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先秦时代,儒家与法家对峙。法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法律主张,极为偏激地攻击儒家是“以文乱法”、(《韩非子·五蠹》),‘说儒家讲“礼治”就是不要法治。其后封建社会的和资产阶级的学者,由于世界观的局限,也不能正确评价儒家的法律思想。这些问题近几年虽已在法律史学界引起重视,并作了许多正本清源的工作,但仍需继续深入研究,本文即试图过对孟子法律思想的考察,对此做一点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论孟子的民本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子是我国先秦时期重要的思想家,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使儒家学说更加系统化、伦理化。他的思想对我国后世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实事求是地评价孟子的思想,对于正确继承我国古代的文化遗产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界 《北方论丛》2004,(4):108-112
孟子的经济思想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为恒产学说,主张使封建小农有百亩田,五亩宅,树木家畜的私产学说,其目的在于发展生产,稳定封建统治;二是小农经济理论.从战国社会发展中,孟子认识到封建个体小生产农民经济,是封建国家赖以存在的支柱,因此他构想出一个封建小农经济模式,希望当时的统治者采取有利于这种经济发展的政策,如"薄赋敛"、"勿夺民时"等,使封建经济得到发展;三是孟子的财政赋税观.孟子主张单一农业税,反对当时的"粟米之征,布帛之征,力役之征"三税同时征收的制度.孟子反对重税,但也反对过轻的赋税,主张在"取民于有制"的同时,也要保证国家的财政税收.他主张征收生产税,对于不创造财富的部门和人不征税.  相似文献   

4.
论孟子的富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经济学说创立于孔子,定型于孟子。孟子仁政学说的内容包括封建制度下政治、经济、伦理、道德诸方面统一的社会模式。仁政在经济领域中的集中体现就是富民。孟子的富民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制民之产。制民之产就是让百姓拥有一定数量的私有财产,其中主要指私有土地。孟于认为,只有让百姓拥有一定的土地,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使民富足,新兴地主阶级政权才能得以巩固。战国时期,随着牛耕技术和铁制农具的推广,为小农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买卖现象的存在,必然出现土地兼并,威胁小…  相似文献   

5.
<正> 现代社会学认为,所谓社会控制,就是通过社会力量使社会成员遵从社会规范,维护社会秩序和使社会生活保持和谐统一的过程。战国中期的孟子还不可能对现代社会学的这个重要概念作出严密、清晰的界说,但他的思想体系中却含有丰富的社会控制思想。被孟子视为诸侯“三宝”(土地、人民、政事)之一的“政事”,就属于社会控制的范围。他所渭“治国家”、“治天下”、“治民”、“治人”、“行政”、“为政”的过程,就是诸侯国家对社会生活予以控制的过程。在孟子那里,社会生活包括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思想文化生活三个方面,因而其社会控制相应地表现为政治、经济和思想意识控制。  相似文献   

6.
孟子作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提出以"性善论"为基础的一系列社会建设思想,具有丰富的社会和谐特征和内涵。其和谐思想具体表现为:个人内心和谐观、人际和谐观、人与社会和谐观、人与自然和谐观。孟子的这种社会和谐思想为历代贤明君主、进步思想家所重视。根据"扬弃"的原则,我们应充分发掘其思想的合理成分并继承发扬,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蔡子谔 《河北学刊》2003,23(5):107-111
孟子是传承孔子儒学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世称“亚圣”。孟子人格美的服饰美学思想 ,是由他以人的美感普遍性观点为基础的 ,以高扬人的道德精神的个性人格美为规定内涵的 ,并蕴涵着社会意义和伦理内容的“真”、“善”之美等所构成的服饰美学思想。他这种独树一帜的儒家服饰美学思想 ,为继承、丰富和发展中国服饰审美文化奠定了千古难移的深厚根基。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历史上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看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出:“民犹水也,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的严重警告,强调治国安邦必须以民为本的思想。孟子就是一个代表人物。 孟子总结了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认为:“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孟子:离娄章句上》)齐宣王问他:汤放桀,武王伐纣这类以臣试君的事情可以吗?他毅然回答:“闻诛一夫纣矣,未闻试君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下》因为桀、纣是残贼人民的  相似文献   

9.
孟子的思想     
(一) 孟子的身世孟子名軻,本魯邑鄒人。他的先世不可考,趙岐的孟子题詞说:“或曰,孟子,魯公族孟孙之后,故孟子仕于齐,丧母而归葬于魯也”;这种说法是可信的。到了他的时候,已經是貧寒的居民了,韓詩外傳曾經有“孟子少时誦,其母方織”的話;但他有过受教育的机会,史記本传说,“受業子思之门人”,足見他是孔门的嫡传。虽然他是一个早已沒落了的贵族,在当时的游士階层中他变成一个顯赫的人物,他經常是“后車数十乘,从者数百人”并曾經一度为齐卿,孟子公孙丑篇記載一个故事道:  相似文献   

10.
<正> 孟子是儒家大师,其地位仅次于创始人孔子而被尊为亚圣,人们通常孔孟联称并将儒家学说概称之为孔孟之道。这似乎说明孟子与孔子一样,是我国封建意识形态的奠基者。可是,从孟子思想实际看,他主张贵民轻君,提倡对君权实行监督,并不是一个君主至上的思想家。基于这种现象与事实之间的不相符合,笔者通过对孟子思想钓进一步考察与分析,认为他不仅不是一个封建专制政治的维护者,相反,其学说却为反封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根据,因而具有儒学异端的特点。为了说明这一观点,特撰本文。  相似文献   

11.
“义”“利”关系作为孟子思想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对孟子究竟是侧重“义”还是“利”争论不休。其实,孟子对“利”的认识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表现为其不但将“义”看作最大的“利”,并希望人们能够确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利益观,而且也告诫大家不能将“利”仅简单视为形而下的“利”,应该进行形而上的思考,因为这一层面的“利”才有可能是最大的“利”。  相似文献   

12.
<正>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其历史观基本上是唯心的,但不是纯粹的唯心论,还有一些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值得探讨.一、重视经济因素和环境条件对人的思想的作用和影响孟子讲仁义,反对争利,但对庶民的经济利益非常重视.说:"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兔于死亡".其办法是按照井田制,使每个劳动者有"五亩之宅"、 "百亩之田"的"恒产",过上吃饱穿暖的生活.为什么要给农民以保证吃饱穿暖的"恒产"呢?第一,为了得民心.孟子说:"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产业是民之"所欲",必须"与之聚之",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熊凯 《江西社会科学》2001,(11):153-155
孟子政治思想,内容丰富而极成体系,它充分体现了传统儒学政治取向和理想追求,对传统中国社会政治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就孟子政治思想的内涵、条理脉络、主要特征及其深远影响等加以探讨,并阐述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磊 《齐鲁学刊》2005,(5):13-15
孟子的义利思想不能简单概括为重义轻利。它至少包含先利后义、以利说义、先义后利三个层面。孟子的相关话语都有特定的语境,在阐释时必须进行语境还原。抽离语境而把论题普适化、绝对化,就会导致误读。  相似文献   

15.
祁海文 《阴山学刊》2002,15(2):37-41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礼乐教化观念 ,并从内在心性修养方面发展了孔子的美育思想。孟子美育思想以“性善”论为基础 ,以“德教”为中心 ,特别重视内在道德情感的自觉培养 ,并与“性善”论和“仁政”学说相联系对礼乐的审美教化作用进行了比较深刻的论述。孟子的“引《诗》论教”和“说诗论教”发展了孔子的“诗以义为用”的“诗教”倾向 ,具有明显的义理阐说意味。  相似文献   

16.
孟子仁政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仁政思想一方面是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形成中国伦理史上最初的政治道德学说;另一方面是封建制确立、稳固和上升时期的时代要求在孟子世界观中的反映。其中不乏反映客观历史趋向的内容,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偏颇和失误。孟子仁政规是将伦理融汇于政治中,为新兴地主阶级维护统治地位提供施政纲领。它不仅涉及政治、道德,而且论及经济、军事、教育等与政治密切相联的各大领域,所以盘子仁政思想是比较系统和丰富的。孟子认为施仁政“必自经界始”①,看到了仁政的根基首先在于经济作基础。而经济措施首要的是“正经界”,治地分…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孟子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政治、哲学、教育及伦理道德等思想之中,但实际上,孟子的传播思想也是孟子思想体系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在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技巧、传者和受众、传播功能等基本的传播命题上都提出了不少精辟独到的见解。孟子的传播思想对于当今的传播活动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 孟子主张人性善。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以下只注篇名)这种“性善论”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其一指人的情欲本能,即自然属性。“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尽心下》)声色臭味之欲,是人生而具有的本能。其二指仁义礼智等伦理之性,即社会属性。这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根本标准。“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滕文公下》)其三指发挥“心思”的作用,探求、扩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认识论史上,孔子可以说是第一个真正开始对人的认识进行哲学反思的哲学家,并真正形成了自己的哲学认识论思想。他指出:“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这一段话可以说是孔子认识论思想的基本纲要。在这个纲要中,为不同的认识路线播下了种子。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  相似文献   

20.
<正> 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大师之一。他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对孔子的仁义学说作了创造性发挥;对其礼乐思想虽然论之简略,亦可从中表明他维护音乐的态度是十分鲜明的。孟子由仁义学说出发来看待音乐,认为音乐是表现仁义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为仁义服务的。他说:“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孟子·离娄》以下只注篇名)这就是说,假如你做到了仁和义,便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