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当代动画应用领域的扩展,动画的概念范畴已经从传统的影视动画拓展到一切采用动画作为视觉表征的媒介形式。这使得动画融合了三种媒介性质:绘画性、电影性与新媒体性。从媒体间性与审美生产的现代性视域解读动画,20世纪上半叶的动画在审美取向上呈现出抽象美学与消费娱乐的两极化,而此两极化的特点在当代动画中正在消解,艺术性与娱乐性前所未有地熔接在新时代的动画影像中,高效的艺术生产成为当代动画的主要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对重要范畴,历来为文学理论界所乐道。从古人的诗论、画论,直到王国维等近现代的学者,关于意境,均有研究和探讨。与西方不同,"意境"是中国特有的美学范畴。"道德自然"、"天人合一"等自然哲学思想是其产生的根源。按中国的传统认识,美的东西所要传达的"美意",一定是在其所处的"境"中体现出来的。这"境"就不单单是一个两个物件的简单相加,而是"境界"中所有人或物的和谐映衬,是境界中诸多意象的和谐统一。由此出发,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趣味取向亦在"意境"中得以体现,其最终要求是这些多样的审美趣味要给人以精神的指归,及成就了文人精神上神游般的飞升。  相似文献   

3.
作为广告文化的当代审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当今广告与文化、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互为逆向转换的特点,分析了广告对人的欲望的调动、趣向的诱导、价值观的改变的功能,指出当代审美文化也具有广告性,但不应走向“广告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人艺术的审美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 ,文人是从事艺术活动的特殊主体 ,文人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取向。本文通过对文人书画、文人诗、文人音乐等文人艺术样式的深入分析 ,归纳出了中国文人艺术与宗教艺术、民间艺术、宫廷艺术比较之下的一些独特而突出的形态特征 :布局上倾向于“疏简” ,色彩上倾向于“素淡” ,技法上倾向于“生拙” ,表现上倾向于“含蓄” ,趣味上倾向于“天然”。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广告批评者认为,传统消费文化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广告对中国现代消费文化的出现起到了催生和促进作用;广告是一种消费文化,它瓦解了社会价值的正常结构和秩序;现代广告把商品消费变成了符号消费,消费者日益通过广告所倡导的消费来进行身份认同.笔者认为,当代中国广告批评偏重于广告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忽视了当代中国特殊的商业文化语境,也忽视了广告文化的民主功能.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性与中国当代审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立勋 《学术研究》2007,(9):146-151
后现代性具有历史和思想两个向度,其文化思想特质主要表现为以多元性和异质性拒斥总体性和统一性,以意义的消解和不确定性代替意义的确定性和深度感,以及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纯艺术与俗艺术界限的消失等。演变中的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大众文化和商业文化从边缘走向中心,意义消解导致平面化和人文精神缺失,传媒、网络和图像文化的普泛化及日常生活化等,均显示出其后现代性趋向。  相似文献   

7.
胡亚敏 《江汉论坛》2007,26(12):75-78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与方法,分别从审美的资本化、审美的普遍化、审美的欲望化和审美的过度与不足四个方面考察当代中国审美领域的现象和问题,并对之重新予以评价.本文认为,审美不再只是纯粹的艺术旨趣,它背后有资本的运作和控制.同时,审美逐渐成为城市空间普遍存在的社会生活形式,而审美的这种普遍化与审美活动的民主化和个性化相伴而行.审美的社会功能也有所改变,它不再仅充当救赎和批判的功能,而是通过审美以释放和平复人们的欲望.本文还认为,当今突出的问题是审美不足,主要表现为审美心境的空洞.因此,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提倡"审美的生活"都可视为一种使生活恢复自由与诗意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价值观取向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人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表现出传统价值得到激活、西方价值合理植入、主流价值观导向彰显的新取向,这些新取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良好条件。但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时期努力、多方位着力的重大工程,需要全社会人员添砖加瓦。本文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路径方面提出几个转化,即由内而外、由传统而当代、由规范到自觉等,通过这些转化,使核心价值体系深入社会心理,成为人们的自觉意识和自愿行为。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决策体制的形成与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决策体制是中国政治体制的中枢系统,也是决定中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决策体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创建新中国的长期历史中形成的,具有其历史合理性。决策体制从建立到改革开放前呈现集中化的趋势。决策权力日趋集中的体制,存在着决策结构专业化分工程度不高、制度化程度低、偏重经验决策、决策过程封闭和缺乏自我修正与调节机制等弊端。改革开放后,决策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在决策结构、决策方式和决策机制三个主要方面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建设。决策体制改革的实践证明,以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为导向的决策体制改革,成功地应对了中国由经济和社会迅速变迁所带来的各种挑战。从政治发展的角度看,决策体制的改革呈现出的基本趋势是:从个人决策向民主决策、从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从决策组织高度集中向决策组织结构分化、从封闭式决策向开放式决策、从被动参与决策向自主参与决策、从决策非制度化向决策制度化的转变。一个中国共产党主导、多方参与、科学论证、过程开放、依法运行的决策模式在决策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一般人类文化一样,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也包含三个维度真、善、美,具体表现为亦真亦幻、善恶之门、美丑之间,也就是真假、善恶、美丑之间的双重交织和二律背反。面对这样一种挑战与机遇并存、危机与希望同在的困境,我们不能满足于简单的价值评判,而要以冷静的、理性的、健全的文化反思与批判态度,真正发现问题,努力解决问题,为建立新的价值体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家庭伦理价值取向是家庭成员之间交往关系和家庭生活方式的集中反映。家庭伦理价值取向一旦形成,对于调节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关系和家庭生活方式及伦理观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家庭伦理价值取向是文化价值取向系统的基础性环节。就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而言,它生成于半封闭的大陆大河型地理环境、农业型自然经济和家国一体的宗法社会的土壤之上,具有重血缘、重祖先、重人伦关系的德性特征①。我国传统的家庭伦理价值取向是传统文化价值取向在家庭中的具体化,它亦体现了这种德性特征,并具体表现在家庭伦理价值目标的设定、价值主体的确…  相似文献   

12.
审美风尚作为一种具有源发性的审美风格形态,一直是主体身份认同的重要载体.但中国当代审美风尚的多样制约因素及其主体身份认同所遵循的隐秘认同逻辑,常使得二者呈现出复杂的绞合关系.为理解中国当代审美风尚与主体身份认同的恰切关系,有必要重新厘定中国当代审美风尚的基本意涵,还原中国当代审美风尚的生发语境,揭示中国当代审美风尚在建构主体性身份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景海峰 《社会科学》2012,(2):139-146
当代中国哲学是由传统的中国哲学、东传的西方哲学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共同构成的,在学科形态上亦划分为中哲、西哲和马哲等三大领域。这三种形式的哲学在近百年的传衍、流变和转折过程之中,走过了不同的道路,形成了不同的叙述脉络和话语模式,因而各自间也壁关重重、差异甚大,甚至存在着自说自话、"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形。在全球化日益扩展的今天,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大国地位的日渐显豁,当代中国文化之身份的明晰性也更加引人关注,一个统一的中国哲学的确立成为时代的呼唤。如何打破中、西、马之间的壁垒,建设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体现哲学特有的普遍精神而又蕴含了百年中国之独特经验的新哲学体系,就成为当前所面临的急迫任务。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文化景观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审美文化有着感官化,形式化。物欲化、商业化等等消费特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审美活动中的形而上意味和理性主义内容,使传统审美教育所追求的精神价值的绝对性被欲望满足的绝对性所取代在这种情况下,当今的审美教育在总体策略上应该完成两个转向:第一,由既有价值体系的规范性认同,转向立足于现实文化批判过程的新人文精神建构;第二,由单纯的技能教育转向人的生命意识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文化诉求与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宏璐 《北方论丛》2012,(4):141-143
大众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中国大众文化既有传统文化内容,也包含着诸多"舶来品"。和国外的大众文化一样,中国大众文化借助现代化传媒迅速成长。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然而,大众文化在丰富人们日常生活、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负面效应。为更好地发挥文化的教育、教化功能,以批判的态度审视大众文化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时,培养大众的文化自觉,也有助于对大众文化有本真的认知。  相似文献   

16.
当代审美文化研究是文化研究中最活跃、最具有影响力、最值得关注的方面。在全球化背景和语境下,以实用主义和技术主义为哲学基础的中国当代审美文化正从崇高、悲剧、诗意向物质生活充实、与精神生活相对平稳的状态发展,其世俗化倾向越来越明显。由于当代审美文化正处于经济冲动与文化冲动相互对立、科技含量和人文含量相互抗衡的矛盾中,运用美学对其进行批判成为当代美学必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批判性王德胜迄今为止,在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研究中,某种程度上的“精英”情结正自觉或不自觉地渗透在我们的有关考察进程中。必须承认,如今有关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种种“批判”,在反省或克服当代审美文化现状层面的种种流弊、重新厘定当代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一个时代具有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特征,会毫无遗漏地表现在那个时代的服装上。每个时代的服装,都会反映出那个时代的人具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折射出那个时代的人具有的审美价值取向,并表现出特定的审美意味。产生于民国时期的中山装,其审美价值取向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因急需救亡图存而取便于动作、壮于观瞻;因迫于经济困顿而取宜于经济;因渴望国富民强而取师夷长技、中西合璧。这些特定的审美价值取向,体现在服装的审美意味上,便表现为一种威武雄壮的力量美、一种经济实用的素朴美和一种中西合璧的时代美。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农村医疗体制的变革与发展趋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中国农村医疗体制在六十年中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1978年之前,中国农村的医疗服务体系由县、乡、村三级组成,县级医疗机构属于全民所有制的事业单位,乡村医疗机构属于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它们在农村医疗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改革开放以后,传统的合作医疗被新型合作医疗所取代,即嵌合在集体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中的社区微型医疗保险被政府补贴的自愿性公立医疗保险所取代.依然处在行政化制度和组织中的农村各级公立医疗机构都走上了商业化道路,但民营医疗机构在农村的发展还很不充分.由于医疗保障体系还欠发展,医保机构第三方支付对于医疗机构还缺乏制约,农村公立医疗机构的医药费用上涨幅度超过了农村居民收入的上涨幅度.针对这些问题,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新农合的巩固、公共财政投入向农村地区的倾斜、社会资本的进入、公立医院的法人化有助于农村医疗事业的发展,但公立医疗机构的行政化则有可能对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前景投下了阴影.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传统的政治管理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要求,由此形成了传统政治管理方式与现代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使得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管理方式的变革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在当代中国政治管理方式的变革中,政治管理方式要从传统政治管理方式向现代政治管理方式转变,政治管理手段要从以行政和思想教化手段为主向以行政、经济、法律和思想教化并重转变,政治管理的主体要由以执政党和政府为主向以执政党、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并重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