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中国国情出发思考中国宪政实现的路径所得出的结论是:公民基本权利诉讼应当成为当代中国宪政实现的基本战略和策略。这一结论的理论依据是,公民基本权利诉讼是中国特色宪政、中国宪法作用空间、中国宪法实施方式三者的契合点。将公民基本权利诉讼作为宪政实现的基本战略和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而推行这一战略策略也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实施宪政的核心问题是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利的制衡  相似文献   

3.
论紧急状态下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与保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在紧急状态下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是现代宪法学理论中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按照基本权利保护性质与国家利益的价值,当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可以对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进行限制,但任何形式的限制都应在合理的限度内进行,在客观上保持个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宪政与权力>是周永坤教授研究宪政下权力配置与规范的新著.该书致力于中国宪政逻辑的转换和公法的现代性转型,在论述了宪政与权力的一般问题之后,着力于研究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间相互牵制,适度渗透的合理关系.论著将思考的重点集中在对具体权力的规范和宪政社会权力的具体配置与运作上,它是作者对中国宪政实践同题的反思和对权力理论深入探索的结晶.  相似文献   

5.
传统宪政理念强调国家与公民关系相对立的一面,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立国家与公民相互促进、统一和谐的理想状态成为现代宪政理念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宪政视角下政府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政包括民主、法治和人权三要素,三者是一体两翼的关系,民主与法治均指向于共同的价值目标——人权保障,只是发挥功能的角度不同而已,而政府则是宪政国家得以实现的重要支柱和主要标志。国家应致力于实现法治型政府重在守法,政府守法是法治的应有之义,其根源在于主权在民,政府守法需摒弃权力本位思想;实现管理型政府重在民主,民主化管理有利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正当行使、防止政府公务人员的专横武断、提高政府机关的权威;实现有效型政府重在人权保障,有效型政府的建立依赖于正当程序听证权利适用范围的扩展、司法审查适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行政程序参与范围的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7.
王青林 《求是学刊》2005,32(1):83-87
宪政在其自身建设的同时也践行着它的反腐败功能。其中 ,宪政民主创建反腐之公开环境 ,人权诠释反腐法理 ,法治给予反腐行为最终保障力量 ,权力制约和权力监督提供反腐前提。宪政的这些内容相互配合 ,构成反腐败的统一实践体系 ,为锻造公正国家和廉洁政府 ,进而为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宪政作为人类制度文明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之后的产物,并随着人类历史的进展而逐渐发展。随着历史的演进,宪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有着不同的关注点和面貌特征,甚至我们今天熟知的宪政限制政府权力的特征也仅仅是宪政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关注点,将西方宪政简单地等同于限政不符合西方宪政发展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的民主契约法律观及其宪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作家在唯物史观基础上深刻阐发了国家服从于社会、权力服从于权利的民主契约法律观。弘扬这种民主契约法律精神,可以消除国家权力的神圣性和贤能性,实现多元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制约平衡,也可强化宪法的至上性和权威性,确立宪法和法律的民主、自由价值取向,因此,对推进中国民主宪政和法治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影响五四宪法公民基本权利规定的因素包括人民革命胜利、制定宪法时国家的经济基础、毛泽东的政治哲学思想及既有的国内外宪法典及宪法性文件等.这些因素交互作用,形成了五四宪法中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宪政体制与权力的边界——贡斯当的自由主义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法国近代自由主义的代表性人物 ,贡斯当一直在思考如何能从体制上确立起维护人民权利的政治制度 ,确保人民的自由。在对历史与现实的不断反思中 ,贡斯当坚信 ,任何政治权力都必须受到限制 ,阻止其肆意的扩张 ,只有当我们在体制上确立起宪政制度 ,划定出权力的边界 ,并得到切实的保障之后 ,我们才能享有权利 ,获得自由  相似文献   

12.
陶庆 《求是学刊》2007,34(5):78-83
宪法财产权是指公民创造的全部财产不受任何侵犯的自然法权,它由公法上的纳税人权利与民法上的私有财产权两个部分组成。依照与国家之间在先的契约原则,公民须向国家交纳自己创造的一部分财产作为国家赋税,并由此成为纳税人;宪法赋予国家与公民之间对于公民创造的全部财产的分割程序与原则,公民由此享有对国家赋税征收列支等经济政治社会诸事务的广泛参与权,这种由公民财产分割程序与原则延伸出来的政治参与权就是纳税人权利。保障宪法财产权基础上的纳税人权利,是宪政治理逻辑与历史的双重起点。  相似文献   

13.
外国宪法事例中的健康权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以后健康权被宣布为基本人权并写进许多国家的宪法,近30年来在国际上已经出现了较多的健康权宪法事例.根据不同的标准,外国宪法中的健康权条款及保障健康权的宪法事例大致可以分为五类,其中有些途径和方法具有开创性.健康权能否最终得到保障和怎么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态度和意愿.在法院倾向于提供保障时,印使宪法上的健康权条款缺乏直接可诉性,法院仍然有多种推理与解释的技巧和方法可以运用.  相似文献   

14.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政府必须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体现公平公正原则的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即在基本的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应尽可能地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需要,使人们在分享公共服务中有同样的权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宪法基础是人权保障和法治原则,其宪法价值在于,它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大举措,是促进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的有效路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齐海丽 《创新》2012,6(1):41-44,109,126,127
服务型政府是"公民本位型"的民主政府。一方面服务基调的奠定为公民参与服务型政府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另一方面公民参与服务型政府构建也具有提高制度供给能力,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推动公共服务民营化的现实价值。为此,要从参与氛围、组织载体、制度渠道、参与形式、公民素质等五方面来强化公民参与能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6.
朱应平 《求是学刊》2008,35(2):83-88
默示的宪法性迁徙自由是由宪法适用机关从宪法中引申出的默示性权利.默示性迁徙自由的法理基础在于它可以弥补成文宪法权利的不足,也是因为迁徙自由非常重要,即使没有明示性写入宪法中也需要把它从宪法中推导出来.中国目前存在多种限制或阻止迁徙自由的情况,为了清除一些错误的认识障碍,有必要从宪法中引申出默示性迁徙自由,且宪法中有多项内容也足以引申出迁徙自由.  相似文献   

17.
李秀鹏 《求是学刊》2016,(2):99-106
宪法发展的历史表明,人权可能在民主的名义下遭受到严重的侵害,多数决定的民主原则本身就隐含着对少数人权利的现实危害可能性。为了使社会的每个成员都能切实享受到基本权利带来的利益,不仅要保护绝大多数人的基本权利,也要保护少数人的基本权利。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践行宪法宽容的精神。现代宪法所体现的宽容精神是少数人权利保障的伦理基础,宪法文本的规定是少数人权利保障的法制前提,而少数人权利保障则是法治国家实现宽容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宪政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公民政治。迄今人类社会经历并继续存在三种主要的政治形态:臣民政治、人民政治和公民(市民)政治,但发展趋势是公民政治。哪个民族、哪个国家率先实现了向公民政治的转变,它就可能率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价值。作为以人为本的公民政治,它所蕴涵的民主和法治精神既需要宪政作保障,也是宪政生成、发展和成熟所不可或缺的基础。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宪政,就必须吸收和借鉴古今公民政治的文明成果,逐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政治。  相似文献   

19.
从政府职能看中国政府适度规模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 《学术交流》2008,(1):40-43
政府规模包括内在规模和外在规模.政府的内在规模是指政府职能和行政权力的范围及权限,即职能规模和权力规模.政府的外在规模是指政府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的数量、结构以及行政成本消耗的数量,即机构规模,人员规模和费用规模.当代中国政府适度规模的构建,既不是"大政府"也不是"小政府",而是"与政府内在职能规模相匹配"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因而,当代中国政府适度规模的构建,既不是一味地精简机构,缩减人员,也不是实现政府规模的增量性扩张,而是以政府的内在职能规模为依据,以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为取向,对政府规模进行结构性调整,打破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基层政府机构设置"职责同构"的特点,解决条块分割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障权是一项独立的公民基本权利。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大部分是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因素使得我国对社会保障权的保护严重不足。社会保障各项具体制度都是依据法律而设定的,而各项法律的制定又是由宪法所引导的,可见,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对社会保障制度作出规定,并将社会保障权规定为公民的基本权利,这样宪法在对社会保障权的保护中能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