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驰名商标反淡化的立法缺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达国家驰名商标反淡化立法和司法已基本成熟。我国商标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中虽然有所涉及,但驰名商标反淡化的立法在驰名商标淡化行为的性质、法律后果的承担、驰名商标淡化行为的表现形式等方面还存在立法缺失,致使企业驰名商标的自我保护和司法保护缺乏法律依据,实践中造成混乱和困难。因此,完善驰名商标反淡化立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驰名商标享有很高的信誉度和知名度 ,具有财产和识别的双重价值。因此 ,世界各国都通过各种措施对驰名商标进行特别保护。在众多的保护措施中 ,其中有一项重要的保护措施就是对驰名商标进行反淡化保护。本文结合我国 2 0 0 1年新修订的《商标法》及国际立法 ,对驰名商标的淡化问题从淡化的表现、危害、淡化行为的认定、反淡化的救济措施等方面略作探讨 ,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驰名商标保护是合法的垄断,从表面上看与反垄断法有冲突之处,但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市场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在处理保护驰名商标和反垄断法的关系上,应适当界定相关市场;建立驰名商标企业合并审批制度;防止驰名商标的淡化。  相似文献   

4.
驰名商标代表了良好的信誉和对消费者的特殊吸引力。使用与驰名商标相同或近似商标的“搭便车”行为是对驰名商标的淡化,具有很多危害性。通过建立防御商标制度,禁止以他人的驰名商标作为域名注册,禁止他人将驰名商标作为企业的名称的一部分使用,加强行政执法机构的建设和加大执法力度等措施可以加强对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  相似文献   

5.
论驰名商标的淡化与退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驰名商标的淡化与退化都会对驰名商标造成巨大的损害.驰名商标退化并非如许多学者所认为的属于驰名商标淡化的后果之一种,亦非包含在驰名商标淡化的方式之中.本文对驰名商标的淡化与退化分别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探讨,界定了驰名商标退化的基本内涵,并从内涵、法律性质以及价值取向等多层面对驰名商标淡化与退化进行了考察与比较,得出驰名商标淡化与退化是相对独立的法律现象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在司法实践中确立了驰名商标反淡化制度。混淆理论通过跨类混淆来达致对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联想理论重视商标持有人的利益诉求,强调对驰名商标的"绝对保护"而不论是否存在混淆可能性。联想理论不足以独自证成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合理性,往往通过经济学上的搭便车理论和其他理论来为其佐证。中国驰名商标反淡化立法在联想理论和混淆理论间摇摆不定,导致执法和司法的混乱,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呈现过滥的趋势。搭便车理论从社会总福利的角度证成了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合理性,但更优的方式不是通过社会行政和司法力量对驰名商标进行保护,而是通过将社会成本转换为私人成本的方式避免联想和淡化,避免驰名商标反淡化的扩大适用。  相似文献   

7.
论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驰名商标淡化行为是一种减少或削弱驰名商标显著性的侵权行为,以制止混淆为基础的传统商标保护理论对此不但无能为力,反而成为认定该种商标侵权的障碍。加强和完善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已不容置疑,因此有必要通过提高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立法层次,扩大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范围,对未注册商标提供反淡化保护以及将其保护延及网络域名等等进一步完善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8.
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是基于商标功能变迁而产生的对驰名商标的扩大保护,有利于自由竞争和保护消费者利益.但随着现代社会对商标权人的保护越来越强,各种利益冲突也不可避免,如果不加限制地对一切未经许可的使用驰名商标的行为都构成"淡化",则会造成一种"知识霸权".因此,在适用反淡化理论时,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的限制,以维护公共利益,限制不合法的垄断.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商标淡化理论的起源、发展及相关立法的考察,界定商标淡化的法律内涵,勾略商标淡化的基本特征,并进一步阐述了商标淡化理论的法理基础。指出商标淡化是指非权利人在非类似、非竞争的商品、服务或其他领域上不当使用驰名商标或与驰名商标相近似的商标,从而削弱或降低了驰名商标的显著性及内在价值,影响该驰名商标在公众中的形象,阻碍了该驰名商标在新兴商业领域中使用的行为。商标淡化理论是建立在商标表彰性功能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0.
注册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是驰名商标保护立法、理论与实践中的重大课题。驰名商标淡化有多种表现形式,其根本特点是在不相同或不相类似的商品上擅自使用驰名商标所有人的驰名商标,从而降低驰名商标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独特形象和吸引力。从商标混淆理论到联想理论的跨越,是反淡化保护的商标法理论基础。制止搭便车的集体行为出现则是从反不正当竞争法视角审视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理由,而从经济学视野审视,则体现为确保外部性利益内在化和商标投资的回收。另外,还可以从商标战略的角度加以认识。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也存在适当的限制,包括在先使用限制、合理使用限制、保护范围限制、保护时间限制、地域限制等。  相似文献   

11.
驰名商标是经过长期使用,具有良好信誉,广为公众知晓的商标。目前,国际公约和不同国家的立法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力度并不相同,以德国、美国为代表的国家从“禁止联想”的角度加大了对驰名商标的保护。而在我国,虽然新《商标法》已经加大了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力度,但仍然没有脱离“混淆”的禁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驰名商标表彰企业信誉,彰显消费者品味的商业价值日益突出。我国有必要完善驰名商标反联想的相关理论和立法,以推动我国拥有驰名商标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并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2.
论企业驰名商标域外保护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外贸易发展迅猛。一些拥有驰名商标的企业利用自己的商标信誉在国外开拓了市场。但由于我国许多厂商对出口商品商标保护意识不强,我国的许多知名品牌时常遭到"抢注"。我国的企业为防止商标在国外被抢注,应当实施及时在国外进行商标确权、办理商标国际注册等策略,以加强对驰名商标的域外保护。  相似文献   

13.
从日本防御商标制度看防御商标存在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御商标能够主动预防他人利用驰名商标的影响力对商标进行淡化等行为,从而保护商标所有人的利益,同时能防止消费者对驰名商标产生混淆、误认或者产生某种联想,也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国家相继取消了防御商标制度,这也造成了长久以来对于防御商标存废问题的争议。结合日本的防御商标制度来分析防御商标的利弊,以探究防御商标对当下驰名商标特殊保护的意义,并为我国相关制度的建立提供制度和经验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驰名商标作为经济生活中重要的元素,是企业通过长期的资源投入而形成的重要的无形资产。驰名商标所代表的商品具有优良的品质,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声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其关键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研究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驰名商标的特殊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2001年新修订的<商标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驰名商标特殊保护的内容,使驰名商标的认定与特殊保护工作真正有法可依,与国际公约和发达国家的立法保持了基本相同的保护水平.有必要结合相关国际公约和他国立法、以及我国立法的实践情况,对驰名商标的特殊法律保护制度从理论上进行系统整合,以期在今后更好地维护公平竞争,保护驰名商标所有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商标侵权出现了新的形式。一些网络经营者将他人商标尤其是知名商标用作元标记,引起消费者的混淆,以牟取不正当利益。这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搜索引擎商标侵权。通过对此类商标侵权的显著性、在先混淆、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及对驰名商标的淡化等方面来说明这种新型的侵权形式会造成消费者的混淆误认。美国、欧盟、台湾等地区的反淡化法等先进理论可以为我国商标法所借鉴,建议在商标法中增加在先混淆和商标淡化理论及合理使用制度,对搜索引擎公司进行一定的限制以及在责任判断标准中适用过错推定原则,以便更好地保护商标权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制度经济学理论对制度建构的刚性需求和法学理论对制度结构的宏观整合是完善现代社会法律制度的基础与内在动力。当前我国的产品质量国家免检制度存在着较大的制度缺陷和规范盲区,它与驰名商标法律保护制度在深层次上存在着制度价值上的暗合。"价值—致归—理论"的提出为这两种制度的整合与重构提供了理论基础。在这种制度需求下,逐步全面取消产品质量国家免检制度,代之以完善的驰名商标法律保护制度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探讨商标生物的存在价值和生物商标企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责任,以中国驰名生物商标为研究对象,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对其生物存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商标生物存在价值与商标估值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4家企业驰名商标生物在商标中的存在价值合计为4885.94万元,根据企业支付意愿计算的商标生物存在价值为12824.97万元;根据个人支付意愿计算的商标生物存在价值为901.02万元。若驰名生物商标企业尽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社会责任,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