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模糊集合论”诞生后很快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原因在于它涉及到人类思维的特性。“模糊化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活性特征”的问题的提出,使“模糊集合论”成了当前信息革命和第五代计算机(智能计算机)研究的核心。对“模糊集合论”的研究,不仅给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带来了重大变化,也给社会科学的许多方面带来了突破性进展。模糊思维、模糊控制、模糊语言等问题的提出,为我们解决文艺创作和文艺欣赏中的一些问题提供了新的角度。这儿,我们着重从文学语言的模糊性来谈谈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试论模糊概念》一文中,我们已从形式逻辑角度对模糊概念的定义、特征、分类等问题作了探讨。本文着重从认识论角度讨论模糊概念在思维中的应用问题。一作为思维的基本细胞,概念是思维运动的出发点,也是人类认识的结晶。在人类认识的现实活动中,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精确性与模糊性都有自己存在的客观理由和必然依据。以不精确性、模糊性和相对性为基本特征的模糊概念,一方面固然可以从客观存在的大量模糊现象和人们的主观认识找到其存在的依据,这在《试论模糊概念》一文中已谈及;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人类的思维模式、思维方式本身找到其存在的理由,这一点是不大被人们注意的。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思维机制中,人们认识世界经历了从模糊到精确的发展过程,如今又突破精确的数学框架,转而进入到一个新层次的模糊演进过程。今天,模糊论方法不仅具有与系统论、控制论方法同样的重要意义,而且已日渐成为人们把握认识事物规律的能动认识论。 那么,什么叫模糊性[Fuzziness)呢?所谓模糊性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关于对象类属边界和性态的不确定性。在图书分类标引中,存在着大量的模糊性现象,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探讨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4.
以人类认识的模糊性为基础 ,认为社会科学情报学也具有模糊性 ,并从五个方面探讨了社会科学情报学的模糊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网络法问题的法哲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网络法问题 ,而针对网络法问题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部门法学领域 ,对网络法问题的法哲学探讨还很少。立足于法哲学理论 ,在阐释了法哲学的任务、网络中存在的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模糊性表现的基础上 ,提出了网络法问题的本质就在于网络条件下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界限的模糊 ,提出了该模糊性是导致网络条件下自由的边界模糊和权利冲突的根本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性的解决网络法问题的法哲学思路。  相似文献   

6.
发挥好哲学社会科学的巨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经济社会生活发生着深刻变化,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去研究。本文提出,哲学社会科学是社会历史变革的先导,它的巨大作用不仅表现在人类的精神领域,对物质财富的创造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模糊会计信息包括认识客体上的模糊性和认识主体上的模糊性.分析了模糊会计信息产生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8.
试论意象凝成过程中的模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作品“构思容易表达难”的原因之一是意象凝成过程中的模糊性。事物模糊性是形成模糊思维的原由。模糊性产生于运动发展的中介区,思维运动中的体验、分析和综合都存在着模糊性。模糊性与准确性是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9.
语言的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特性之一。对模糊语言的界定,在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有较多的研究,众说纷纭。所谓模糊语言就是人们认识对象类属边界和性态的不确定性。《雷雨》中存在着大量的模糊语言现象,这种特殊的话语方式对文学作品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对戏剧人物形象的塑造、戏剧情节的安排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模糊语言的运用使得戏剧语言蕴含着言外之意的潜台词,使得作品内涵更加丰富,具有余味不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专家学者对同音词性质的探讨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略显稚嫩,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其认识也几近本 质,然而也存在着一些对同音词性质认识比较模糊的缺点。本文通过对同音词性质的再认定,并对同音词性质认识 的一些模糊性表现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分同音词、同形词与多义词的看法,以期对同音词性质有一个更为 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语言模糊性的特点及其共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是自然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但是,对语言模糊性的确定历来却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本文分析了语言模糊性的特点,认为从共时的角度研究语言的模糊性更能揭示模糊语言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的许多事物,包括人脑的思维和控制作用,都具有模糊和非定量化的特点,以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模糊性不是例外而是一种常规。作为思维的载体——语言(这里指自然语言),其模糊性或不准确性则更是一种普遍现象。实际上,长期以来,人们已习惯于用模糊的方法进行思考与推理,然而,在处理许多具体问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对认识思维中的精确性非常重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式逻辑学可以说就是对这种精确的逻辑思维规律的描述。然而,对认识思维中的模糊性却长期被忽视,甚至被做为贬意的理解。随着模糊数学和模糊信息论的出现,对模糊性的研究才开始被人们重视起来。实际上,认识思维中的模糊性比精确性更基本、更具有普遍性。模糊性和精确性二者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模糊性与精确性应属于唯物辩证法的基  相似文献   

14.
所谓模糊语言 ,实际上是指语言表达式所呈现出的不精确现象 ,或指带有模糊性的自然语言。在语言交际中 ,模糊语言不仅是不可避免的 ,也是必需的 ,因为语境本身也常常受诸如语言、非语言、副语言、社会文化以及文体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从而导致语言的模糊性。然而 ,模糊语言的使用不仅不会有碍语言的有效交际 ,相反 ,在许多情况下 ,它可使语言表达更为自然、得体 ,也更能表情达意 ,并取得更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5.
试论语言的模糊性和精确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既需要精确的语言,也需要模糊的语言。模糊性是自然语言存在的必然属性,语言的模糊性和精确性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1、社会科学数学化的趋势随着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以及控制论、系统论向社会科学领域渗透,不但需要社会科学的研究大量地应用数学工具揭示复杂社会过程的量的方面,研究经济过程和社会过程的量的规律姓,而且也为社会科学运用数学手段提供了可能。把电子计算机和各种数学方法运用于社会科学研究,就可以大大提高社会科学的研究效率和质量。在一些领域和问题上利用数学模型模拟社会生活过程,在电子计算机上进行“模拟实验”,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也获得了“实验”手段。2.社会科学综合化的趋势当代社会历史的客观进程、当代任何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所具有的高度综合性质,不仅要求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主要部门进行多方面的广泛合作,综合运用多学科的方法和知识,而且要求把各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总结成为一个创  相似文献   

17.
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因此,人类语言中存在着数量众多的模糊性词汇或表述。而作为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字也已不再只是表示精确数量和顺序的符号,它也具有所有语言所共有的特性——模糊性。本文从模糊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英汉数字语义模糊性的对比分析来进一步探讨语义模糊性的民族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自然语言的内在本质属性,即语言的模糊性,认为公文的特点和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决定了公文中必须使用模糊词语。公文虽然对语言的明晰性、准确性等方面有较高要求,但并不排斥模糊语言。相反,公文中存在大量的模糊词语,模糊词语在公文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当代高新科技的突飞猛进,以及由此带来的概念更新和视野伸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这两个异面存在之间,出现了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大开放、大综合的总趋势。这就是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思·普朗克在《世界物理图象的统一性》这一名著中所说的:“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割为单独的部门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质,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实际上存在着由物理到化学通过生物学和人类学到社会科学的连续链条。”8于是,许多新的认识领域和新的科学类别就在这种“连续链条”的不断扩展和伸延中“破土而出”,使世界的整体性和科学的整…  相似文献   

20.
认识上的模糊性是由于人类自身的认识能力无从穷尽对大千世界的表述。这种认识上或观念中的模糊性在语言中的反映是模糊语言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认为,认识上的模糊性虽然源于人类有限的认识能力,但是这种模糊性并非是语言的弊端,相反,它是语言表达的固有属性,它的存在有着不可或缺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