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书馆一直把提高数字资源利用率、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服务作为数字资源建没与服务工作的宗旨。通过加强图书馆与读者的信息流通、改善信息势位落差,能够让读者对数字资源的了解更加全面、深入,使他们能够更加主动、自如地使用数字资源。改善信息势位落差的途径有优化资源结构、读者培育、信息资源的有效揭示和整合、提供主动信息服...  相似文献   

2.
传统亲情缘分和信息博弈是中国文化中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学机制,在信息的强作用中,个体之间的社会交换一般是对称的,在信息的弱作用中,个体之间的社会交换可能会不对称,导致不平等关系,成为社会道德风险形成的根源.按照"势→时称→群→和谐"的演化发展规律和信息量与信息势的等价关系,最好的社会网络关系是"信息量最大、作用量最小的关系",由此构建的社会群包含最大信息量,具有最大信息势,从而储藏最大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3.
通过科学著作翻译出版史,考察科学研究能力体系(SRAS)的构造机理和运行机制。提出SRAS构架,以科学话语权(SDP)为机制构建基于SRAS的SDP层次结构,创制科学信息本体结构(OSSI)。通过解析OSSI,由科学信息生成模块(SICM)获得科学信息表述模型(MSIRS),由科学信息发布模块(SIIM)获得科学信息传播载体模型(MSIDV)。在知识内核和记录载体获得先行确定的情况下,SICM的活动主体将是MSIRS,在受众结构和标志结构已获得先行确定的情况下,则其活动主体将是MSIDV。由此,可以得到0SSI的一种活动机制——面向科学信息传播的科学信息本体结构(MOSSIODSI)。考察推动人类发展的3次大规模科学著作翻译运动的历史和成果,明确了以其语言为主轴的科学传播方向,及其传播路径结构、传播形式结构和传播工具结构,证明在3次大规模科学著作翻译运动中,OSSI确实存在,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哲学视域中的科学创新——科学创新的概念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创新"是包括科学认识、科学发现以及科学应用在内的从整体上描述科学活动过程的概念。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区别在于,科学创新是认识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技术创新专属于实践创新。科学创新与科学发现的区别在于,科学创新着眼于科学的创造性活动,科学发现意旨遵循固有的逻辑推理规则,揭示出客观事物中既有的规律。把创新概念引入科学哲学论域,其认识论意义在于凸现了主体在科学活动中的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科学发现论的研究立场。  相似文献   

5.
信息力学与对称化管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信息人的假设基础上,认为管理学是信息动力学,人在社会中的运动,是人的信息位在信息场空间中的变动。由于对称性支配的相互作用,所以在信息场空间的信息相互作用中存在着各种层次上的对称性机制,因而管理在本质上是对称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及对力学专业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 ,认为 2 1世纪大学教育应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教育为主导思想 ,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培养应以专业教育为主战场 ,熏陶学生的个性与道德修养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并对国内外一流力学专业的培养方向、专业名称、课程设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以16世纪以来科学期刊的创立过程为样本,建构了面向科学信息标志的科学信息本体结构模型.该模型的功能单元为科学信息生成模块(SICM)、科学信息驱动模块(SIDM)和科学信息发布模块(SIIM).其能够自洽的机理在于科学优先权起点效应,而联系机制是科学信息本体结构.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发展状况,然后详细阐述了该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该专业发展的新思维,最后介绍了我校在该专业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9.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DIO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基于CDIO理念提出了"理进工出、三能协同"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给出了具体的模块化课程设置以及以"三能"为导向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社会认识论视域中的信息与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认识论与信息科学具有内在的关联性,或者说社会认识论就是信息科学的实践应用领域.文章从社会认识论的视域对信息和知识进行考察,详细阐明了社会认识论中信息交流、制度组织以及知识增长等问题,探讨了信息科学研究的社会认识论研究方法,最后揭示出社会认识论之于信息科学的三方面价值.文章指出社会认识论目的在于重新构建信息时代迫切需要的信息科学.  相似文献   

11.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架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以数学思维方式和方法论研究信息科学的独特优势,从基础性、关联性、架构体系、发展需求等方面论证了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内涵与外延,信息的本质属性,狭义信息与广义信息的度量特点,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需求与计算数学内在的科学性和功能性的有机融合,得出研究智能信息技术的数学模式和结构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与其它相关专业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2.
信息思维;信息时代的全新科学思维方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思维从现存事物的结构和关系模式、演化程序和过程模式中去把握和描述事物的本质、特点和属性 ,并将其作为信息的载体和符码 ,从中破译出关于事物历史状态、现实关系、未来趋向等间接存在的内容 ,信息思维还将现实对象物和信息再行人为符号化 ,并赋予其特定代示关系。在一系列与熵、负熵、信息、全息等理论相关的学科中孕育了最初的科学信息思维方式 ,在相对论、量子力学、现代宇宙学、现代生物科学、系统科学与复杂性理论中 ,都普遍贯穿着信息观念和信息思维。信息思维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实体思维和能量思维的崭新科学思维方式。在“科学的信息科学化”、信息经济、信息社会持续发展的伟大历史背景下 ,信息思维必将会更为鲜明的得以凸现 ,从而成为 2l世纪占主导地位的全新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与教学方法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多年办学实践,针对数理类、计算机与信息类课程提出了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内容整合与教学方法改革方案。为专业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叶适之学,以事功为主导。就内在哲学趋向而言,事功之学包含两个基本之点,即关注现实的世界和现实的社会生活,强调实际的践行并注重践行的实际结果。在叶适那里,以上两个方面通过物、道、势与人的关系以及成己与成物之辨,得到了具体而多层面的展开。物作为对象,其存在不依赖于人,然而,物所具有的价值意义,却是通过人的活动(极其劳)而呈现,并在人的活动过程中获得现实的形态。在人与势的关系上,一方面,势表现为一种不知其然而然的必然趋向,另一方面,人又可以因势利导、顺势而为,通过自身的实践以实现价值理想和价值目标。在顺势而为的过程中,以物用而不以己用与势在己不在物呈现了某种统一性。就人与己的关系而言,个体的果行而育德与社会历史领域的循道而行、顺势而为的振民过程也合而无间。对以上问题的阐述,既包含了多重的理论意蕴,又展示了儒学演进中不同于心性之学的历史趋向。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通过引入三个拟定的场景,来分析哲学作为科学的‘视域”意义何在,说明哲学不仅是一种独立的思维,而且就其是“爱智慧”而言,对科学的意义在于提供方法、合理质疑、理性论证、激发创新。在此基础上,对博士生应具有的科学素质进行具体考量,提出新时代博士生必须具备五种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17.
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专业是我院新办专业 ,如何结合我院实际与本专业要求 ,合理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本文做了初步尝试 ,根据我们指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两年的教学实践 ,反映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8.
技术与艺术,虽分属不同的概念范畴,但世人表述中,混淆者不少。如管理、决策、公关的技术或艺术,甚至绘画、制造的技术或艺术等。选取信息的视角,探讨了技术与艺术的分野:立足于内涵,技术的信息具有规定性,其总量是确定的、集约的;而艺术的信息具有非规定性,其总量是不确定的、冗余的。立足于创造,技术创造强调手段和过程,而艺术创造强调心理效果。立足于评价,技术本身受热力学势所驱动,技术的价值在于向外部获取人们所需要的物质性的能量信息;艺术本身受信息势所驱动,艺术的价值在于向内部挖掘人们所需要的精神性的能量信息。最后讨论了管理的技术性与艺术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进程中的信息主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从信息活动和信息权力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尤其是对国家利益目标的影响出发 ,提出了信息主权在全球化趋势里 ,对应于信息自由扩张 ,是一种制度收敛 ;并强调了民族国家主权在全球性的政治———经济时代内涵的结构性变化。目的在于 ,在全球化一片欢呼声中 ,提醒正确认识全球化进程中我们所处的地位和我们的利益 ,揭示制度的创新与完善对我们当前参与国际活动的关键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科学革命与科学共同体中的科学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恩注意到科学革命的过程伴随着科学传播模式的深刻变革。他认为科学革命不仅产生了一种新的知识和获得这种知识的新方法,而且也产生了提倡、记录和传播这种知识的新的机构—科学共同体,使科学家的研究活动越来越依赖于众多的科学传播媒介,如专业期刊、各类会议以及私下的电话、通信等。因此,科恩特别强调科学共同体在科学传播过程中起到的“信息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