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以1982年以来30余年中,用藏文发表的有关敦煌藏文文献研究的论文为对象,就所涉及的相关领域进行分类梳理,作了简要的评述。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之研究。  相似文献   

2.
作为现存最早的藏文佛教文献写本,敦煌藏文佛教文献反映了藏文佛教文献的早期形态,与后期收入藏文<大藏经>中的规范本进行比较,可探究藏文佛教文献的渊源流变.敦煌藏文佛教文献蕴含着诸多历史信息,为我们研究吐蕃佛教史提供了丰富资料.另外,敦煌藏文佛教文献在民族关系史、语言文字研究方面,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图书馆藏敦煌藏文写经351件,其中T0001-T0032为卷式藏文写经<大乘无量寿宗要经>,T0033-T0351为梵夹式藏文写经<十万颂般若经>.目前敦煌藏文文献研究较汉文文献研究薄弱,但敦煌藏文文献在藏学和敦煌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学术史料价值,有鉴于此,笔者在刊发32件卷式藏文写经的基础上,又整理研究了另外的319件梵夹式藏文写经.从写经的流传、问世年代到每件写经的题名、首题尾题、外观、杂写等都作了详细的考录,希望对学术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图书馆藏敦煌梵夹装藏文写经考录(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肃省图书馆藏敦煌藏文写经351件,其中T0001-T0032为卷式藏文写经<大乘无量寿宗要经>,T0033-T0351为梵夹式藏文写经<十万颂般若经>.目前敦煌藏文文献研究较汉文文献研究薄弱,但敦煌藏文文献在藏学和敦煌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学术史料价值,有鉴于此,笔者在刊发32件卷式藏文写经的基础上,又整理研究了另外的319件梵夹式藏文写经.从写经的流传、问世年代到每件写经的题名、首题尾题、外观、杂写等都作了详细的考录,希望对学术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才让 《中国藏学》2012,(1):107-114
文章对法藏敦煌藏文文献P.T.992号《分别讲说人的行止》部分进行了转录和翻译,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文献的内涵,认为其中讲述了为人处世及行为取舍方面的是非标准,提出了君臣、主仆、夫妻、父子、朋友之间的行为规范,属于伦理类文献。该文献核心思想是将人的行为,总的分为善恶或好坏两个方面,好的或善的是道德行为,反之则是非道德行为。其中多有中原伦理文化的因素,而且儒佛相融,应是属于民族文化交流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中有为数不少的藏文文献,据不完全统计,在15000号之前单独编号的共计291件(卷),另有29件(卷)背面有藏文文献.自2005年开始,国家图书馆开始陆续出版<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其中有209件藏文文献集中收录在其第124-126册中.敦煌藏文文献的详细信息也记录在<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各册的"条记目录"中.不过,<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条记目录中的藏文转写存在较多的问题.文章即以举例方式详细指出了其藏文转写的误录、遗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博物馆所藏敦煌藏文文献叙录(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藏文文献数量仅次于汉文文献 ,据不完全统计 ,散失在国外的有 4967号 ,国内收藏的则达 1 0 880件 1 。敦煌藏文文献不论数量多少 ,卷帙长短 ,都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遗憾的是 ,国内的敦煌藏文文献的编目工作滞后 ,致使许多文献还深藏在博物馆、图书馆等单位 ,没有被研究者充分利用。本文是对甘肃省博物馆所藏敦煌藏文文献的叙录 ,期望这一叙录能有助于学术界对甘肃省博物馆所藏藏文文献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并利用这些文献进行相关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8.
英国大英图书馆所藏的敦煌古藏文《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略本,说明在吐蕃时期,藏文《心经》的流传是广本与略本并存的,并且该文本受到汉传佛教与藏佛教的重叠影响,别具自身特色,非常具有研究价值,从某个侧面说明了9世纪敦煌地区汉、藏文化的深入交流与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9.
敦煌吐蕃藏文文献是指 190 0年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被发现的敦煌文书之一 ,它是吐蕃时期以古藏文形式书写的藏文类文献 ,因而它既为国际敦煌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又是藏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第一手重要资料之一。本文从历史学、宗教学、语言文学和医学历算四个方面论述了敦煌吐蕃藏文文献在藏学研究中的资料价值 ,并认为敦煌吐蕃藏文文献具有双重资料价值 ,既为藏学研究又为敦煌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 ,特别是敦煌吐蕃藏文文献不但印证和补充了藏汉文正史 ,而且在国际藏学界大大提升了藏族传世史书的可信程度  相似文献   

10.
刘英华  杨宝玉 《西藏研究》2021,(1):64-73,F0002,F0003
敦煌文献中已鉴别出4种藏文九九表,其中,P.t.1256是由藏文字母拼写的汉文“小九九”表,ITJ764、P.t.1070和B59:10是藏文九九表,包括了不同编排形式的“小九九”表和“大九九”表。ITJ764尾题人名“■”,为藏文九九表溯源和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对这4篇写本做转录,对残缺的内容做推拟还原,并给出译文和评析,初步结论是:敦煌藏文九九表有大、小两类4种,与汉文“小九九”表作用一致,编排方式有别,藏文九九表抄写者和使用者并不限于藏族。这些藏文算学文献实物,为研究藏族科技史和汉藏文化交流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丹曲  朱悦梅 《中国藏学》2007,2(2):83-94
于阗地名的由来及其发展演变,备受学术界关注,其在梵文、印度俗语、佉卢文、突厥文中都有不同的写法或称法。在古藏文文献中,于阗被称为“李域”(li-yul),且有li-yul、klu-yul、yul-li等不同的写法,而历代藏族学者在他们的著作中又给李域以各种不同称谓,对其地理方位的理解也有所差异。本文整理了藏文文献中出现的“于阗”(vu-tan)、“新疆”(zhin-cang)、“泥婆罗”(bal-yul)、“瓦洛”(bal-lho)、“杂丹吉域”(rtsa-ldan-gyi-yul)、“萨勒尼玛尼之域”(sa-las-nu-mavi-yul)以及“鲁域”(klu-yul)、“域李”(yul-li)等若干种“李域”的不同称谓,分析了各种写法及不同称谓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2.
浅谈藏学研究文献的馆藏建设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简要分析了我国藏学研究文献馆藏与利用现状,提出了建设和开发我国藏学文献的若干意见及对策,如建立藏学研究各专业文献馆藏数据库和藏学研究文献网络资源库,加强馆际合作,进一步提高藏学研究文献的利用率等.  相似文献   

13.
藏文公文文献是元明清以及民国以来形成的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之间的往来文书史料,具有不同的文体种类.藏文公文文献的翻译既要遵循现代翻译原则,又要体现历史原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选用符合时代的翻译用词,体现不同时期公文文献的历史特征:语言表达要准确、精炼;运用音译、直译和意译互相转换以及三者相结合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4.
藏戏与汉族戏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群 《中国藏学》2006,1(1):70-79
藏戏与汉族戏曲的历史都十分悠久。本文从历史发展和社会文化精神、形式体态和文体结构、时空自由和虚拟写实、总体审美和戏剧类型与体系四个方面探讨了汉族戏曲与藏戏的异同,并就此论述了藏戏在中国戏曲中的特殊地位及贡献。  相似文献   

15.
西藏民族手工业发展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理论假设和实证检验分析,认为西藏民族手工业产业具有较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特征,但由于市场深化和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这种发展模式必然转化。特殊优惠政策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继续贯彻,并重点扶持民族手工业艺人的建设和积累,以及公平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是克服自身脆弱性、培养适应体制和政策环境变化的能力,更是促进西藏民族手工业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四川藏区藏传佛教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描述和分析了四川藏区藏传佛教的现状。近年来,区内藏传佛教复兴的趋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贫困地区、弱势群体对宗教的需要程度明显更高。在世俗化趋势下,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参与主要集中在生老病死等人生事务上,民俗信仰的成分很大。它能解决的不是社会发展,而主要是通过补偿、整合和世俗干预等机制来解决个体精神和心理层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作者从历史的角度 ,论述了明朝对河湟藏族的统治以及当时藏族在湟水流域的分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法成身份及其译<佛说善恶因果经>的大致年代进行分析,并利用敦煌藏文文献与藏、汉<大藏经>所收<佛说善恶因果经>,对该经各版异同与汉文本间的关系,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9.
西藏股指与西藏GDP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西藏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为数据建立西藏股指模型,编制西藏股价指数并就其是否具有西藏国民经济"晴雨表"的功能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在四川石渠、青海玉树和西藏昌都等地区发现的大日如来造像按照组合形式的不同分为单尊、三尊组合和九尊组合进行了归纳整理并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大日如来单尊造像主要出现在四川石渠地区,年代相对较早;大日如来和观音菩萨、金刚手三尊组合的造像至迟在赤松德赞时期已经出现,并且在各个地区都有流行;大日如来和八大菩萨的组合主要流行于昌都和玉树地区,年代大致为八世纪晚期至九世纪上半叶.八大菩萨有多种配置方式,系汉地对藏传佛教艺术进行变通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