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武建雄 《东方论坛》2017,(5):96-102
奏议是古代上书帝王的一种行政公文,从各类文、史典籍中可以考知,奏议文体经历了尧舜时代敷言以奏、周代言笔未分、秦代上书称奏、汉代定章表奏议四仪、魏晋独立自觉、齐梁成熟、唐宋繁荣发展、明清梳理总结几个阶段.奏议文体的发展过程中,其文体类别名目体现出由简趋繁,又由繁入简的过程;其文体观念经曹丕首发其端,刘勰大力发覆,至徐师曾与吴讷始辨析梳理;其文体结集编撰,始于南北朝,盛于宋代,而至《四库全书》达到全面总结.  相似文献   

2.
作为魏晋南北朝诗坛的主要体裁的五言诗,因功能不同形成不同的体制.乐府五言在文体上的历时演变及其与同时的徒诗五言的分合关系值得着重论述.五言出于乐府,在魏晋诗坛上分流为乐府与徒诗两体.乐府体五言在脱离音乐之后,一方面在形式上受到徒诗五言藻饰、对仗等修辞技巧的明显影响,内容上也受到徒诗五言主观抒情、哲理化等作风的影响;但作为乐府体仍然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保持其体裁的特点,与汉乐府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其中内部衍生的题材系统、叙事文体、"结体散文"的形式等因素,表现出与徒诗五言明显不同的文体特点.  相似文献   

3.
章回小说作为一种小说文体类型成熟之后,直至20世纪上半期人们普遍接受“章回体”这一小说文体概念前,其“名”与“实”之间的对应在很长时期内存在错位。因此很有必要结合章回小说文体的生成演变过程,梳理章回小说称谓的演变史,辨析不同历史阶段人们用来指称章回小说的不同概念,替“章回体”正名。  相似文献   

4.
石沉 《东方论坛》2001,(1):96-封三
在我的印象中,学术论文作为一种文体是不太被研究者重视的.学术论文撰写者多重视论文的学术性,而不太讲究怎样写作的问题;文章学研究者的兴趣是讨论比较复杂的文体的写作,对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进行深入探讨,而对于似乎比较简单的论文投入的精力一向较少,仿佛论文就是论点、论据和论证那几个显而易见的要素,不值得特别费心研究;至于作为一种文体的学术论文,则简单地归于论文一族,既不特别提出,更无意专门研究,因此,尽管学术论文的写作越来越普遍,越来越重要,但在我有限阅读的视野中,却很少见到成本大套的著作专门讨论学术论文问题,因此,当李冬春先生把皇皇二十六万言的《学术论文概论》推到我面前的时候,我很快便感觉到它不同寻常的分量.  相似文献   

5.
对文体的形式论、目的论、动态论进行讨论,引入互文性概念,指出互文是一种指示标志,具体语篇的产生是对既有文体语篇的再次语境化。当个体的文章同某种获得常规认可的文体的形式和结构之间存在高度一致性时,它在缩小同既有文体之间的间隔;而当个体的文章中的形式和结构因素并没有与既有文体形成共鸣时,它在扩大同既有文体之间的间隔。这些都在成员分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概念 1.「お国言葉」方言,土语 这是一种能够分辨出说话人是来自日本哪个地区的一种地区性语言,跟 「方言」表示的意义接近.不过「方言」是与「標準語」、「共通語」等同一级别并且意义对立的概念,是只能在特定区域使用的社会价值不高的语言.而与之相对的「お国言葉 」则是没有相对应的意义对立的概念,而且也没有那种社会价值不高的感觉.「お国言葉 」不仅在语音方面,文法、词汇等也包含在内的较全面的概念.所谓「お国言葉」的「国」是日本大名时代的「国家」的意思.另外,「お国言葉 」还在向外国人询问对方本国语言时使用.  相似文献   

7.
"记"的文字含义是识记,在这种含义基础上,"记"逐步获得了它的文体意义,成为经史中一种专事记录的文章体式.作为一种文体,"记"在六朝获得文体生命,唐代进入文苑,宋代其内容得到拓展,形式更加稳固,明清时主体性色彩更加浓厚,逐渐成熟稳固.根据史志中以记名篇的书目数量和文学总集中记体文内容的变化和类目的增减,可以更客观地了解"记"作为一种文体其内涵发生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七言诗源于楚辞体,是现代学术界大多数人的看法,其中一个重要材料就是沈约<宋书·乐志>中录有<今有人>一诗,是由<九歌·山鬼>改写而成.但是,两首诗之间的改写关系不能看成是两种文体的演化.从本质上讲,楚辞体与七言诗是两种不同的诗体,后者不可能是从前者演变而成.楚辞体在汉代沿着两条路线发展,一种是以楚歌的形式和骚体赋的形式继续存在,一种是变为散体赋中的六言句式,而七言诗的产生自有其独立的过程.在中国文学史上,各种文体在形成过程中受其它文体影响是很自然的事情,小说与戏曲、诗与词、词与曲之间都有影响关系.但是在进行文体影响研究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比较双方在表面形式上的异同,更要关注不同文体之间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西塞罗的三种风格谈起,提出英语文体中的正式文体和非正式文体的概念和这两种文体的搭配使用形成的结果,并且从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篇四个方面对英语的正式文体和非正式文体的语言标记语进行阐释,通过识别这两种文体的语言标记语可以把这两种文体区分开,随之学会使用它们。  相似文献   

10.
"论文叙笔"是<文心雕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体类别可以粗分为33类.本文以"文用"作为中心议题,认为它是"论文叙笔"的分类标准.首先剖析其思想基础与实践范例,其次以"论文叙笔"为例详细加以分析,最后,在"文用"的基础上讨论"论文叙笔"的次第.  相似文献   

11.
语言具有社会性、工具性和时空属性。语言的社会性可反映出人的心理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语言的工具性是人们交流的基础;而语言的时空属性突出表现为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发生的明显变化。概括性或简约化已经成为当今语言使用的一大特点。结合对语言的属性分析,探讨了在语言教学中运用这些属性的意义和方法,认为语言教学必须以交流活动为主,教学双方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多地重视高科技给语言传播带来的影响,同时指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属性合理利用、适度控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论语言功能和语言价值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结构、交际和社会文化三个方面的功能构成了相互依存的互动功能系统.从语言结构的价值观看,人类语言只有结构和形式上的差异,没有"发达"与"原始"、"复杂"和"简单"之分,更没有"优秀"与"低劣"之别.从语言社会文化价值观看,人类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以及不同的文化和文明,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只有通过渐进的、和谐共处的方式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才能真正把人类的社会文明不断推向前进.从语言研究的价值观看,各种语言变体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研究方法的不同价值取向,会影响语料获取的路径以及对语言事实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语言具有社会性、工具性和时空属性.语言的社会性可反映出人的心理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语言的工具性是人们交流的基础;而语言的时空属性突出表现为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发生的明显变化.概括性或简约化已经成为当今语言使用的一大特点.结合对语言的属性分析,探讨了在语言教学中运用这些属性的意义和方法,认为语言教学必须以交流活动为主,教学双方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多地重视高科技给语言传播带来的影响,同时指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属性合理利用、适度控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语言教学交际法涉及的基本概念“usage”和“use”的阐述,力图证实语言教学交际法的科学性和有助性,以期推动它的深入普及。  相似文献   

15.
语言嫉妒是语言态度的一种表现。世界语言系统中,语言嫉妒主要表现为国际地位低的语言对国际地位高的语言的嫉妒、本土语言对殖民语言的嫉妒、民间(土著)语言对官方语言的嫉妒等。语言人的语言嫉妒主要表现为操弱势语言的人对操强势语言的人的语言嫉妒、单语单言人对双语双言人或多语多言人的语言嫉妒、语用能力差的人对语用能力强的人的语言嫉妒等。语言嫉妒的产生跟语言地位和语言人的地位、语言矛盾和社会矛盾及民族矛盾、语言政策的制定是否合理得当等有关。提倡语言平等、反对语言歧视;注意兼收并蓄、化解语言矛盾;调整语言政策、完善语言规划;增强语言习得、适应语用环境等,是消解语言嫉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17.
不同语言间既存在个性特征,也存在共性特征,语言的共性是形成中介语的基础之一。语言共性源于语言产生的基础,这种共性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体现。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交通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交际日益频繁。人类交际带来语言接触;语言接触加剧了语言竞争,导致语言霸权与语言濒危。语言的本质、社会价值和语言态度促使语言权利的产生,语言权利促使语言维护。国际社会濒危语言维护的措施与经验对中国汉语国际传播及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们自身在自觉不自觉中形成的语言偏见或语言歧视,使得语言的使用者给语言穿上了身份高低等非语言因素的外衣。通过对一些自发的语言事实利用社会语言学家拉波夫、历史语言学家徐通锵和人类语言学家萨皮尔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得出语言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即语言平等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语言的ICM和语言研究的ICM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许多语言现象都具概率性、或然性和模糊性 ,因此不可能用逻辑性很强的语言学理论来分析研究。本文认为语言研究涉及的最为现实的模型 ,应该是人感知世界时产生的含有诸多因素的ICM(理想化认知模型 )方式。以客观主义哲学为基础的语言学理论 ,虽给人以对真实世界客观模拟的假象 ,但在解释模糊性质的语言结构或语言使用状态时 ,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而以体验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带有人的因素的ICM ,则能更现实地揭示语言使用的真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