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承继黑格尔: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理论的深层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关于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理论的深层结构,是黑格尔“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思想。从这种思想出发,马克思将“社会经济形态”设定为一个超验的、超民族的主体,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分离”视为它的进化目标,据此认为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存在从亚细亚生产方式到现代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单线”演进。同时,马克思在看待各民族经验性历史的发展时持“多线论”立场,认为世界各种社会文明分别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特点和历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在生物进化与人类进化之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类的进化已日益集中反映在文化的进化上 ,从而使得它与生物之间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和方式。对于属人世界的生物进化来说 ,既存在自然选择式的客体中介 ,又存在社会选择式的主体中介 ,在当今世界所普遍存在的“生态危机”和各种“人类危机”面前 ,我们更需要确立和谐型的社会选择  相似文献   

3.
翻译的标准及科技英语翻译初探郑荔荪一、引言文化是人类在从猿进化为人,从自在的“人”走向自为的人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出于人的物质上的需要,人类创造了自己的物质文化;出于人的社会性的需要,人类创造了自己的制度文化;出于人精神上的需要,人类创造了自己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社会文化的缔构是社会进化区别于生物自然进化的重要分野。人类创造了文化,而文化的缔构又影响和培育了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全部模式的密码本。”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曾把多样性的宇宙现象划分为三个层次,或叫三个部分:一是客观物质世界;二是主观精神世界;三是人类文化世界。文化世界与主  相似文献   

5.
阐明人类的起源,探索人类的进化与发展,是人类遗传学的重要使命。人类和普通动物一样,是经历了一定的自然结构和历程之后,在地球上诞生并生存的生物。也就是说,是从其它生物进化发展而来的自然选择的产物。所以,恩格斯说:“从最初的动物中,主要由于进一步的分化而发展出无数的纲、目、科、属、种的动物,最后发展出神经系统获得最充分发展的那种形态,即脊椎动物形态,而最后在这些脊椎动物中,又发展出这样一支脊椎动物,在它身上自然界达到了自我意识,这就是人。”(一)人类的进化根据地质学的研究,揭示了生物及人类  相似文献   

6.
热力学第二定律和进化论是19世纪50年代的两大自然科学成果,但却描绘了两幅完全相反的图景: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世界必然从有序走向无序,但进化论揭示的规律是生物不断从低级向高级进化,是一个越来越有序的过程.1969年普利高津提出的耗散结构理论将二者统一起来,同时也为热力学第二定律运用于人类社会领域提供了理论依据.人类社会系统符合耗散结构条件,人类社会既存在着熵增的必然态势,也存在着负熵流,人类的进化秩序及人类社会形态的变化秩序取决于宇宙法则、生命法则及理性法则之间的动态平衡.虽然人类凭智慧度过了一次次退化危机,一直保持着进化和发展态势,但也消耗了大量资源和能源,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这是人类社会在新世纪面临的最大挑战.  相似文献   

7.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理论,笔者认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时代划分和人类经济发展过程的时代划分是有区别的,前者以“单形态论”为主,后者以“复合形态论”为主。本文首次提出了一元经济时代、二元经济时代、三元经济时代、四元经济时代的“四大经济时代理论”和第一时代、第二时代、第三时代…第十时代的“十个经济时代理论”,并提出了每个时代的定量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8.
婚姻制度发生之前没有人形成,此时地球上生命链接的高级形态是“过渡期间的生物”———南方古猿。从猿转变到人的首要条件是实行杂乱的性交关系。对杂乱性交的限制和禁例,标志着婚姻制度的发端,这是自然分工的结果。婚姻结构了血缘家族,家族即社会,社会为人猿之分野。由是而论,婚姻制度的出现昭示了从猿到人进化过程的终结。血缘婚配为人类婚姻制度的第一种形态,也是群婚的初始阶段,这是一种以同辈男女互为夫妻的两性结合方式。因此,桑文所谓的“婚姻制度的真正创始人必定是两个男人”的代表性观点,是个伪命题。前提不真,关于发生学意义上的配偶权是“一种对性资源的排他占有权”的推定,也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9.
从人类中心主义到非人类中心主义:一个文化进化的观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的文化进化可以表述为一个从人在一般物种意义上的存在到人作为人的存在这样一个自我完成和自我完善的进化过程。人类中心主义是与文化进化的第一个任务相对应的文化观念,而非人类中心主义则是与文化进化的第二个任务相对应的文化观念。从人类中心主义到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转换,本质上是人的自我超越和逼近自己的本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当达尔文用“进化”解释地球上各生物物种的起源、发展问题时,他本身所做的只是生物学上的研究,他也许没有想到会给整个人类的世界观带来如此巨大的变革。达尔文的进化论使人丧失了人的价值先天命定的思想,同时也使人产生了一种乐观主义的生活态度,因为进化总意味着明天胜于今天,未来会好于现在。进化论的乐观主义使得各种远远脱离了生物学范畴的人文学科也纷纷向它挂靠。在此以前,人们大多数是以先哲们的思想作为圭桌,对社会的变化并不持以乐观态度。所谓“人心不古”,孔子所言“郁郁乎文能,吾从周”,西方文化传统的“言必称希腊…  相似文献   

11.
生物进化是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是通过种性遗传实现的。社会进化,主要依靠物质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以语言符号等形式存在的知识的积累,二者与教育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教育是社会进化的重要机制。工具和语言符号是社会进化的标志,是社会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发展是客体文化和主体文化不断内化和外化运动的过程,教育就是这种内化和外化的中介。教育也是一个指导个体文化适应的最理想的文化机构。同时,教育又必须以人的生物属性为基础,人类教育的发展状况也会给人的生物属性以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竞争,尤其种内竞争,是生物存在和进化的机制和动力。虽从发轫之日起人类社会内部就存在竞争,但唯有市场经济的出现,才在其内部建立普遍、持久、高效的竞争机制,从而使人的生理素质或类属能力更好地得到维持和提高,推进了社会的演进和发展。旧经济体制却违背了这一规律,人为地取消竞争,长此以往社会必然倒退。人类应该遵循竞争规律,创造一定的社会条件优化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3.
经济时代的演进及生物经济法则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济形态发展到成熟阶段,标志着经济社会进入相应的经济时代。人类经济社会预计将于21世纪20年代末期进入生物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即真正的生物经济时代。每个经济时代的发展都符合“S”型曲线增长规律。生物经济时代将有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人本社会等三种社会形态并存,且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和谐关系。生物经济在目前成长阶段表现出的法则雏形包括 :生物科技融合、超越自然进程、生物过程法则、生物科技产业不对称、全球化与研究尺度反比法则。比较分析后发现,生物经济法则具有协调性、整体性及包容性 ;生物经济是农业经济在更高层次上的回归 ;“人本化”理念将成为生物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 ;现代生物技术正在并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主张人类社会与生物界一样,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民权”的兴起便是这种进化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他坚持“民生”是“历史的重心”,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并以此为根蒂构建“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孙中山还极为重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其人力胜天的思想,具有时代的进步性和极强的现实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主张人类社会与生物界一样,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民权”的兴起便是这种进化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他坚持“民生”是“历史的重心”,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并以此为根蒂构建“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孙中山还极为重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其人力胜天的思想,具有时代的进步性和极强的现实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全球问题的人学内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出发,立足时代高度,对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问题”作了宏观的理论思考。文章从马克思主义人学把人和自然的关系看作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性和受动性辩证统一的对象性关系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认为人不单纯是自然的征服者,同时还是自然的消费者、调节者、借贷者和共同进化者。面向时代,实现人类角色的转换,必须建构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人的理性与情感的统一,人际道德与生态道德的统一,人的进化与自然的进化的统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信息。”生命,是经过大自然亿万年的进化演变才出现的。生命形态出现后,又从单细胞生命经过漫长的进化,出现了更为复杂的生命形式;最后,拥有高等智慧高级隋感的人类才得以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出现。在茫茫宇宙中,我们还没有发现其他有生命存在的星体。  相似文献   

18.
人与物的关系是理解文明形态的基本视角,正是在人与物的非此不可的关系中,文明才得以产生和发展。从人和物的关系视角可以将文明分为物非人非、人是物非、物是人非、物是人是等类型,其与马克思所说的人类社会发展三阶段理论相契合。西方现代化及其现代文明形态一方面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造成了人的全面“物化”,在根基处具有“物是人非”的特性。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追求的是“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它不是简单的扬人而抑物,而是要让物和人都“是其所是”,从而在本质上朝向“物是人是”的理想文明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本质上张扬基于人的存在理性的实践理性主义,是马克思所谓“历史之谜”的当代自觉解答,实质上指向人类的公共文明形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超越“物是人非”的文明形态,这一进程具有无比的艰巨性、复杂性,特别需要一种表现为历史耐心的历史主动精神。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企业的资本知识化出发 ,探讨了工业经济时代与知识经济时代资本在企业内部的两种分布状态———“橄榄型”与“哑铃型” ,从而论述了企业资本知识化的主要对策。这对我国企业 ,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新经济时代如何进行资本运营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前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的新的技术革命,对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我国高等院校社会经济统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也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本文就这方面谈一点粗浅看法。一、进行统计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发展统计教学和科研工作,加强统计工作,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新技术革命的主要特点就是知识化和信息化。西方一些科学家认为,在工业社会里,战略资源是资本,在当今的社会里,战略资源是信息。而统计又是信息的主要来源,所以一些科学家把我们的时代叫做“统计时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统计工作、统计教学和统计科研。赵紫阳同志说:“没有统计,就没有计划。”“我们国家要现代化,首先统计工作得现代化。”越来越多的人逐步认识到作为社会经济信息主体的统计,具有认识、描述、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