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主持人语:社会心态一般是指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中的社会情绪基调和感受,并在深层次上影响着社会共识、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在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社会心态成为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中国学术界广泛重视,也成为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研究专题。  相似文献   

2.
把培育积极社会心态写入国家社会治理的纲领性文件,深化了社会建设的主题,也把握住了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矛盾和问题。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就提到“心理建设”的思想,梁启超、蔡元培等人也把社会心理作为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鉴于目前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全面启动社会心理建设将有利于提高我国软实力,践行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对中华民族复兴起到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社会心理建设的主要路径和内容。  相似文献   

3.
论研究社会心态问题的意义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心态”成为学术界和日常生活中一个经常引起关注和争论的话题.本文试图从哲学的层面对研究社会心态问题的重要意义作出说明,对社会心态这个概念作出界定,对社会心态的结构和功能作出分析,对社会心态问题在当代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中的理论方位及其意义作出阐释.  相似文献   

4.
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的折射,良好的社会心态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条件。而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社会心态危机显化,并对社会发展与改革进程产生抵触消解。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心态问题亦不容乐观。如何科学地把握和调适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培育他们良好的社会心态,已成为高校、社会和家庭共同重视、亟待求解的一个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5.
经学与汉代士人心态张涛儒家经学在汉代成为正统学术和统治思想,对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作为统治阶级重要组成部分的士人,由于经学的濡染、熏习,心态也已大大不同于先秦士人。汉代士人心态可以归纳为:...  相似文献   

6.
社会心态是人类群体、民族、团体及个人受一定社会环境影响在意识行为上的反映和表现,其表现形式较政治、经济难以把握,也容易为人们忽视。实际上,社会心态对历史进程同样起着重要作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就战后中国问题进行了尖锐的斗争,执掌中央政权的国民党在四年之间山崩瓦解,由共产党取而代之。在这历史过程中,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社会心态在这一历史运动过程中亦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健康社会心态是个人进步、社会和谐、国家发展的重要心理基石,是推进健康中国理念必须重视的一个环节,培育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个别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意识不牢固、健康社会心态的宣传机制不够健全、榜样示范力量不足是培育大学生树立健康社会心态面临的现实困境,应该以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创新和健全健康社会心态培育宣传机制、大力选树健康社会心态形象大使,切实有效引领大学生树立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8.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提出了中国文化心态变革的重要任务。但是,当时没有也不可能彻底完成这个任务。七十年来,中国社会面貌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人们始终感觉到有一个超稳定的传统文化心态在无形中起着作用,封建主义的思维定势仍强烈地表现出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有新的內容,提出了文化心态现代化的课题。这里,涉及到社会潜意识层的重构问题。  相似文献   

9.
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反映真实社会心态的“晴雨表”,它所折射出的社会心态具有如下特征:公平正义成为普遍诉求,社会信任度不断降低,消极社会心态蔓延,社会心态呈现阶层对立。因而亟需关注和调适公众的社会心态。应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维护社会公平;坚持与民众有效对话,摆脱信任危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网络舆情趋于理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社会成员的认知水平,这对于衡量、调整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法令,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重要发展时期,作为新兴力量的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心态在这一时期也呈现出其蓬勃向上的一面,具体表现为:走向世界和与洋竞争的时代意识;探索独立与寻求集结的聚合意识;排除困难与锐意革新的近代企业精神。但受时代和阶级局限,新旧杂陈与进退交叉的矛盾性、软弱性仍是这一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心态的重要特征。对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心态做客观分析,将会有助于更加正确深入地认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品格和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以来,社会矛盾凸现,"群体性事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中国的水电工程移民是目前社会群体中最不稳定的群体之一,不稳定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易发"群体性事件",对区域社会稳定造成直接威胁.研究和分析水电工程移民群体事件的形成因素和应对机制,化解不良心态,增强积极心态,这是把矛盾发现在萌芽、解决在基层的关键环节.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期为正确化解社会矛盾、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传统中,群体性事件属于集体行为研究的范畴。中国社会几十年的社会转型,在取得了巨大经济社会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与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相关联的社会心态现象。从群体性事件中反映出来的社会心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群体性事件反映出了由社会不公平和不公正引发的严重的社会心态失衡状况;群体性事件中反映出了阶层分化基础上的社会冲突意识和泄愤情绪等消极社会心态;群体性事件反映出了社会信任特别是民众与政府和政府部门之间的信任严重缺失的状态。简要的动力学分析表明,心态失衡为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储备了基本的社会心理能量;社会冲突意识强化了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边界激活作用;社会信任的缺失削弱了群体性事件的控制和处置效力。  相似文献   

13.
《蜗居》的热播与停映风波,成为2009年岁末中国社会和网络舆论的公众话题。它以一部电视剧的热映与讨论这种独特的方式揭示了当下中国社会的诸多症结,也显示出社会大众在面对积聚的社会问题时惶惶的无助心态。电视剧虽属虚拟艺术的一种,但作为社会公众文化,其内容主旨均与社会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蜗居》的流行,也必然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当下时代的价值观念、道德诉求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及态度。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使国民心态发生了许多重要的、甚至全新的变化。中国人变得思想解放了,更进取了,更主动了,更富有竞争性了勇于创新了,更要求更多地参与社会了,更…… 另一面,由于几千年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由于解放以后长期闭关锁关所形成的落后心态,由于……,使“国民心态”的发展也呈现不少令人忧虑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中国,可以用下列关系概括:西方经济、政治、文化输入——中国社会环境剧变——社会心态嬗变——封建社会结构解体。清末民初是这样一个时代:统治者已不能按原来的统治方式进行统治,人民也不能按原来的方式生活下去,社会进入了伟大的转型期,在这个激变动荡时期,社会环境剧变,心态嬗变和社会变迁构成社会历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社会心态折射和展示的是特定社会环境中人们的心理状态。在我国社会发展与转型的推进过程中,社会心态出现失衡,并已成为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我们认为更加关注民生、更加关注实现社会公正、加快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构建社会公众诉求机制,是当前治理社会心态失衡,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文学在进入“新时期”后随着主流意识形态文艺制度的松绑而发生了重要的身份转向。这种“转向”一方面表现为作家写作心态的重要变化,另一方面也表现为文学风格的根本变化,同时还表现为文学启蒙主义现代性使命的重新回归。中国当代文学在进入“新时期”后的这种复杂现代性身份转型,为20世纪80年代后的中国社会现代性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想象支持。  相似文献   

18.
培育和谐的社会心态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基础。由于经济领域的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管理和制度建设不力、文化建设滞后及人们的心理预期和认知偏差等原因,产生了一些不良的社会心态,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必须通过协调多种利益关系、加强制度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塑造和谐人格等途径培育和谐的社会心态,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广告业作为新闻界和经济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实务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在极大程度上广泛介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度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积极力量。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杰出的广告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文章以心态史为视角,探究民国时期上海现代广告人中的杰出代表——林振彬、陆梅僧、汪英宾三人在广告业内外主要行迹,以此透视民国时期广告人的社会参与和广告业在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在此基础上、基于全新的史料,对民国广告人心态史进行一种尝试性的探究。文章旨在说明,对于广告这样一个想在社会上建立良好声望的新兴行业而言,仅仅有专业技能是不够的,广告人的专业技能必须与社会责任相结合,才能在社会实践中实现其全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陶贤都 《南都学坛》2003,23(5):8-12
汉魏皇权嬗代是一较长的历史过程,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建立霸府直到公元220年曹丕登上皇位,达24年之久。汉魏皇权嬗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动乱不安的时期,同时也是士人活跃的时期,士人在政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汉魏皇权嬗代这一重大政治变动,士人表现出了支持、反对、由不适应转向适应的三种心态。在汉魏皇权嬗代的不同阶段,士人的心态也在发生变化。士人心态的不同,除自身因素外,与汉末的政治形势和思想领域的变化有密切的联系。士人对于皇权嬗代的心态不同,影响到他们的政治行为,从而导致了不同的政治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