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他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祖国的独立富强,英勇顽强地奋斗了一生。在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之际,缅怀孙中山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丰功伟绩,回顾他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的历史,对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振兴中华的宏伟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孙中山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实现的。正当孙中山革命屡遭失败,走投无路,陷入绝境时,他遇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给孙中山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力量。从此,他便决心以俄国为师,以中国共产党人为友,  相似文献   

2.
“乘时一跃而登中国於富强之域──孙中山关于加速经济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江锋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生“向西方国家学习”①,“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②。他为了挽救国家危亡,长期致力于民主革命,同时又为革命后的祖国进行实业建设而...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确立联俄联共政策是历史的必然林迎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伟大胜利,也是孙中山的伟大历史功绩。它表明孙中山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从革命实践中找到了过去革命屡遭挫折的原因,决心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开始他一生的伟...  相似文献   

4.
由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所、杭州大学、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和省历史学会联合举办的浙江省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于去年九月二十三日到二十五日在杭州举行。与会的有全省各地的专业和业余史学工作者一百二十多人,提交论文三十二篇。湖南师院副院长林增平教授、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罗耀九副教授应邀在会上作了专题学术报告。这次学术讨论,围绕着“孙中山思想研究”和“光复会评价”两大问题展开。到会同志高度评价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的丰功伟绩,认为他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而且是伟大的爱国者,其一生最可  相似文献   

5.
三民主义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创立的政治学说。三民主义经历了一个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孙中山根据他切身的体验,在国际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将旧三民主义勇敢的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孙中山逝世以后,他的事业的真正继承者坚持并发展了新三民主义。那些只在口头上拥护孙中山的人,实际上已经背叛了他的革命主张。三民主义在其历史演变中,有着深刻的经验与教训。探讨三民主义的历史演变及其经验教训,对于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于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关于执政党如何继续保持革命精神的思想张寄谦一个革命政党成为执政党后,如何保持革命情操,是革命领导人都会严肃考虑的问题。孙中山先生,虽然在1912年让出政权以后①,不能说他是国家的有职有权的领导者,但他仍然是中国革命的领导人,但他在考虑一切问题时...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历史进化论是孙中山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理论根据,是他阐述人类历史发展的一种进步的观点。文章从四个方面,展开了作者对孙中山的历史进化观的见解。文章认为:孙中山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进化是“后来居上”的思想,是他的历史进化论的核心。孙中山用“民生”来解释社会发展的契因,是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基本一致的。孙中山关于物质文明和心性文明“相待”社会才能进步的观点,反映出孙中山历史进化观的辩证思想。孙中山把“先知先觉”、“后知后觉”和“不知不觉”看成是一个统一体的三个部分,他对工农群众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在生产与革命中的作用问题的评价,是与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吻合的。  相似文献   

8.
适乎世界潮流之选择———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张奕曾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回顾百年历史,高度评价了孙中山的历史贡献,他说,孙中山领导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辛亥革命,这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在评价他一生功绩时,毛泽东曾说过:“孙...  相似文献   

9.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高度概括.从青年时代开始,范仲淹就立志做一个有益于天下的人.范仲淹勤奋,正直,为国为民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国人.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格也成为中华民族品德的代表.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先生的主要遗产和我们的未来耿云志孙中山先生在世不满六十岁。有四十多年奔走革命救国。今年是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在纪念这位伟人的时候,回顾和总结一下他究竟为中国人留下了哪些主要的遗产,这些遗产同中国未来的发展是个什么关系?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中山...  相似文献   

11.
人文中国     
《社会工作》2008,(6):F0002-F0002
王夫之(1619~1692),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字而农,号姜斋,又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他所生活的时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四次“百家争鸣”的高潮.他一生坚持爱国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战斗精神,以开“六经”生面而振兴民族为己任。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一位富有创见的大师,其学术成就精深博大。他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阐发其精华,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代史上众多人物中,蔡元培不愧为知识分子的卓越前驱。毛泽东誉之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这是就他的道德文章,以及在教育、科学领域的深远影响而言的。周恩来曾赠以挽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在‘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这则是对于他一生政治实践的高度概括。虽然逝世已经四十多年,但他的名字和他的思想仍然流传在人间。蔡元培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又是一个不断随着时代前进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不仅为民族解放与捍卫民权奋斗了一生,而且为我国近代教育与科学事业的发展披荆斩棘,做了大量开拓与奠基工作。我们今  相似文献   

13.
论孙中山建设近代化国家与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思想李凤飞孙中山作为我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一生立志要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创立民主共和制度,建立一个至善完美的社会。早在本世纪初,他就提出了一个在经济上振兴中国的较为完整的建设近代工业化国家与实现国民经...  相似文献   

14.
从《实业计划》看孙中山的现代化建国思想文毅吴祖鲲孙中山作为我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一生立志要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创立民主共和制度,建立一个至善完美的社会。他提出了一个在经济上振兴中国的较为完整的建设近代工业化国家与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宏伟设想,在...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富强奋斗了一生,为改造和振兴中国的伟大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为了指导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孙中山曾努力寻找思想武器,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救国救民的途径。他在思想方面也“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毛泽东选集》第 5卷第311页),他的关于两个文明建设的思想,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今天,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伟大斗争中,回顾当年孙中山的思想主张,无疑是有益的。 一、论革命与建设 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统治下,近代的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深渊。…  相似文献   

16.
谢亮 《社科纵横》2004,19(1):108-109
以往论及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时 ,固定话语模式表达下的历史信息误判都认为中山先生的这一思想是主观社会主义。这明显有违史实。对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中山先生都进行了深层思考 ,他对二者的肯定和否定是相互联系的。这种否定与肯定的相互联系更易使我们看到 :孙中山是把二者作为一种手段来实现他的民生主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同时形成,这一思想是与实现共产主义内在统一的,即这一思想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而共产主义也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可能实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提出以后,随着俄国等东方国家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马克思又完善和发展了这一思想,从而确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通过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向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趋进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不断呈现出新的理论形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这在彰显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的同时,人类也在向马克思设定的真正的世界历史趋进。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的武装斗争思想,经历了建党初期轻视、革命高潮时期重视、革命危机时期放弃和抗日战争时期升华这样一个曲折而又复杂的发展过程。他的武装斗争思想几乎是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所走过的曲折道路平行发展的,因此,也是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教训所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先生一生的革命事业与天津有着密切关系。他曾三次来天津活动,其政治生涯与天津有着不解之缘。塘沽港孙中山接受采访吐心声1912年8月18日,孙中山乘坐"安平"号轮船离开上海,开始了他的北上行程。8月23日中午,孙中山抵达塘沽港。在这里他接受  相似文献   

20.
<正> 中国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从二十世纪初年开始,中国人便思考并辩论这一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重大问题。孙中山很早就表示了对社会主义的向往,因而也很早就受到了资本主义前途论者的批评。在辩论中,孙中山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也不断前进。尽管他一生都没有超出主观社会主义的水平,但他的有关思想中包含着应该为无产阶级政党所珍视的积极的、合理的内核。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孙中山民主革命事业的继承者,而且正确解决了他提出而未能解决的社会主义前途问题。今天,当我们回顾近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