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也是我国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哈贝马斯从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危机入手,分析、探究了当代社会现代化病症及根源,提出要化解现代社会的危机,实现社会和谐,根本出路在于"重建交往理性"。哈贝马斯的"重建交往理性"思想对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批判是马克思主义的主题。哲学意义上的"现代性"是指启蒙运动所塑造的理性、科学、自由、权利等意识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世俗基础是现代化进程中建构起来的市场经济、工业化、都市化、民主政治、法治社会等现代社会体系和社会模式。作为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哲学意义上的"现代性"具有双重功用:一重是作为现代社会的反映,是现代社会的时代本质、精神表征,是现代社会的思想基础;一重是作为反思"现代性问题"的现代性批判,是对现代价值观念的批判和对现代性问题的反省。从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维度出发,现代性的本质是资本现代性,资本主导的现代化"祛魅"进程是现代性价值观念的动力来源,同时,也是导致现代性危机和现代性问题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3.
哲学与其时代有着密切的联系 ,要了解现代西方哲学 ,必须了解现代与现代性。现代西方哲学是现代性危机的产物 ,现代西方哲学家把这种危机理解为精神危机或文化危机 ,这种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工作方向 ,使现代西方哲学在很大程度上实际表现为文化批判和理性批判。现代西方哲学是对近代西方哲学困境的一个回应和克服。它的内在精神与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后果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4.
西方传统道德立足于宗教信仰基础之上,但自进入现代社会,现代性对传统宗教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信仰在理性知识膨胀的挤压下不断萎缩,道德的宗教信仰基础被消解,代之以理性。然而,理性并不能填补现代社会的信仰真空,这导致现代社会不仅面临严重的"存在"危机,而且面临着空前的精神危机。为此,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以超越现代和激进后现代的眼光,从人与人、人与世界的整体关系入手,重立信仰价值,表现出宗教反弹倾向,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道德的宗教信仰基础回归。  相似文献   

5.
启蒙与救亡的二重协奏——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文化语境的不同和中国社会的具体状况造就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独特的身份特征和文化内涵,他们既汲取西方文化的营养,又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随着公共空间的建立,在救亡图存的危机意识中,他们借助理性的力量,以独立思考的姿态和与社会不妥协的批判精神,展开对民族、文化和国民性的批判。他们是中华民族特具的生存处境、生活方式及其生存价值和西方现代理性密切交织所孕育出的独特的文化范型。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批判与超越的尝试--评胡国亨对西方文化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国亨认为 ,当今人类面临的生存困境 ,主要是由西方智性文化及其衍生的现代化造成的。通过对西方文化的批判及对孔子思想的重新诠释 ,胡国亨提出了“大孔子学说”,藉以纾缓人类的生存危机。本文认为 ,胡国亨对西方文化的跨学科、多视角批判是理性而深刻的 ,对我们全面认识与评价西方文化及现代化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 ,作为一种超越现代性困境的设想 ,“大孔子学说”却陷入了以纯意向为出发点的乌托邦之中。  相似文献   

7.
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包括文化心理批判、技术理性批判和大众文化批判三个维度。文化心理批判维度主要是在坚持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原理的基础上,援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极权人格、法西斯主义兴起的文化心理根源展开分析,探索了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中介机制;技术理性批判维度主要揭示了启蒙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本质与缺陷,探讨了科学技术在当代西方社会异化使用的哲学世界观基础与现实根源,强调科学技术已经沦为一种控制和支配人的意识形态工具;大众文化批判维度主要揭示了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基础的“文化工业”和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不仅揭示了当代西方社会统治方式的变化,而且反驳了资产阶级学者所宣称的西方社会是一个物质丰裕、无矛盾的理想社会的观点,认为当代西方社会基本矛盾依然存在,不过其危机的表现形式已经从古典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危机或者转化为社会发展日益总体化和个人自由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或者转化为合法性危机,因而西方社会仍然存在着革命的可能性。革命的前提就是通过对当代西方社会采取“大拒绝”的革命方略,并通过文化意识形态批判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政治意识和革命意识...  相似文献   

8.
随着西方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工具理性扩张,价值理性失落,宗教信仰缺失,人被禁锢于理性的“铁笼”之中,这不可避免地引发了现代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危机。为了探索现代资本主义走出困境的出路,马克斯·韦伯借鉴在资本主义早期曾经作为孕育资本主义精神、催生理性资本主义的重要精神动力——新教伦理的特征,希望重建基督教伦理,从而为现代资本主义的再发展提供新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实现现代化是中国现阶段的奋斗目标。经典现代化理论认为,现代化表现为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社会城市化、文化理性化,发展中国家要想实现现代化就要模仿西方发展模式。对此,依附理论从"中心—外围"的观点出发批判其"西方中心论"倾向,世界体系理论则指出现代化理论单线进化思维的局限,后现代主义则极力瓦解其理性精神。面对上述这些批评,现代化理论进行了相应的修正。回顾和分析这些理论交锋,对于中国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从消解理性、消解人类中心主义、反进化理论等方面对现代化社会进行批判和反思,指出现代社会主体失落、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恶化、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商品拜物教等问题,这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避免西方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失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最新流派之一,它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并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引发了西方生态社会主义运动,在当代西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加拿大的本·阿格尔、威廉·莱易斯、美国的詹姆斯·奥康纳、约翰·B.福斯特、法国的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特点是通过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性质,进而展开对资本主义制度批判、技术理性批判、消费主义文化和价值批判,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产生的必然性和内在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构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提出应当重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的"文化维度"与"自然维度",对于克服过去理解和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技术决定论、经济决定论倾向,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他们的技术理性批判对于我们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科学技术合理性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他们的消费主义文化和价值批判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消费观、幸福观,以及处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世界的普遍交往,建基于现代理性和资本逻辑之上的西方现代性发展成为占据主导权的世界景观,而内隐于西方现代性中的矛盾也日益扩展为全球性问题。面对现代性危机,西方学界展开了多元且异质的现代性批判,虽然有利于揭示出现代性的叙事逻辑,但由于其背离科学的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因此其无法构想出超越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从发展道路、发展战略、世界意义和未来前景等方面实现了对西方现代性的多维超越,为化解西方现代性危机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一现代化是伟大的历史潮流,是近现代中国面临的历史主题。但中国现代化是在社会矛盾丛生、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展开的,因而,有着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实现现代化的前提。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表明:现代化在本质上是封建传统方式的对立物,而且是不断走向世界的历史运动。资本主义现代化一般要经历科学文化革命、市民革命、产业革命这几个阶段,其中科学文化革命和市民革命是产业革命的科学和政治前提。可见,西方资本主  相似文献   

14.
西方发展危机的突出表现有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生态危机、信仰危机等.从理性角度看,其重要的人文启示是要求使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有机结合、相互协调.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宗旨与理性特征体现了鲜明的人文意蕴,在实践中,必将使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具有重大人文特征,以免重蹈西方发展危机的覆辙.  相似文献   

15.
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也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国的法治建设必须充分汲取包括西方制度文化在内的一切优秀资源。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对西方制度文化秉持清醒的反思批判意识,吸收和融通其中优秀的、符合时代要求且与现代意识相适应的制度文化资源,在中国建立起以基本法律价值为基础、贯彻规则主义、体现公民精神的现代政治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现代新儒学的产生不仅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而且有着西方近代文化危机的深刻影响。面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现代性负面效应的批判,现代新儒学表现出了与之有同有异的价值取向。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现代新儒学的这种状况显然是被动适应现代化的。辩证地看待现代新儒学的价值,并经过马克思主义来改造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人的现代化的历史特征包括人的生存能力、生存观念、生存状态三个方面现代化的内容及特征。人的现代化的历史特征是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化而发展变化的。近代意义上的人的现代化是以人类对科学技术理性的崇拜、对自身主体性意识的高扬为其精神内涵的。片面地夸大技术理性的价值是导致现代人文精神总体性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技术理性的限度使人们逐渐转变传统理性观念,开始反思人类自身的价值和意义。这就是现代西方总体性人学的自悟。回顾和总结西方近现代关于人的问题的经验教训,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实践及人的全面完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阿伦特对现代性的反思无疑是非常深刻的,正像西方学术界第一个系统研究阿伦特的学者玛格雷特·卡诺婉所评价,阿伦特的洞见"不同于整个西方哲学的主流并对之形成挑战"。文章从现代性的起源与发展、现代性的危机、现代性危机的根源三方面论述了阿伦特对现代性的批判。阿伦特对现代性的批判,或许是帮助我国克服现代性危机、建立一个生机蓬勃的现代社会的一条"林中路"。  相似文献   

19.
利奥塔认为,当今西方社会由于科学话语霸权的形成,知识的本质、作用和传播方式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出现了知识的合法性危机.利奥塔提出的"知识合法性"理论及其 具有的批判意识和危机意识,揭示了建立合乎理性的交往游戏规则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化的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道德危机,其实质是传统道德范式向现代道德范式转换过程中的断层所导致的道德信念危机。一方面,基于现代主体理性自律的现代道德在中国还缺乏相应的社会根基和文化根基,并受到各种社会不公正现象的扭曲与消解;另一方面,依赖于各种他律形式的传统道德与现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求不相适应,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冲击着现代道德在现代社会中的确立。厘清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危机的实质并分析其社会和文化根源,有助于从根本上认识和应对当前的道德危机,为长期的道德建设奠定基础、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