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侯叶  王少斌 《城市观察》2021,74(4):87-94
在消费文化中,消费的符号化是最重要的特征.消费文化对人们生活方式和认知方式的影响也反映在了城市空间形象和城市建筑形象中.结合体育建筑的自身特性,提出城市体育建筑的符号化主要集中在类似于城市摩天轮的结构符号化、类似于商业建筑媒介界面的表皮符号化以及类似消费品品牌价值的明星建筑师三方面.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国情以及中国体育建筑在消费文化影响下的片面追求符号化现象,进行"适宜的结构表达""理性的表皮设计""正确理解国外明星建筑师"的中国城市体育建筑发展理性思辨.  相似文献   

2.
“一幢建筑物是建筑,而两幢建筑物则是城市景观”,建筑是硕大的户外博物馆,反映了城市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的物质文明和文化内涵:一方面,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受到特定的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建筑的类型、风格等又必然会受到时代内容和建筑师个人因素的影响。城市建筑与其他历史文物一样,甚至比它们更直观地记录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化的轨迹,因而理所当然地成为城市演进的里程碑。基于此,本文拟从芝加哥市的建筑人手,来考察美国多元文化的形成与成熟。  相似文献   

3.
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的重要载体。城市建筑的地位作用使人们对它格外地关注和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建筑环境观认为:建筑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力主导下的"广义组织"的一部分,并反映了潜在的社会关系、压力和矛盾。本文旨在通过对建筑在城市中的职能作用及变革历程的分析,探求建筑在城市中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林坚 《城市》2015,(4):74-76
城市是流动的空间,时间是流动的记忆.城市是文化的载体和文化的舞台.城市和乡村、传统和现代、实物和精神、本土和他乡,这些都是城市记忆和乡愁中相互缠绕的要素.留住城市记忆,记住乡愁,才能让城市有韵味,人们生活有回味,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5.
路红 《城市》2012,(6):16-17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大地上由此掀起了谈文化、抓文化的热潮.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如何提炼、建树、传承和展示城市文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当下探讨天津的现代城市文化如何建树、如何传承,非常及时,也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
《安家》2011,(10)
“城市建筑设计也应该像生物的新陈代谢那样在有机的动态过程中成长,”这就是在世界建筑史上赫赫有名的“METABOLISM 1960”宣言,1960年发表于日本.这一着名的日本建筑理论.不仅酝酿了从战后重建期到经济高速增长期的城市宏伟蓝图还造就了活跃在国际建筑舞台的当今日本优秀建筑大师和设计大师.  相似文献   

7.
历史风貌建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  罗永泰 《城市》2010,(3):63-65
就旅游的特殊吸引力而言,历史风貌建筑本身就是这种吸引力的一部分,它作为城市重要的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的象征、城市形象的体现、城市品牌的浓缩和城市文脉的传承。深人挖掘珍贵的文化旅游资源,对提升城市形象与品牌、挖掘城市旅游资源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明浩  李灵芝 《城市》2014,(2):46-49
正城市景观反映一座城市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记载、发展、弘扬着城市文化,是城市容貌的展示,是城市特色的体现,是城市各种空间艺术的表征。城市景观是指由各类建筑、建筑小品、构筑物、道路和广场等硬质界面所形成的硬质景观,由湖泊、河流、水体、公园和城市绿化等自然界面所形成的软质景观共同构成的城市空间。在这里,就城市空间与城市景观的关系作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在二十多年的城市化浪潮中,中国迎来城市建设的历史高潮,却在急切中失落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当前,城市失落传统文化主要根源于人们对现代化误读、对传统建筑文化无知和城市建设中权力审美的介入。没有历史内蕴的城市是没有灵魂,坚守城市传统文化是现代中国城市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也是多元文化国家,这种多样性决定了民居建筑的多姿多彩,特别是其西部城市温哥华和东部城市多伦的民居更是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1.
路红  徐连和  傅建华  孔晖 《城市》2012,(11):38-41
一、概述天津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批开埠城市,先后出现了九个国家的租界,这在世界城市的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九国租界遗存的历史风貌建筑及其建设过程中派生的多元文化,已成为今天城市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历史文脉和宝贵的文化资源。这些历史风貌建筑既是建筑文化的集中反映,也是天津城市特色的主要特征和宝贵的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好历史风貌建筑,对于传承天津历史文脉,提升天津城市文化品位,打造展示天津  相似文献   

12.
冯军  朱一航  罗永泰 《城市》2010,(1):65-67
一、引言 从1840年起,随着开埠通商和商业的逐渐繁荣,天津成为近代史上与西方文化撞击、融合最广泛、最前沿的城市之一。城市建筑受到中西两种设计思潮的影响,逐步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历史风貌建筑,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这其中既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四合院、庙堂、寺院,  相似文献   

13.
《城市观察》2014,(3):F0002-F0002
5月24日,由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广东省工程咨询协会主办、城市观察杂志社协办的“百年经典建筑与城市文化沙龙”在广州举行。本次沙龙是以广州塔、广州大剧院、广东科学中心获得“菲迪克百年重大建筑项目杰出奖”为契机举办的。  相似文献   

14.
杨雪莲  姚勇 《城市》2013,(12):46-49
21世纪以来,苏州城市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20世纪,甚至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城市的迅猛发展加快了古城更新的步伐,以街坊、道路、建筑为主的大规模城市更新,使苏州的城市风貌得到了提升和转化,但城市的各个方面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历史传承与地域文化特征的保存。  相似文献   

15.
尤坤  王华新 《城市》2012,(1):57-60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保护城市文化就是在为城市保留特色与发展的根基.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城市规划管理者的重视,各级历史文物、历史风貌建筑逐步得到维护与修缮.在以土地换取经济发展、城市更新如火如荼的当下,对历史街区、历史文化环境的保护越来越成为历史文化保护的重点.一、国外经验总结从国外的实践经验来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单体建筑的保护,用整修的方式应对建筑的现有功能;二是环境与街区的完整保护;三是历史街区的振兴、功能复兴与经济复兴.  相似文献   

16.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形态。从文化层面来看,文化软实力为城市发展提供了软环境,有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城市凝聚力。从理论视角来看,文化软实力体现了一个城市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文明,是历史文化和人文素养长期积淀和不断塑造的结果。“十二五”期间,上海定位于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以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为主要目标。从实践角度来看,上海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面临着如何突破改革创新,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以期构建智慧城市和创新城市。  相似文献   

17.
8月19日《人民日报》报道,目前城市居民小区已成为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产品,失去了自己的文化,难觅心灵归宿。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直言,谁来塑造有灵魂的城市?所谓"有灵魂的城市",也就是说,我们的城市建筑和居所,不仅有宽敞的空间、洋气的外表、耀眼的颜色,还总能让我们耳闻目睹到历史的足印、丰厚的文化味道,充满韵味的童年记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体现在设计和规划中。世界很嘈  相似文献   

18.
文化必然是历史的积淀,堪称城市与建筑的灵魂。有那么一座崭新的楼宇,该是对这段话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19.
蔡晓璐 《城市观察》2015,35(1):92-98
城市文化竞争力作为国家文化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与潜力的关键要素之一。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中,国家之间、城市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竞争。文化影响和决定着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能力,同时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本文作为北京市年度重大课题《世界中心城市文化竞争力核心要素比较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阐述了城市文化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主要理论与模型。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和商业社会的发展,城市开发建设不同程度地蚕食历史建筑,破坏历史街区的整体风貌。历史建筑是人类发展痕迹的见证,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地域文化。保护历史建筑也是保护地域文化。粤港政府在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通过分析粤港两地历史建筑保护措施,提出对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