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社会语言学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近20年来中国社会语言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20世纪90年代,由于缺乏足够的国际交流,中国社会语言学曾经进入了“文化语言学”的发展模式。2001年以后,中国社会语言学开始脱离了“文化语言学”的导向,通过与国际语言学界的交流,逐步转向语言变异、语言变化、言语社区等重点研究领域。而2002年起始的连续几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研讨会开始把中国社会语言学推向了世界。随后,以2003年中国社会语言学会的成立为契机,中国社会语言学进入了一个组织化、国际化、理论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语言学不是西方人类语言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西方人类语言学产生、发展过程的评述,归结出了其缘起逻辑、理论基座与理论核心并相较于中国文化语言学,剖析了二者的本质差异,认为中国文化语言学既不是西方人类语言学也不是对它的简单模仿,再次论证了中国文化语言学是在批判继承古今中外语言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融汇贯通了20世纪以来人类文化研究对语言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探索汉语汉字的文化真谛和中华文化的语言本质而构建起来的学术新范型。  相似文献   

3.
曹琴 《社会科学家》2005,(4):205-207
文学的变革进化常常以形式语言的变革为突破口。20世纪的中国发生了一场意义十分深远的语言革命,即五四白话文运动。这场运动与历史上古文运动的背景、结果极其相似,对今天网络语言的产生及网络文学的发展也有借鉴意义。本文尝试站在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有关白话文运动的若干问题作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理论语言学的世纪超越申小龙站在世纪之交,回顾中国的理论语言学,可以将它清晰地划为传统和现代两种范式。传统的理论语言学,贯注着浓郁的语言一文化整体观照的人文主义精神,举凡语言的性质、功用、语言与思维、语言与社会、语言研究的方法,都同文化问题、人...  相似文献   

5.
汉语意合语法争鸣──中国现代语言学百年纪念编者按:到1998年,中国第一部现代语法学著作《马氏文通》出版将整整一百年。在这一个世纪中,中国语法学到底以怎样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呢?语言学界的先辈前贤们为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建立,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那些...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的盛举 语言研究的丰碑《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丛书》将隆重推出为了推进我国语言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山西人民出版社决定于近年内一次性推出展示20世纪中国语言学风貌的《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丛书》。目前,该社就该丛书的撰著及编辑出版等问题,特邀请我国1...  相似文献   

7.
梁志敏 《理论界》2005,(12):197-198
语言学在发展到现代时期之前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由于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的贡献进入了现代时期,即结构语言学时期。他的主要观点为四个二元对立:语言和言语;能指和所指;共时和历时以及组合和聚合。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引起了法国巴黎60年代的结构主义革命以及西方整个人文科学的“语言学转向”。但结构主义最终衰落。两个主要原因是:(1)自身有缺陷并无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2)应用过于宏观化并陷入形而上学泥潭。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语言学在宋代由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而发生了深刻的思想变革。这一变革在清代曾因“汉学”和“宋学”的门户之争而广受讥评。清代主张保守汉人学说的经学“吴派”视宋人性理之学为“纯是蹈空,无从捉摸”。认为“宋贤喜顿悟,笑问学为支离,弃  相似文献   

9.
语言学的变革与文学研究——结构主义文学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世纪语言学变革与文学研究关系密切,它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支点”或参照系,对文学研究的影响是全面和深刻的。本文着重论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在观念上的变革对文学研究的启示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并将结构主义对文学研究的方式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文化语言学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在20世纪80年代诞生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本土学派.在其30年充满论争的发展中,文化语言学逐渐显示出以问题意识为缘起的中国特征,以二元关系思维为基础的中国模式,以语言自觉为视角的中国意识.  相似文献   

11.
就语言学的发展而言,当代语言学已进入认知语言学时代。探讨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分析体验哲学与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关系,得出认知语言学对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的突破,首先是源于其在哲学观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语言学,在汉代奠定其基本的研究规范之后,历经七百多年的沿革,在宋代发生了极其深刻的思想变革,即宋学的兴起及其对汉学的批判。这首先是由汉学的内在矛盾决定的。汉代的语言学,致力于对先秦经典的解释,以其丰富的实践和经验,使原典语文的理解系统化,发展出独立的语义体系及释义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汉代语言学逐渐否定了用“微言大义”将经典与现实勉强牵合的做法,以纯粹的原典主义统率章句训治,使语言学在淡化其经世致用功能的同时,迅速繁荣起来。然而训治的原典主义,将经典文本的权威绝对化、凝固化,赋予字句的参证…  相似文献   

13.
西方文学语言学阐释虽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进入中国,但由于学界长期囿于理论的单一接受阐释,缺乏方法论意义上的吸收转化,因而至今并未见到真正的本土化阐释形态。文章提出以文学语言学阐释的原理形态为出发点,运用华裔学者傅伟勋提出的“创造的诠释学”与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格义”阐释法,通过对中西文学语言学阐释各自所包含的“实谓”“意谓”“蕴谓”“当谓”“必谓”五层次文本意涵进行“共现”“分梳”“比堪”“融通”四步骤的“格义”阐释,由此形成一种“新格义”阐释法。此种阐释法,应该就是西方文学语言学阐释实现本土化阐释的真正方法形态。  相似文献   

14.
引言:唐宋变革,还是宋元变革进入21世纪,20世纪初叶发源于日本的“唐宋变革论”在国内再度引起关注。①唐宋变革论是一种历史分期的方式,强调中国历史在唐宋之际发生了重大的时代变化。其实,宋代进入学者的视野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语言学的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中国语言学的现代化申小龙我国现代语言学是以西方语言学为参照系来寻找自己的发展道路的。由于人类各民族文化本质上是生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历史经验和心理结构的人,在不同的社会实践中,对面临的不同的自然和世界提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因此各种文化之间...  相似文献   

16.
荀子语言学思想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的《正名篇》是公元前3世纪一部极有价值的"语言论",当代许多语言学家曾撰文评价荀子的语言学思想。作为中国先秦时代语言研究的先驱之一,荀子仍有一些有价值的语言学观点值得人们进一步挖掘;同时,也有一些尚存有争议的观点需要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7.
英语教学语法的语言学理论阐释立论源于语言及其教学的认知性、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的内在关系在语法教学领域的体现。探究语言学研究成果在英语教学语法中的启发与应用,有助于英语师生的语法教学进入“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申小龙《中国文化语言学》为代表,全面评述中国文化语言学的缘起逻辑、理论方法及其学术性质,明确指出中国文化语言学是对中国传统语言学的螺旋式复归,是对立于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学术新范型,充分肯定其历史性反拨与对于迈向21世纪的中国学术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西方哲学开始了"语言的转向"."语言的转向"在20世纪初由分析哲学的研究为肇端.分析哲学对语言意义和语言结构研究的许多理论已成为语言学中语义学、语用学和句法学的重要内容或哲学基础.正因为分析哲学对语言学的巨大影响,现代语言学才能在20世纪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语言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是在西方的影响下开始起步的,尽管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但却始终抹不了西方语言学理论模式框架体系的深深烙印。即从80年代算起,全国各出版社出版的语言学理论类的教材或专著已不下数百种之多,但大多是引介或编译西方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语言学理论著作或教材,框架体系基本上也是西方的,真正结合汉语实际建构符合汉语特点且对中国学生的语言学习有针对性有实效的语言学理论著作或教材却并不大常见,令人深为遗憾。不过,当我们今日读到骆小所教授主编的《现代语言学理论》时,则感到极大的欣慰。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