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江西,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关于解缙的民间故事,传布极广。房前树下,夏夜纳凉,窗下灶前,冬晚扎火,传说者娓娓而讲,聆听者静静以闻。至于解缙究属何等人物,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永乐大典》这部书,其主编者究系哪朝人,其生平经历又是怎样? 这两桩事,其实是一桩事。“东园桃李西园梅,今日移向一处裁。”《永乐大典》的主编就是民间传说中的解缙。 解缙是明代江西吉水人,字大坤,生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他自幼颖敏,  相似文献   

2.
一、纂修《永乐大典》的社会时代背景纂修《永乐大典》的直接起因是:明成祖朱棣在1402年篡夺了他的侄儿对明王朝的统治权,恐怕全国人民,尤其是知识分子不服,为了笼络他们,便在1403年(永乐元年)开始了《永乐大典》的纂修工作。由于他想广泛的进行笼络知识分子并夸耀文治,所以他对于这一纂修的内容,企图越丰富越好,卷帙的数目越能超越前人越好。  相似文献   

3.
张升 《河北学刊》2004,24(4):201-205
《永乐大典》在明代隆庆元年 (15 6 7年 )抄录完成、分为正副本后 ,正本下落不明 ,副本原储于皇史 ,清初移至翰林院。到庚子事变前 ,主要缘于国人监守自盗之故 ,翰林院所藏的《永乐大典》只剩下了八百余册。 190 0年 6月 2 3日 ,翰林院遭到围攻使馆的国人的焚烧 ,其所藏《永乐大典》一部分被英国使馆移出 ,一部分被使馆区内之人盗掠 ,另一部分被焚毁或弃置。 190 1年 6月 11日 ,英国使馆交回了《永乐大典》330册。这些交回的《永乐大典》 ,后来又被那些监守自盗者瓜分 ,以致 1912年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移交京师图书馆时 ,只剩下了 6 4册。翰林院被焚时所直接焚毁的《永乐大典》 ,并没有我们原来想象的那么多。我们有理由对找到更多的《永乐大典》残卷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4.
《永乐大典》“平声十九庚”韵“宁”字,卷之八千五百六《南宁府一》及八千五百七《南宁府二》,是今存最早的南宁地方志。清乾隆初,鄞县全祖望名其钞自《永乐大典》之《宁波府一至一三》者为《宁波志》①。清末,江阴缪荃孙尝名其钞自《永乐大典》之《顺天  相似文献   

5.
新发现《永乐大典》残卷中的曾巩佚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巩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新发现的《永乐大典》残卷保存了他在任地方官时所作的14封书信,经笔者查考,其中13封不见于他书,属新发现的曾巩佚文。这是近20年来曾巩佚文发现最多的一次,对曾巩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对信中所涉及的时、地、人、事进行了初步的考说。  相似文献   

6.
钟翀 《社会科学战线》2022,(10):127-138
《永乐大典》今存残卷之中收录了“(汀州)郡城”图、“建武军图”及“安南国图”“潮州路城图”“元河南志图”这四种颇有研究价值的宋元城市地图。通过对这些地图图式与内容表现的综合考察,详细考订成图年代,同时利用图、文合勘手段,深入辨析《永乐大典》所引相关宋元志书及其记载,查证这四种地图的摹录底本与图源文献,并据此归纳《永乐大典》之地志编例与地图采录原则。在此基础上,对于历来争议较多的《永乐大典》所收洛阳城地图进行多角度探讨,确认此图当源于元《河南志》。  相似文献   

7.
《文史哲》2022,(3):2+169-170
<正>编纂于明永乐初年的《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类书,因其巨大的篇幅、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坎坷的流传经历而为世人熟知,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永乐大典》全书计22937卷,分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古代图书达七八千种。遗憾的是,自问世以来《永乐大典》屡遭劫难,亡佚严重,正本已不存于世,副本及其抄本仅存436册,800余卷。虽然目前所见《永乐大典》存卷仅有原本约4%的篇幅,但依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永乐大典》与此前类书偏重儒家经典、史书文集的做法不同,而是尽可能地收录明初存世的各种文献,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明代以前的思想文化、医药科技、  相似文献   

8.
邢永革 《船山学刊》2009,(1):166-170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南戏作品,是研究宋元时期口语的宝贵语料。其中保留了不少北方现在还在使用的方言词,如“口跄”、“胞落”、“年时”、“闪”、“这早晚”、“每常间”等,反映了宋元时期南北方害的交融与渗透情况。  相似文献   

9.
《唐六典》云 :“桑钦 〔 2〕《水经》所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 ,江河在焉。郦善长注《水经》 ,引其枝流一千二百五十二。”〔 3〕《唐六典》在《水经》所引的百三十七条大河中 ,只着重提出“江河在焉”。《礼记·王制》说 :“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 ,五岳视三公 ,四渎视诸侯。”说明古代天子所祭的大川是“四渎”。何谓“四渎” ?《尔雅·释水》有明确解释 :“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 ,发源注海者也。”所以“四渎”指四条独流入海的大河。除了《唐六典》所说的长江、黄河以外 ,还包括淮河与济水。《水经注》卷一《河水》也引《风俗通》说 :“江…  相似文献   

10.
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指出:”建设物质文明关键在党,建设精神文明关键也在党”。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日起,就注重“从严治党”。赵减森、郭俊秀主编的《中国共产党反腐败大典》以全面、系统、丰富的文献与事实说明了这个问题。该书1996年6月由湖南出版社出版,近120万字。该大典的问世,为我们学习、理解十四届大中全会决议,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反腐败斗争,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我们的党是由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由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11.
《左传》中记载了春秋时期人们使用《周易》占卜和论事的情况。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疑难 ,论断吉凶 ,预测祸福 ,品评人物 ,评论事件。涉及范围广 ,运用比较普遍 ,反映了当时人们趋吉避凶的强烈愿望 ,但也并非人人皆信。我们今天应该用科学方法对《周易》全面研究 ,让其中的科学因素为现代服务。  相似文献   

12.
装帧雅素、新颖,内容引人入胜的《勇武天子永乐帝》问世了.这是时代文艺出版社93年出版的梁德、杨旸、敬知本撰著历史皇帝永乐传记的最新学术成果.永乐帝,名朱棣,为朱元璋四子,在有明一代历史上,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君主.他从青年时代起,便跟随父王朱元璋进行反故元和巩固明王朝统一的斗争,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跃马弯弓,纵横驰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成为朱家诸子中的佼佼者.永乐帝即位后,又审时度势,顺应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针对朱元璋中后期施政的一些弊端,在内政上做了一些调整和革新,推行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政策;尤其对外,他一改洪武时期的“片板不下海”的闭关政策,采取了对外比较开放的政策.派使远涉日本,使中日关系正常化,锐意经拓东北亚,又派遣郑和下“西洋”,开拓明代“海上丝绸之路”,满载丝绸品、瓷器等扬帆出海,驶向浩瀚的海洋,开始了令世人瞩目的外交活动.发展与东南亚诸国和地区友好,远至非洲,这是一次大规模的政治性外交贸易活动.  相似文献   

13.
李曙光 《社会科学论坛》2011,(11):235-239,250
石家庄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的第一座较大城市。石家庄的解放,在党的历史和共和国的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石家庄是新中国的摇篮。通过研阅《人民日报》对石家庄的报道得知,石家庄解放后,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恢复和发展工商业,依靠优化环境、加强宣传、发放贷款、实行奖惩等方式,使石家庄工商业日趋繁荣。  相似文献   

14.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居住在我国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不同氏族和部落,就已经种植各种粮食作物。由于农业生产不断发展,作为人们主食的粮食作物的品种,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地域的不同而发生改变,这在《山海经》中留下了明显的痕迹。 《山海经》中比较集中地记载粮食作物的是《五藏山经》,它具体地描述了祭祀诸山山神的祭品,而这些祭品许多就是各种粮食,如《南次一经》: “其神状皆乌身而龙首。其祠之礼……糈用稌米……稻米。”  相似文献   

15.
16.
漫评《中国古代名物大典》上官裔民该《大典》由济南出版社出版,煌煌两巨册,八百余万言,插图两千幅。其书钩玄阐微,广积薄发;分门别类,纲举目张,独成一种格局。学术品位甚高,却又浅显易读,实为汉学家案头必备之书,中外学子求学之难得门径。今仅就其显见之特色,...  相似文献   

17.
<正>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是光华灿烂、蔚为大观.独立于西方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珍贵遗产,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魂宝.然而,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内容广博、卷帙浩繁,即令专家学者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皓首穷经,也难窥其全貌,广大非专业读者更是望“书”兴叹,难以汲取其精华以为己用.因此,如何挖掘、掌握和运用这一丰富的文化遗产,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服务,为人类文明的提高和发达服务,是我们面临的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周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有诸多卦、爻辞是对古代天文现象的记载,丰卦卦、爻辞便是中国最早的“太阳黑子”及“月食”、“日食”记事。  相似文献   

19.
正由内阁首辅李东阳、吏部侍郎焦芳等负责编修的《明孝宗实录》凡224卷,正德元年始修,四年撰成,共耗时3年。该书按时间顺序记载了明孝宗在位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民族关系等各个方面、且十分详细的史料,是后世人们藉以了解和研究弘治时期的最重要资料。然而本书只有抄本传世,以致出现了不少讹、脱、衍、倒等文字错误,加之《明孝宗实录》在编纂过程中的体例及总裁的个人意志等原因,亦产生了一些误失。  相似文献   

20.
《明实录》作为明代惟一的一部国史,对武当山的历史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上进行了多方面的记录,反映了武当山及其道教在当时的显赫地位。武当山因为《明实录》的大量记载,其地位获得国史的空前重视,声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明实录》在记载武当山历史时,也显现出其史料所具有的特殊价值,有许多史实为武当山志或他史所无,甚至对其他武当山史志中的某些错误有证伪和纠正的作用,证明了作为国史的《明实录》在某些来自国家的信息的记载上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