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探求》2015,(2)
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认识清楚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对关系: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展开;第二,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资源,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等于中国传统价值观;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化是大众化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是理论化的延申。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对文化强国建设具有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判断、价值评估和价值取向、价值观科学、开放与人民性的统一以及价值观的普及问题。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9,(6):20-2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驳杂激荡大背景下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理论课题和现实任务。文章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内涵和培育实践进行反思,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人民性、实践性、创新性、开放性"之四重理论意蕴,进而从密切联系新时代广大人民生动实践,延承中华文化传统筑牢民心根基和镜鉴西方经验创新社会主义价值观大众化实践方式等三方面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4.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当代转化形态,也是我国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作为公民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路径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8,(10):24-28
社会主义义利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儒家重义轻利的道义主义义利观、墨家和法家贵义重利、贱义尚利崇法的功利主义义利观以及道家绝义弃利的虚无主义义利观等在内。而以儒家义利观为主导和核心的中国传统义利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义利观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社会主义义利观是对中国传统义利观的创新与发展,它坚持贵义重利、义利并重以反对重义轻利、轻义重利,主张取利于义、见利思义以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倡导义利兼顾、义利协调以反对以义去利、因利废义。  相似文献   

6.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从如何待人等平常事情入手,就大学生价值观建设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9,(6):128-132
革命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独特文化形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其所包含的丰富的物质、精神文化都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沃土、精神养料,利用革命文化所提供的宝贵素材和独特优势,可以更好针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本文在分析革命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革命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契合性,进一步寻求利用革命文化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朱林 《社科纵横》2014,(6):128-132
无神论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建设中西方社会价值观中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不同,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价值观中的作用亦存在差异。表现在理论旨趣上,西方无神论以关注世界本体追寻奠定了西方人本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中国无神论则以着眼现实社会政治生活奠立了中国传统社会群体本位价值观的基础;价值本位上,西方无神论推动个人本位价值观的确立,中国无神论促进群体本位价值观的形成;作用方式上,西方无神论以批判宗教神学促进个人本位价值观的确立,中国无神论以驳斥世俗迷信推动人本主义价值观的形成。考察比较无神论在建设中西方社会价值观中的作用,对我国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个体在价值观上的矛盾、混乱与冲突,是影响个体心理和谐和社会稳定的最根本原因。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理论基础,探讨在和谐社会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的无限关怀,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进而维护心理和谐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并提出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力地促进公民心理和谐。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6,(11):29-3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来源主要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两个主要方面,围绕着对思想来源继承和借鉴的缘由分析、内容阐释、路径探索等主要问题和线索,学术界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和分析,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培育和践行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当然,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来源的研究仍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11.
张勇 《阅江学刊》2012,4(2):125-128
林语堂深受中西文化浸润,其民族观念体现在他试图通过个人文化趣味与文化感悟,阐发中国传统文化伦理的人文价值及其对应于社会文化选择的个人文化特质,把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刚柔并济"为特征的道家哲学和儒家"中庸之道"合而为一,归结为"中国的人文主义"。他从中国传统文化意识中寻求灵感,帮助自己确立了基于个人主义的自由观念,并创建了文学"性灵论",进一步张扬个性。民族观念和自由意识的确立帮助林语堂对中国人的生命意识有了更深切地体会,并在中西文化之间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信念。  相似文献   

12.
王俊峰 《唐都学刊》2004,20(5):118-121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治国方略。社会主义道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辨、理顺德治与法治的关系,评析甄别传统道德与传统美德的功过,科学界定社会主义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的异同等,对于我们充分认识"以德治国"的方略,全面理解"先进文化"的蕴含,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老舍的文本世界中,“理想市民形象”承载了他国民性改造的核心价值观念。这种价值特征在发展的过程中,遭遇了根源于“民族自尊”的“文化侵略”的想象,从而形成了认同西方文化立场与尊重传统文化优质因素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状态。这种矛盾不仅颠覆了左翼关于“现代革命”的理论想象,而且使得老舍撤回传统文化内部寻找国民性更新资源。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渊源,和谐思想、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道德观念都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但它们不仅仅是一种继承,还是结合当今时代特点的一种发展与创新。社会主义和谐理念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爱国主义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创新精神蕴含了新的理念;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了优秀传统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厘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的基础上,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高扬  袁祖社 《唐都学刊》2011,27(2):39-43
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文化中都有着丰富的源流,在当代,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又具有了新的理论起点与涵义。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历史发展主体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同时又是其在当代我国改革实践中的发展与创新。在当代中国,以人为本的实践价值指向便是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在伦理意蕴的观照下,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指向。  相似文献   

16.
高琼  刘茹 《创新》2008,2(5)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精髓,对民族精神的塑造起着深刻的作用。近年来,中国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甚至出现忽视和弱化现象。通过对中国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弱化的现象探析,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学衡派对儒学的现代诠释和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星 《唐都学刊》2003,19(2):129-134
学衡派站在慎思明辩、同情立言的学术立场上 ,通过学理的争辩来说明孔子在中国文化中的中心地位 ,阐释孔子基本思想的现代意蕴 ,批评后儒对原始儒学的偏离和异化 ,并从中西古今文化比较角度 ,提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 ,融通中西 ,返本求新 ,建设新文化的方案 ,这对于 2 1世纪的文化建设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8.
企业的目的在于对金钱的追求 ,也不在于官位的获取 ,而应该是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壮大。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把经营企业作为手段 ,把金钱财富和官职作为终极目标的价值观 ,树立企业本位观 ,把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作为至高无上的终极价值目标。企业本位观在企业的实施 ,必须有一套全新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必须是吸收西方先进文化的基础上 ,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富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9.
雷锋精神注重摄纳体现中华文化特质、顺应时代走势的思想理念、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等优良精神质素,在不断调整充实丰富完善中发扬光大,在时代前沿上竖起一座令人敬仰的思想道德丰碑。雷锋精神不仅契合人类文明的共性,而且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质;不仅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而且顺应了当今社会大众文化的发展走势,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完美的结合体,呈现出巨大的时代价值和当下意义,对于笃化理想、提升信念具有引领性功能,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导向性作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统摄性效力。  相似文献   

20.
秦开凤 《唐都学刊》2013,29(3):88-92
陕西地域文化资源丰富且各具特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地位独特,代表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中华文化复兴需从地域文化中汲取养分,陕西文化对助推中华文化复兴具有独特优势。陕西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丰厚的历史文化构筑了中华文化的主脉,光辉的红色文化蕴涵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在新时期,陕西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增强文化自信,提升陕西文化影响力,使文化大省变为名副其实的文化强省,在中华文化复兴进程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