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致远 《城市》2014,(1):3-8
正城市地名,不单单是一个特定的名词,其内涵十分丰富,凝结着自然地理特征,凝结着历史文化演化传统,凝结着社会发展脉络,凝结着重大事件纪念意义,凝结着地方民俗风情,凝结着人民心中的良好愿望,凝结着名人名胜传记志略等,以抽象的文字符号演绎着城市的个性特质和沿革故事,是城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种文化表达,是  相似文献   

2.
杨慧萌  于劲翔 《城市》2012,4(4):43-44
一、视觉形象津塔是一座位于天津海河畔的摩天大楼,高336.9米,是天津环球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美国SOM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津塔呈风帆造型,建筑主体结构板边缘呈折扇状椭圆造型,向上收分式设计,比单纯的直线延展更具张力,弱化了建筑的垂直尺度,具有极强的现代感与视觉冲击力.建筑设计师以现代建筑技术和材质拼接营造出丰富且多层次的视觉体验.  相似文献   

3.
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城市,城市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城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博物馆,博物馆彰显一座城市的底蕴,给城市注入了新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巨大财富。今天,人们给予城市文化更多的关注和厚爱,给予博物馆建设更多的关注,城市文化也为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博物馆促进着城市文化发展,城市文化改变着城市,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丰富着整个城市的修养,了解博物馆、城市文化和城市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地感受我们的城市,使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4.
夏婕 《城市》2010,(11):72-73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建筑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建筑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一种物质成果,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有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人类文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柳长兴 《城市观察》2013,27(5):187-192
城市记忆是存在于人类意识中的关于城市和城市生活内化的意象,展现了以往人们的生活情境和城市的历史文化,体现了个人和群体对于城市的热爱,同时也体现了城市存在的意义。笔者首先对城市记忆的定义进行了界定,其次阐述了与城市记忆相关的概念,描述了城市记忆的重要作用、城市记忆丧失的原因,最后对城市记忆进行了社会心理分析,以求对这一问题作出初步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6.
侯叶  王少斌 《城市观察》2021,74(4):87-94
在消费文化中,消费的符号化是最重要的特征.消费文化对人们生活方式和认知方式的影响也反映在了城市空间形象和城市建筑形象中.结合体育建筑的自身特性,提出城市体育建筑的符号化主要集中在类似于城市摩天轮的结构符号化、类似于商业建筑媒介界面的表皮符号化以及类似消费品品牌价值的明星建筑师三方面.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国情以及中国体育建筑在消费文化影响下的片面追求符号化现象,进行适宜的结构表达理性的表皮设计正确理解国外明星建筑师的中国城市体育建筑发展理性思辨.  相似文献   

7.
路红 《城市》2012,6(6):16-17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大地上由此掀起了谈文化、抓文化的热潮.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如何提炼、建树、传承和展示城市文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当下探讨天津的现代城市文化如何建树、如何传承,非常及时,也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
略论城市文化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致远 《城市》2012,3(3):3-8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我国新时期文化发展建设的号角,指明了文化改革发展的前进方向.《决定》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同时指出,加强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各村保护建设,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期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举措和任务.笔者想就城市文化发展与传  相似文献   

9.
王素霞 《职业》2011,(29):160-160
高职院校的职能是以培养技术人才、动手操作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的院校。高职院校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的优势,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山东枣庄市作为资源型城市正在转型,现在正在成功过渡,大力发展煤化工、发展旅游业。  相似文献   

10.
王琳 《城市》2008,(5):72-75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均注意到城市精神、创新氛围、价值取向等文化软实力已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同时深切关注文化与经济合流发展的重大趋势.以及文化硬实力对城市竞争力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因此.许多发达城市均采取了“文化立市”的重大战略措施.以应对21世纪的国际文化竞争。  相似文献   

11.
阮智 《职业时空》2009,5(5):22-24
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建设息息相关,城市文化发展模式对城市的发展方向有着重大影响。全文立足于廊坊市的经济结构与基础,分析了当前廊坊市城市文化发展的问题所在,并从多个方面阐述如何发展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12.
笔者简单梳理"思南公馆"项目的历史沿革,剖析其背后所体现的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发展美学,通过对"真实"客体展品的叙事转换,促成参与性的主体"虚构"体验,形成"线下"的互动实践场域,开拓了城市规划设计的可能性空间.  相似文献   

13.
任致远 《城市》2012,6(6):8-15
当前,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城市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标志和象征,是城市文化发祥、发育、发展的空间表达和文化结晶.城市文化在我国文化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于是,关于城市文化发展的讨论风起云涌,众说纷纭,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4.
杨雪莲  姚勇 《城市》2013,(12):46-49
21世纪以来,苏州城市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20世纪,甚至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城市的迅猛发展加快了古城更新的步伐,以街坊、道路、建筑为主的大规模城市更新,使苏州的城市风貌得到了提升和转化,但城市的各个方面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历史传承与地域文化特征的保存。  相似文献   

15.
城市空间是一个城市对外展示独特魅力的文化和旅游名片,后疫情时代,创新传统文化传承方式和文化传播载体,增强传统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中的作用,可以使城市品质和文化旅游更具特色。通过对济南传统文化元素的深入挖掘,多维度创新城市空间建设,并将信息技术融入城市空间设计中,有利于继承、发扬当地传统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凝聚力与认同感,也为提升城市品质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任致远 《城市》2010,(3):3-9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在这个新的战略机遇期,在城镇化发展战略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我国城市发展已经取得辉煌成就的基础上,新时期城市发展将会加大哪些方面的力度?亮点又是什么呢?我认为,这就是城市文化,即以人为本,进一步展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文化。用文化铸造城市的灵魂,用文化张扬城市的魅力,用文化激发城市的活力,用文化推动城市发展迈上一个新的闪亮的台阶。  相似文献   

17.
任致远 《城市》2016,(7):5-9
笔者通过对一系列关于我国城市发展的中央精神的研究,提出了如何对待传统与现代的问题。指出了建国70年来,我们走过了一段又一段坎坷曲折的路程,不同时期的思想意识左右着我们对传统与现代认识的文化取向和实际行动,严重影响着传统文化的存亡和发展,留下了深刻的经验和沉痛的教训,有些损失是难以弥补的。在对待传统与现代的问题上,应当以传统与现代相融交辉作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文化取向,体现“中而新”的城市形象风貌。  相似文献   

18.
钱立洁 《职业时空》2009,5(8):163-164
公共文化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升华,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智力支持和基础保障。当前我国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十分薄弱,积极创建公共文化和谐.必须探讨公共文化和谐价值取向的科学发展策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公共文化和谐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9.
任致远 《城市》2011,(2):3-8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城市是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集中体现,是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形象而具体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任致远 《城市》2014,(9):62-67
正建国后,我国城市的发展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经验。究其原因,多在于科学的政策决策和理论判断,也就是正确的哲学思想的指导和运用,凸显了哲学是城市科学发展的文化思想智慧,是不能被轻视和违背的。凡是符合哲学思想的,必然成功,不符合哲学思想的,就会产生败笔,这是毋庸置疑的。鉴于此,笔者就自己的陋识以城市发展建设实践中涉及的几个哲学思想作一番粗浅的论述,作为引玉之砖,以供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