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问题是宏观经济中的重要问题。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 ,消费需求在总需求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 ,对消费需求的研究历来就受到了经济学家的重视。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很多 ,比如收入水平、产品结构、消费观念、价格指数等 ,其中 ,消费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收入的约束。经济学家在研究消费函数的过程中 ,也曾将收入作为解释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原因 ,提出过绝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持久收入假说、准持久收入假说以及生命周期假说等。各假说都有其合理的方面 ,也有其不合理的地方 ,因此 ,在不同的时…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表明,持久收入假说与生命周期假说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城市居民的消费行为,随机游走假说与绝对收入假说不适用于中国城市居民的消费行为,但预防性储蓄假说与流动性约束假说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中国8省农村1420户的微观面板数据,检验了农户消费行为的三个理论假说。经验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①整体上,中国农户消费行为能够很好的用PIH/LCH来描述,但是流动性约束对消费也有重要影响;②对于流动性约束组的农户来说,存在消费的过度敏感现象;而对于非流动约束组而言,则消费行为很好的遵循PIH假说;③根据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流动性约束平均使得农户消费增长率提高1%~2%,农户相对避险系数为1.7~2.1左右;④本文尝试使用动态面板数据进行了IV估计,结果表明,收入的内生性可能会使得标准的固定效应模型产生对流动性约束对消费增长影响的高估。  相似文献   

4.
范超  王雪琪 《统计研究》2016,33(8):95-100
房价收入比是反映居民购房可支付能力的重要指标。为了更真实准确反映我国居民长期承受的购房负担,本文基于持久收入假说,利用我国35个大中城市数据,建立状态空间模型,估计出持久收入意义下的房价收入比,通过情景分析确定其合理上限,并分析主要特征。研究表明:①我国房价-持久收入比的合理上限为7.6,2002-2013年35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持久收入比均值是9.2,其中28个城市已超过该上限,比值最高的北京已达到14.9;②城市越发达,则房价-持久收入比越高,居民需要承受的购房压力越大,且在时间趋势上,一线与二三线城市间的差距呈现扩大趋势;③在地理分布上,我国东部、中部、东北地区、西部大中城市的房价-持久收入比呈现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④相比于传统方法中根据可支配收入测算的房价收入比,房价-持久收入比与其约有10%的差异。当前我国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继续限制房价,减轻居民购房负担。  相似文献   

5.
文章尝试从新视角阐述和论证持久收入理论,较详尽地分析收入增量同短期消费和长期消费间的关系;并以此为依托,建立农村居民消费模型,借助Eviews软件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和统计检验;根据实证结论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给予解释和判定;最后从收入结构角度讨论农村居民不同性质收入作为暂时收入增加时同持久收入间的关系,有针对性地提供了几点建议以促进持久消费。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持久财产假说(permanent property hypothesis,PPH)为基本出发点,从理论上提出购买力概念及其度量方法,并确定了以轿车为例的耐用品需求函数.采用2003年至2008年城镇居民数据计算各期购买力水平,选择SUR估计方法,分析购买力对中国轿车消费需求的影响.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股票资产对中国居民购买力的变化产生了显著影响;购买力变化使轿车内部的需求结构呈现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与收入差距的误差修正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绝对收入假说为基础的消费函数分析中发现,消费倾向差距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不显著,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影响显著。在此基础上,通过构造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与收入差距的误差修正模型,发现他们之间还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与收入差距有双向的因果关系。为此,要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需要消费政策与收入政策协同并进。  相似文献   

8.
吴伟伟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22(1):100-102,107
在不同的收入水平下,消费者行为特征不一样,因此在不同时期消费函数也应有所区别.文章以1978~2004年甘肃省城镇居民消费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发现大致可将整个时期分为两段:1978~1988年和1989~2004年.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两个时期的消费函数模型,通过对两个模型的比较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作为消费热点之一的信息消费,其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受居民收入规模的影响.在弗里德曼持久收入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回归方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我国城镇居民信息消费边际倾向大于农村居民信息消费边际倾向的结果.因此,我国现阶段应该优先在城镇培育信息消费.  相似文献   

10.
杭斌 《统计研究》2007,24(2):38-43
 摘  要:标准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假定消费者有能力求解复杂的动态优化问题,这一假定至少在中国是不能成立的。本文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了关于中国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基本假设。即由于存在信贷约束和消费支出高峰,中国城市居民跨时消费的理性选择是:在避免未来发生流动性约束的前提下尽可能平滑各个时期的消费。与之相对应,本文假定中国城市居民跨时消费决策的主要依据是财富目标和持久收入,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经济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的主要结论是:(1)1990年以来,随着城市居民财富目标的不断提高,持久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呈持续下降趋势。(2)中国城市居民的消费行为的确存在一个学习和适应过程。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我国1978~2009年城乡居民消费收入数据,利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从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调整两个方面比较分析城乡居民消费收入的特征。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与收入之间的相关性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消费函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 1978~ 1997年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预算数据检验了持久收入假说与随机行走假说。由于制度和经济的原因 ,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行为并非完全符合发达经济的消费函数假说。分析认为 :1978年以来 ,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经济收入与财富显著增加 ,农村民间信用和转移支付 ,也为农民降低流动性约束提供了部分条件 ,进行跨时预算的条件逐步成熟。然而由于短缺经济的制度惯性等因素决定了农民很难获得官方的消费信贷支持 ,农民消费主要取决于其收入特别是持久收入 ,目前在过剩经济形势下更应该承认居民消费行为的合理性 ,纠正舆论以“人情风”、“建房热”等对农民理性消费的责难。  相似文献   

13.
不同收人层的消费需求对收入的变动有不同的反应,了解不同收入层的消费特点,有利于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开发消费需求,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以重庆市城镇居民为例,分析不同收入层居民家庭的消费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用于开发不同收入层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4.
1995年,上海市区居民家庭的收入总量继续增加,但增势在前几年连续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有所减缓,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显示出不同以往的新特点。同时,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保持平稳有序的增长,消费结构处在有利于居民现代生活需要的调整之中。  相似文献   

15.
函数数据挖掘及其在中国消费函数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数据挖掘的思想,提出了利用Bemstein基构建一般函数数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城镇居民的人均年收入和消费性支出的数据,构建了消费函数数据,并进行误差分析,求出消费函数的一阶和二阶导数,进一步挖掘消费函数的发展速率,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我国农业机械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各省自治区的农村居民收入及前一期农业机械消费对本期农业机械消费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加大农机消费的运行机制和方法。从而为提高农民自身消费意识,鼓励社会参与,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方面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由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特殊性,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难以直接运用西方消费行为理论进行分析。本文建立了消费函数模型分析中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均衡关系,并得出结论: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受现期收入水平影响大,且两者关系的修正机制对消费行为具有很强的矫正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武 《统计研究》2007,24(6):67-69
 本文根据1991-2005年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消费支出统计数据,依据凯恩斯消费函数,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对所得的分析结果作了经济意义的解释。同时,通过建立城乡居民的消费收入模型,对城乡居民的消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我国农村居民不仅基本消费水平低于城镇居民,而且其样本期平均边际消费倾向亦低于城镇居民的结论,并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收入分布函数的研究对于收入不平等的探讨意义重大,但是国内该领域的研究尚待进一步的拓展。笔者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梳理了国外的相关研究,把常用的分布函数分成两参数分布和多参数分布函数两类,介绍了各类函数拟合居民实际收入分布的效果及其与基尼系数的关系;同时,本文剖析了各类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基于分布函数的角度,笔者研究了收入流动性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联系,分析了平均数和中位数比值与基尼系数之间的数学关系以及如何利用该比值来估计分布函数的参数。利用这些研究结果,文章探讨了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结构和贫困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前瞻性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收入流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文凯 《统计与决策》2007,(23):149-151
如果在研究年度收入不平等的同时考虑收入流动,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就没有那么严重。收入流动是造成年度不平等和持久收入不平等之间差别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目前国内外对收入流动的测度、影响因素等的研究,本文作了较详细的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