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李珍 《回族研究》2001,(3):32-35
《回族人物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回族历史人物合传 ,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从回族史研究来看 ,它在历史研究的指导思想、新型回族史的编撰体例等方面 ,提出了许多可资借鉴的设想 ;从历史人物研究来看 ,它在人物评价的基本原则与正确处理民族情感方面 ,具有突出的理论建树 ;从史学史研究与民族史学研究角度看 ,它在史料搜集、整理、运用和体例制定、文字表述等方面 ,均有相关理论论述与具体成就 ,具备了多方面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新史学"是一种相对于传统史学有显著不同的史学形态。自1902年梁启超先生开创"新史学"来,中国近代史学在"科学化"的风气下对传统史学进行全面的批判与继承,在包括对历史的观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态度等方面均发生重大变化,直接催生了我国史学的蜕变,也取得非常瞩目的成绩,对中国当代唯物主义史学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探讨近代中国新史学与传统史学差异性研究,考察史学科学化,对于研究中国当代史观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史学健康发展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传记史学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历史人物或历史行为个体的人生经历为主要研究对象。在传记史学的发展历程中,《史记》中的本纪、列传是传记史学走向成熟的标志,而梁启超的传记创作及理论研究则对传记史学从古代向现代过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建国以来,中国传记史学在经历了一些困境之后,迎来了它的研究高峰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传记史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对传记史学的起源至当代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概述、对传记史学的研究对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汪高鑫 《回族研究》2005,(2):109-114
白寿彝先生史学理论之最具特色之处,是强调中国史学的民族性。其主要内涵一是认为中国通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的历史,要正确地认识“中国”这个概念,要辩证地看待中国历史的疆域问题,要重视中原以外地区少数民族历史的叙述;二是强调历史教育要关注国内民族团结的历史前途,对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要看其主流和发展趋势,要辩证地看待历史上民族之间的差异与共同、矛盾与团结问题,要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与少数民族史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一、汉文古籍与民族史料概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古代通史或断代史等综合性的史学著作中,记载着我国众多少数民族之历史发展概貌及各民族间的关系。从纵的描述看,我国史书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为少数民族立传。《史记》为边疆少数民族立传开了历史先河。《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便是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民族传记。并且将记载和研究会为一体,自此成为史书传统,后来的史学著作多摄此例。从专题文献检索角度考察,整部《廿四史》除了《陈书》、《北齐书》外,都有记载少数民族的专项传记,尤其是辽、金、元三史对有关民族记载不…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以往汉人宗族家族研究与评述基础上,关注了非汉视域的大家族及其研究,以史学、民族学与汉人类学三维度,分析汉与非汉宗族家族研究及其分支阈径,主要为:中国史学本体与人类学本体的历史人类学之家族宗族研究;西欧汉学与西欧汉学脉络的汉人类学宗族研究;中东欧民族学与历史民族学脉络的非汉族体大家族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回顾了 2 0世纪中国民族史学的成就 ,特别是从族别史研究 ,经民族关系史到中华民族形成史的学术发展历程 ,分析了中国民族史学发展三大阶段的基本特征、核心目的与任务 ,从时空变化的基本视角检讨了理论认识与民族史学发展的密切关系。本文认为 ,从族别史研究发展到民族关系史在中国民族史学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80年代后期兴起的“族群关系理论”对民族史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费孝通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奠定了中国民族史研究的整体史观 ,促进了民族史学研究的全面深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蒙古国书与蒙元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传统史学的传播、经史书籍的译刊、国史的修撰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蒙元时期蒙古国书与蒙元史学的关系,进而指出蒙古族入主中原以后在吸纳外来文化的同时对本民族传统的继承与坚守,而这种坚守对其民族文化的保存与发展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希腊史学留下了丰富的史学遗产,它所奠定的史学传统对后世西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且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古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两个方面对希腊史学产生的源流作一些粗略讨论。文章着重于古希腊神话中体现出的朦胧的历史意识和荷马史诗自身的特点及与希腊历史学家的一线之传。  相似文献   

10.
档案史料与历史研究的关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是史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从历史的角度,简要分析了档案史料与历史研究的关系.档案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是史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1.
遗址博物馆对于中国目前的公众史学研究与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文中以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为例分析公众史学在遗址博物馆的研究基础和途径时,便凸显出其独有的研究优势:从历史遗址环境中易于追寻历史人物的心理,在历史文物中获得更多的史料价值,公众参与更便捷可取,以及独特环境更易梳理口述史料等.遗址博物馆研究与实践公众史学主要通过复原与考证历史场景,辨伪与研究历史文物,推导与衡量历史表述这几个主要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刘海涛 《民族学刊》2022,13(3):45-56, 143
美国民族史学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历程。其从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学科边际中生发出来,作为一种具有专属意义的、独立的、一体化的知识体系的美国民族史学:一方面,美国民族史学既是二战以来美国及西方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学科从分野并行到趋近发展的一种产物,也是美国及西方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学科相互借鉴研究视野方法,逐渐形成新的研究范式,学科知识生产能力得到提升的一种体现;既是文化反思、“他者”重构的一种重要产物。另一方面,美国民族史学的孕育、凸显与繁盛及其知识体系的生成,也对美国民族史学知识体系生成所依赖的特殊的学科知识发展背景以及历史和社会生发环境等诸多因素带来了进一步的推动和影响作用。这些影响,既展示在表层的学科和方法层面,促进了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的沟通和方法的互补;也表现在由表及里的知识层面,促动了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等传统研究范式的转换与知识生产能力的提升;还触及了深层的文化概念层面,解构了“白人中心论”“西方中心论”,重构了“他者”的形象,推动了美国历史和社会的生成发展,促进了当代“美利坚”民族国家的不断建构。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敦煌古藏文历史文书《吐蕃大事纪年》与《旧唐书》《新唐书》及《资治通鉴》等汉文史料,通过相互印证和比对唐蕃双方对于同一事件或相关事件的记载来比较双方对于历史的记录方式,指出《吐蕃大事纪年》的写作方式呈现出我国传统纪传体中的本纪体例,其记事简陋,只是作为彰显王权、纪录统治阶层活动使用.同时,《吐蕃大事纪年》中的多次纪录征收赋税为吐蕃王国的年度大事与吐蕃独尊于天下的世界观等.从唐代吐蕃史书的写作方法及特色来看,明显受到了中国传统史学的影响,而逐渐使用固定词语的历史纪录方式,显示出其发展已有一段进程,亦已初具国史规模.  相似文献   

14.
"藏族传统史学"学科概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中国藏学》2006,(2):172-179
完整的藏族历史应该包括历史发生过程、记录历史的文本、文本塑造的历史等三部分。目前的研究大多在探求历史发生过程的真实性,试图重构历史过程。本文提出“藏族传统史学”概念,认为其已经形成比较完整和独特的历史文本和文本历史体系,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初完成近代化的转型以来,中国民族史学从搭建现代学科意义上的框架体系到学科领域的拓展及基本理论体系的完善,走过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中,中国民族史学能否在资料整合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研究范式,能否在研究领域拓展之中寻找到新的学术生长点,值得思考与关注.  相似文献   

16.
李珍 《民族研究》2001,(3):99-103
《回族人物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回族历史人物合传 ,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从回族史研究来看 ,它在历史研究的指导思想、新型回族史的编撰体例等方面 ,提出了许多可资借鉴的设想 ;从历史人物研究来看 ,它在人物评价的基本原则与正确处理民族情感方面 ,具有突出的理论建树 ;从史学史研究与民族史学研究角度看 ,它在史料搜集、整理、运用和体例制定、文字表述等方面 ,均有相关理论论述与具体成就 ,具备了多方面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藏族传统史学的体系及其史学观念的总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民族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同时也有其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献。本世纪初在敦煌石窟发现的吐蕃时期的历史文书表明,至少在公元9世纪,藏族已形成其风格独具的历史编撰体系了。 那么,藏族的史学也应该有一套传统的编撰原则、方法,即应有其特别的史学观念作指导,换句话说,如同汉民族有自己的史学史一样,藏民族也存在在一系列历史时期中的史学发展的历史。可惜的是,在现代藏学研究日益成为国际性的“显学”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注意研究藏族史学及其历史发展情况。 本篇文章,是笔者正在进行的“藏族史学史”课题中的一个专题,拟就藏族史学的体系作一综合性概括,总述其体系构成及一般特征,冀抛砖引玉,得学界同仁之诲正。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新史学"是一种相对于传统史学有显著不同的史学形态。自1902年梁启超先生开创"新史学"来,中国近代史学在"科学化"的风气下对传统史学进行全面的批判与继承,在包括对历史的观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态度等方面均发生重大变化,直接催生了我国史学的蜕变,也取得非常瞩目的成绩,对中国当代唯物主义史学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探讨近代中国新史学与传统史学差异性研究,考察史学科学化,对于研究中国当代史观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史学健康发展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整个藏学研究体系中,史学研究自始至终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近百年来,通过一代代学人对藏族民间口碑资料、考古资料及文献资料的不断搜集、整理、出版和研究,藏族史学研究成绩斐然,令人侧目。研究领域从民族史到地方志,再到宗教史、人物传、教派史、文学史……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藏族史学研究领域中缺少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文化史著作,这对把拥有悠久历史的藏族及其文化作为研究对象的藏学研究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遗憾。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与道教关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与道教关系初探张泽洪中国少数民族与中华传统道教,具有源远流长的关系,道教在产生、创立、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受到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深刻影响。本文根据史籍、道经的有关记载,探讨了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道教传播的史实。对当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