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扩大女性政治参与是衡量性别平等的重要尺度.但是维护女性权益并不仅仅意味着要求两性在政治参与中具有同等的代表数量或是要求女性居于领导席位,女性群体内部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差异促使我们不能够将女性简单看做同一的身份群体.在女性群体内部,因为经济不平等造成的阶级阶层划分,因为错误"承认"造成的非主流群体和个人的从属性社会地位,共同形成了女性政治参与过程中的非制度性障碍.对女性权益的维护要求建立多元的公共领域,积极保障不同阶级阶层和社会地位的女性可以进行广泛的公共参与并无障碍地表达自己真实的声音.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以西南四省市(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已婚女性为研究对象,按其流动范围分为三种类型,运用多项logit(Multinomial logit)回归模型,探究了家庭因素对其流动范围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已婚女性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自身文化程度、配偶所在地、家庭中学龄前儿童数量等变量对其流动范围选择都有显著影响,并就此结果倡导加强西南地区基础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已婚女性的劳动力素质;加大对外出务工家庭的人文关怀,减轻已婚女性的家庭负担;提供更完善的保障性措施,平稳推动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苗伟 《天府新论》2008,4(2):120-123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全球化的时代,在全球化的境遇下,女性发展面临着比以往更多的选择和困境.中国女性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女性群体,承担着比中国男性和发达国家女性更大的负担和压力.从人学和文化哲学的高度,深入考察中国女性发展与中华文化本体的关系,探索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女性发展和解放的出路,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中华文化本体具有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它为中国人的文化生成和文化创造提供了前提、条件、途径、方法和目标.中华文化本体对于中国女性的发展具有本体意义,决定中国女性发展的道路和方向,脱离中华文化本体,就永远不可能找到通向中国女性解放之路的入口.因此,只有把中国女性的发展建立在中华文化本体的基础之上,才能找到打开中国女性解放大门的密钥.中国女性的发展只有上升到中华文化本体的高度,女性的解放才能成为现实.中国女性的发展和解放是民族化和全球化的相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1930年代既是上海经济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国现代派文学的繁荣发展阶段。由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戴望舒、杜衡、叶灵凤等组成的现代派群体在半殖民地的都市文化语境中,热衷于现代都市生活,执着于先锋艺术追求。在他们的文学想象中,都市摩登女性具有鲜明的西方文化表征,男性主人公则大多仍背负着东方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徘徊于现代都市,从而标识了创作主体文化身份的复杂性及其在东西文化冲突中的尴尬与焦虑。  相似文献   

5.
东汉时期江南士人群体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南素有人才荟萃的美誉,士人对江南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从而形成了江南地区自唐宋以来一直是全国经济文化的重心。追溯这一历史过程,起始于东汉时期。江南士人经历了西汉时期的一段沉寂后,随着江南经济日渐发达,文化发展,江南士人群体不断壮大,成为在东汉历史舞台上一支重要的地域政治团体。在重儒之风的熏染下,江南士人的学术修养日渐加深,取得了相当的学术成就,有著述传世的士人多达二十余人。江南士人群体兴起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原文化的传播,中原官吏的提携,另一方面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和世家大族的出现,都是江南士人群体在东汉兴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失声的群体"理论最早在文化人类学领域受到关注,后来发展成为今天广受瞩目的传播研究议题.自诞生之日起,它就高度关注语言、词汇、大众媒体乃至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男性和女性在传播和发展权利上不平等的问题.在40年的时间里,"失声的群体"理论从对传播权利不平等现象的关注,发展到对传播权力逻辑的解释,近期还发挥了女权主义运动的思想武器的作用,促进了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其可拓展性的优点还让它被应用到了一些诸如种族和其他亚群体传播权利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7.
兵团体制作为国家政治决策的产物,因其产生的族际人口数量变化,打破和改变了新疆原有的民族分布格局。同时,居住空间格局作为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一直是影响新疆多民族交往的重要因素。各民族在长期戍边实践中,创造了增强兵团群体认同的宝贵精神财富——屯垦戍边文化,其对民族关系发展有着重要的整合力和影响力。汉族为主体的多元民族,多种经济类型;民族分布格局受区划、经济类型、宗教文化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地理界限;文化传统上形成了以屯垦戍边文化为特点的民族交往心理和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8.
董金平 《江淮论坛》2007,(2):146-150
具有建构作用的话语塑造或规训了女性气质,即建构了女性的身体、思想和行为.话语的建构作用来源于时代的社会背景,也就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话语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介建构着女性的形象.不同时代话语代言的社会背景不同,所以造就不同时代的不同的女性气质.中国二十世纪以来女性气质的变迁主要包括:二十世纪中上叶——文化话语对女性气质的建构、建国以来至文革结束——政治话语对女性气质的建构、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话语对女性气质的建构三个不同时期不同话语下的女性气质.  相似文献   

9.
彭阳 《广西社会科学》2008,(10):206-208
女书蕴涵着人类数千年来的群体心理、种族文化等内容,其集体无意识表达体现在三个方面:女书造字传说的"三女"是狭义上瑶族女性母神原型的表达;阴影与自我的和谐工作为女书及其创作提供了动力;当地女性异性原型发展不良导致悲剧或同性恋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冼夫人文化资源及其分布、组合和发展存在复杂的地域性和差异性.根据现存的历史文化遗迹和冼夫人一生的活动范围,从地域文化角度所构成的冼夫人文化资源有部落族群文化、军事文化、海洋文化等形态;同时,冼夫人文化在异邦适应异族文化特点形成新的表现形式.通过梳理冼夫人文化资源的类型与分布,对长久以来处于非系统化状态的冼夫人文化研究将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学与哲学的对抗与对话 ,贯穿了两千多年来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进程。在现代 ,文学与哲学谋求彼此沟通。“诗人哲学家”的出现、哲学家由思向诗的回返 ,一方面是基于对“纯粹理性”解决人类精神与心灵自由能力的深深怀疑 ,另一方面还跟现代人文科学的语言论转向相关。而“哲学家诗人”们则主张以一种艺术化的思想替代哲学家的冷峻面孔 ,以促使传统哲学走出历史困境。诗的言说与思的言说的浑融 ,本质上是由于它们都共同指向一物———存在。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与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同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是互动的,它们之问存在着历史的渊源关系和深刻的内在联系.当代世界全球化的主导者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历史终将证明全球化的尽头是资本主义的历史终结,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13.
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教学资源投资力度的加大,使多元化模式的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部分高校仪器设备维修工作是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着仪器维修体制不完善、维修队伍不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没有完全落实等问题。各高校应当根据自己的办学规律,建立一个仪器设备维修与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汤志钧 《河北学刊》2005,25(4):168-173
儒家经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体,步入近代,仍为学者所信奉。在社会变革迅速、动荡加剧的时候,不同学派会有共同的改革要求,又有着彼此不同的差异。同一学派既有治学方面的一致性,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又有所不同。它们之间的异同、分合,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知识分子的心态。我们不能只看到暂时的同,而忽视学派之异;也不能因是同一学派,而视为一切皆同。关键在于实事求是,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莫骅 《社会科学家》2005,(5):165-168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贪污贿赂犯罪主体、惩治犯罪的法律机构设置及财产登记申报制度、监督方式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分析其不同特点,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经验,提出新形势下建立和完善中国贪污贿赂犯罪立法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当前闽台高校科技交流与合作的现状为线索,分析了两地高校科技交流和合作的发展趋势,为闽台高校科技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入,共同推进闽台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陈建中 《中州学刊》2005,(6):102-10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为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更重要的是推动了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改革开放,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提供了理论支持,为我国的各项具体改革提供了正确决策的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正确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有力地促进21世纪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学科、专业建设的内涵出发,结合民办高校特别是浙江树人大学的办学实际,提出了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若干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德里达的"解构"一词来源于海德格尔的"摧毁"概念,二者都是针对传统形而上学.然而海德格尔的摧毁通过追问"存在的意义"却固执于一个问题的意义.但德里达的解构策略作为一种游戏式反讽形式却允许形而上学解构自身.  相似文献   

20.
英语委婉语是人们为谋求最佳交际效果而创设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委婉语表述内容一般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禁忌的事物、现象或者是敏感的话题,是语言中最富文化内涵的一个部分。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角度解读委婉语,阐释了委婉语强烈的英美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