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北沙河遥想     
寻访北沙河源头是萦绕我近十年的梦想.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的北沙河是太子河一条支流,其河床并不宽敞,由于属于季节性河流,枯水季时常出现干涸断流的现象.水是浑黄而打着旋儿,每个漩涡处都可以发现黄色的泥浆.流动的泥沙已成为河的经脉,浑浊的后浪推着前浪,构成了河道上细细的水流.悠悠的北沙河,流走的是时光、岁月和历史,而留给流域大地的是诸多文明遗迹.岸柳依依,拂过了数千年历史的浪花,她把皱纹深深印刻在了大地之上,让人们去浮想世间的百态和世事的沧桑.  相似文献   

2.
陈彦炜 《东西南北》2010,(11):74-74
“十年一觉扬州梦”。6点钟起来,王麟书老先生清两下嗓子,拎个画眉鸟笼子,穿东关城门,七弯八拐绕过幽幽古巷,沿杨柳依依的护城河边直走,逛入冶春园。  相似文献   

3.
《学问》2010,(3)
二十四块石遗迹,因其形制特殊,自发现之日起,便被学术界广泛关注。半个世纪以来,中外学术界对二十四块石遗迹年代、性质的学术认识,可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在此过程中,对二十四块石遗迹的研究经历了有粗浅到深入,由众说纷纭、百家争鸣到趋于共识又被新的考古发现、新的考古学研究所质疑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探求》2016,(2)
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地和枢纽港,拥有丰富的海丝文化遗迹,特别是清朝"十三行"时期,广州的对外贸易独占全国的鳌头,为广州留下了独特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资源。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广州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历史文化遗迹,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广州世界商贸之都的建设和世界文化名城的培育。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形成过程中的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部著作存在从"经济事实"出发和从理想化的人的本质出发两个出发点的矛盾,一方面论述了一系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又存在着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旧术语、旧形式、旧观点的遗迹。马克思在《手稿》以后的著作中逐步克服了这些旧遗迹。  相似文献   

6.
《学问》2010,(3)
高句丽千里长城,文献有明确记载,地望有历史遗迹。其东北起自高句丽北疆重镇吉林市龙潭山山城西北的德惠老边岗屯松花江左岸,西南止于营口老边区前岗子南淤泥河右岸,遗迹全长587公里。高句丽千里长城与明长城和清柳条边偶有重叠。高句丽千里长城有其客观存在,不是由高句丽山城所组成的联防线。高丽千里长城主要是为了防御唐朝的征伐而修筑的,其北段主要是为了防御靺鞨的进犯而设的,但实际上并未发挥多大作用。保护好高句丽千里长城的遗迹,可以证明文献记载,深入研究这笔文化遗产,还其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7.
朱舜水遗迹在日本钱明近世中日文化交流历史上,朱舜水要算是一个卓然特立的先驱者了.这位明清之际的爱国思想家,一生之中六次东渡,在时从事讲学和著述达二十二年之久,直到终老于东瀛.故舜水先生的遗迹,大都存留在他乡日本,而在其故乡则已难以寻觅了。朱舜水初往日...  相似文献   

8.
《求是学刊》2015,(5):166-172
清代前期,治河是国家的重大政务,清廷设立河道总督专管河务。就政府职能而言,清代河务由工部总其责,并委以河道总督专其职。但从国家政务运行上讲,工部却逐步失去了对河务的控制,河工治理最终成为"总河专责",这一格局在康熙中晚期形成。同时,在河务决策中,河道总督的话语权也稳步提升,在乾隆中期河道总督取得了对"谈河积弊"(河议)的全面胜利。清前期河道总督权力的扩张,是清廷对河务技术特征认识深化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从人类能够直立行走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在不断的创造文明与建筑,随着历史的推进,那些建筑逐渐化为断壁残垣沉淀在历史的红尘中,但却不因时光的流逝而失去其光彩和意义. 不论是藏在城市、山林、甚至是大漠中的古代遗迹都在见证和守候着远古人类的文明.在探访古遗迹的过程中,能够身临其的去体会和感受古文明的力量,这样的体验是每个人一生中都应该尝试的,让我们来探访些失落的文明吧.  相似文献   

10.
日本学者谈王阳明遗迹考察钱明编译由日本著名阳明学研究家、国际儒学大师田武彦博士倡议并发起,日本斯人会与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负责策划并协调组织的王阳明遗迹考察,自1986年8月至今年5月共进行了六次活动。除前两次是委托日本关西...  相似文献   

11.
唐小华 《唐都学刊》2007,23(2):20-24
在我国赋学思想发展史上,唐代赋论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继承传统赋论基础上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容,这些内容集中表现在唐代古、律体赋论的建立、完备和对赋体创作理论的深化上,体现了在传统赋学思想领域内的新开拓。唐代赋论的新开拓,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作用。唐代赋论是“停滞期”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2.
梁书民 《太平洋学报》2013,21(6):89-101
通过对《山海经》、《梁书·诸夷列传》等古籍记载的扶桑国、女国、毗骞国等古国地望的考证,以及对唐代《华夷图》、元代《东南海夷图》和《西南海夷图》、明代《内板山海舆地全图》及清代《大清统属职贡万国经纬地球式》等古地图的地图投影方式进行研究,清晰再现了中国古代发现世界和测绘世界地图的历史脉络。本文认为,中国古代的地理发现范围广阔、领先世界,在1375—1392年期间采用先进的横轴等距方位投影绘制了精确而完整的世界地图。从古地图中不仅破解了困扰地图学1000多年的谜题,而且见证了中国地理大发现——中国发现世界——并非传说。  相似文献   

13.
略说古代史家史学批评的辩证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史家刘知畿在总结以往史学发展的基础上撰成《史通》一书,这标志着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发展到更加自觉的境界。它在理论上的提升和专题评论的广泛展开,上承魏晋,下启两宋元明,大多反映出辩证的认识和方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内涵及其史学价值和理论意义。总结这一辩证方法运用的传统,对当今史学批评的开展,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Abstract:
LIU Zhi-ji,as a historian of the Tang Dynasty,writes the book Shi Tong on the basis of summa- rizing the former development of historiography,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ancient Chinese historical criticism has developed into a stage with more self-consciousness. The advancement in the theory and the expansion in the discussion of certain issues,inheriting from the Wei and Jin Dynasty and initiating the Song,Yuan and Ming Dynasty, mostly reflect the dialectical method and understanding, and greatly enriches the conno- tation,historical merits and th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historical criticism in ancient Chinese criticism of historiography. Summarizing the tradition of using this dialectical method will inspire the development of today's historical criticism.  相似文献   

14.
唐都长安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的典型都城。尽管中古时期的城市已悄然开始发生某些变化,但6至9世纪的长安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唐长安的城门在作为城市重要建筑的同时,更具有政治空间层面的多重意义。本文即是对城门在有唐一代王朝政治中的功能和意义进行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令福 《唐都学刊》2001,17(4):24-26
唐都长安是一个国际性大都市,也居住有不少来唐的日本人,这些来唐日本人包括遣唐使及随船带来的留学生与学问僧。他们在唐都长安学习唐朝先进文化,积极开展朝见皇帝、进献贡物、读书学习、访师求友、收集书籍等活动,为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潘明娟 《唐都学刊》2010,26(4):88-90
具体分析西安城市发展趋向转移的历史过程,得出六种模式:1.新城区向旧城区的南部扩展,以秦咸阳后期的城市发展趋向以及汉长安城后期的城市发展为代表;2.新城区向旧城区的西南扩展,以汉武帝时期对汉长安的扩建为代表;3.新城区向旧城区东部发展、城市重心向东部转移,以西周镐京以及唐长安城的发展为代表;4.新城区向旧城区的北部缩移,唐末"新城"就属于这种城市缩移模式;5.新城区向旧城区北部和东部扩展,以明代西安城区的发展为代表;6.新城区向旧城区四面扩展。探讨西安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城市发展趋向的规律和特点,可以更好地为现代西安城市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7.
唐代都市诗的演变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遂联 《唐都学刊》2006,22(2):13-17
中国古代都市最迟从汉代起就已经十分繁荣,都市也一直没有脱离文人的审美视野,但是在文学研究中传统都市诗歌被忽视。以唐代都市诗歌为切入点,探究其演变特点及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文人心理乃至传统文化积淀可以发现,初唐京城诗受汉代京都赋的影响表现出政治性夸饰和政治性讽谏,盛唐之后都市诗歌呈现出看似矛盾的两面:或为对都市的疏离冷淡或为对都市繁荣不再的缅怀与感伤。矛盾的两面指向共同的内核:传统文化中没有为人们建立起除了政治性意义之外的都市生活意义体系。  相似文献   

18.
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京西太平鼓",是我国北方太平鼓的一个地域性分支。唐代以前的几种舞蹈与它具有渊源关系,直接的源头则是宋代定名的"太平鼓"。明清大量诗文记录了北京太平鼓的兴盛,证明这种民间艺术已经从农村走进城市。受清朝道光年间危害城市治安事件的牵连,太平鼓表演逐渐从北京退回郊区农村。今人主张的清末才由北京传入京西之说,则与史实大相径庭。隐含在古籍中的许多重要史料,尚需进一步发掘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易小平 《唐都学刊》2004,20(5):34-37
盛唐人对建安文学的接受注重风骨,中唐古文家和新乐府诗人对建安文学的接受则强调政教。这种接受差异表明接受者的心态发生了"向内转"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20.
胡涛 《唐都学刊》2006,22(1):30-33
大雁塔是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自唐代以来,就一直有传统的庙会在大慈恩寺内举行。同时这里也是文人墨客荟萃之地。今天,庙会的习俗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人们对于民俗节场的需求却仍然存在。新修建的大雁塔北广场以大雁塔为核心,结合主题水景、唐风仿古建筑群、万佛灯塔等景观,把人和环境协调在统一的文化氛围之下,使这里逐渐成为了西安南郊地区的一个颇具特色的文化交流场所。大雁塔北广场和以前的雁塔庙会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有大量的附近居民参与,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性。另外,在集会的同时,都穿插有大量的商业活动和少量的宗教活动。大雁塔北广场的存在,增强了当地的可识别性,使当地居民产生了归属感。每当广场喷泉表演开始时,昔日雁塔节场的盛况似乎又浮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