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自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吐着军队攻陷西川安戎城后,西洱间地区诸蛮相继也被吐着所征服。于是,吐着开始了对西洱河北部铁桥地区的乌变一个多世纪的统治,也掀开了吐着与唐廷争夺南诏势力百年拉锯战之帷幕,直到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南诏大破吐善于神川之后才结束了吐着在铁桥地区的统治历史。那么,在这一百余年当中,吐着为何要设都督府于神川铁桥地区?其辖境多大?人口组成和管理机构怎样?在唐、着西南战争中的地位如何?这些问题,过去虽有文献涉及,但缺乏专题性和系统性。在此,笔者想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作一番拙劣的管窥合测…  相似文献   

2.
壮族师公土俗神“莫一大王”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傩文化在广西的发展已有约二千年的历史。从秦始皇时期的“越巫”开始,先后经秦汉、唐初李靖、北宋狄育三次大规模的用兵,傩文化已由“军傩”以及汉民族的移民而传入桂林,进而幅射至广西各地。尤其是在桂西各少数民族地区,在接受汉民族文化的同时,也随之接受了汉民族的傩巫文化。两宋以后,傩文化与盛传于中原地区的佛教与道教又揉合成一体。成为独特的农村宗教祭祀文化——师公(或称“尸公”)。但与纯粹的佛、道教又有所不同,与广西流行的巫觋文化也有明显的差别,因而有人称之为“师教”。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说,它并不能成为一门宗教,只是一种广泛流传于农村、迷信色彩极为浓厚的文化现象。它的职能几乎是“全能”的,从祈福、祭祖、请  相似文献   

3.
自然物被神化后,仍用原来的名称称呼。《诗经·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诗经·瞻卬》:瞻卬昊天,则不我惠。孔填不宁,降此大厉。诗句中的天用苍、昊形容,它是自然物的天;又能歼良人、降大厉,它又是被神化、有意志的天。自然物的天被神化后仍称为天,鲜明地表现在诗句中。《晏子春秋》卷一:齐景公因久不降雨而让卜人占卜原因,卜人回话:祟在高山广水。话语中的山、水分别用高、广修饰,它们是自然物的山水;又能作祟,它们又是被神化、有意志的山水。自然物的山、水被神化后仍称为山、水,显豁地表现在话语中。  相似文献   

4.
吐蕃南诏神川铁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勤劳、勇敢的滇藏各族人民自古以来就一直以非常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保持着传统的友好往来。早自新石器时代起,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和昌都地区)与云南(滇西北)就有了文化上的联系,到公元前十世纪左右,藏族先民已分布到了今云南藏区。近年来,人们运用人类学和考古学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了发掘于滇蜀一带及西藏一些地区的石棺葬古代文化,这一研究结果也表明,川、滇一带和西藏一些地区之间,  相似文献   

5.
“墟”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虚”,本是荒坡土丘、遗址故城之义,可在我国的某一特定区域,它却是一个特指名词:集市。北宋人吴处厚《青箱杂记》说: 岭南谓村市为虚。柳子厚《童区寄传》云:‘之虚所卖之。’又诗云:‘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即此也。盖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而岭南虚市满时少,虚时多,谓之虚不亦宜乎?吴氏之文,不仅指出了“虚”作为集市名称的使用范围,而且提出了“虚”之所以为“虚”的  相似文献   

6.
“壮”考     
“壮”作为汉字,凝势定位为一个人类共同体的名称,肇于一九六五年。它是由“僮”转化而来的,是“僮”的同音假借字;而“僮”作为族称,源自南宋时见之载籍的“撞”。以“僮”代“撞”,就汉字而论本为会意,非袭音声,因“僮”字古今仅止toη~2一音,没有“oη~6”读者,平空赋以oη~6音,人多一如既往,不管是“僮族”还是“僮僕”,均以“toη~2”律之,从而惹生了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今以“壮”代“僮”,则免了可能出现的是非。“撞”,是南宋时书载对广西某一人类群团的称谓,元蒙明初仍一以贯之,随着它  相似文献   

7.
“断发文身”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发文身”是我国古代百越族富有代表性的一种习俗。自古以来,每当人们谈论越人时,往往喜以“断发文身”为其文化和习俗的重要标志。这种风俗习惯无疑是原始社会的古老遗风,它与中原地区华夏族的蓄发冠笄习俗显然不同。春秋以来,中原人对这种习俗已难理解,只当作异俗和奇闻在史书中留下部分记载。汉唐学者为这些记载作了注释,其中虽然保存了不少史料,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并没有真正解决这一重要问题。近代以来,随着  相似文献   

8.
“吐蕃”考     
一、问题的提出 “吐蕃”是唐朝时期汉文史志中对藏族的称谓。至今国外仍沿用“吐蕃”一词的译音tibet。关于“吐蕃”一词是怎么来的?有人说可能来源于藏语,有人说来源于汉语,有人说来源于突厥语。已故学者牙含章先生说:“唐朝人在‘蕃’字前为什么又加了一个‘吐’字,到现在还弄不清楚。因为从藏文的古今史书中,查不出在‘蕃’字前加‘吐’音的任何  相似文献   

9.
“狼”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此文讨论的对象“狼”,既不是古人所谓“参东有火星日狼”的“狼”,也不是犬科动物的害兽“狼”及其引申义,而是我国明清时期汉文书载对今为壮族中的某一群体的指称。人而“狼”之,固系汉族封建统治者的“非我族类”皆“夷”之的沙文主义心习所使然,亦缘于其人历史上曾经存在过音呼近于“狼”的某一指称。人而“狼”之固不足道,可其人何以有类于“狼”一音的称谓却徒然令人生惑。许多学人为了涤其迷雾探真谛曾做过有益的尝试,为后之来者拓开了新的思维角度。关于“狼”称由来的考释,封建时代的官家文人皆是望汉字而生义,不是律从于其  相似文献   

10.
“邛笼”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川西、北地区的许多村寨、大、小金川以及雅砻江两岸,特别是岷江上游及茂汶羌族自治县一带的羌寨,保留了一些似塔非塔,远看去像现代化工厂的烟囱一样,直刺青天,矗立在河岸、山坡或村落中,这就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少数民族的建筑——“邛笼”。  相似文献   

11.
一、董毡卒年董毡是角厮罗的第三子,在青唐地区统治长达二十年左右。他在我国藏族史上是一位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元脱脱等撰修的《宋史》给董毡立了传记。对于董毡的卒年,《宋史》定于哲宗元祐元年(1086)二月。最近,有些同志撰写有关角厮罗世系的交章亦依《宋史》为根据,以讹传讹。《宋史》二处记载了董毡的卒年: 卷十七《哲宗纪》云: “元祐元年二月辛未,董毡卒,以其子阿里骨袭河西军节度使,邈川首领。”  相似文献   

12.
我国傈僳族古代史的研究,因汉文献记载甚少,建国以来,多以间接取证探索。由于研究困难,涉足以此的学人不多。特别是近些年来:《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傈僳族志》、《中国少数民族·傈僳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傈僳族》、《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傈僳语简志》;以及事涉傈僳族古代史考校专著《云南志校释》等,七八种国家级的有关傈僳族史志方面的重要著作,均将唐代傈僳族称谓“粟栗”倒误讹夺为后世之“栗  相似文献   

13.
~~“画神多兰嘎”@王忻~~  相似文献   

14.
蜚声中外的“神蜉”勉先1992年5月中旬,第八届世界发明与新产品展览会在美国的匹兹堡城揭开了帷幕。此次中国参展的120多个项目产品只拥有40多个展位,浦北酒厂就占了其中之一。当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客商鱼贯走过展厅来到黄国建他们的展位时,都被这古老东方的...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东北的抗联英雄辈出,其中有位将军英勇抗争的事迹曾惊动了日本天皇,令日本关东军制定了一个代号为"满洲虎·虎"的特别行动来追剿他。这位将军被俘后遭日军砍下头颅,放于福尔马林溶液中,欲将此"战利品"呈送日本天皇以表战功。烈士的头颅后被抗联战士和将军的亲属秘密夺回,经历无数传奇,一直保存到新中国建立。2013年,时隔70多年,这位抗联将军的身首合葬暨公祭仪式在他的家乡吉林省敦化市北山烈士陵园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6.
17.
尤太民族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汉语中称呼尤太民族的译名也多种多样。不同的汉语译名,是不同时代的反映。在过去一个多世纪里,一直通行"犹太"这个译名;现在,"尤太"这个新的译名脱颖而出。新译名的出现,反映了人们对尤太民族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苏利国 《西藏研究》2023,(5):88-96+162
学界目前对唐蕃古道上的重要馆驿“吐蕃别馆”之地理位置基本确定,但对其确切名称尚未深入探究。通过对比解读吕温不同版本出使吐蕃期间的诗文,辨析唐蕃古道赤岭西南道诸驿词汇之特点、考察唐使入蕃事件中关于“列驿”之记载,以及探讨吕温诗作之内在思理等,可以确定“吐蕃别馆”本名为“吐蕃列馆”,即唐蕃古道之“列驿”,而吕温诗文中的“吐蕃别馆”实为“吐蕃列馆”之讹误。  相似文献   

19.
藏文“元版”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以来对于元代是否有藏文雕版印刷,后世的相关研究论著中提法不一,颇有争议.文章以新发现的几部藏文"元版"为根据,为这一争议第一次找到了实物根据.文章还根据这些文献的题款及发愿文,对主持这些文献的编修、资助印施、刻印、校对人员的名字、地位、社会关系等均作了相关考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