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产品创新是市场竞争中决定企业绩效成败的关键。运用中国制造业非国有企业调研数据,考察独立创新、合作创新和模仿三种产品开发模式对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发现,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逐步回归分析法和技术效率值的计算结果均显示,合作创新企业的效率最高,模仿企业的效率次之,独立创新企业的效率再次之。这表明,在中国经济转型期,合作创新是优于模仿和独立创新的产品开发模式,因而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最佳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网络组织因其能够提升企业创新绩效、降低创新成本,已成为创新合作的首选模式.伴随着网络组织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结点企业间存在着复杂的既合作又竞争的博弈关系.本文通过博弈模型的建立及博弈均衡的分析方法,比较研究网络组织各演化阶段下企业间的博弈过程及创新收益,在此基础分析提出网络组织内企业创新合作博弈均衡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从产业集群组织的微观角度出发,以集群的产业特征为切入点,建立一个包含企业生产块策与技术选择决策的模型,并据此分析传统产业集群和高技术产业集群在创新和技术扩散上的不同特点,以及集群创新发展所需要的条件.研究发现,传统产业集群的技术扩散速度较快但创新活力不足;高技术产业集群具备创新活力,但技术扩散却不甚理想.针对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宜提供不同的政策侧重点,即激发传统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力,完善其专利保护制度;协调高技术产业集群内企业间关系,加强企业间的研发合作,建立技术合作中心等中介平台机构,促进新技术在集群内的扩散.  相似文献   

4.
企业间关系能力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网络内节点间的合作,增强技术创新绩效。本文整合了影响技术创新的各种因素,分析企业间关系能力作用于技术创新绩效的原理,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企业间关系能力的创新网络内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提升模式,即企业需要通过开展关系处理知识的学习和发展外部竞争优势来增强关系能力,需要通过企业互动和关系专用资产投入来强化关系能力,以及需要构建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双元网络结构来保持持续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李丽 《东岳论丛》2019,40(8):91-104
本文以改进的企业创新需求模型为理论框架,研究企业创新人才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将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分为资源型地区和非资源型地区,运用2007-2016年的相关数据,计算了不同地区组别企业创新人才需求的均值和变异系数,对其组间和组内差异及其变动趋势的分析结果表明:资源型地区和非资源型地区企业创新人才需求的平均水平都呈上升趋势,前者低于后者,二者之间的差距趋于扩大;两组地区内部企业创新人才需求的省际差异都呈倒"U"型趋势,但非资源型地区较早出现收敛趋势,导致其近期的省际差异小于资源型地区。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不同地区组别企业创新人才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其区域差异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对不同地区组别的企业创新人才需求,区域创新活跃度、企业创新要素可获性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都显著为正;企业创新利润预期的正向影响、企业创新机会成本的负向影响只在资源型地区是显著的;政府的财政科技支持和区域开放水平仅对资源型地区的企业创新人才需求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创新风险预期仅对非资源型地区企业创新人才需求具有不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企业与大学合作创新的可行性及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先应用演化博弈理论对企业与大学进行合作创新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结论证明在合作收益大于风险的情况下,博弈双方最终的选择均为"合作"策略.此外,本文就企业与大学合作创新模式进行了归纳分类,并分别对不同合作模式的合作周期情况、合作建立的难易程度、合作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力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中外企业合作创新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中外企业的合作创新的合作创新模式,研究了各种合作创新模式的特征、适用范围以及优缺点等,以便于中国的企业在和国外企业进行合作创新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模式;并且介绍了合作创新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影响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行业特征   总被引:95,自引:0,他引:95  
本文利用我国制造业 84个四位码行业的数据 ,引入了“内外资企业能力差距”的概念 ,将“企业规模差距”、“资本密集度差距”以及“技术差距”一同作为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内溢出效应的行业要素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当内外资企业的能力差距较小时 ,有助于溢出效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从区域空间关联视角出发,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区域创新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的理论和现实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利用2003—2019年中国除港澳台地区的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空间溢出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总体来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对创新溢出的影响不显著,而生产性服务业丰裕度则对创新溢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分行业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的集聚度和丰裕度对创新溢出的影响效果不一致,丰裕度的提升更有助于创新溢出。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集聚对区域技术输出和技术引入的作用不同,各行业集聚度提升不利于技术输出但有利于技术引入,而丰裕度提升既有利于技术输出又有利于技术引入;区域之间技术差距越大,越不利于技术输出,而对技术引入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企业自主创新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生命力持续构建的内在动力。在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中小企业的具体状况,尤其是企业创新资金、人才和物质手段等,可以得出以下初步结论:现阶段中国应提倡节约资源的合作创新模式,在约束条件下,技术联盟和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是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最佳选择;而在条件充分时,企业则应采取自我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孙颖 《西部论坛》2012,(2):88-94
城市创新能力的溢出受地理距离的限制,形成以创新能力强的城市为中心、创新能力弱的城市在边缘的"中心—边缘"空间格局。利用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江苏省13城市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城市创新能力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空间分布对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城市之间呈现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差异性,并初步形成了创新集群的"核心—边缘"空间分布格局。要实现创新型城市的快速健康发展,应打破空间约束,增强城市间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进而促进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FDI的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选取2008年我国31个省市区39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利用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竞争分析框架,分析发现:外资企业对我国内资企业存在正向溢出效应,但并不是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内外资企业之间的市场共同度、资源相似性越高,则溢出效应就越低,挤出效应越大,且溢出效应可能小于挤出效应。因此,我国企业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以提高资本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要摒弃模仿式战略,走差异化道路;也要合理地引导FD I的地域行业分布,以形成外资与内资企业适度竞争、相互学习的良性环境。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只有掌握了先进技术,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由于我国目前缺乏完善的市场机制,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技术创新观念淡薄,科技体制不合理等原因,造成了企业创新能力低,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目前,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发展最为重要的源泉。因此,要进一步明晰企业产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开发投入,从而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聚理论对我国乡镇企业集聚化发展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军  安虎森 《北方论丛》2003,(6):105-108
产业集聚的本质是外部经济,这一外部经济的主要来源有劳动市场的共享、专业性附属行业的创造和技术外溢。产业集聚可以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有利于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与扩散;形成创业空间集聚的正反馈效应。我国乡镇企业空间上的分散配置,存在着私人供给的公共产品溢出效应损失,服务产品需求的市场外效应损失,信息、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损失。改变这一状况的途径是实行乡镇企业集聚化发展,具体的措施包括集聚区的构造和主导产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技术溢出与本土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并产生广泛的经济效应。本文基于江苏省三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为样本的微观企业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软件行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获得的技术溢出对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承接国际软件外包获得了技术溢出,企业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在技术外溢的多种可能途径中,人力资本作用最为突出,发包方技术转移较为显著,政府服务通过影响企业人力资本水平等途径间接影响服务外包的技术外溢,提升了本土企业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科技投入、地区差异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97-2005年度省级面板数据为依据,运用广义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全国样本和各省区分组次样本的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技投入对当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15,合理的科技投入结构和科技投入方式能增大科技投入的经济效果;技术创新差异带来的工业化率的差异造成了区域发展差异,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地区创新能力应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提高地区的技术引进和消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创新型城区——"社区驱动型"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于三重螺旋模型的创新联动实践中,大学和科技企业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也往往被当作区域创新驱动的主导力量。随着创新环境要素地位的日益突出,社会(尤其是成熟型社区)的作用越来越彰显,逐渐成为知识创新传递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理论与实践的新主体。在实践领域,以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为特征的创新型城区的出现,成为检验社区能否担当起创新主体角色,驱动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案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对出口集聚现象的细分和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数据,利用Heckman模型检验了由出口活动的空间集聚引发的出口溢出效应.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出口集聚对本土企业出口决策及企业出口密度均具有显著的正溢出效应;出口集聚一出口溢出效应因出口企业所有权和行业差异而有所不同.其中本土出口企业集聚之溢出效应高于外资企业,行业内出口企业集聚之溢出效应高于行业间出口企业.基于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相关数据的检验还显示,出口集聚一出口溢出效应在三大地区间亦各不相同,这与三大地区外贸发展的"梯度式"差异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深化高校产学研合作与协同创新,是新时期科技创新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存在价值取向、考评机制、技术转移、利益分配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不足,应当通过提升高校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强化人才培养和教师队伍内涵建设、建立产业技术共同研发与创新机制以及优化政府政策支持等举措,进一步深化高校产学研合作与协同创新,促进科技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SA8000作为企业从"经济型"向"社会型"转轨的重要标志,追求人类价值的普适性,具有全球化与化全球的普适价值,符合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企业应该正确认识履行社会责任与利润最大化的关系,把履行社会责任视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应然的承担,纳入企业发展的规划,把履行社会责任与以人为本、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进步和谐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