业板。  相似文献   

15.
江雷胜 《社会学》2004,(2):43-45
“信用”是近几年来在报刊杂志、影视屏幕、人们交谈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名词。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对信用的期待更加强烈,信用已成为人们政治生活、经济活动、社会消费不可缺少的平台,它是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交通建设领域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是交通运输部"信用交通省"创建的要求,信用监管是提升治理能力的一项重要手段.在优化营商环境、优化审批和市场准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中,信用评价体系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交通运输部相关工作要求,上海自2015年起每年开展交通建设信用评价工作,组织600余家从业单位、3000余名从业人员开展信用评价,通过信用信息的收集、汇总、计算,形成"部"、"市"两套信用评价结果,分别用于上报交通运输部汇总形成全国范围信用评价结果,以及应用于上海市交通建设市场.该文通过对诚信建设在上海交通建设领域的应用展开研究分析,希望借此对交通建设领域的诚信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何朝平 《职业》2015,(4):30-3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决定》特别提出要适应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适应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要求,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这是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两个角度,对市场准入提出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8.
杨洁 《城市》2008,(4):75-76
当前.在建筑市场的开放程度和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业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建筑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明显滞后.拖欠工程款、建筑市场混乱、质量及安全事故频发等信用问题.不仅妨碍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由此滋生的腐败现象更是破坏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成为稳定和发展的隐患。  相似文献   

19.
城市共享交通管理信用体系是规范交通企业经营管理,保障个人文明出行的重要内容.笔者在阐述城市共享交通信用体系构建对于政府、 企业和个人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共享交通管理信用体系框架构建应遵循的原则和步骤.围绕信用征集体系、 信用保障体系和信用服务体系3个方面建立城市共享交通信用体系框架,为城市共享交通管理信用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民商法信用体系的构建,其目的就是为了使我国市场经济能够稳定且健康地发展,要求该法律体系立足于当下,同时又需要考虑到未来市场的整体发展。结合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中存在的特点,并且针对民商法信用体系的内涵这一基础进行双向分析,找到如何在当前市场中有效购建民商法信用体系的方式,并且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