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6 毫秒
1.
采用一个考虑需求因素、供给因素、汇率、FDI、结构变化的综合出口决定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连总量出口收入弹性、供给弹性、FDI弹性分别为4.33、0.91、0.19,汇率效应不存在,结构变动效应存在;大连对七大出口国(地区)出口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并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出口可持续发展的5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FDI流向部门结构对我国贸易条件的影响--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DI流向部门结构对一国的贸易条件有重要影响,FDI流入出口部门,一国贸易条件就有恶化的倾向;FDI流入进口竞争部门,一国贸易条件就有改善的倾向.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流向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部门,这导致了出口部门的扩张,形成了超额供给;另一方面,对中间产品的进口需求不断增加,形成了超额需求.两者共同作用是导致我国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重要原因.为了改善贸易条件,必须加强外资引导,使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进口竞争部门流动.  相似文献   

3.
在跨国直接投资的研究中,对外投资的动因是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重点。而东道国的外资政策则是根据学者关于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作用与影响的研究结论而发展变化的。东道国外资政策演进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激励性的优惠外资政策;投资促进性政策;强调产业关联性政策。研究显示,执行与出口促进贸易政策相一致的FDI输入政策的东道国在利用外资方面比较成功,而执行与进口替代相一致的FDI战略经济体则没有从FDI获取太多利益。  相似文献   

4.
根据UN Comtrade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1996~2012年中澳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和澳大利亚农产品进口需求规模增加是促进中国对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额增长的主要原因,而中国农产品进口需求规模增加是澳大利亚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大幅增长的关键因素。对分类农产品而言,影响中澳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因素存在差异。总体来看,农产品结构变化对中澳农产品贸易增长的贡献小甚至阻碍出口增长。随着双边市场不断开放,中澳农产品贸易发展的重点在于不断调整出口结构,以适应对方农产品进口需求变化。  相似文献   

5.
作为制造业的重要中间投入,生产者服务进口和FDI提高了一国的专业化分工和生产率,从而促进了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文章根据中国制造业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与生产者服务业FDI相比,生产者服务进口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促进效应要更为明显,而且二者都更能促进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保险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专有权与特许权使用费进口最能促进制造业尤其是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通讯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进口可显著促进资本技术密集性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但对劳动密集性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没有显著影响;建筑服务和金融服务进口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较少的外资对西南地区相对落后的经济来说,既是原因也是结果。扩大FDI流入对该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具有特别意义。本文研究表明,FDI对该地区增长尚未显示应有促进作用。进而,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技术分析发现:在FDI选择因素方面,西南各省具有较大的同质性,省际差异并不显著;在区域层面上,外资对该地区表现出显著的犹豫性和短期性;劳动力成本潜在优势也未能较好发挥;在省际层面上,劳动力成本、区位和基础设施等因素对FDI产生积极影响,外资也出现一定的聚积现象。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本文给出了加快引进FDI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以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增长相关理论为基础,对广西FDI与出口贸易增长进行量与质的实证分析,分别对出口总额、净出口、出口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贸易政策、外资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发展,形成政策合力的政策建议,以期待广西的外贸、外资、产业等政策更加协调,让FDI更好的促进广西出口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以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增长相关理论为基础,对广西FDI与出口贸易增长进行量与质的实证分析,分别对出口总额、净出口、出口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贸易政策、外资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发展,形成政策合力的政策建议,以期待广西的外贸、外资、产业等政策更加协调,让FDI更好的促进广西出口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选用30个省份2005-2015年面板数据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分析老龄化对消费结构和劳动力城乡结构变化的动态效应.供给角度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得到结论,东部地区老龄化对消费有促进作用,中、西部有抑制作用.需求角度运用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模型研究发现,东部地区老龄化对劳动力城乡结构变化有推动作用,中、西部有阻碍作用.最后比较分析东、中、西部地区老龄化对消费与劳动力城乡结构效应的影响程度,并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文基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数据,运用修正后的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模型)分四个阶段就中国对东盟蔬菜出口贸易波动因素开展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需求因素在出口贸易增长过程中促进作用逐渐增强;竞争力因素对出口贸易波动的影响逐步减弱;结构因素在出口增长中主要起着促进作用,但强度逐步减弱。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1991年到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得出实证模型,并对外商直接投资与本土企业出口商品结构进行因果检验。结果表明,FDI对中国本土企业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没有起到预期的促进作用,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这种微弱的促进作用主要是由于FDI对我国本土出口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比预期的弱很多。据此,本文提出了利用FDI促进中国本土企业出口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兴经济体之间贸易合作的加强是新兴经济体在金融危机下对世界经济影响加深的主要原因.其中,中国对新兴经济体出口的快速增长表现尤为抢眼.文章将市场潜力和二元边际纳入出口扩张模型,运用2002-2011年间中国及主要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相关经济指标,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考察中国对新兴经济体出口快速扩张的机理.实证研究发现:需求方面,中国国内市场潜力以及新兴经济体国内市场潜力对其出口扩张均有正向促进作用,这一点正印证了“本地市场效应”;供给方面,内延边际和外延边际分别作为价格和数量的代理变量进入模型,很好地说明了中国的出口供给能力对其出口扩张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增长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是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对FDI与出口贸易影响程度进行实证研究,将我国各省市根据区域划分为东、中、西三个横截面,利用2001至2009年九年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集中对我国FDI与出口间关系,东、中、西三地区FDI与出口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比较不同区域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4.
    
实现对外经贸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是北京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方向.利用1986-2012年北京市出口需求与消费、投资需求的相关数据,通过VAR模型探讨了出口需求变化与内需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实证模型估算其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北京市出口需求变化影响内需增长,主要表现为出口需求的变化影响居民最终消费需求,出口需求每增加1%,居民最终消费支出水平提高0.029 8%;另外,汇率、对外开放政策对于北京市内需的扩大有积极正向的影响.最后,文章探索了调整出口需求和扩大内需的有效方式,为北京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用江苏省1979~2008年统计数据,对江苏省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均GDP与江苏省宏观税负呈正相关关系;FDI投资占比和出口占比与宏观税负存在负相关关系;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也是影响宏观税收负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职业选择理论,构建了个人层面变量与环境层面变量相结合,即个人机会与需求因子、供给因子、政策因子相结合的创业活动成因模型,并利用中国不同地区2001年至2010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4类变量在不同地区的作用有显著差异。其中,需求因子是创业活动最基本的拉动因素,是创业活动产生的源动力;个人机会和政策因子受制于需求水平,仅分别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对创业活动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供给因子对创业活动并无明显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为政府有的放矢地出台政策、推动创业活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辽宁省1986~2005的统计数据,利用协整理论,对辽宁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出口和进口与经济增长之间都存在着长期的稳定关系,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内,进口和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都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出口明显促进了经济增长,而进口对经济增长影响不很显著.因此辽宁省应继续坚定出口导向的外向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和联合国统计司网站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析方法,对中国茶叶出口额波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市场对茶叶进口需求的不断增加是推动2002年以来中国茶叶出口增长的最主要因素,竞争力下降和出口市场不合理是制约中国茶叶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提高茶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和优化市场结构是促进中国茶叶出口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根据UN COMTRADE数据,分析1992—2015年中国与南亚地区农产品出口贸易总体规模、产品结构和国别结构,并依据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模型)从需求、结构和竞争力三个角度剖析了出口贸易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南亚地区进口需求规模的增加是中国对南亚地区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但其作用强度逐渐减弱;农产品结构变化总体上对中国—南亚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的贡献较小甚至在部分时段阻碍出口增长,近年来出口结构适应性有所提升。竞争力因素对农产品出口有着积极的作用,中国对南亚地区农产品出口的增长正由需求主导转向竞争力主导。  相似文献   

20.
基于UN COMTRADE数据库中的农产品贸易数据,利用CMS模型,分析了需求因素、结构因素和竞争因素对1992—2015年中国与拉美国家双向农产品贸易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农产品出口方面,拉美国家进口需求变化是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最主要因素,中国出口竞争力的显著提升,也带动了中国对拉美国家的农产品出口,而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则不利于出口增加;拉美国家农产品出口方面,拉美国家农产品出口波动主要取决于中国进口需求变动,近年来,拉美国家农产品整体出口竞争力不足,更多依靠特定农产品的竞争优势带动出口增长,而出口产品结构对出口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且多表现为对出口增长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