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度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与产业结构变动有密切关系.尤其在体制转轨时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已日益显得重要.为此,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就这一问题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整理和简要评述,在这基础上对这一问题中还有待研究和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中部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中都必须经历的空间结构变动与产业结构变动的过程.工业化与城市化必须协调均衡发展,国民经济才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中部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实证分析发现,二者关系不尽协调.为此,我们必须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扎实推进工业化进程;着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和水平;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带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根本上说 ,城市化水平主要随着就业结构的非农化而变动 ,西部的城市化水平只是其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的外在表现 ,简单地要求西部在城市化率上赶超东部发达地区是一种危险的倾向。从政府管理的角度讨论西部的城市化问题无疑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但更重要的是对西部城市化水平低下的内在决定因素进行分析 ,讨论如何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城乡的协调发展 ,以就业结构非农化为动力推进西部的城市化进程。为此 ,本文通过回顾西部的城市化进程 ,反思城市化水平低下的内在原因 ,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世界新技术革命促发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趋向于发展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因而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劳动费用低、劳动力资源较丰富的国家或地区。这一客观形势势必牵动着世界性产业结构的大变动。我国随着改革和开放的深入发展,无论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城市化的进展、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还是保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大都市与其腹地间产业结构变动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对我国33个省会与副省级城市与腹地间产业结构的动态演变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大都市与腹地间三次产业结构演变呈现出方向一致、时序非同步等特点,形成不同的区域模式.进一步研究表明,时序非同步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区位、腹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等,大都市产业结构升级演变不能脱离其腹地经济发展实际.研究观测结果对当前我国各主要大都市盛行生产性服务业热和后工业化热提出商榷,对大都市能否脱离腹地经济发展水平而超前跨越发展是否具有足够经验支撑提出探讨.  相似文献   

6.
人口城市化是城乡社会经济和人口分布演变的一般规律.人口城市化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变动密切相关.一般说来,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事第一产业即农业的劳动力比重会日益减少,从事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即工业商业等行业的劳动力比重会日益增多,从而使农业人口比例下降,非农业人口比例上升,促进人口城市化.可见,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应基于三大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升级发展的基础之上,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经济发展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的过程,经济发展水平愈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就愈高,所以,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是该国该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的反映.广西人口城市化水平如何?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之间是否能相互促进、持续发展呢?本文想就此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中 ,省域作为一种独立完整的行政区域 ,非常具有典型性。目前 ,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已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 ,在省域层面上研究如何推进城市化进程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山东省城市化发展的进程、特点和问题 ,对省域城市化发展的宏观背景进行了分析 ,并对加快省域城市化发展的意义、省域城市化发展目标、城市化道路的选择以及加快城市化发展的对策措施进行了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8.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已成为现实热点.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长江三角洲16城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协同关系,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显著提升经济增长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动态计量经济方法的VAR模型,对江西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显示:江西产业结构变动与实际经济增长统计上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服务业的发展对实际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有着重要且复杂的影响;产业结构变动和实际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同互动关系.这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江西经济增长、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综合考虑新疆人均收入水平、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动及新疆城市化水平等五个方面的标准,由于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受政策影响较大,因此以人均GDP、就业比重、工业内部结构作为主要依据,以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作为辅助依据来判断,新疆工业化具有较为明显的初期阶段特征,新疆工业正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迈进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中国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其2004-2013年城市化的包容性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实证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10年间,我国城市化包容性发展水平总体较低,且呈现出“M”型发展趋势,初始和期末年份并未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动。其中,东部和东北地区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中部地区基本持平,西部地区有所上升,但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地区。(2)城市化高度包容发展型中的省市全部位于东部地区,广东表现尤为突出;低度包容发展型和非包容发展型中的省市区基本均属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广西表现最为明显。(3)对于不同的区域类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驱动因素有所不同,产业结构水平、政府公共规制力度、城市空间集聚水平、市场化水平及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成为我国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驱动因素。对于四大板块而言,东部地区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驱动因素表现为产业结构水平、市场化水平和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中部地区表现为市场化水平和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西部地区表现为产业结构水平、政府公共规制力度、城市空间集聚水平和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东北地区表现为产业结构水平、政府公共规制力度和市场化水平。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990—2011年期间我国就业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动的统计数据处理,描述了这一期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过程;测算了就业结构与三次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及就业弹性;在深入分析我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基础上,揭示了我国就业增长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原因;并据此提出了在优化产业结构过程中确立"就业优先"政策理念的必要性,以及与此相关的解决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黄红华 《文史哲》2003,(6):133-138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考察农村政治新的影响因素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政治的变迁路径已刻不容缓,而探讨一个适合分析这一阶段特定情形的理论框架和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前提性工作。在"国家与社会"分析框架下对城市化过程中农村政治诸问题进行"过程/事件"和"结构/制度"的二元分析,对不同特征的对象进行比较研究,是探讨农村政治变迁路径和发展方向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两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过程: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演变导致城市化的发展,产业结构的演变是城市化的动因;城市化的实质是由于生产力变革引起的人口和其他生产要素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过程,城市化是产业结构演变的根本标志。文章从二者互动关系入手,分析了全国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调整。在现阶段,要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双管齐下,实行合理的产业结构政策和城市化策略,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和产业主动调整的方向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结构的自然变动和主动调整 ,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及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基础设施发展不足和第三产业及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消费需求变动内含的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需求 ,是当前影响经济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带有根本性的结构矛盾和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认真研究和分析这些矛盾 ,才能提出解决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出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就业结构的变动如何以及以多快的速度响应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当前我国结构调整战略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文章基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联机制,从不同层面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现状,应用Lasso、灰色预测(GM11)、SVR等机器学习方法,以湖南省为样本深入探究了影响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的机制和要素,并预测湖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未来湖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将向变差的方向发展,其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人口素质、政府干预程度以及技术进步要素,显著影响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从控制四个主要影响因素出发提出了湖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制度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城市化程度和恩格尔系数等四个方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经济含义进行了界定 ;分析了中国在全面走向小康社会的道路上 ,在经济基本面、金融面以及政策面所面临的困难 ,并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只能是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但是 ,要想通过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实现中国全面走向小康社会这一目标 ,我们需要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影响因素和中国城市化对策姚先国,许庆明农业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和区域转移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其实质是农业劳动力随产业转移而发生的城乡区域转移。农业劳动力转移,从广义上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业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即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动,农业剩...  相似文献   

19.
周大成 《理论界》2009,(5):58-59
本文从老工业基地发展的历史视角切入,对改革开放30年东北产业结构演进轨迹进行实证研究,通过产业结构变动度、产业结构偏离度、工业区位熵系数、工业霍夫曼系数等技术经济指标的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为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劳动力的滞流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中国的现状与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能适应,存在着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劳动力自身素质较低和劳动力市场不规范等问题。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协调产业结构,协调地区经济平衡发展,加快西部城市化进程;其次要解决劳动力的就业心态和就业导向问题;最后要规范市场秩序,确实保护劳资双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