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沈阳和大连两地705位城市居民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探讨了家庭异质性因素对中国城市居民能源使用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是否有老人、性别、年龄、家庭人口数、家庭类型、家庭收入与城市居民能源使用行为显著相关;老年人在家庭节能方面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家庭收入在城市居民能源使用行为上体现出两极化差异;女性居民和年轻居民的能源使用行为更为合理和低碳。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阐述了使用自行车出行对低碳城市建设尤其是京津冀地区城市治理雾霾的重要意义;基于对586名城市居民调查,运用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对城市居民选择自行车出行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家庭平均月收入、自行车出行的便利性、公交线网密度、低碳城市建设影响日常生活认知等对城市居民选择自行车出行有显著影响.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居民慈善行为的群体差异——以辽宁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借助计算机辅助问卷调查技术对辽宁省787位城市居民的慈善行为及其态度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人口统计学因素对慈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人口统计学各主要因素中,对居民慈善行为影响显著的依次为文化程度、政治面貌和家庭收入,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职业则无显著影响。据此提出促进城市居民慈善行为的建议: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提高经济收入水平,鼓励高收入群体参与慈善活动等。  相似文献   

4.
寿险需求的理论研究揭示寿险需求的根本原因;实证研究主要针对影响寿险需求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合保险学的基本理论和计量经济学的有关原理,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丹东市人身保险市场的数量模型的计算分析,剖析影响丹东乃至本省人身保险业未来发展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生态人格及其对城市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城市居民自主性低碳减排的内在催生因素,从文明演进视角下人格内涵的协同变迁出发,界定了生态文明视域下生态人格的概念。基于890位城市居民样本,运用统计分析手段,进一步探索了生态人格对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生态人格是包括生态理智性、生态宜人性、生态开放性、生态外倾性和生态责任心的五维结构概念;城市居民生态人格整体表现为积极特质,仅有生态理智性接近中立;城市居民实施低碳消费的行为倾向处于中等略偏上的水平,但是公众参与行为的强度远弱于日常使用行为;生态人格五维度与低碳消费行为均显著正相关;生态宜人性和生态责任心是低碳消费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且生态责任心的影响强于生态宜人性。据此,从全面培养城市居民生态宜人性和生态责任心方面出发,提出城市居民生态人格塑造政策和低碳消费行为引导政策。  相似文献   

6.
论点摘编     
城市居民对居住区位的偏好郑思齐、符育明、刘洪玉在《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第1期撰文指出,高收入群体仍偏向于居住在距离市中心偏近的位置。这主要是由于在目前,市中心区域便利的交通条件、完善的市政设施和服务仍然是城市郊区无法替代的,而这些便利性对居民的效用随收入的升高而升高。另外,工作地点对支付意愿梯度的影响也较明显,居民对离工作地点偏近的居住区位支付意愿偏高。居民对居住环境的偏好也反映在支付意愿上,喜欢繁华环境和偏好宁静环境的居民分别对距离城市中心偏近或偏远的居住区位有较高的支付意愿。城市郊区基础设施和市政…  相似文献   

7.
依据计划行为理论设计中国城市居民社区自治行为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通过对1794名居民数据的探索性和验证性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探讨中国城市居民社区自治行为影响因素的合理模型以及各个因素对居民社区自治行为的影响关系和程度。结果表明:计划行为理论基础因子得到了修正;自治态度、自治实际控制感、自治行为、人格倾向、社区社会资本、自治认知、社会经济地位7因素模型为中国城市居民社区自治行为影响因素的合理模型;自治实际控制感、社区社会资本、人格倾向、自治态度、自治认知是正向影响中国城市居民社区自治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提倡生态景观规划、居住区设计人性化的设计潮流中,力求将理论根源与设计实践相结合,探寻正确的生态景观设计之路。阐述了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基本原理,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指导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提出了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和方法,试图通过改善居住区绿地景观结构,提高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方法等,对我省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进行研究,全面了解我省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发展状况,了解我省居民体育消费与全国的差别,分析影响和制约我省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因素,提出提高我省居民体育消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城市居民节能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基于扎根理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 探究影响江苏省城市居民节能行为的深层次因素。通过对深度访谈资料进行扎根分析, 将资料中节能行为的相关内容进行概念化、范畴化和编码处理后, 构建基于江苏省的城市居民节能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模型理论饱和度检验结果表明, 模型的中展现的脉络和关系是饱和的。居民自身的节能意识、行为能力、人口统计特征因素, 对江苏省城市居民节能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包含社会规范、宣传教育和奖惩机制三个维度的情境因素间接地影响江苏省城市居民节能行为。能源信念、节能责任感、节能控制观、对能源问题的敏感度四个维度构成节能意识变量, 行为知识和行为约束两个维度构成行为能力变量——性别、年龄、收入水平、受教育水平和家庭结构五个维度构成人口统计特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食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备受公众关注的问题,食品安全事件引发了消费者对整个食品行业的信任危机,食品安全既是生产出来的,也是监管出来的,食品行业的信任危机也就是对监管体系的信任危机。本文基于江苏省568位城市居民的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城市居民对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信任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城市居民对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信任度总体不高,而且情感信任程度低于认知信任程度;城市居民对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信任度的高低主要是受被调查者个人特征、家庭特征、饮食消费习惯和对蔬菜安全质量监管体系的认知特征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美国人把富人居住区称好区,把穷人居住区称坏区。富人嫌市内噪音大,空气污浊,人多拥挤,因而好区多建在依山傍水、空气清新、环境幽静的郊区。据统计,全美有45%的城市居民住在郊区,使城市逐渐向空心化发展。美国的好区建设者对自然条件的选择和利用颇具匠心。对湖不是填平而是挖深,使其蛙鸣鱼跃、水鸟成群;对高地山丘,不取平面而是依势而建,不拘一格,建筑物也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朝向各异,或在湖边、溪旁,或在山腰,协调错落与自然浑为一体;对森林不是砍伐而是在房子建成后  相似文献   

13.
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收入、购买频率、角色等消费者个体特征和生鲜农产品的安全性、价格、新鲜程度、品种的多少、深加工程度、购物环境、营业时间以及距离购物地点的远近等行为因素都可能影响城市居民对生鲜农产品购买地点的选择,以长沙市的消费者为调查对象,实证研究发现这些影响因素在消费者购买蔬菜、水果和鱼肉禽三类生鲜农产品时选择超市和农贸市场的倾向性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绿色出行对缓解由机动车尾气带来的城市环境污染具有重要影响。引导城市居民形成常态化和主动化的绿色出行行为已成为必须有效解决的重大课题。借鉴扎根理论,对深度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构建城市居民绿色出行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结果显示,出行者属性、出行者心理意识、出行特性、交通工具特性、社会规范、制度技术情境等六大因素构成城市居民绿色出行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运用北京、郑州和昆明三城市的调查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对城市居民安全感的结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居民安全感主要包含4个因子,依次是饮食安全、人身安全、家庭安全和社会安全;(2)城市居民安全感总体水平较高,但饮食安全问题非常突出;(3)年龄、健康状况和社区环境是影响城市居民安全感的重要因素;职业、教育和收入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修订版)作为测试工具,分层抽取沈阳市622名被试作为调查样本,以沈阳市城市居民为例对当前我国城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沈阳市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体验与全国平均水平的表现不太一致;(2)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及婚姻状况均对沈阳市居民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居民生活便利是评价宜居城市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基于兴趣点(Point of Information, POI)数据构建城市居民生活便利指数评价体系,通过居民问卷调查大样本,以居民生活经验为证据,参考德尔菲法确定城市生活便利指数评价指标权重,构建城市居民生活便利指数,对城市居民生活便利度进行测度。并以兰州市城关区各街道居民生活便利度测度为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日常购物设施、餐饮服务设施、医疗设施和交通设施对城市居民生活便利指数影响相对较大,说明基于POI数据构建的城市居民生活便利指数对测度居民生活便利度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提升城市居民公共服务满意度,不仅是提高城市化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民生和增强居民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以河北省实地调研为例,在考察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居民公共服务满意度情况,并实证分析了影响城市居民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因素后,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居民对商业设施、公共交通以及城市信息化的满意度较高,但对就业和创业机会、市场秩序以及经济环境的满意度较低。同时,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条件以及家庭特征是影响城市居民公共服务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要加大对三、四线城市公共服务投资力度,加快交通设施建设,鼓励绿色出行方式,稳定物价水平,扩大市场开放,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9.
以新形势下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背景,运用社会调查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简要阐述西部地区村镇居住区生活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及基本现状,并且从定性及定量两个方面系统论述村镇生活环境优化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多层面提出其相对独立区域内西部村镇小康居住区生活垃圾处理模式,针对提出的模式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同时也对提出的村镇小康居住区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与原先生活垃圾处理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这一处理模式是可行的,希望对今后进一步加快村镇小康居住区的建设提供启示及帮助,促进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供应商选择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供应商选择的风险因素作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供应商选择风险对企业决策行为的影响以及有效的选择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