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集韩文是集句文学的一种尝试,即全篇集取韩愈古文而成的集句文作品。由于集句文发展的滞后,集韩文自清代才正式出现,在齐召南、李友棠、戚学标、刘毓崧等文人的别集中均可见到。这些集韩文作品虽有勉强拼凑的痕迹,但其中亦不乏天衣无缝的成功之作。集韩文之所以能够成为集句文学体裁的一种,正是源于韩愈古文的道统性及其语汇的独创性,同时也可看到清人开拓文学体裁时所作的尝试与努力。从集韩文出发,可以发现清人的知识之广、文学兴味之浓、文学才思之捷,亦可以由侧面考量清人对韩文的接受方式。  相似文献   

2.
晚清许祥光的《选楼集句》是中国集句史上的第一部集选文集。集中共收录7篇长文,皆集《文选》而成。作为前无古人的作品,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首先,从表达的效果上来看,《选楼集句》词意融贯,文理自然,如出一手;其次,从形式的选择上看,《选楼集句》集散为骈,偶对工整,格律谨严;最后,从价值和意义上来看,《选楼集句》为已经十分繁荣的清代文选学提供了新的内容,开辟了新的分支。  相似文献   

3.
林峻坚是新加坡现代文坛上非常少见的集句诗人。其《海外客诗集》共收诗968首,原创诗歌166首,集句诗歌802首,集句的对象主要是陆放翁诗,集陆诗共计791首。愁、酒、坚守与旷达是集陆诗的三个重要主题。艺术上.这些诗歌全部采用七绝的形式,俊爽流利,保持了一定的水准,或以创意取胜,或以情韵见长,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如体裁单一,重复率较高,少数作品质量较差等。无论是研究新加坡旧体诗的创作,还是研究海外集句诗的创作,又或者是研究陆游诗歌的接受与传播,林峻坚的集陆诗都是不应当被忽略的。  相似文献   

4.
朝鲜诗人蔡彭胤的<论语集句>三十七首是东亚汉诗中为数不多的集<论语>入诗的集句诗.蔡彭胤继承了傅成<七经诗>的集句手法,但又有所发展和创新,进行了更多的增删、补充和调整,在集句的内容、韵律、顺序、结构方面的变化更多、更复杂,集句规模也大得多,因此更具有诗歌的韵味.这对丰富集句诗的做法及研究<论语>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乃至中朝文学关联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西文学史上的创作者与批评者都习惯将集句创作比喻为文本补缀的艺术,这为二者的理论比较提供了基础。集句倾向于采择具有公共性的文本材料,所谓“公共性”一般只能依托于文学经典。这使集句本身带有文学追忆与经典崇拜的性质。集句作为一种写作,形式上是文本的转移与组合,但又不止于此,这一过程还包含着意义的重新“赋予”。换言之,集句创作者是在进行文学的再生产。每一次再生产,都使原先的经典文本或多或少发生了意义上的转变。因此,看上去仅仅是文本游戏的集句诗,实则也是在探索语言、文本的意义边界。这个边界总是可以被不断推展。  相似文献   

6.
文天祥的《集杜诗》,采用集句这种特殊的作诗方式,写就南宋末年抗元斗争的悲壮诗史,独步当时,盛誉后世,成为我国古代大放异彩的诗库瑰宝。《集杜诗》不仅专集杜甫诗句,而且在诗体、题材、技巧、风格、爱国思想和现实主义精神诸方面都对杜诗有所继承甚至发展,它是集句的珍品,也是学杜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趣味古诗     
《集句诗》 集句诗是采用前人的诗句,重新组合成诗,并表现出另一个新的意境。北宋诗人王安石晚年喜用此体。如他的《招叶致远》诗:  相似文献   

8.
署名蔡琰的《胡笳十八拍》和四首拟作构成了《胡笳十八拍》系列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五篇作品皆是关于战争、乱离题材,都是由十八拍合成的长诗,均表现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其在发展中体现出这些变化特点:从自言其事发展为他人代言,由"一人之悲"变为"家国之悲",由个人创作发展为集句,诗体形式上有明显的变化,艺术风格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传为蔡琰所作之诗有五言体和骚体的《悲愤诗》及《胡笳十八拍》,《胡笳十八拍》虽然不能确定为蔡琰所作,但由其文字内容观察,作者十分贴近蔡琰的心灵声音。其后以《胡笳十八拍》为题目的续作者,唐代有刘商,宋代则有王安石、李纲和文天祥等人的集句诗。李纲和文天祥《胡笳十八拍》集句诗的历史意义可梳理为三个层次:一是延续王安石的《胡笳十八拍》集句手法,仿效蔡琰自述乱离身世的叙事模式;二是进一步确立了杜甫的文学地位,推崇杜诗为集句诗写作的取材典范;三是实践“以诗为史”,扩大了“诗史”的指涉范围。  相似文献   

10.
金中期文人王寂《辽东行部志》记载途中所见苏轼书写陈舜俞《施食放生记》,经考确有可能,可补苏轼研究之不足;又记其子所寄葛次仲集句诗,经考为其《集句诗》集三卷,其所引集句诗例,亦可查明出处。金末文人苑中《题二苏坟》,评价二苏忠义,当时刻石,现鲜为人知。经过对其诗其题跋的考证,可以判断其诗当写于正大二年或三年秋天。  相似文献   

11.
韩国古代第一部诗文总集《东文选》收录了高丽诗人林惟正创作的46首集句诗。其342句诗句集自上至东晋陶渊明下至北宋末期汪藻等170余位中国文人诗词作品,其中以唐宋文人为主。共运用17个平声韵目,对仗工整,韵律和谐。从文体上说,它具有多元显现的价值:一是对中国唐、五代、宋代诗歌的校勘、辨重和辑佚等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二是从侧面反映出高丽时期汉诗创作兼具唐风与宋韵,即对唐宋诗歌均予以借鉴和吸收。  相似文献   

12.
《c小调帕蒂塔》是《帕蒂塔》组曲的第二套,其序曲既有意大利风格,又体现出法国式序曲的特点。概述了该曲的标题、速度及主题,通过曲式分析,从慢板、行板和赋格等几个方面对该曲进行阐述,提出了演奏该序曲的一般原则及其演奏技巧。  相似文献   

13.
拼音文字与汉字之间的差异导致了欧美学生在汉字形音义的认知,从字义过渡到语境中的词义、句义,汉字书写、词汇容量大等汉语读写问题,导致了欧美学生汉语学习的瓶颈。要解决这些问题,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应将汉字形音义的认知与汉字应用结合起来,即阐释识字与阅读、写字与写作、汉字引申义与汉字文化等在汉字教学中的内在联系,并以此确立汉字教学观念,将汉字知识教学延伸到汉字应用的层面上来,以提高欧美学生汉字应用和汉语读写能力,最终实现用汉字读写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4.
汉语成语是汉语词汇系统的特殊部分。中国文化在成语的生成和使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语修辞现象即根源于中国文化。本文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文化心理、审美情趣以及汉语与汉字的特点等多角度探讨了成语、修辞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汉语拼音应用的优势、局限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拼音是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汉语的工具。它能够准确反映和规范普通话 ,方便汉语的排列和信息处理 ,方便地代替汉字。它不能记录古代汉语、汉语方言 ,不能获得汉字的多余功能。今后要使字母名称汉语化 ,要正确使用隔音符号、声调符号等 ,要大力普及正词法 ,要通过普及普通话和汉语拼音 ,消灭大量存在的拼写错误 ,为音素汉字的实现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医学研究纲领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直接构建了中医学研究纲领的硬核,另一方面又为其保护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生长点。以中国古代哲学为中医学研究纲领的硬核对于我们理解中医学科学性、中医学特色以及中医学发展模式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自1920年代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和中国现代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现代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定了须臾不可偏离的历史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反过来又深深影响了中国现代化的模式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现代化,是在互动中不断向前推进的。  相似文献   

18.
韩国汉字音声母系统的几个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国从公元前开始借用汉字,虽然韩国语和汉语类型不同,但韩汉音和汉语声韵有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韩国汉字音源于古代中国汉语音。同时,韩国汉字音为韩国语固有语音体系所制约,经过了与汉语不同的发展道路。它形成自己的体系之后,稳固地维护自己的读音规范。到了现代,韩国汉字音和中国普通话语音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了解韩国汉字音声母系统的特征,可以更好地研究汉语语音史以及中韩语言文学关系史。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社会、文化的变更、转型,使创造主体是文人、作家的华文文学得以产生和发展,也同时决定了华文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依附关系;而众多现当代作家兼有的华文文学作家身份,又派生了两种文学之间的交叉关系。但华文文学在自身话语体系的构建中也日益显出独立的品格与价值,所以,前瞻未来,华文文学与中国(大陆)文学的关系,应是并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