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今天网络中的怨气,现有观点或从现实社会找根源,或从网络技术进行归因.这种思维逻辑面临着治理的风险.本文基于网络社会分层视角,提出研究假设:网络社会分层将那些原本处于现实社会分层体系中边缘位置的阶层群体推到了网络社会精英位置,网络社会中弥漫的抱怨不过是网络社会中的精英们对现实权威进行挑战的工具,是网络社会中的精英们对现实社会分层体系中的权力与财富机制的质疑,是对现有社会秩序与传统权威挑战.本文实证研究结果验证了上述假设.这暗示着今天在进行网络社会治理时,如何从网络社会分层的角度切入是推进社会秩序与进步的重要面向.  相似文献   

2.
陶宇 《社科纵横》2011,(10):89-91
社会记忆是一种社会事实,也是一个社会过程。在权力秩序的指向下,社会记忆既是当下的生产,也是传统的绵延;既是被建构的结构,也是建构性的力量。在这种动态实践过程中,社会记忆整合个人与社会,连接过去与现在,隐喻历史与未来。基于此,社会记忆研究须结合这一概念自身所蕴涵的思想张力,在同现实的对接和多学科的对话中达成理论的整合,进而实现关照人性和面向正义的学术旨向。  相似文献   

3.
排挤与救济:女性的离婚权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排挤尤其是性别排挤的背景下,女性的离婚权益保障面临弱化的态势。如何救济女性的离婚权益,已成为法学界和司法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救济女性的离婚权益,既要关注社会排挤的现实,又要关注离婚救济制度的立法局限和适用制约;既要建构社会性别政策的支持网络,又要完善离婚救济制度的立法设计,进而实现离婚救济制度的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推进婚姻自由原则的实施进程。因此,要救济女性的离婚权益,就必须正视社会排挤尤其是性别排挤导致女性离婚权益弱化的社会现实。忽略这一社会现实,离婚自由便不能真正实现,救济女性的离婚权益也将成为虚妄之谈。  相似文献   

4.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农村进城务工的女性越来越多,但城乡"二元结构"带给她们的种种现实问题仍然难以解决。因此,她们需要依靠自身力量和乡土关系重新构建城市社会网络,以获得必要的社会支持。本文在关注家政服务员乡土社会网络与城市社会网络的同时,着重对其社会网络特征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5.
贺来 《阅江学刊》2015,(1):10-19
哲学关注现实的特有方式是,通过对现存世界的批判和超越去构造一个新的、"应然的"意义上的现实。哲学关注现实很大程度上是关注人和人的发展。当代中国最大的现实是让每一个中国人变得更加自由、独立,有尊严、更幸福。哲学关注幸福问题是当代哲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和重大主题之一。在哲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现实生活优先于哲学。哲学是人类幸福生活的仆人。哲学的任务和使命就是要真正服务人类,成为推动人追求幸福的思想力量。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流动性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社会要实现团结必定需要核心价值。核心价值观应能够真正融入心灵,成为人们自觉的共识。要达成这样一种共识,必须确立一种"为他人的主体性"观念,基于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统一建构一种新型的、关系性主体观念。现代性的建构是我们未完成的使命。中西方人所谈的现代性因其背后社会语境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应把现代性价值确定为时代的主流价值。努力把现代性价值确立起来,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重要的价值和追求。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的"市民社会"话语转换及其对法治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长山 《求是学刊》2007,34(2):75-80
“市民社会”是东亚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舶来品,并成为东亚民主和法治研究的重要话语。我国台湾地区大多以“民间社会”来表达其特有旨趣,而大陆则出现了从“市民社会”向“公民社会”的话语转换,这不仅对我国民主和法治的研究有重要意义,也会对民主法治的现实进程有一定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钭晓东 《浙江学刊》2007,20(4):125-132
若欲对市民社会这一主流语式作一深入研究,须把握几个基点: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市民社会的自治及限度、内涵的多层次与包容性、社会的内涵及该理论的历史沿革及实证;而其历史变迁又可归纳为三次剥离:与野蛮社会、与政治国家、与经济社会的剥离;其历史发展也实践着市民社会的不同层级概念:描述性、规范性与价值性概念;尽管学术界对中国近代以来是否存在市民社会及中国市民社会的特质及其对中国现代化影响等问题观点不一,虽然简单套用易导致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扭曲和忽略,但并不意味着不同社会形态间全无共同点,尤其当引入现代性思考维度来思考未来中国发展时,不能说其在中国语境中无意义,市民社会的合理建构是中国现代化须作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黄文琳 《社会工作》2009,(23):24-25
作为科技创新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的现实力量,以及影响未来社会发展的一支潜在力量,大学生在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矛盾和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时,他们的价值判断和具体行为在发生着令人担忧的新的变化。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大学生思想现状在幻化无常的、支离破碎的社会现实面前,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的特点,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9.
李宝芳 《社科纵横》2010,25(9):40-42
乡村大学毕业生这一城市新移民群体日渐庞大,由于社会资本的缺失,他们在经济、社会、心理层面上的城市适应是肤浅和艰难的,亟需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切实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将人类社会的前提规定为四重关系:人与自然的现实的历史关系、物质生活资料的再生产、人类主体本身的生产与再生产、社会存在.他们认为在人对自然界的实践关系中,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构成了社会历史的前提;在人对人的关系中,体现出交往实践的发展.他们还提出生产与交往具有同构性;生产和交往的发展与人类历史社会化进程具有内在关联;任何实践都是社会中的实践,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是与特定的社会历史情境相关联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社会正义是政治哲学永恒关注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在这一问题解决的思路上,逐步形成了制度与人心二元对立的中西两极思维。特别是中国社会近代以来,在西学东渐和中国文化自觉更新的过程中,不经意间逐步形成的仅仅诉诸于制度安排的合理性实现社会正义的单极思维几乎成为一边倒的话语霸权:这一倾向,人为割裂了制度安排与人的道德意识觉悟的内在密切关联,从根本上忽视了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道德意识觉悟对于社会正义及其实现的重要意义。当下的现实和学理的应然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要求人们更应重视人的道德意识觉悟对于社会正义及其实现的意义,从而确保制度安排的科学合理性与道德意识的理性自觉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2.
魏治勋 《求是学刊》2004,31(6):99-104
中国乡村社会自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不同于旧中国的社会控制多元化的现实景况,使得杜赞奇的"权力文化网络"模型基本失去了对中国乡村社会权力结构的解释力。在对其进行建设性批判的同时,建构了"乡村社会权力合法性交往结构"这一新型范式,把乡村社会权力主体的利益斗争视为不同性质的法律规范的交往、冲突与融合的过程,以期对当下中国乡村社会的走向作出具有未来向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杨东柱 《社会工作》2011,(12):34-37
从社会哲学层次而言,社会资本就是能够为特定主体带来回报的社会关系资源。作为一种社会关系资源,社会资本的生成与社会关系的生成是同步的:现实的人是社会资本生成的前提,物质生产和交往是社会资本生成的实践基础,人的需要是社会资本生成的必要条件,这三者共同构成社会资本的生成依据。  相似文献   

14.
《社会工作》2011,(6):34-37
从社会哲学层次而言,社会资本就是能够为特定主体带来回报的社会关系资源.作为一种社会关系资源,社会资本的生成与社会关系的生成是同步的:现实的人是社会资本生成的前提,物质生产和交往是社会资本生成的实践基础,人的需要是社会资本生成的必要条件,这三者共同构成社会资本的生成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余华 《浙江学刊》2007,2(5):132-135
中国市民社会的兴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市民社会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思想启示我们:市民社会是人类自由发展的现实基础,也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必经历史环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要辩证对待市民社会的生长,充分依靠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克服市民社会的弊端,在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中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纪逗在《哲学研究》2014年第6期撰文指出,与20世纪前期所谓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把共产主义理解为未来某个时刻自动到来的人类理想的生存状态不同,本雅明把共产主义看作是承载着正义和指向真正解放的现实革命实践。作为承载着过去未实现的生命诉求和未来社会的解放理想的现实革命实践,共产主义要使人类从有限的政治和历史中彻底解放出来,实现人类自身本质的回归。  相似文献   

17.
模仿来自于人的自爱天性,对身处社会中的人而言不可避免。在文明社会中,自爱被激发为偏爱,这导致模仿的变异、人性和政治社会的愈加腐败。在一个"模仿的社会"中,榜样区别于大部分的模仿行为,它引导人们模仿善和关注政治共同体。卢梭通过分析传统社会中的榜样典型——苏格拉底、卡托、耶稣,并结合文明社会的现实可能,以自我书写的方式创造出一个新的榜样典型,以达成引导和教化大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在苏联,"未来学"■与未来研究有严格区别.苏联学者批评未来学,认为它是为资本主义及其未来辩护的理论.但他们不反对未来研究,他们在未来研究方面已化了不少力量.另外乌托邦的原意是理想,空想是衍生的意义.本文作者一开始就提出社会预见的认识职能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职能问题.这两种职能多半是能够一致起来的,但也会彼此相抵触.反动阶级的意识形态使它提不出切实的预见,因此,两种职能发生冲突.这一现象表现在现代资产阶级社会思潮中.  相似文献   

19.
社区学院应致力于提高农民工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城镇化、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一支重要的建设力量,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须依赖的主力军,他们是促进我国永续发展的强大力量,但他们又是一弱势族群。在城市化、工业化中农民工已发挥、还将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的发展与未来与多达2亿的农民工群体及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基于劳动者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诉求,重视、致力于提高农民工素质是社区教育重点和社区学院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20.
揭示并切中当今的社会现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目前所面临的根本任务。黑格尔通过对主观意识及其外部反思的尖锐批判,第一次在哲学上揭示出理解社会现实的可能路径。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哲学的这一遗产,其批判的成果不仅瓦解了理念与现实的思辨唯心主义联盟,而且彻底重建了社会现实的本质性向度。在这个主题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康德主义解释势必意味着取消社会现实的那一度,意味着返回到主观意识的哲学,因而也势必意味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实际解体。通达社会现实的道路乃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命线,而这一学说的真理性也只有在这条道路上方才能够持之不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