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北宋词人周邦彦的平生事迹,《宋史》本传所记甚略。他是否曾至长安,本传亦失载。但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有云:“先生游踪或至关中,故有《西河》(长安道)一阕。惟此词真伪尚不可定,又无他词足证。至《苏幕遮》词所云:‘家在吴门,久作长安旅’。则以汴都为长安也。”今按:周邦彦至长安  相似文献   

2.
清真词风格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清真词者颇多,除南宋张炎、清代刘熙载等数人外,几乎历代词论家都对其词倍加赞赏,甚至被陈廷焯、王国维誉为词中老杜,千载一人。建国后,由于某种偏见和历史的原因,清真词倍受指责,这是不公正的。今天,对清真词重加审视,我们会发现陈延焯、王国维之誉是有一定道理的。周邦彦身处北宋之末,博采前辈之长而济之以才,自为一宗,又流风可仰,影响南  相似文献   

3.
周邦彦是北宋后期著名的词人,在词史上有崇高的地位。最早对其词给予恰当评价的是宋人王灼。他评论周邦彦时总是联系到另一位北宋后期词人贺铸,认为:“大抵二公卓然自立,不肯浪下笔,予故谓‘意新语工,用心甚苦’。”在王灼看来,这两位词人的创作态度是谨严的,而且都能“各尽其才,自成一家”。他又说:“前辈云:‘《离骚》寂寞千载后,《戚氏》凄凉一曲终’。《戚氏》柳(永)所作也。柳何敢知。世问有《离骚》,惟贺方回、周美成时时得之。贺《六州歌头》、《望湘人》、《吴音子》诸曲,周《大酺》、《兰陵王》诸曲,最奇崛。”(《碧鸡漫志》卷二)有学者据此以为贺铸与周邦彦词多寄托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人间词话》首倡以“境界”论词之说。云:“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境界”实为王国维文学思想体系中之重要艺术概念,为王国维文学批评理论之核心。在“境界”这一艺术概念之下,  相似文献   

5.
在王国维看来,批评词的标准就是意境的有无,关键就是具备深厚的情和真实的景,这样的词才是有意境的作品,这都是对传统意境理论的继承;除了对意境中情与景的介绍,王国维还发展了意境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意与境浑”、“以意胜”和“以境胜”这三种意境类型。此外,他还提出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在王国维那里,意境可以作为其境界理论的一个层面,专门用以描述词的艺术特质,为其境界理论服务。  相似文献   

6.
孙克强 《中州学刊》2008,(1):223-225
清代常州词派的周济在分析北宋周邦彦词时用了"钩勒"一词.如何理解"钩勒",在词学史上众说纷纭.钩勒本是画论范畴.本文从考察画论入手,结合周邦彦词的特点,认为周济所说"钩勒"是指清真词中显现词旨的语句,"钩勒"的运用使清真词更加浑厚.  相似文献   

7.
况周颐《蕙风词话》曰:“五代词人……其铮铮皎皎者,如李重光之性灵,韦端已之风度,冯正中之堂庑,岂操觚之士能方其一万。“所谓“性灵”即王国维《人间词话》所云:“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真性情,可说为李煜其人、其词之一显著特色。故有人认为,李煜词只“体现了一种真的倾向”,“并不在于它表现一种善的内容”。(王河:《谈李煜及其词》,见《江西社会科学》1982.5)李煜词之魅力仅仅是由于赤裸裸的,毫无假借的直率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如此,李煜之“真”所包含的特定内容,在亡国前无非“耽溺于享乐”,亡国后无非“耽  相似文献   

8.
<正>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悲剧作品。如王国维所说:乃“彻头彻尾之悲剧也”,“悲剧中之悲剧也”!①显然,《红楼梦》的艺术魅力,正是从它那感人的悲剧结构中产生的。因此,站在现实主义美学立场上,从悲剧角度探求《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价值,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梦窗词艺术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宋词和唐诗一样,其后期创作确是盛极难继,此时的词人为能写出传世之作,就着力在艺术上创新,以造成自己作品独特的面貌。吴文英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个。对吴文英的评价,历来分歧很大。与他同时的尹焕说:“求词于吾宋,前有清真,后有梦窗,此非焕之言,天下之公害也”(《花庵词选》引)。宋末的张炎则说:“梦窗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段”(《词源》)。后人或褒或贬,各有其论。以作品数量论,宋代著名词人中,梦窗词仅次于稼轩词,吴、辛的生活时期相去不远,但二人经历不同,词风迥异。辛弃疾有兼济恢复之志,出将入相之才,吴文英奔走权门,终生布衣,前者是“大声镗鎝,小声铿?”(刘克在《后村诗话》)的钟鼓,后者却象“病翼惊秋,枯形阅世”(王沂孙》齐天乐》)的秋蝉。因此,由人品、气格看,吴文英当然不得入大词人之列。但因其突出的艺术特色,仍使之不失为独具风格的重要词人。  相似文献   

10.
“天才说”:从王国维到叔本华夏中义“天才说”是王国维的“审美一艺术主体”论。王氏眼中的“天才”实有双重身份。首先,“天才”是审美力与艺术造型技能的人格表征,即只有“天才”才具备审美力与艺术技能。因为在他看来芸芸众生皆被人生欲念之不足而引起的苦痛所压倒...  相似文献   

11.
论辛词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数次提到辛弃疾词之境界,或说“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或说稼轩某词“语语有境界”。然而,辛词境界的本质内涵是什么?它是通过怎样的艺术操作而呈现的?怎样以“成高格”、“有名句”的境界,对辛词作出总体的美学评价?本文将就这三个问题说些研读辛词的心得。“雄深雅健”的感情境界综观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他首先是作为一位英勇的爱国主义战将,然后才成为一位杰出的词家,他渴望战斗的激情,他的悲愤、他的忧伤,不能在“武器的批判”中得到宣泄,于是转化为“批判的武器”,为此而找到了“词”这个载体。自  相似文献   

12.
杜丽萍 《兰州学刊》2012,(1):160-165
南宋词人推尊周邦彦的方式之一就是"和清真词",方千里、杨泽民、陈允平遍和清真全集更是词史上独一无二的现象。三人的和词格律上恪遵原词,内容上和意为主,特色上各有千秋。在周词经典地位的生成过程中,"和清真词"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东汉的班固曾指责屈原“露才扬己”(《离骚序》),北齐的颜之推也曾批评屈原的“显暴君过”是“多陷轻薄”(《颜氏家训·文章篇》)。此二人系历史上最有名的攻击屈原的人物。他们的贬抑祖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主张,当然不会得到历代进步文论家的赞同。郭老在批评杜诗时,认为杜甫也是“抑屈扬宋”的,并说杜对屈的评价是“继承了班固、颜之推等人的传统的。”(《李白与杜甫》)杜甫是不是“抑屈”呢?综观少陵诗,我们不同意郭老的观点,理由如次:一,杜甫赞扬屈原的人品,同情屈原的遭遇。如《最能行》之结尾二句:“若道士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称屈原为“英俊之才”是颇高的赞许。在《天末怀李白》末,杜甫写道:“应共冤魂语,投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杜甫研究会于9月18日至21日在成都杜甫草堂举行了第六届年会。会议从杜甫生平、游踪、政治态度、哲学思想、精神人格、杜甫诗歌的审美特征和艺术追求以及关于杜甫集子的整理、版本考辨、诗歌系年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一)对杜甫作品的审美特征与艺术造诣的研究 有0的学者认为,杜甫诗的意象涵盖极有特色,宏大绝丽,概括性意象使用得很成功,其表现是多采用“天地”“江汉”“百年”“江湖”“乾坤”之类“大”的意象,形成一种特殊的意境;即使常见的情景,诗人也善于赋与其“壮阔之象”与“宏大之情”,如《倦夜》  相似文献   

15.
《人间词》是王国维写的词作总称,他填词以抒怀自遣,勤于索句,其《浣溪沙》(月底栖鸦)下片云:“为制新词髭尽断,偶听悲剧泪无端,可怜衣带为谁宽?”表达了自己创作中的苦辛。王国维词集何以命名为《人间》呢?有一根明显的线索,就是在甲、乙两稿词中,“人间”之句屡见。如:写景,“人间夜色尚苍茫”;述怀,“人间总被思量误”;抒情,“人间只有相思兮”“人间第一耽别离”。尤多对“人间”思考,“人间总是堪疑处”,或“最是人间留不住”,或“人间孤愤最难平”,等等。综  相似文献   

16.
一曲心灵剖白的歌——评白朴词《天籁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朴是元曲大家。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杂剧与散曲作家,而且也是一位著名词人,是元代词坛的代表作家。然而近七百年来,人们关注最多的是他的杂剧与散曲,而对他的词作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近代学者王国维甚或认为白朴“所作《天籁集》,粗浅之甚,不足为稼轩奴隶”(《人间词话》)。辛弃疾词工意境,而王国维论词又唯重“意境”二字,故其推重稼轩。白朴词篇篇“皆自肺腑流出”,率意而为,真实自然,可谓是“我手写我心”,因而同样具有独特的价值。王国维贬低白朴词作,未免失之偏颇。这里,让我们追寻白朴的心理轨迹,欣赏一支坦诚真率的心灵之歌!  相似文献   

17.
杜诗的魅力不仅取决于广阔的题材、丰厚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所形成的现实主义精神,也取决于他所取得的炉火纯青的艺术成就。杜诗的艺术成就与风格是多方面的,但就其最主要的艺术成就与风格而言,杜甫与李白一样,都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后世难以企及的诗歌美学风格。杜甫在《进〈雕赋〉表》中说:“臣之述作,虽不能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虽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之徒,庶可企及也。”“沉郁顿挫”是杜甫对自己作品的评价,也成为杜诗风格特色的不易之论。本文试图从诗歌美学的角度对杜诗这一风格特色作一番具体的描述,以期得到一点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境界说对古典诗学的总结及其与兴的关联刘怀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虽为论词专书,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兼论诗、词的,故论者大多承认他所标举的“境界”说对传统的“境界”说或意境说作了系统的总结和进一步的发展、完善。由于王氏“境界”说在理论体系和某些术语的使...  相似文献   

19.
范晖 《中州学刊》2004,(5):106-108
周邦彦的恋情词在清真词中所占比例较大,在艺术上有低回沉郁、哀婉清绝的鲜明特色,因而被誉为"词中老杜";但周词往往借抒发相思、描写羁旅的凄清来寄托思致,不仅缺少杜甫诗中所具有的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度和广度,而且缺少杜诗博大精深的境界.因此,总体上看,周词难与杜诗匹敌.  相似文献   

20.
彭建楠 《江海学刊》2022,(2):238-245
胡适与王国维词学之合主要基于在历史维度中的一致性。两人考证“词的起原”虽分持中唐说与盛唐说,但都以之为进入词学批评的前提。赵万里延王国维辑唐五代词之例辑宋金元词,胡适表彰其注出处、存异文的实证方法,也可证与王国维的契合。但胡适与王国维治词存在根本分歧:胡适在历史维度动观词境从浅显局促到充实广阔再到衰落的过程,提炼文学嬗变规律;王国维臻于艺术维度,专注静观词境,揭出词人观我观物的深微,及对精神生命乃至宇宙人生问题独特深彻的感受。动观的批评范式在近代成为主流,但静观的批评范式能唤起对文学史生命感的省思,指向古代文学研究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