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杰,笔名高浦棠,汉族,1957年生,陕西子洲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研究员,教授。历任《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副主编、常务副主编、执行主编等职,现任《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常务主编、延安大学延安文艺研究中心主任,延安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点导师,民盟延安市委副主委、政协延安市委常委。是中国鲁迅研究学会会员、中国丁玲研究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曹禺研究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高杰教授198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其本科毕业论文即在当年的国家级学术刊物《鲁迅研究…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后,延安市委、市政府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延安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30年来,延安经济先后选择并实施主导产业开发战略(1981—1995)、特色经济发展战略(1996—2002)、建设西部经济强市战略(2003—2006)和实现跨越发展战略(2007—现在)四个发展战略,这使延安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3.
王晨 《中华魂》2021,(7):9-12
同志们: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即将来临的历史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重要节点,我们今天相聚延安,参加"铭记百年党史 弘扬延安精神"研讨会.此次会议由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与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共延安市委共同举办,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弘扬延安精神的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4.
《中华魂》2021,(4):70-70
中延会函[2021]号各省、市、院(校)延安精神研究会: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推动延安精神在新时代不断发扬光大,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拟与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共延安市委于2021年5月下旬或6月上旬在陕西延安联合举办"延安精神与建党百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理论研讨会"。特邀请贵会派员与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5.
"延安时代"是指从遵义会议到新中国成立,以"延安13年"为主体的一个完整的革命的辉煌时代。延安时代先后夺取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延安时代不仅明确提出了将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历史任务,而且构建了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社会模式;延安时代确立了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道路和基本政策,初步回答了中国怎样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文学的"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作为长期存在的两种研究向度在近年来却遭遇危机.以延安文学"政治决定论"的形成为例延安文学"政治决定论"的形成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政治反映论"和"纯文学"积弊的结果,其出现的合理性在于其对"政治反映论"的批判性,但其理论基础和研究格局的偏狭,以及对延安文学作品超越价值的压抑,使其成为延安文学研究中新的意识形态.延安文学"政治决定论"形成过程反映出中国现代文学"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出现隔离的本质对"文学性"理解的偏至.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需要从"价值论"向"发生论"的转变中获得自身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薛鑫良 《中华魂》2012,(9):11-13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延安无疑是中国革命转败为胜、柳暗花明的光辉圣地。延安时期(从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共13年)无疑是中国共产党百折不挠、由弱到强的"黄金时期"。延安整风  相似文献   

8.
延安文学"大众化"以自觉的理论建构及其创作实践,成为了20世纪中国文学"大众化"思潮中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段,同时为当下文学"大众化"的创作带来了启示意义。延安文学"大众化"理论在战争文化规范下结合高度的政治意识形态逐步走向成熟;延安文学"大众化"实践以雅俗共赏的创作风貌建构起了具有中国本土文化气象和中国风格的文学形态;延安文学"大众化"的整体特征为:知识分子与大众的角色转换,精英话语与大众话语的历史转移,集体化创作,"民族化"追求以及政治功利主义色彩;同时相应地带来了局限性,如知识分子启蒙精神、审美理想、创作个性的失落,文学创作思想性胜于艺术性、通俗性胜于现代性、功用性胜于审美性的价值偏颇。  相似文献   

9.
延安文学是"写农民"也是"为农民而写"的文学,是深受农民文化滋养浸润的文学,农民主体性是延安文学的显在特征,这种特征的形成有独特的时代语境和深广的历史文化根基.根本原因在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农民的空前崛起所导致的文化、文学转型,而农民意识形态的确立与张扬则是延安解放区的现实文化语境.在现代中国革命文学的谱系中,农民及其文化传统与延安文学最能体现本质性或本体性联系,因此也成为延安文学研究的有效论域和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0.
当年曾有一批日本战俘、"日本八路"在延安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岁月,这段不同寻常的经历使他们对延安难以忘怀,延安随着他们对中国革命及中国共产党的理解与接受而呈现出不同的景致。同是外国人,这与西方人对延安的认识又有巨大差异。考察延安在外国人心目中的形象变迁,既可以了解延安的历史文化,也可以探寻外国人的战争文化心理对延安书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冯鹏志 《中华魂》2021,(7):35-38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时期是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的时期.正是在这里和在这一时期,近代以来饱受"三座大山"压迫奴役的中华民族从此真正赢得了走向站起来、富起来直至强起来的历史契机和伟大力量.延安时期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延安精神.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延安文艺研究的升温,研究中普遍存在用"延安文学"指称"延安文艺"、"延安时期文学"、"解放区文学"等概念的现象.事实上,"延安文学"的概念本质上属于地域文学的范畴,可泛指在延安这一地域所生发的所有文学现象,它与"延安文艺"、"延安时期文学"、"解放区文学"等概念的内涵虽有交叉,但其概念本身有着明晰的外延与内涵,不可互相指称.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延安木刻版画创作在现代中国绘画史上独树一帜。这批在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和政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延安木刻家及其作品,除了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和战斗性外,在艺术上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主要表现在延安木刻版画艺术在民族特色方面的执著追求。延安木刻家们将西方木刻"拿来"时,"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鲁迅语),走出一条别开生面的木刻版画创作新路。抗战时期的延安木刻版画对新中国美术产生过深远而复杂的影响,确有深入研究和重新认识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延安《解放日报》作为一种特殊的启蒙典范,是对晚清民国以来中国启蒙运动的继承和发展。这种启蒙话语以"革命"为话语导向,以政治启蒙、思想启蒙和科学启蒙为基本构成,并通过延安整风运动产生了特殊的话语变奏。延安《解放日报》的启蒙话语冲突和流变,凸显了中国启蒙运动和追求国家现代化过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延安时代是从遵义会议到新中国成立,以延安13年为主体的完整时代.延安时代干成了看起来干不成的事业,积累了治党执政的丰富经验,在中国现代化历程中占有突出地位.站在新世纪的历史高度,深化延安时代研究,对于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资政育人"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感悟圣地     
倘若要以深邃的、透视性的眼光回味过去,我们会从祖国漫长的经历中,深情地、郑重地眷恋着一个地方--延安。周恩来有句话说得好:"没有延安,就不会有新中国"。延安时代是共产党人在自己的征程中逐渐攀上的一座无与伦比的、风光无限的精神高峰。 为什么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不了中国? 为什么蒋介石怎么也扑不灭延安窑洞的灯光? 为什么延安火炬在历史风云中越燃越炽烈。  相似文献   

17.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确立了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方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总结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之核心理论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给我们今天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8.
鸿昌 《社区》2002,(2):31-31
去年,北京市朝阳区机场街道办事处南路东里社区成立后,计生协会人员通过入户调查发现,部分育龄群众对青春期教育、新婚孕育、妇婴保健知识知之甚少,非常茫然;对晚婚晚育的政策、应办理手续及优生优育的方法不十分清楚。对此,计生协会人员在社区领导的大  相似文献   

19.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延安文艺,根据特殊时期的社会语境和历史任务,以"延安文艺大众化运动"为中介,让文艺承担起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叙事话语的职责,并在这一核心思想理念的指导下,对主流意识形态文艺、民间文艺和从"五四"继承而来的知识分子文艺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民族整合。从延安文艺的经验来看,当代中国的文艺创作也应该秉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立足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社会语境,妥善处理好主流文艺、大众文艺和精英文艺之间的关系,在三者的良性互动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延安的精神内涵由身居延安的中国共产党员、到访延安的国统区记者与奔赴延安采访的外国记者三者共同建构。美国记者访问延安、亲历延安、记录延安、传承延安的延安书写是本文的考察对象。美国记者的延安书写从日常生活、精神内涵与文化价值入手,建构中国共产党与延安的国际形象。通过美国记者对延安精神的介绍与宣传,延安的国际地位得到提升,以延安风貌为内核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进而影响了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