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新月 《百姓生活》2013,(2):38-39
一个开个体照相馆的小老板,用两年时间走遍全县312个行政村,为3000多名80岁以上老人免费拍照。尽管他为此花费了近20万元,影楼生意也受影响关门,但他不后悔。他就是入选“中国好人榜”的河北省南皮县的个体摄影师刘世强。3年前,刘世强为什么会执著地开始做这件事?现如今,他的情况如何呢?  相似文献   

2.
周幼马 《新天地》2012,(4):12-13
记得那是几年前一个喜气洋洋的下午,在人民大会堂的一个厅里,朋友们在热烈庆贺著名老记者爱泼斯坦(又名艾培)九十寿辰。我带着大小相机为他拍照,忙得不亦乐乎。最后我也挤过去,握住他那还很有劲的手,祝他生日快乐。他瞧我一眼,笑着说:"幼马!当年我抱过你,现在是你抱我了!"我一听,被逗乐了。这个可敬可爱的老人,确实衰老得只能坐在轮椅上,但他不失常有的  相似文献   

3.
仁爱无敌     
在英国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作文》2009,(4):10-10
从前,有一个睿智的老人,因为他能够预测未来,全国上下的人都知道他。有一天,残暴的国王带着他的儿子去见这位老人,并问了他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作文》2009,(6):8-9
很久以前,有个年轻人,名叫豪印。一天,他走在城里的街上,看见一个老人在行乞。许多人从老人身边走过,什么也不给他。可豪印一看见他,就立刻向他走去。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恩施州沙地乡柳池村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村民向大先老人今年96岁,当地乡亲们亲切地称呼老人为老顽童。因为他从年轻时就坚持骑马出行,直到如今年近百岁,依然如此。当记者找到向大先老人时,他正在编织竹器,只见他身形清癯、精神抖擞,丝毫看不出已经96岁高龄。  相似文献   

7.
一觉足     
马德 《社区》2011,(26):52-52
香港美食家蔡澜先生说,有一次.他到西班牙旅游,在一个风景旖旎的小岛上,他看到一个老人在垂钓。那个地方实在美极了.就连海水也澄碧到可以一眼望到底。然而,让他感觉蹊跷的是,老人钓上来的,都是很小的鱼儿。  相似文献   

8.
古保祥 《社区》2014,(29):23-23
一个年近百岁的老人,孤独地坐在门前的椅子上晒太阳,一个乞丐模样的少年,接近了老人,企图从老人那儿分到一杯羹,但他却失望至极,因为老人生活艰辛,根本不是他想要猎获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蕊红 《山西老年》2014,(5):66-66
赵大爷是个独居的空巢老人。前年中秋节,在国外工作的儿子回国探亲,见独居的父亲很是孤独,便给老人买了一只小猫陪伴老人。那只三花猫漂亮又乖巧,老人一见就喜欢上了。于是,赵大爷给小猫起名"花花",日常生活中,他对花花照顾有加,很是宠爱。  相似文献   

10.
编个假机构,发个假证书,就收取高额"手续费" "服务费"。当前,一些打着"文化" "艺术"旗号的不良社会组织,以贩卖虚假荣誉实施诈骗,甚至专门盯着"兜里有钱、心有落差"的退休老人,不择手段"围猎"。有的老人根本不会画画,却被授予"法兰西皇家画院院士";有的老人为了得到证书,花光退休金还到处借债;有的为此和家人吵翻,坚称对方"是朋友"。这些骗子的套路不算高明,为何许多老人入坑?究其原因,还是包装唬人。  相似文献   

11.
编个假机构,发个假证书,就收取高额"手续费" "服务费"。当前,一些打着"文化" "艺术"旗号的不良社会组织,以贩卖虚假荣誉实施诈骗,甚至专门盯着"兜里有钱、心有落差"的退休老人,不择手段"围猎"。有的老人根本不会画画,却被授予"法兰西皇家画院院士";有的老人为了得到证书,花光退休金还到处借债;有的为此和家人吵翻,坚称对方"是朋友"。这些骗子的套路不算高明,为何许多老人入坑?究其原因,还是包装唬人。  相似文献   

12.
彭瑜 《百姓生活》2010,(2):33-34
结婚一个月,妻子跑了,上门女婿选择留在岳父母身边照顾二老。二老深受感动,为他再次张罗婚事。他成为老人的儿子。孝敬二老十多年后。他于两年前突然去世,他后来的妻子又坚强地担起孝敬老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黄原  胡绍铮图 《社区》2013,(6):38-38
今年93岁的杨大挺是一位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码头社区敬老院居住了11年的老人。和我们对敬老院的老人习惯上的认识不同,杨爷爷总是乐呵呵地和其他老人们一起参加敬老院的各种兴趣小组,还常常为院里献计献策。在敬老院的各种活动中,杨爷爷总能用最贴切的话语道出老人们的心声,大家都称他为敬老院的“形象代言人’。无论在台上还是私底下,杨爷爷总说,他是不住在南码头的南码头人,他一生最幸福的时光是在晚年。  相似文献   

14.
听说雷震一老人要把20多年来印制的20多本小册子汇成一本厚书,记者专门去采访了他。初次与雷震一老人接触,便让记者对他平添了几分敬意。一是这位85岁的老人是放牛娃出身,没有上过学,二是他一年有三四万字的出版成果,这样累计下来,他的作品可就有百万字左右。真是让人折服。  相似文献   

15.
老人的花生     
凤凰 《社区》2014,(30):60-60
老人原来是农民,但现在他成了市民。老人原来有~大片土地,后来被政府征用i修工厂,建楼房,搞开发。老人的房屋也被拆迁了,老人就成了市民。村里人全都成了市民,可是,他们却为此失去了自己的土地。  相似文献   

16.
苏堂珍  李菊泓 《中华魂》2012,(16):62-63
七旬老人柴时兴退而不休,坚持收藏红色物品,他用收藏这种形式,表达对党的忠诚和热爱。他通过展览红色收藏,让更多的人直观地受到教育,爱党、爱祖国、爱人民。"中国共产党万岁"这幅字,是柴时兴老人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特别用毛主席像章制作的。在柴时兴老人的家里,像这样的像章多达4000多枚,毛主席各个时期各种画像300多张,各种红色书籍500多册,他收藏的这些红色物品让他家里摆放得满满当当。在每一件物品的背后,都饱含着这位七旬老人对毛主席、对共产党的无限深情。  相似文献   

17.
据报载,黑龙江省某地有一位住豪华小区的老人.把门上的报箱堵死,让投递员敲门送报,他情愿付投递员每月100元“敲门费”。原来,老人不是为了看报。而是为了订“敲门声”。他要求投递员。“如果哪一天敲不开门了。就报警吧”。因为他的老伴走了,儿子出国了,一个人孤苦伶仃,不知道哪天命归西天。  相似文献   

18.
周俊 《今日南国》2008,(6):56-56
—位老人从东欧来到美国,在曼哈顿的一问餐馆想找点东西吃。他坐在空无一物的餐桌旁,等着有人来为他点菜,但是没有人来。他等了很久,直到他看到有一个女人端着满满的一盘食物过来坐在他的对面。 老人问女人怎么没有侍者,女人告诉他这是一家自助餐馆。果然,老人看见有许多食物陈列在台子上排成长长的一行。“从一头开始你挨个地拣你喜欢吃的菜,等你拣完到另一头,他们会告诉你该付多少钱。”女人告诉他。  相似文献   

19.
有一位老人,一生靠修鞋维持生活。他的修鞋摊安置在当时美国的波士顿法院门外的大街上。老人在法院门外修鞋,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到法院开庭,他总是收起鞋摊,随着人流进入法院,去旁听各种案件的审判。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选择进城务工,他们给予留守在家老人足够的物质养老保障,但是对留守老人精神养老关注度却很低,子女陪伴时间过短会导致留守老人产生精神上的孤独与落寞,不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对此,如何为其营造一个积极的精神养老环境,让其安享晚年,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扩展临床视角下,社会工作不仅关注留守老人的个体性与群体性精神养老需求,也关注留守老人和其所处环境之间的联系,这就为超越传统的精神自养观与他养观、宏观与微观之争提供了理论依据。基于扩展临床视角,文章从个体与微观环境、个体与宏观环境、群体与微观环境以及群体与宏观环境等层面进行干预,以期为留守老人提供更加全面的精神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