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该文研究了晚清时期我国西北地区从烟毒输入地到烟毒输出地的变迁和由此引起的西北地方政府对烟毒实施治理的措施和对策 ,并从历史环境、文化心理、人文地理、法学等角度探讨了鸦片在西北地区蔓延及屡禁不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西北地区开发与西北水资源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北地区是西部大开发的一个战略重点。从当前看,人才、资金和基础设施的不足是西北地区面临的突出问题,但从长远看,最大的制约还是水。对于西北地区水资源问题,目前的研究还很不充分,甚至对“西北到底缺不缺水”都存在争论,对于生态环境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的研究,对未来各种发展项目用水的优先顺序的研究,对全西北水资源合理调配的研究,都是远远不够的。笔者认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并在研究基础上形成科学的、为社会广泛认可的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长远规划,意义重大。这项工作应当走在西部大开发全面实施的…  相似文献   

3.
21世纪西北地区经济开发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西北地区是经济相对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的多民族地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在全面分析西北地区经济开发的相对优势及其限制性因素的基础上,提出21世纪西北经济开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西北地区石油天然气和化学工业发展较快;有色、稀有金属为重点的冶金工业基础雄厚;电子信息及机电一体化制造业发展势头较好;电力能源工业具有优势;纺织食品医药工业原料充沛,但工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型产业结构加剧,区域生态环境恶化。为使西北经济迅速发展,有必要对西北工业发展现状及其结构特征进行梳理归纳。  相似文献   

5.
古代西北屯田开发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西北开发主要是农业开发 ,而农业开发的主要方式是屯田开发。本文就古代西北屯田开发思想、屯田开发特点作简要论述。屯田开发促进了西北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巩固了西北边防 ,也推动了西北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 ,同时也造成西北生态环境一定程度的恶化。到古代晚期 ,这种主要靠投入劳动力和扩大土地开垦面积的农业开发方式已显简单、落后。  相似文献   

6.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基本思路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及其严重退化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生态环境建设十分迫切。建设和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五种基本思路是 :应用熵理论的生态环境建设思路 ;生物哲学的生态环境建设思路 ;物质投入的生态环境建设思路 ;应用先进技术的生态环境建设思路 ;社会进步和持续经济增长的生态环境建设思路。这些基本思路是研究和探讨西北地区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与核心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西北地区在利用第二亚欧大陆桥实现向西开放的战略中,不仅应设立西北经济协作区,着力对西北地区的主要区域政策进行协调和统一,而且还需要中央从政策上给予扶持。  相似文献   

8.
世界落后地区开发实践表明,法律制度提供了经济发展和生态重建的保证。多年来,生态环境法制建设有力地促进了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和重建,使生态环境趋于稳定。但生态环境脆弱的状态依然没有改变,呈现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趋势。通过考察表明,现行相关法律制度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明显不足,进行法律制度创新是我们的必然选择。而相关法律制度创新的主要方面是注重运用经济手段,改变“法律靠市场、环境靠政府”的生态环境治理原则,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转化政府的行政强制性治理模式;完善环境侵权的民事责任,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和加强执法监督。  相似文献   

9.
同盟会在西北地区的活动,是近代以来国人对西北关注一再提升的一个力证。同盟会积极在西北建立和发展组织,活动于西北地区的外省籍志士注重与当地志士相互接纳,注意联系影响下层民众,还注意在少数民族中的宣传工作,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在西北地区得到了传播。在同盟会志士的努力下,武昌起义在西北各省得到了广泛响应,陕西、甘肃、新疆的革命党人先后发动起义。这些活动是全国辛亥革命运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近代以来引起西北地区第一次大的社会变革的政治事件。  相似文献   

10.
黔西北地区在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之下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一套文化。自明代以来,黔西北地区开始由边缘化向内地化转变,中央权力的渗透和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开始日益冲击着黔西北传统农业的根基,使黔西北农业兼畜牧型生态模式逐渐转化为农业为主体的生态模式,大批的荒地被开垦,森林植被和草场资源得到最大极限的利用,这给黔西北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与之相应的是,原有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因此而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11.
社会契约缺失下网络环境存在理性认知失真、文明失序、信息传播泛滥、安全缺乏保障、网络综合症多发等问题。网络生态环境具备社会契约的总体性、规则性、秩序性、公共性等特征,因此,用社会契约思想重构网络生态环境可以深化对网络生态环境的理性认知,提升网络生态环境的文明程度,治理信息泛滥,规范网络安全,医治网络综合症等。  相似文献   

12.
西北农村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与生态移民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与生态环境问题密切相关,对大量数据、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农村地区人口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已经十分严重,生态移民是最重要的缓解人口压力的途径。目前生态移民实践相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还必须进一步加大生态移民的力度,拓宽生态移民的安置途径,把生态移民与农村城镇化发展结合起来,才能最终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移民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考察西北少数民族诸多民俗文化的基础上,从中透视隐含着人们关于生态环境、资源等方面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并对民俗文化的生态应用价值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文明起源时期,冀西北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宜畜牧、狩猎和农业耕作,这为黄帝族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这里现存着大量有关黄帝的考古遗迹和传说,诸多文献也记载了黄帝在这里与炎帝、蚩尤的阪泉之战、涿鹿之战。后来,兴盛强大的黄帝族从冀西北逐渐扩散到黄河中下游地区,受封于蓟,立唐称国,在晋为狄,凤鸣歧山,最终黄帝成为我们炎黄子孙的人文始祖。  相似文献   

15.
西北民族地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新疆4省区,是我国自然生态极端脆弱的地区,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文章将采用统计方法,分析西北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和消费模式的变化与现状,然后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生态环境和消费模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转变消费模式改善生态环境的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一个民族的生存环境是特定的,为了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每个民族都具备其特有的传统生计方式。都安布努瑶族长期生息在高度石漠化的喀斯特山区,该地区土体浅薄、土壤保水性不足,对植物种类成分选择性强。面对其脆弱的生态系统,布努瑶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了一套适应于当地生存环境的传统生态智慧和技术技能,从而使本民族得以发展延续,并凭借这样的生态智慧和技术技能有效地控制了石漠化灾变,化解了生存环境中的结构性缺陷,使得看似极不有利于人类生存的环境也能成为可以利用和改造的家园。这一事实足以表明,布努瑶族能够将世人视为“土地癌症”的灾变实施有效地救治。  相似文献   

17.
民勤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是我国干旱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缩影,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与统一化的政策与管理方式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是改进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将节水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先进生产方式及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结合在一起,通过建设生态功能特区的方式对该地区采取特殊政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长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使得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如何预防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作为应对环境污染问题措施之一的环境责任保险,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道德风险问题.通过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内部预防措施与外部预防措施两大思路以期能够最大化的控制与避免在环境责任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充分发挥环境责任保险的效用,有效地遏制环境污染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