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张炜炜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9(4):53-57
老舍在小说《四世同堂》中大体描绘了几种家庭婚恋模式,却以不谈“爱情”作为隐性的情感之线解构了文本中“爱情”的存在。通过分析文本,我们可以得出老舍是以“过日子”的民间理想来作为观照民间生活的美学原则,同时也显示出老舍“不谈”爱情的婚恋观的“保守性”,与新文化运动——新文学运动(1915—1923年)反对派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有着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宋锦林 《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1):95-96
作文是人生世相的个性化解读,趣味是这种个性化行为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必须增强作文的理趣,让渊邃的灵魂飞扬;增强作文的情趣,让恳挚的情怀坦白;增强作文的文趣,让独到的语言“放电”。 相似文献
3.
张炜炜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31-35
从原型批评的角度看,鞋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以其特有的性象征意义而占据着引人注目的地位.在老舍的小说中,女性形象的"鞋"与性有着隐喻性的关系,它的深层意义在于老舍利用"鞋"这一特殊意象来刻画他笔下人物的潜意识心理以及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同时显现出作家本人思想深处的男权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4.
张炜炜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25(2):57-61
从原型批评的角度看,鞋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以其特有的性象征意义而占据着引人注目的地位.在老舍的小说中,女性形象的"鞋"与性有着隐喻性的关系,它的深层意义在于老舍利用"鞋"这一特殊意象来刻画他笔下人物的潜意识心理以及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同时显现出作家本人思想深处的男权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5.
曾广灿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26(5):43-48
老舍爱画。他爱看画,爱积藏画,爱交画家朋友,爱看画展,爱发表观画感。从他与绘画有关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不但是画家的知音、诤友,更是一位高水平的绘画鉴赏批评家。老舍的人格和他对绘画的见解事实上影响了一代画人。 相似文献
6.
老舍与北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纪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4):9-13
老舍与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讨论“老舍”与“北京”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忽视二者之间的一个中介性概念——“满族”。老舍与北京并不是一般的北京人与北京城的关系,他跟北京这座城市有一种先天注定的、生死相托的不解情缘。清初满族悉数入关,北京成了旗族长达二百多年的聚居地。老舍这位满族出身的文学家,有着深深的恋京情结,因为他的人文根须和艺术基石,都深埋在这里。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代表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孝”。作为一个深受传统文化浸染的作家 ,老舍小说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思考、反省的同时 ,以“筛子筛金”的态度 ,通过大量人物形象的描绘向读者展示出他们身上所固有的这种传统美德。他们重孝悌 ,讲奉献 ;求仁义 ,守信用 ;崇道德 ,讲气节 ,这种精神是我们民族绵延数千年的文化根源以及复兴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8.
9.
李春英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3):114-117
老舍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他的幽默艺术,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他的作品无论是诗歌、小说、剧本、曲艺,还是杂文,字里行间都透出一股浓浓的幽默气息,闪烁着强烈的幽默光芒。其独特的幽默风格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蕴涵辛酸的幽默;饱含同情的幽默;婉而多讽的幽默。 相似文献
10.
夏宇继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4,(6):44-47
老舍可说是接得上“地气”的“草根儿”作家.其原因除了老舍出身寒门以外,至少还有两个基本原因:一是他在青少年时期,有过佛教和基督教方面的双重宗教思想介入,对于普度众生与博爱世人的精神方式,心领神会,而且有深入的践行;二是他来自京旗满洲群体,继承民族的传统,接受过浓重的民间艺术濡染.老舍又不是一般的平民作家,而是其中的杰出者.其杰出之处,首先体现在他为了让自己的作品尽可能地通俗易读,使尽了气力.另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他的文笔坚持着通俗却不媚俗的原则.老舍还不满足于仅仅摹写出市民社会“低层次”的生存真实,他更善于以现代人文精神、人文情怀,烛照自己的书写. 相似文献
11.
12.
论老舍的相声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剑龙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0(3):42-44
老舍的相声创作既有批评社会世俗的,也有歌颂社会新风的,显示出其强烈的正义感与敏锐的视角。他常常运用谐音、贯话、夸张等手法,更好地表现出相声的笑的艺术的特点。老舍拓展了新中国的相声艺术,为新中国的曲艺事业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老舍短篇小说中的传奇色彩最早是由郑振铎指出的。主要表现在它的故事性强、故事情节复杂多变、情节的不同寻常等。究其原因是受到了外国文学尤其是英国作家康拉德以及中国传统小说的影响。小说中的传奇色彩对老舍的小说和戏剧创作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娄秀荣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6(2):71-73
老舍对中国现代文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对市民生活、市民性格的艺术表现 ,对老舍的研究多以他的长篇小说和戏剧为主。而在老舍短篇小说中也塑造了多种多样的小市民形象 ,他们构成了老舍作品中“市民阶层”独特的人物画廊 ,从而大大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学作品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5.
刘社瑞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
论述了老舍与表现主义具有相通性的原因所在 ,对二者如何运用艺术变形表现人的异化、揭示社会的荒诞进行了比较分析。在反映异化与荒诞时 ,表现主义比较悲观 ,视之为人类及其社会的必然而且永恒的厄运 ,老舍则比较乐观 ,他认为异化和荒诞只是暂时现象 ,国民性可以改善 ,社会也必然进化 相似文献
16.
崔明芬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4):45-48
老舍不仅是杰出的小说家、戏剧家 ,同时还是蜚声中外的语言艺术大师。他的文学语言精美通俗 ,风趣幽默 ,与他生长在京旗文化的环境中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老舍深得北京文化的抚育滋养 ,使得他的文学语言既有深厚的满族特质底蕴 ,又有浓郁的京味魅力 ,先天的承传 ,后天的努力 ,使老舍成为中国新文学一代幽默语言大师。 相似文献
17.
闫秀文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10)
老舍以幽默作为一种人生态度,并以这种态度去观察人生和社会,同时注重从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从而形成了特有的喜剧意识。在此基础上,借鉴了外国文学中的幽默技巧,这样就使其作品的幽默风格呈现一种复合性。 相似文献
18.
姚楠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5(6)
审美趣味是文学批评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审美趣味的讨论,有社会现实意义和理论建设意义.应对审美趣味做完整的理解.正确对待审美趣味的复杂状态,有五条原则:尊重审美趣味的多样性,分辨审美趣味的层次性,尊重审美趣味的个体性,重视审美趣味的社会性,区别文学趣味的不同含义. 相似文献
19.
20.
张桂兴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老舍在一生的文学生涯中 ,除去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剧本、散文以及曲艺作品外 ,还写下了大量的旧体诗。本文对老舍一生中所创作的旧体诗数量进行了探讨 ,对目前所流传的老舍旧体诗的若干资料问题作了考释 ,同时公布了最新发现的老舍 1 3首旧体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