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劳动争议处理受制于劳动法的基本理念和功能以及一国法律文化传统的影响,西方各国劳动争议处理模式之形成与发展,与各国所采用的劳动法制模式有紧密关联。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存在诸多问题和弊端亟待完善。借鉴西方各国模式及其特点,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革应着重完善争议处理机制,改革劳动争议仲裁体制及程序。  相似文献   

2.
处理和协调劳资关系,消解群体性劳资事件带来的社会秩序失衡,需要我国政府根据劳动关系转型的客观情况,构建集体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在当前集体劳动关系劳方主体权利缺失、集体合同形式化严重、集体劳动争议处理缺乏程序性规则以及政府在协调处理中的角色错位等状况下,建立以"劳工三权"为基础的集体劳动关系主体的权利制度、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建立集体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规范体系和完善"三方协商机制"预防劳资矛盾是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3.
注重劳动争议之事实而忽视争议之主体、关注争议之类型而无视争议之过程的法学视角,将我国近年来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改革引入了某种认识论误区.通过还原劳动争议的主体特性和过程特征,将彰显出社会学视角在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杨娜 《南方论刊》2007,(6):42-43
《劳动法》颁布以来众多的事实已经暴露出劳动争议处理仲裁前置的种种弊端,而在人大代表大会上,也有代表提出了对该程序的修改。本文通过对仲裁前置弊端的分析,希望能够为重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劳动者权利司法救济途径,这一制度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文章在对西方国家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先进经验进行借鉴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的弊端,分析不同学者的学术观点,最后提出了若干意见,以期对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扩大了劳动争议处理受案范围,地方立法例细化了劳动争议处理受案范围,但中国劳动争议处理受案范围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宜从三个方面展开改革:引入利益之争的调整事项、扩大权利事项的调整领域、厘清行政与仲裁、诉讼的界限.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解决劳动纠纷的司法实践中所采用的将劳动仲裁作为劳动诉讼前置程序的做法缺乏法律与法理依据,这种人为增加劳动争议案件解决程序的制度设计,极大地增加了当事人的讼累和负担,增加了法院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难度,更容易激化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劳动纠纷的妥善解决.由于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和转轨时期所产生的劳动争议具有极其复杂和难以处理的特点,因而我们应摈弃以对抗性法律手段解决劳动争议案件的简单思维,彻底废除将劳动仲裁作为诉讼前置程序的做法,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制度和劳动仲裁的功能,将劳动纠纷解决机制设计为"或调或裁或诉"并行的体制,在立法上承认人民调解、仲裁与诉讼在解决劳动争议时享有同等权威的法律地位,按照"侧重调解,司法补充救济"的原则完善现有的非讼调解和人民调解制度,将劳动争议调解作为人民调解制度的重要内容.在当事人不愿意或者不能通过调解或人民调解方式解决争议,从而不得不进入司法程序时,则应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采取"或裁或诉,裁审分离,各自终局"的司法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我国现已进入集体劳动争议的高发期,由其引发的矛盾如不能妥善得到解决,将影响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和长久稳定社会的维护.现阶段我国劳动争议正从个别向集体转型,由于劳动者主体人格不完善和缺乏专门的集体利益争议处理机构等原因,导致现行的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无法满足现状社会的需要.就我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研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重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争议的处理涉及到劳动关系的和谐,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我国现行的"一调一裁二审、先裁后审"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固然有其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面,但也显露出诸多弊端与不足,必须予以批判和改革.应通过制定《劳动争议处理法》重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推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劳动争议先裁后审体制的改革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劳动争议日益突出。现有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已不再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先裁后审”的体制弊端日益严重,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必须改革,借鉴世界主要国家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比较我国学界的几种观点,选择和重建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形成注重调解、裁审分离、各自终局的新体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行劳动诉讼制度存在的主要缺陷是欠缺应有的独立性,具体表现为诉讼程序启动欠缺独立性,裁判机构欠缺独立性,诉讼程序欠缺独立性。独立性缺失的恶果是劳动仲裁与诉讼受案范围不清;劳动争议当事人诉讼选择受限;劳动纠纷处理时间过长;劳动诉讼忽视调解的重要作用;审判人员构成背离"三方协调性"和"智识专业性"。中国劳动诉讼改革的制度取向应是构建相对独立的劳动诉讼制度。其基本制度内涵是"或裁或审",劳动诉讼独立于仲裁;在普通法院内部设立劳动审判庭;在我国正在制定的《劳动争议处理法》中确立劳动诉讼特别程序。在劳动诉讼特别程序中,要适当缩短审限;确立相对诉讼时效;突出调解的地位;规定小额诉讼程序。  相似文献   

12.
杨晶 《学术探索》2014,(1):59-62
劳动争议的解决涉及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切身利益,维护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现在我国经济体制领域已经产生了深刻变革,人们思想观念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各方面利益对抗加剧,劳动关系双方主体经济利益冲突愈演愈烈,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任务艰巨。构建和维护和谐劳动关系,需要妥善处理大量出现的劳动争议。在现有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中调解是最有效化解劳动争议双方矛盾的方法,而劳动仲裁调解居于劳动争议解决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3.
日本于2006年开始实施的劳动审判制度,是一种由地方法院组织的劳动审判委员会按照非诉讼程序对个别劳动争议进行处理的机制。从实施效果上来看,日本劳动审判制度基本实现了"迅速、公正、有效"解决个别劳动争议的设计目标,因此在专业性、便利性、灵活性等方面,对我国相关制度建设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劳动者的个人信息权是指劳动者对由用人单位收集或存储的,能够反映劳动者特征的具有可识别性的符号系统所享有的知悉、控制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其个人信息权受到用人单位知情权的制约,极易受到用人单位的侵害。劳动者的个人信息权义务主体为用人单位,内容与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或解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由此可将其归属于劳动权范畴。通过劳动权救济模式比一般私权的救济模式更能保护劳动者的个人信息权。在此框架下,确立遵循利益衡量、最小损害、倾斜保护劳动者为劳动者个人信息权救济三原则。在责任构成要件上,主要考察侵权事实、侵害后果以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弱化对用人单位主观过错的要求。同时考虑到劳资双方的地位减轻劳动者的举证责任,完善行政投诉、劳动仲裁及劳动争议等多元救济途径,从实质上保障劳动者的个人信息权。  相似文献   

15.
张远忠 《齐鲁学刊》2002,1(6):30-34
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争论 ,关系到如何理解供求在价值和价格理论中的地位。本文在解决争论的前提下 ,提出了求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II的任务 ,并进一步提出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II,决定于“各部门的等量单位劳动要求获得等量社会边际效用”的规律 ,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价值和价格之于社会资源的配置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型“民工荒”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工荒"已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也是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有学者称中国不存在"民工荒",但另外一部分学者则认为用工确实"荒",众说纷纭。其实,中国的"民工荒"并非劳动力的缺乏造成的真正意义上的"民工荒",而是由于国内目前由于用工需求不合理、户籍二元制度有缺陷、民工权利保障制度等制度缺陷造成的伪民工荒现象。因此,解决民工荒问题可以从四方面入手:1.完善劳资关系,改善民工薪资待遇;2.增加培训投入,改善用工结构性缺口;3.破除户籍制度壁垒,实现劳动力自由流通;4.关注民工生活,落实民工权利保障制度,以此来解决中国的"民工荒"问题。  相似文献   

17.
美国证券交易仲裁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美国最高法院对于证券交易仲裁持消极态度。直到80年代,证券交易仲裁才最终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证券交易纠纷仲裁主要涉及纠纷的可仲裁性、公平性、司法审查等问题。作为一种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方式,美国证券交易仲裁制度对我国证券仲裁制度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不仅发生了显著的趋同现象,而且已处于向稳态转型的最后阶段;这种趋同是农业产出增长率的变化和因农业劳动力转移而引起的农业就业增长率的变化的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且后者的贡献更大;如果仅凭经济系统的自我发展机制,我国区域农业劳动生产率差距终将不会自动消失。必须通过加大投资、进行制度创新、发展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等措施来人为地缩小区域农业劳动生产率差距,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进一步规范劳动行为 和谐企业劳动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律的意义不仅在于颁布更在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护法》施行以来在调节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现实的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作者认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作为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都要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规范自己的劳动行为。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它的形成要靠有关劳动法律主体的共同努力和完善执法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论仲裁的诉讼化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颖 《社会科学》2006,(6):120-124
仲裁的诉讼化与当事人对仲裁的期望背道而驰,使仲裁作为替代诉讼的争议解决方式失去了其固有的优势,并因其优越性的丧失而面临来自其他替代争议解决方式的挑战。目前仲裁领域的诉讼化现象特征明显,并且弊端突出,急需制定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