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基础(主要借鉴布卢姆教育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元认知理论和建构学说)、教育思想(包括教学观念、教学原理和教学原则)、学科教育目标(三位一体的认知、德育、学能目标)、教学模式、学习模式、评价系统和管理系统,这七个方面构成了“目标导学”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辩证关系.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辩证关系,才能搞好教育工作:(一)教师和学生的辩证关系;(二)智育和德育的辩证关系;(三)知识和能力的辩证关系.(四)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五)教学和科研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高校德育现实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玲  郑有旺 《中南论坛》2007,2(1):44-47,57
本文针对高校道德教育出现的实效低,德育现实与人们的期望产生巨大的差距等问题,运用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改革高校道德教育的现实做了一些探索,阐述了四点启示:(1)德育内容应该具体和明确;(2)加强具体道德教育课程建设;(3)测评大学生现有的道德认知水平,定期为学生道德发展状况备案;(4)注意采取适当的道德教育策略,有效地实现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德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我国高校德育模式仍带有浓厚的传统德育的特征,存在着理性与情感、理论与实践、主体与客体多维度的二元对立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校德育目标和价值的实现。情境德育通过构建形象生动、意蕴丰富的道德情境,让受教育者在情境中感受、想像和体悟,完成知、情、意、行等方面能力的综合性学习。通过构建知行合一的德育目标、视界融合的德育主体、情理交融的德育内容,能够有效消解传统德育模式中存在的二元对立问题,让高校德育成为深深植根于受教育者心灵和行动之上的德育。  相似文献   

5.
强烈的道德需要是进行道德教育的良好基础与保证。从根本上说,社会生产决定了社会道德标准和人的行为方式,也最终决定了人的道德选择和道德需要。以道德需要的培养为中心的德育包括社会道德需要和个体道德需要的培养两方面的内容。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社会道德追求的改造和社会道德问题的重新解读,形成道德需要,道德实践的重构。基本的道德教育过程主要包括:理论准备、形成道德需要(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的道德理论与知识的教育活动、道德实践、道德问题的提出及解决、道德需要的满足(社会责任)、道德观念的内化、产生新的道德需要(道德的发展、道德需要的满足和层次的提升)等环节。  相似文献   

6.
关注人的生活理宜是德育目标的重要价值取向。当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着重社会目标、轻个体目标,重知识目标、轻能力目标,重理想目标、轻现实目标的误区,应使德育目标价值取向人本化、德育目标制定主体多元化、德育目标实施载体生活化。这对提高广大德育工作者对道德教育的理性认识与实践水平,增强德育工作的感召力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德育实践是中国德育理论的外显,中国德育理论决定了中国德育实践的理念和发展方向。中国德育基本理论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个体学习善而向善、实践道德而趋近道德是中国德育的核心假设;个体从自我层面向群体、社会的道德扩展,是中国德育中个体的成长路径;道德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有道德示范的责任,是中国道德与政治相结合的核心理念;崇尚整体协调一致的德育,倾向于主导价值观,是中国德育价值体系的基本特点。这几方面共同构成了中国德育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约翰·威克利夫(JohnWycliffe,公元1320-1340年)是14世纪英国著名神学家、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先驱。威克利夫生活的时代,英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首先介绍、分析威克利夫的生平及其改革背景。然后从五个方面重点论述威克利夫的宗教改革思想,即:(1)提出"神恩统治论",反对教会特权;(2)主张没收教会财产;(3)主张废除教会强行规定的繁琐仪式;(4)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廉俭教会;(5)提出以《圣经》权威来取代教皇权威;反对天主教基本教义"变体说"。这些理论和主张,不仅对英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后世的宗教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实践范例。  相似文献   

9.
在二律交叉带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的本质具有他律性和功利性的特征,道德的本质特征具有自律性和非功利性的特征,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本文认为这两者之间也操作一个交叉带。并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教育应该在这一交叉带范围内发挥作用。一方面,应遵循道德教育规律,另一方面,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力求德育的实效性。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主要体现在道德教育的效果、效率和效益方面。为加强德育的实效性,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把青少年的道德行为训练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基本内容;(2)学校德育目标应该序列化,而道德行为训练应该是最基本的德育目标;(3)思想和政策教育应该在青少年晚期进行;(4)道德教育改革应与市场经济的基本精神相符合,即追求德育效果和效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有关邓小平发展哲学研究的四个重大理论问题作了较深入的探索。作者认为:(1)邓小平发展哲学是对全球发展经验和发展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和核心纲领,是当代化、中国化、实践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2)邓小平发展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关于“发展的合理性问题”;(3)“如何实现合理地发展”构成了其基本内容和理论体系的逻辑主线,她展现为八个方面、三大重点;(4)邓小平发展哲学在全球发展观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以班级授课制为唯一形式的同步教学,在德育工作中也尤为突出地表现为“等齐划一”。具体表现在:教育目标的“等齐划一”,对受教育者现有品德基础(即学情)的“等齐划一”,德育方法的“等齐划一”,更不可思议的是就连教育者的教育观也“等齐划一”;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错误的思维定势:认为德育是将抽象的德育理论要求依靠教师这个“传声筒”直接灌输给受教育者这个“留声机”;认为德育是党、团、工、妇、少中队负责人及班主任、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任务,与其他课任教师关系不大。因而,其他教师只为完成教…  相似文献   

12.
张载(公元1020~1077年),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他是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为宋代理学四大学派之一——关学的创始人,他在本体论、人性论、认识论等方面的学说对理学思想体系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 张载的德育思想十分丰富,他对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过程和方法等德育的基本理论问题都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述,成为宋明理学德育思想的重要奠基人。道德认识论和修养论是张载德育思想的精华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张载认为,道德的认识和修养即是根据德育目标而进行的有目的的修养和认识活动,以为道德实践作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因此认识和修养过程是德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实践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实践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内容。实践体系包括教学实践与生产实践两大部分,教学实践能节约学生完成习题(作业)和课程设计中大量的劳动时间,生产实践能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能应用于测绘工程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如测量学、矿山测量学、控制测量学等的教学实习与生产实习。  相似文献   

14.
主体性德育的提出是德育观念创新的前提条件和德育实践的必然要求,也是德育改革的必然结果。本文阐述了主体性德育的理论基础即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根据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和主体性德育发展的要求,与学生的成才需要相结合,探讨了分阶段、分层次管理的主体性德育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高校德育目标的建构,不是由教育者或教育管理者主观任意选择的,而是有其自身的科学依据。高校德育目标建构的基本依据主要包含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对高校德育的新要求以及经济全球化与中国高校德育的关系这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建构起来的高校德育目标的新框架是一个由“意识形态认知与实践”、“文化认知与实践”、“个体与社会价值认知与实践”、“心理认知与实践”和“道德(法纪)认知、道德实践与道德境界”等诸多要素构成的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我国德育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德育基本概念方面强调对德育目标、德育本质以及现代德育功能方面的探究.德育理论研究现状突出表现在围绕"生活"、"生命"、"生态"、"人本"等关键词展开讨论.德育理论研究趋势呈现为:德育的人学研究走向;德育在物质、制度、理念层面的全方位建构;德育坐标沿传统回归与现代创新的双向延伸;德育理论研究的实践转向.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障碍有:社会适应障碍,自我意识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根据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现时特点及高校德育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倾向,作者提出要改进高校德育──把高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一)关心大学生的需要并把它作为高校德育的出发点,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二)把培养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作为高校德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三)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高校德育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论名牌大学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当代高教理论和名牌制造学校理论为指导,认真研究了世界公认的一百所名牌大学的资料,从中概括出名牌大学的七大特征:(一)各类人才的拔尖性;(二)教学状况的先进性;(三)科研水平的领先性;(四)社会服务的名优性;(五)物质条件的优越性;(六)校园文化的创新性;(七)社会影响的深广性。本文对于我国211工程建设,特别是对于建设国际一流名牌大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德育思想是邓小平关于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德育思想通过对德育的地位、指导思想、目标、战略方针、主要内容、途径与方法等方面的论述 ,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 ,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网络背景下的和谐德育模式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和谐的德育结构理论体系,具有开放性、以人为本和可操作性的特征.它的建构依据在于传统德育模式在网络时代面临诸多不和谐的挑战,实现青少年学生健康、和谐与全面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及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所提供的坚实理论基础.它的建构必须遵循主体性、系统性和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基本原则,要努力实现多种德育模式的有机融合和建构和谐的德育体系,不断实现德育目标和谐、环境和谐、内容和谐和方法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