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文静  刘振侠 《职业》2022,(1):52-54
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是壮大技能人才队伍、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在实施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创新培训手段、强化培训措施,帮助行业企业针对性解决典型岗位特色化技能人才培养难题,为行业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2.
严羽爽  张建红 《职业》2024,(3):62-64
为适应技能人才向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转变,技工院校的教育模式向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根据调研杭州酒店岗位招聘,以及与相关院校、企业、行业负责人等进行对话,了解酒店岗位需求信息、行业发展趋势、专业学制设置、专业技能要求、学生培养目标等内容,明确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教育过程、管理和评估制度、教学方式。提出可以从打造一体化教师队伍、完善实训实习措施等方面确保该模式实施。  相似文献   

3.
范震宇 《职业》2014,(36):79-80
以行业的职业岗位能力为基础,构建与行业职业岗位要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强化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研究、开发与行业岗位能力无缝对接的课程体系是目前课程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蒙俊健  刘名东 《职业》2012,(3):134-135
近年来,随着我国制冷空调行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技能型的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也对从业人员的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中职制冷与空调专业的毕业生尽快适应行业的发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马玉敏 《职业》2017,(27):20-21
一、我国建筑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和需求分析 1.技能人才队伍素质和质量有待提高 受历史背景和客观因素的影响,相比相对发达国家的企业而言,我国建筑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施工方法和施工手段比较落后,产业规模的集群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建筑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数量虽多,但技能单一;学历结构和职业技能层次结构偏低,一线的技能人才中级工及以下技能层次占比较大.主要原因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年龄稍大、经验丰富的优秀技能人才由于企业发展和个人发展需要,基本转型或转岗进入技术和管理岗位;二是部分技能岗位对于员工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年龄偏大的技能员工难以承受岗位工作强度而转岗,没有合适岗位的人员处于待岗状态;三是企业在改制发展的过程中,更多采用劳务派遣的方式和业务分包的方式来满足技能用工需求,导致企业自身所需要的合格技能人才储备不足.  相似文献   

6.
王秋凤 《职业》2012,(23):91-92
一、课程的开发与调研1.调研论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设计,首先要进行企业调研,根据就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当前的职业教育强调"就业导向","就业导向"的主题思想是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与岗位标准零差距对接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因此,电气控制与PLC原理及应用教学课程必须反映相关行业(企业)的需求,反映企业生产管理方式的变化以及学生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7.
骆潇 《职业》2012,(20):4
2012年6月21日上午,全国企业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启动仪式在青岛港集团码头隆重举行,这标志着旨在进一步加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技能人才成长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8.
张开友 《职业》2012,(15):103-104
一、坚持以企业实际岗位能力为培养目标 企业实际岗位能力,就是劳动者胜任企业实际工作岗位所具有的能力,它包括实际岗位上的操作技能、与这一岗位技能相对应的专业基本知识以及劳动者所具备的职业道德、劳动纪律、法律意识等方面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9.
专业核心课程对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世赛标准、行业企业操作标准的“三对接”要求,是对相关文件提出的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育人模式的解释,符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提出的要推动对接世界技能大赛标准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工作的具体化要求,是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的标志性特点,是世界技能大赛成果转化的重要形式。通信网络系统安装与维护的“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模式是指一体化课程对接《智能楼宇管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世界技能大赛信息网络布线项目竞赛标准,以及符合通信网络系统维护岗位相关的国家技术标准、行业标准、企业岗位能力要求。  相似文献   

10.
钱卫钢 《职业》2014,(14):20-21
为了适应现代企业对技能人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笔者学院积极推进以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为核心内容的"岗位实景、四阶递进"技能养成模式改革,以期探索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岗位核心技能。  相似文献   

11.
一、加强校企合作的必要性,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传统职业教育偏重于校内的技能培养,职业素质的培养是一大缺陷,学生不知所学技能的用途,毕业后无法将所学技能应用到企业岗位当中,无法尽快适用企业要求。因此,单凭学校自身校内技能训练条件是培养不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行校企合作的岗位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应是对社会高技能职业、企业高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群、岗位群所需的技能、知识与态度的一种科学编码,应是一种以突出行业特色、以企业高技能职_业需求为导向的建立在职业、能力分析基础上的教育、教学载体.  相似文献   

13.
张春阳 《职业》2013,(36):37-38
当节能减排成为社会共识后,太阳能作为最重要的新能源之一,越来越被重视,从而促成了职业学校中该专业教学的迅猛发展。本文在当前职业教学新课改理念指导下,通过相关的企业和市场调研,分析太阳能企业、行业岗位所必需的核心技能,以便能更好地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唐玲玲 《职业》2017,(31):94-95
本文介绍了将《化工单元学习工作页》运用于教学实践,围绕企业岗位技能需求,采用单元项目引领学习任务和活动,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岗位能力无缝接轨奠定基础,提高了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训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具有先进性和规范性的校企合作模式,是校内实训课题和基本训练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校内实训基地虽然可以按照车间式布局,部分模拟工厂式生产,但主要以基础性、规范性、通用性技能培训为主,需要将岗位能力分解为一个个实训项目或实训单元,对学生进行岗位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校企合作,能够在校内完成模拟企业的综合性技能训练.校外顶岗实习是校内实训的延伸和提升,是全面提高岗位综合素质的平台,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主要是掌握岗位技能、了解岗位的社会属性,提高工作实战技能.高职学生在到企业顶岗实习前,在校内就应熟练掌握所学专业的关键技能,在"仿真"的职业氛围条件下训练其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6.
王月智 《职业》2014,(17):30-31
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给技师学院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探索一条适应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考核评价方法,以适应现代企业时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是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本文试图探索适合现代职业教育和学生发展的“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企业”之间的全方位、多元化的综合评价模式和方法,使所培养的高技能人才适应行业发展和岗位需求,达到“高素质、强技能、实用性、复合型”要求。  相似文献   

17.
王琳忠  林胜福 《职业》2012,(35):57-59
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笔者所在学校组织教师对广西计算机学会、广西主要城市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类企业进行了人才需求调研,目的在于了解计算机行业发展现状和相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明确专业服务方向;分析企业对岗位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为确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规划,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企业的飞速发展,互联网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实务操作与其他行业相比更具独到之处.互联网企业的组织架构、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责将随着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及商业运作模式经常性地调整而频繁地调整.与传统行业较为固定的组织形式不同,互联网企业必须建立相对柔性、灵活的组织,包括部门及岗位设置、职责等.  相似文献   

19.
李必峰 《职业》2008,(4):32-33
随着互联网企业的飞速发展,互联网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实务操作与其他行业相比更具独到之处。互联网企业的组织架构、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责将随着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及商业运作模式经常性地调整而频繁地调整。与传统行业较为固定的组织形式不同,互联网企业必须建立相对柔性、灵活的组织,包括部门及岗位设置、职责等。  相似文献   

20.
李宜勇 《职业》2022,(4):76-78
随着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商行业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传统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电商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本文紧跟当前电商行业发展趋势,基于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发展新思路,结合电商专业现状、电商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和职业素养要求,分析项目课程实施的必要性,提出将电商项目工作融入具体课程中,通过项目课程的形式对电商课程内容、组织形式、评价方式进行实践和验证,以培养符合产教融合需求的高素质电商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