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移民规模引力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评述西方人口迁移规模引力模型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移民规模的理论出发,结合中国贫困地区开发性扶贫移民的实际,不仅考虑到迁出地移民规模及其村庄发展问题;而且更注重迁入地的劳动力需求总是及农村或城市的人口环境容量、公共基础设施、住房、教育、医疗等服务设施的容纳能力。并构建了移民规模引力模型,便于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及微观管理。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海外移民”问题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也是世界移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专家估计,现在海外华人总数已达数千万之众,其中不少就是中国历史上海外移民的后裔.但长期以来,对这一重要问题的研究拘困于华侨史学的领域,重点主要在迁入地华侨的社会经济文化特征和构成的演变及其与迁入地社会经济结构的互动关系,如文化的冲突、适应和同化问题,等等.从迁出地和迁入地相互联系的角度,也就是说从国际迂移的角度对中国海外移民问题进行的系统研究却长期付于阙如,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文献资料缺乏,许多事实难以确认,研究的难度较大,对它的研究不仅要有苦苦耕耘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空间OD模型和“六普”人口省际迁移流数据,研究中国人口省际迁移流的地缘效应、驱动机制与男女差异.文章得出的主要结论:(1)中国人口迁移流内含显著的空间依赖,其中迁出、迁入地独立的空间自相关效应促进人口迁移,而迁出地-迁入地交互的空间自相关效应阻碍人口迁移.(2)总体上,中国人口省际迁移流受迁出地推力作用弱于迁入地的拉力作用,表明人口迁移更多是出于对迁入地的“美好预期”,而非对迁出地的“过度抱怨”.(3)人口迁移流的驱动机制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迁移流受驱动因子的影响强于男性,女性的失业风险、就业歧视更为明显;男性在人口迁移的空间选择上受空间依赖的影响强于女性,这与性别禀赋和社会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4.
潘华  马伟华 《西北人口》2008,29(1):42-46
以扶贫与保护生态环境为重要出发点的宁夏吊庄移民规划,使居住在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大量回族群众搬迁到了宁夏北部易于得到黄河灌溉的地区。伴随着这样的移民搬迁,回族群众的思想观念必然要发生变迁。在移民的各种思想观念中,生育观念的转变体现得最为直接与明显。因此,移民群众在生育观念方面的调适就显得极为重要。移民迁出地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以及迁入地的社会观念、价值标准,都深刘地影响着移民的生育观念。在这些因素中。迁入地城市文化的影响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移民的文化适应:宁夏吊庄移民的生育观念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华  马伟华 《南方人口》2008,23(2):50-56
以扶贫与保护生态环境为重要出发点的宁夏吊庄移民规划,使居住在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大量回族群众搬迁到了宁夏北部易于得到黄河灌溉的地区。伴随着这样的移民搬迁,回族群众的思想观念必然发生变迁。在移民的各种思想观念中,生育观念的转变体现得最为直接与明显。因此,移民群众在生育观念方面的调适就显得极为重要。移民迁出地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以及迁入地的社会观念、价值标准.都深刻地影响着移民的生育观念。在这些因素中,迁入地城市文化的影响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水库移民返迁的基本情况,从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出发,分析了环境在中国水库移民返迁中的推拉作用。本文对认识中国水库移民返迁的原因及人口迁移“推拉”理论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迁移者在搬迁过程中,受到的偏见与歧视问题在许多类型的移民工程中都存在。这两种社会现象的产生,可以用社会人类学的相关理论来解读。偏见与歧视问题其实反映了移民与迁入地居民在族群边界及文化认同上存在着差异。本文以银川市"芦草洼"地区的吊庄移民为例,采用社会人类学的视角,剖析了移民群众受到偏见与歧视的深层原因,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 移民在结构上与非移民有很多不同之处,这种差异就是人口迁移的选择性。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年龄的选择性。尽管我国的人口迁移有较强的计划性,但从以往的局部性研究中仍能发现年龄的选择性表现得相当突出。年龄选择性是迁移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内容。由于移民年龄明显不同于非移民,从而可对迁出地及迁入地的人口年龄结构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到升学、就  相似文献   

9.
人口迁移是影响人口分布及其结构的基本因素之一,对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经济和人口与环境的协同机制有最敏感的反馈效应。因此,必须把人口迁移因子作为社会系统中的内生变量进行综合研究。本文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将人口迁移与迁出地和迁入地联系  相似文献   

10.
一、华侨人口的社会阶层结构华侨人口的社会阶层结构状况,既反映了迁移人口在迁出地的社会地位及其构成状况,也反映其在迁入地的社会地位和构成状况及其演化,因而是考察华侨社会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 人口迁移对迁移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生育和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的特征往往具有较强的选择性。选择性是指在同类事物中具有某种特征的那些量的多少。迁移人口的许多特征量往往与迁出地和迁入地的非迁移人口有着明显的差别;同时,迁移又会促使迁移者的某些特征量沿着所选择的方向进一步发生变化。因此,迁移必然会对迁出地、迁入地人口以及包括迁出和迁入地在内的总人口带来种种不同的差别效应。深入研究人口迁移问题,必须充分注意差别人口迁移的差别人口效应。  相似文献   

12.
制约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迁入地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三江源地区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在移民进入后迁入地同样面临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运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得出后续产业发展缓慢,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滞后,生态环境建设难度大,人口增长过快,教育落后、人力资本匮乏,地方政府行为能力建设滞后是制约迁入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劳动力跨地区迁移为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但移民进入可能"挤占"迁入地居民享有的公共品也令许多人深感忧虑.事实上,移民进入对迁入地公共品供给的影响同时存在负向的竞争效应和正向的财政效应,而移民进入对迁入地公共品供给的净影响取决于竞争效应和财政效应规模的相对大小.使用2000-2012年地级市数据的研究发现,移民进入显著增加了迁入地医疗卫生、基础教育、道路交通、人居环境等公共品的供给,说明移民进入影响迁入地公共品供给的财政效应大于竞争效应.进一步基于回归的财政效应估计显示,在控制了财政支出及其他变量之后,移民人口占比每增加10%,迁入地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将会提高约1.0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2007年江苏省部分移民安置地区的问卷调查数据及有关移民收入的统计数据,对三峡外迁移民后期扶持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描述性研究与分析。研究发现,尽管移民已逐渐适应安置地的生活,但仍然存在着诸如移民后期扶持方式的合理规划、人口审核与管理,以及移民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迁入地政府需要进一步落实国务院有关政策,建立移民后期扶持的稳定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农村女性婚姻迁移人口的成因及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大批中国西南地区的农村女性青年远嫁到东部较富裕的地区。这不仅打破了迁出地、迁入地的性别比平衡,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就是对这一社会现象的成因与影响初步探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移民效益评估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移民效益评估的理论框架、体系及评估方法,并结合中国贫困地区开发性扶贫移民投资效果的实际及检验,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移民经济效果、生态效应、社会效益的指标体系及移民综合效益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地方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会受到当地人口结构变化的冲击.这种人口迁移的加速影响到当地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为了保持基金收支平衡,有必要对退休年龄政策进行调整.而对于人口迁入地和迁出地来说,退休年龄的调整方向会截然相反,但调整力度基本相同.本文仅仅考察人口迁移对迁入地退休年龄调整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当人口以10%的速度迁移时,迁入地的最佳退休年龄为65岁;当人口以20%的速度迁移时,迁入地的最佳退休年龄为63岁.这充分反映了人口迁移对退休年龄政策调整具有重大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新一轮海外移民潮的出现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探究中国智富阶层海外移民带来的风险及风险规避对策,不仅可以丰富移民研究理论,还可以为政府制定防范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运用推拉理论和风险理论,从中国智富阶层海外移民的原因入手,重点在于分析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给中国带来的风险,包括人才结构失衡风险、贫富差距拉大风险、国内投资萎缩风险、金融风险等,同时运用了量化的方式来评估风险的大小,最后给出规避风险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周皓  雷琳旋 《人口研究》2023,(6):107-125
出生地信息是人口迁移研究中的重要信息之一,可用于判断终身迁移人口。利用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时期-队列和省际差异为分析视角,从迁入与迁出两方面,描述了全国及各省份人口省际终身迁移的宏观水平、流向以及年龄模式的现状及变化。研究发现,终身迁移是历史时期移民运动与当前人口迁移流动综合作用的产物,带有的历史印记会被当代趋势逐渐湮没,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终身迁移的空间分布在稳定中呈现出迁出地扩散和迁入地在集聚中扩散的特点;中国人口仍相对凝固;队列分析表明终身迁移具有时间累积效应,且与生命事件密切关联。出生地信息具有独特的有别于其他口径的研究视角,应加强迁移流空间扩散趋势、双向迁移流的存在条件与因果机制等研究。  相似文献   

20.
人口迁移状况的分析结果与调查限定的地域口径及调查数据汇总采用的地域口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利用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特别是城乡人口迁移状况时,必须充分注意地域口径问题。 一、迁入地与迁出地的同地域口径问题 本次普查关于人口迁移调查数据的汇总表式,采用了以下两种不同的地域口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