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曹美菊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0,4(3):59-63
高校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继承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智特点,弘扬中国传统价值观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3.
4.
中华节日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与人们的思想意识、精神特质、情感诉求、生活体验和社会交往等关系密切,是中华文化宝库不可或缺的重要组部分。阐释了中华节日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功能,中华节日文化是时间认知的产物,是农耕文明的缩影,是情感表达的方式,是民族精神的写照,是生命美德的呈现,是身份认同的载体。应发挥节日文化的育人功能,推动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促使广大青少年通过认知中华节日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通过融入中华节日加深对中华文化的感情,在认知、理解、参与、融入中华节日的过程中,真切领悟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出来的思想之美、精神之美、道德之美、艺术之美、山水之美和生活之美,从而更加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相似文献
5.
公益性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载体,公益性文化的产品和服务与人民群众的贴合程度决定着融入的效果。融入不仅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民的思想观念,也意味着人民群众中的积极观念也可以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当今社会,文化与日常生活日趋融合,意识形态借助文化以隐性的渗透方式传播,这要求公益性文化产品和服务设施要在空间距离上贴近人民,文化产品的内容要讲究时效,与时俱进,公益性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百姓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6.
7.
8.
关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在其诞生地陕西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价值认同,关学文化资源以其天然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成为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与自觉性的有效进路。立足新时代,深入发掘关学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推动关学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融媒体为引擎,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认知方式引导其参与体验关学文化,使其在心理情感与文化理性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亲近感、认同感,以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10.
用中国传统文化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价值观念是一脉相承的。用传统文化中主要的、优秀的部分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解决与否、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成员共同价值取向的形成以及国家和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确立科学地思考这一问题的向度,是探索如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具体的思考向度应是:时代实践-(发现)→时代问题-(揭示)→时代精神-(提炼)→核心价值观。这是一个逻辑相关的过程,也是我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终指向是“人民幸福”。以人为本既是一种全新的执政理念,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全面提升,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深刻把握,还是对人类文明未来走向的科学概括,因而是一个具有普遍性、导向性与超越性的哲学范畴。以人为本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特征,支撑和影响着其他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渊源,和谐思想、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道德观念都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但它们不仅仅是一种继承,还是结合当今时代特点的一种发展与创新。社会主义和谐理念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爱国主义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创新精神蕴含了新的理念;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了优秀传统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厘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的基础上,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本土现代主义诗歌的诞生与发展主要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但这并不能割裂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与诗学的密切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哲学思想背景、古典诗歌大传统、古代审美趣味和古诗形式的影响等四个方面。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是20世纪初中西文化和诗学交流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诗歌自身发展变革的结果,有着充分的历史和现实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利益是价值的尺度,可以用利益认同来推动价值认同。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社会风险问题,化解社会风险可以实现利益认同,进而转化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建立利益机制化解社会风险,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体现在四个方面:化解经济风险,巩固核心价值认同的物质基础;化解政治风险,创造核心价值认同的民主前提;化解文化风险,营造核心价值认同的人文氛围;化解公共风险,改善核心价值认同的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16.
金冲及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13,34(2):152-164
中国传统文化既包含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合理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许多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也包含先人们在分析周围事物时表现出来的高度智慧;同时又有着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利益而精心培育的思想毒素。在近代中国社会大变革的实践中,经过多次反复,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比较清醒而全面的认识: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而要具体分析,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传统文化在近代中国不断得以承传与创新,这一进程将不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精义对建立现代企业文化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着某些共同的因子。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义 ,对于建立现代企业文化有重要的启示 :现代企业必须培养其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 ,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爱国意识和崇尚道德的价值追求 ,恪守诚实守信的经商原则以及“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8.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一直是社会各界学习、研究和宣传的理论热点。围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与时俱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建设与落实,学术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在全面综述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社会主义荣辱观研究的显著特点,并为进一步把握理论的生长点、增强研究的持续性指出了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心智发展思路: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种以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的公共性规范,它契合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具有顺应社会进步的正当性和适应民众心理的可接受性。只有走"以道理服人"、"以攻心为上"的心智发展之路,用传统或习惯服人,用信仰服人,用事实和道理服人,让民众相信它,才能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2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总结出来为大多数本民族成员所接受的思想意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功能,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价值目标、强大的精神动力以及巨大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