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珞巴族属于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我国藏东南的珞渝地区,那里山高谷深、交通闭塞,长期以来很少进入外界的视野。冀文正同志在墨脱工作了16年,他拍摄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珞巴族民俗图片,记录了当时尚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珞巴族的民风民俗及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十分珍贵;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更具有民族学、人类学和历史学研究价值。这些年代久远的老照片,能够使外界了解珞巴族的过去,关注他们的现状,帮助珞巴族在未来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珞巴族是居住在我国西藏自治区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富饶的珞渝地区勇敢的开拓者。据藏文名著《贤者喜宴》、《红史》等记载,早在松赞干布时,珞渝人民即已包括在吐蕃王朝的管辖之内。以后,珞巴族与藏族等兄弟民族交往日益发展。十八、九世纪西藏地方设在墨脱、则拉岗等地的行政机关,都设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管理珞渝地区  相似文献   

3.
珞巴族的来源珞巴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目前总共有2980多人,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中印接壤的河谷地带。由于居住分散,珞巴族内部又分为20多个部落。珞巴族有自己的语言及多种方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但没有文字。"珞巴"意为南方人,其先民几万年前就生存在西藏高原。据史料记载,自公元七世纪起,珞瑜地区即归入吐善王朝建制,此后一直在西藏地方政府统辖之下。由于居住地区交通闭塞和与外界接触少,社会发展缓慢,直到解放前夕珞巴族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家长奴隶制阶段。在1965年国庆节,经国务院批准,珞巴人才正式成为中华大家庭中的一员.享受到与其他民族一样的平等权利,1985年的国庆节,经国务院批准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诞生。  相似文献   

4.
珞巴族是我国西藏南部地区的古老民族.居住在我国实际控制地区的珞巴族仅有数千人,而居住在中印领土争议东段地区的珞巴族则达几十万人.尼西部落是藏南珞巴族的重要支系,世代生息在西藏山南地区卡门河至西巴霞曲之间的地带.20世纪50年代至今,尼西人一直处于印方控制之下.由于相关资料缺乏和实地考察不便,目前国内学界对这部分珞巴族人口的情况关注较少.本文结合中外文资料,对中印领土争议东段地区珞巴族尼西部落的传统社会生活做了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5.
只占西藏总人口百分之一的门巴族、珞巴族和僜人、夏尔巴人,可谓西藏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民族”。门巴族聚居在墨脱、错那、隆子等县的国境线附近,约有6000多人。珞巴族分布在墨脱、米林和隆子等县,约有2000多人。僜人散居在察隅等处,西藏境内约千人左右。1200多夏尔巴人集中生活在中尼边境的樟木口岸、定结县的陈塘区和定日县的绒辖区。目前,僜人和夏尔巴人还未最后确认为单一的民族,但在许多方面已享受少数民族待遇。门巴、珞巴、僜人和夏尔巴的语言与藏族语言不同,而且,  相似文献   

6.
22个人口较少民族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地理、气候,资源禀赋、民族传统文化等条件,适合发展特色经济.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有利于推进人口较少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文以西藏门巴、珞巴族特色经济为例,就如何挖掘、发展门巴、珞巴族特色经济,加快门巴、珞巴族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出建设性的思考和建议.期望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就如何通过发展特色经济推进人口较少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
珞巴族唯一的人大代表坚争,创下了一项世界纪录:步行14天,走出喜马拉雅山,赶到北京参加七届人大五次会议.38岁的坚争是西藏墨脱县委副书记.墨脱是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唯一能进出墨脱的现代化交通工具,是解放军的"黑鹰"直升飞机.可那玩艺太昂贵,飞不起,再说今年气候不好,就是"黑鹰"也不敢放飞.没办法,2月29日坚争带着6位民工、两个通讯员出发了.他们要走出去.这个季节要翻过喜马拉雅雪山,是不可能的,坚争选的是沿雅鲁  相似文献   

8.
林芝地区经济发展思路及对策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芝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地处雅鲁藏布江中下游,与缅甸、印度两国接壤,现辖察隅、波密、墨脱、林芝、米林、朗县、工布江达七县,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汉族、门巴族、珞巴族、怒族、土家族、独龙族、回族、傈僳族、僜人等多民族聚居区。1989年底人口为127974人,农村人口为98906人。境内山峦起伏,森林茂密,山高谷深,河流密布。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8.5℃,最高气温30.2℃,最低气温-15.3℃。年平均降雨量650毫米,有的地方高达800—1000毫米。优越的气候、  相似文献   

9.
“九五”:希望寄心声帕加(珞巴族西藏自治区米林县政协副主席)米林县地处西藏南部,属林芝地区,是珞巴族的主要聚居区,珞巴族人口约3万多。米林县加快本地区发展,最主要的是要解决交通工具。为了参加这次政协会议,我2月16日就从家里出来了,因为当天有一辆车去...  相似文献   

10.
杨翰卿  王曾 《民族学刊》2019,10(3):44-49, 115-116
作为壮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学,曾以古文经学为特色的儒家经学形式活跃兴盛于壮族先民地区,以董仲舒之学和以“统合儒释”为思想内容的汉唐儒学传播影响于壮族先民地区,以程朱陆王为主体的宋明理学浸润渗透于壮族先民地区,同时集中表现在壮族伦理道德长诗《传扬歌》与儒家思想的一致性。这是我国历史上壮族先民在精神文化上能够获得较大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可资总结弘扬的思想经验。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少数民族政治政策与少数民族政治参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少数民族政治参与,是构成我国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我国的少数民族政治参与有两个方面:一是各少数民族积极参与本民族或民族社会的政治事务;二是各少数民族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少数民族政治政策通过在宪法、法律范围内对各民族平等政治权利的具体规定,通过各民族自治管理形式的制度安排,以及在各领域内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贯彻执行,来系统地保障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的权利、实现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民族干部素质与民族地区践行"三个代表"思想的角度,分析了具有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对于推动民族地区先进生产力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对促进民族地区先进文化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和谋求民族地区各族群众根本利益中的核心作用.并据此提出提高民族干部素质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分布状况、年龄结构、学历水平等多方面对内蒙古自治区干部队伍、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发展迅速,总量已经超过了少数民族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整体素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整个队伍的学历水平已经超过了全区干部队伍的平均水平;是一支年轻化趋势比较明显的队伍,这是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因之总量的不足已经不是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工作的重点应该转变到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调整内部结构上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平等的理论和政策的基本观点包括各民族不分大小、历史长短、发育阶段高低,都应该一律平等;各民族有政治上、发展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上的平等地位;坚决反对民族歧视,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各民族都有自己生存发展的能力、优点和特点;我国各少数民族堂堂正正地成为祖国大家庭的平等的一员,积极参与管理社会和和国家事务,等等.  相似文献   

15.
基于问题相关性特征的认识,民族问题与农村问题具有同一性,二者统一于发展,使得不论作为民族意义还是农村意义的民族乡镇都被卷入到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当中.在主体民族或城市主导下,浙江民族乡镇作为一个社会区域结构,使得民族问题与农村问题实质上成了结构性问题,形成了产业结构、区域结构与社会结构等问题的同一.由于农村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空间载体,当前的民族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关键是要适时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变革.民族问题和农村问题的根本问题是人的问题,二者的解决必然指向人的问题的解决,这就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关系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我国现阶段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在我国民族关系上汉族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三个离不开";"三个离不开"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矛盾基本上是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原则,等等.  相似文献   

17.
探析西部大开发与少数民族法制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本文试图探析在新的形势下 ,如何加强民族法制建设 ,以促进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头20年我国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从根本上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和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教育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试论少数民族对北京传统民俗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辽代开始 ,北京逐渐成为北方乃至全国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 ,也成为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汉族文化的交汇之地。北京的传统民俗文化 ,特别是服饰、饮食、居住、竞技娱乐、岁时节日等民俗文化 ,都曾深受少数民族 ,尤其是蒙、回、满等民族文化的影响 ,是多元一体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与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